第十二章
從機場出來,臺北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黃色車身的出租車,一輛輛在夜色里打著車燈排得整齊。 視線之內,卻沒有幾個旅客。 配著幾種顏色的燈光,看起來,很是蕭瑟,還著點寂寥。 司機等在路邊,男人點了支煙才往車那邊走去。 這段時間,黎靖煒都在抽國產煙,漸漸地,習慣了那種柔和感和淡淡的煙味。 不知道是剛剛的事不太順心,還是現在手上新買的外煙勁兒夠大,他嗆得輕咳了兩聲。 就像是Jeff剛說的,有關于萬寶的那些話。 直到現在,后勁才上來。 “怎么回事?是太久沒回來臺北,還激動起來了?” 黎靖煒聞言轉頭,原來是大舅與二舅家的表哥表姐。 外公外婆生了五個子女,黎靖煒的母親,是最小的女兒。 所以,他的表哥表姐有好幾個,兄妹之間的年齡差距并不小。 但大多在海外定居,常住在臺北,倒只有眼前這二位。 黎靖煒讓司機、助理先走,然后上了表哥那輛香檳色途銳。 “這次住哪里???”表姐上車,邊脫外套邊問。 “助理訂的寒舍艾美?!?/br> “那你搭我這趟車可虧了,幾分鐘就到了,你還不如走過去?!边€沒等表姐再開口,表哥啟動車子,打趣道。 “不行哈!必須回家??!爺爺嘴上不說,都盼好幾天了。讓小潘把枕頭、棉被拿出來曬了又曬,還不是為了等你回來?”表姐將頭從后座探過來,拍了拍黎靖煒的肩膀,手上的力度,警告意味十足。 “真的不了。明天有個早餐會,時間緊。下午,還要和鴻基的張董談合作,你一起來?”后半句,他點上支煙,給表哥遞了過去。 “核電站已經簽了吧?”表哥將車窗降下來。 “簽了。這次是蓉城的項目?!?/br> “那我幫不上忙。對了,你表嫂的姐夫,說是感謝你,想明晚上請你吃個飯?!?/br> “小事情,不用放在心上?!?/br> “這頓飯,你應該吃。大家都知道越南那邊很棘手也很敏感,但你處理得很好?!?/br> “……” 黎靖煒沒再說話,只是轉頭看著窗外熟悉的街景。 冷風細雨,燈火照影,路上寥寥行人,顯得街上的幾個步履緩慢的行人,孤單又落寞。 “去喝兩杯?”還是駕駛室的表哥。 “帶路吧?!?/br> “你今天怎么回事?興致不高???說得跟你第一次來臺北不知道在哪兒一樣!就東區我們常去那家?”表哥和后視鏡里的表姐對視一眼,打了一個轉彎燈。 店鋪幾十年沒變樣,黎家人從小吃到大,是黎靖煒與表哥表姐們的“秘密基地”。 他每次回臺,在時間允許的條件下,基本上都會去。 老板是個外省老兵,八十好幾了,說著一口地道的四川話。 黎家是外省人,就算到了第二代、第叁代,乃至于現在的第四代,這種骨子里對家鄉事物的熱愛,并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有絲毫減少。 自然,也就愛光顧這種帶著鄉愁的老店。 “二兩?”表哥舉起一瓶燒酒問黎靖煒。 “差不多。我等下還有文件要讀?!?/br> “大忙人哦!對了,這個論壇,你出錢又出力的,不準備上去講兩句?” “不了?!?/br> “那至少——你人還是要露面的吧?他們理事長給我打幾次電話了。再說,人都知道你今天到臺北。明天閉幕,你上去意思一下?”表姐拿餐巾紙擦拭著隔壁桌面,將包包放在上面。 “我明早給張先生打電話協調時間。我記得他們家是陸光二村的,這種事情,我想,他會全力支持的?!?/br> 表哥將酒杯放下,最終拍板了這件事。 表哥所說的那個論壇,就算不是官方組織的,規模也不小,規格更是不低,加上開幕,一共舉辦了叁天。 除了大量學者,基金會這邊請了不少眷村子弟,不乏好些大家熟識的名人。 與頭兩天演藝界、文化界以及媒體界的大批人士擠滿會場有所不同,23日這天來的,都是些“普通人”。 與傳統模式下“排排坐分幾個議題輪流發言”的論壇不同,最后一天,“圓桌論壇”變成了主要形式。 前面的大家圍坐一個圓圈,挨個分享自己小時候的故事,講自己父輩怎么到臺灣來,又如何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千辛萬苦返大陸探親。 每個人的故事,都能拿出來拍一部飽含辛酸淚的電影。 唐綿坐在外圍的第二排,拿著錄音筆和電腦,想要記錄下這一切。 “各位長官,各位朋友,大家早安!