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頁
陳子文是最初跟隨在蘇溪身邊的,又是蘇溪親手教出來的,相當于蘇溪的弟子,明白商業的意義,他看完了密折,將它遞給旁邊的幾位大人,看向蘇溪您打算怎么辦?rdquo; 你們覺得應該怎么處理呢?rdquo; 蘇溪并沒有說出自己的想法,而是耐心的等著眾人看完折子的內容,反問他們。 眾人議論一陣,有人回答應該嚴懲,也有人為犯事的那位呂家求情的,認為不是什么大事,亦有人不做表態,表示全由蘇溪做主。 這些人,這些回答的背后,是一個個圈子,派系,代表的是一個個利益階層,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訴求,蘇溪要做的,就是要把所有人的力量整合在一起,向著一個既定的目標使力。 對于犯事尤其是貪污弄權鬧出人命的官員蘇溪下令一律嚴懲,功是功,過是過,不能因為過往的功績就居功自傲,認為犯點小錯沒什么,但也不能搞株連,要注意分寸,商業上仍實行鼓勵政策,但是對農業實行保護,給予補償,對于非法逼人為奴,破壞農業行為的進行嚴厲的打擊。 同時制定完善的商業稅法,行業條規,周朝在統一的過程中也陸續俘虜了很多戰俘,這些大約三十多萬人的壯勞力,種族混雜,有高鼻深目的胡人,和中原人長得一樣的南亞人,甚至還混進了不少金發碧眼的白種人和全身漆黑的黑人,這本就是一個民族大融合的時代,蘇溪將這些人全都分布到各地挖礦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干各種勞逸,承諾只要干滿十年就可以贖回自由,給與他們民籍。 但事實上這種重勞力的超高死亡率,大部分人根本就活不到十年。 休養生息的安定生活必然會迎來一批人口大爆發,但人的成長有一個時間過程,短時間內面對整個中原百廢俱興,到處都缺勞動力尤其是商業方面的時候,人們自發的就把注意打到了海外。 全國就有三處大型造船廠,除了大型的木制船以外,由于煤炭的開采,科技的進步,人們已經開始嘗試建造鐵船,在尋找到海外肥沃的土地,人口,資源以后,無數人攜帶資金投入到這個行業,使得造船航海的技術也得到超前的發展,販奴貿易也應運而生。 壓榨和剝削什么時候都不會消失,蘇溪能對周朝國民實行保護政策,維護他們的利益,那么就總有些人要犧牲的,美好的生活是建立在一部分人的痛苦之上的。 周朝在地方上實行元朝改良版的行省制,中央則是修改過的三省六部制,中書,門下,尚書,尚書就是各部長官官員組成,其中官員之首則為首相,統籌中樞,輔佐皇帝,中書則是勛爵貴族,門下是由各省選□□的議會成員組成,門下的下一級就是省里面的省議會,然后是郡、州、縣,到鄉,參考了秦漢的三老制度,由當地受人尊崇的年長者和有威望的人組成,具有監察官員提出一些建議的權力。 與之相對應,軍隊則是獨立出來,有皇帝直接掌管的另一套獨立體系,有軍官學校,設置政委,參謀團,專門的選拔考試hellip;hellip; 盡力在全國完善三年的基礎教育,在各省建立書院,改名大學,對于技術研發和相關方面的文章輿論進行鼓勵,有在帝都設立自然科學研究院,給與院士二品官員的相關待遇等等。 這個剛剛建立的國家爆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從它的帝王到官員,在到新生的人民,朝氣蓬勃,年輕向上,然而在這看似鮮花著錦的繁華之下,亦有激流暗涌。 就如曾今秦統一后的六國遺民,流亡貴族,那些失去了家族,地位,親人,利益受到損害的一些人,也默默的蜷縮在周朝的各個角落,渴望著復仇的機會。 針對蘇溪的刺殺從來都沒有少過,因為所有人都知道,一旦蘇溪死去,這個剛剛建立的王朝將在頃刻間分崩離析,沒有第二個人能接掌它。 到時候亂世重啟,無論是復仇者還是野心家,都能在這其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亂世,對很多人是煉獄,同樣也是一些人的天堂。13 第74章 王道14 有著另一個自己在,蘇兮這回可以什么都不用管,也不用自己cao心,于是,在心安理得的被另一個自己養著的同時,閑著無聊的蘇兮給自己找了一些事情來打發時間。 古書典籍的整理。 戰亂造成的動蕩,反應在文化上就是知識傳承的斷絕與爆發性的思想文化的多樣性,由于胡人的入侵,在加上成熟的紙張沒有出現之前,典籍傳播的困難,因此這些書籍都是被大士族豪門深藏在家中的,一般的小家族里面有幾卷書簡就已經可以稱的上書香門第了,這也就造成了,沒有被大規模傳播開來的典籍,在原本藏匿的幾本或者原本就是孤本被毀之后,直接就失傳了。 盡管蘇溪在戰爭的過程中已經盡可能的去避免這種損失,注意保護書籍文物,一些有著悠久歷史具有特殊意義的建筑,但是多多少少還是不可避免造成了沖擊,天下統一之后,類似于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這些秦始皇做過一遍的事情官方還是要做一遍的,以后還有統一語言,以前戰亂時期,一個國家甚至一個地區一種貨幣,貨幣的購買力不一樣,幣值高低這種事情是不能再有的,造幣權官方還是要抓過來的,私人鑄造貨幣,死罪。 當然,這些都是經濟方面的事情,文化上的事,胡人入侵,帶來了不同的風俗習慣外,還有他們的語言文字,以及一些原本就在中原地區生存的少數民族自己的本民族語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