我姓何,叫臺生,來自左營建業新村。我想——在座的,不止我一個人叫這個名字?!?/br> 一個六十歲左右的男人將桌立式話筒往自己的方向拉了一拉,滬音濃厚。 他穿著中式唐裝,頭發已經花白。 會場之中有兩叁個人舉起手,也有人高聲喊“我叫旅臺,今年六十啦!”,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他將話筒又壓低了些,像是朋友聊天般回了一句——嘿嘿,我是‘民國叁十九年’,生在基隆。 而后,視線環顧會場一圈,繼續說道。 “今天我的老父親也想來,很可惜,他的身體情況已經不允許他從紐約飛回臺北……我們相聚在這里非常的不容易,除了感謝‘新聞局’、主辦單位以及所有贊助企業的全力支持外,也謝謝大家從四面八方趕回臺灣、回到臺北——我注意到在場有很多年輕朋友,我剛同旁邊的馮先生說‘真是好事,只要下一代還感興趣,我們就不會被忘記’。當然,也有大陸過來的貴客,這是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所以,首先,請接受我用深深一鞠躬,來表達我的感謝!” 他將凳子往后挪了挪,是九十度的鞠躬。 然后,這位先生接過工作人員遞過來的無線話筒:“咳咳,正經輪到我講還有些小緊張哈哈……我得看看我的……” 他瞇著眼將手中的紙張往下放了放,動作夸張。 同時,也緩和了始終縈繞在會場之中的“沉悶”氛圍。 而后,這位何先生將稿子折迭好,放到一旁,拿起話筒,離開了座位:“眾所周知,近年來,島內政治氣候對我們外省族群不算友善,上個禮拜我到LA出差,和幾個叁、四年級生講,我會來參加今天的活動,大家都很興奮,很想為這樣有意義的活動獻上一點點力量,拿了很多老照片給我,我也已經交給了主辦單位。但是,說句心里話——也有隱隱的擔心,到底能不能夠順利舉辦?……結果大家也都看到了——我們做得很好!在我們的族群身份不被認同的今天,反而讓我們更加有凝聚力?!?/br> 他邊說,邊圍著幾十人的圓圈走著:“民國六十八年的夏天,我從波士頓開車到紐約,第一次——在時代廣場聽到了《龍的傳人》。那天,廣場上人山人海,黑眼睛、黑頭發、黃皮膚,我們手拉手,唱了那樣的一首歌,我們不知道對方是臺灣人還是大陸人,我們只知道我們是——中國人?!?/br> “爾后,那也是我第一次,第一次接觸到真正的大陸人,我覺得很神奇、很陌生,同樣,也很親切。我們講一樣的話,流相同的血,甚至,還有相似的痛楚,以及思念?!?/br> 這位先生慢慢走著,走到了離唐綿不到兩米的位置時,唐綿能夠清楚看到,他抬起手,被熨燙得平整的衣袖細節。 “我還記得很清楚,一個來自東北的留學生,告訴我和我太太——她的伯父在叁十八年來臺后便和家里就斷了聯系,她在頭一天下午收到家里的信,準備啟程前往東京團圓。我當時聽著羨慕極了。沒想到,僅僅就隔了幾天,我遠在大陸的jiejie,從上海出發,經香港、夏威夷,輾轉多日,到了紐約。那是我第一次見到我的jiejie。也是我的母親,時隔叁十年后,再一次見到自己的女兒。我永遠永遠忘不了那天的畫面……” “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老一輩的人漸漸離去,很多事情都變了。在島內,省籍觀念的淡化是必然的,一定程度上,我們不否認這是件不壞的事。然而,卻讓我們感到害怕,害怕我們的子孫,忘了自己的根,在哪里?” 視線里,何先生離唐綿又遠了些。 他的語速不快,聽到這里,有好幾個上了年紀的女士在抹眼淚。 斷斷續續的抽泣聲,在唐綿耳邊響起。 拉回了她,原本已經飄向遠處的思緒。 “中國人最不能忘的是什么?”何先生駐足,面向大家。 唐綿坐直了些,看見著他的背影,也看見大家細細簌簌,交頭討論著。 “就是——本!” 擲地有聲,也讓整個會場瞬間安靜。 沒等兩秒,他兩只手緊捏話筒,接著說道:“我想——在中國的漫漫歷史長河當中,往前看幾百年,往后推幾百年,不會再有我們這樣一群人出現了。我們要相信,自己是珍貴的、是幸運的、是不可替代的……所以各位,推廣眷村文化,發揮我們自身的力量,維系兩岸的緊密聯系,是我們每個眷村人的使命!” 他的話音落下,與會者紛紛起立,整個大廳,響起陣陣掌聲。 “讓人欣慰的是,已經有太多的同胞,走到我們的前面,通過各種形式,替我們把故事,告訴了對岸,也告訴了我們自己……” 基本上繞了一圈,何先生走回到原點附近。 “大家聚作一團相當不容易,講這么多,那是我們的愿望,是我們的期盼??墒前 切┖甏笞h題,我們作為普通而平凡的人,沒有辦法左右、沒有辦法控制。因此,我很想讓接下來的時間屬于我們自己,讓我們分享屬于我們的‘記憶’的日子!我呼吁,從現在起——我們不談‘我是誰’、不談‘我來自哪里’、不談我們過往的‘游離與焦慮’,只談談我們的‘青春歲月’,追憶那竹籬笆旁的——你和我!” 何先生的話,雖然這樣說,但是任何一個故事,因為它所在的大環境,哪怕再是小小的,身上都或多或少帶著點無法避免的“宏大”痕跡。 隨著一個又一個人的故事分享,旁觀者、親歷者,在這種大歷史掀起的波瀾中,已然是沒有了分別。 唐綿哭了又笑、笑了又哭,紅了雙眼,也讓視線迷蒙。 一行行無聲的眼淚,幾乎沒有在雙頰消失。 她不是第一次聽這些故事,但卻是幾乎沒有這樣控制不了自己過——相當的激動。 像是在別人的話里、別人的故事里,發泄完了自己所有的情緒。 “黎先生?黎先生?” 黎靖煒稍稍側頭,是基金會上兩個禮拜才新上任的理事長,他倒是第一次見。 “大家都很感激您提供這么好的平臺,非常希望您能夠上去給我們講兩句話?!?/br> “故事都很精彩,我就不上去耽誤時間了?!蹦腥酥豢戳怂墓ぷ髋埔谎?,又將視線轉回會場。 “您怎么會想到——我記得您是香港……”理事長好奇。 “我母親是在眷村長大的?!?/br> “這樣啊,那——黎mama今天也回來了嗎?” “她在溫哥華,不太方便?!?/br> “這樣啊?!?/br> 黎靖煒沒有再回話。 理事長看著立在會場門口的男人往前踱了一步,是很小的一步,像是不自知的,幾乎不易被察覺。 然后,他就停了下來,稍微一頓,感覺自己反應過來了些什么。 理事長往前探了探頭,順著面前男人的目光—— 是一位拿著紙巾不停擦眼淚的年輕女孩。 眼神在兩人之間來回游移了幾次,理事長心想,可能對方疑惑“怎么會有這么年輕的女孩,對這種論壇感興趣”。 于是,她往前一步,就著黎靖煒望出去的那條縫,解釋道: “哦,那個女孩子是大陸人。歲數不大,但對眷村文化挺上心的,會前就投了好幾篇文章,很有文采,感情也真摯。而且,我們都沒想到她會有那么多感觸,還挺深。聽工作人員說,之前也好奇問過她——是不是有親人在臺灣,她又說沒有。真是很奇怪?!?/br> “……” 中場休息時間到了,會場在保持大體安靜下,也有輕微sao動起來。 大家忙著寒暄、互相留下聯系方式。 這時,音響里傳出上世紀九十年代幾乎傳遍大陸以及香港每一個角落,反倒在臺灣沒引起什么反響的歌曲—— 《把根留住》 在這個年代,兩岸,無論是哪一邊,都已經很少有人,再提及這首歌了…… 是群星合唱版。 當歌手的聲音一個一個的出來的時候,會場大廳里的人都停下了交談。 時間,大概像是靜止了一秒鐘。 而后,大家自發地手牽著手,開始隨著音樂晃動,紛紛跟唱起來。 可能好些人記不清歌詞,但仍舊不妨礙歌聲顯得大氣、澎湃、磅礴。 看起來,更是震撼。 同時也帶著些莫名的渴望與吶喊。 很像是,多年前,時代廣場的那個畫面。 一遍又遍,當童安格的聲音第叁次在音響中響起之時,伴隨著大家高歌——“多少歲月凝聚成這一刻,期待著舊夢重圓”,只見那個女孩子吸著鼻子,將看著就濕潤的一團衛生紙放進其隨身帶著的小口袋里,接著低頭理了理她的包,以及手提包上的圍巾,看樣子,是準備起身離開。 黎靖煒的聲音,也在這時候重新響起,帶著不易察覺的沙?。骸拔疫€有事,這邊就勞您費心了?!?/br> “您哪里的話,這都是我應該做的。您稍等,我請人送您去停車場?!崩硎麻L抹干眼角的淚花,說道。 “不用,秘書在樓下等我?!?/br> 說完,黎靖煒沒有停留,將一直扶住的門把手放開。 只見他雙手一起,輕輕地,將門掩上。 門很厚重,男人很小心,像是怕弄出什么聲響打擾到里面。 那條原本可以窺視內場的縫隙,隨著男人的動作而消失。 當男人的背影消失在拐角,那門,也完全不再有任何一絲被人開過的微顫。 走廊,又隨之恢復了,原本的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