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
書迷正在閱讀:快穿之叫mama、女仆的修養[快穿]、我要這反派有何用、成了男主的白月光[快穿]、快穿之打臉渣男、快穿之被女主強行掰彎了、反套路扮演游戲、宿主她又搞事情(快穿)、女主醒來后、夫君他失憶了!
大部分人當然不會那么明確,一般都是既愛孩子又指望孩子有所回報,而且也并不是說只要是以愛為導向的父母就百分之百一定比以利益為導向的父母更好。 主要在于一個度的問題,或者更加精確的說,是方式方法的問題。 打一個很簡單的比方,同樣是非常明顯的以利益為導向,于家爺爺奶奶對待孫女的方式,以當代人民的眼光來說普遍接受不了,哪怕是天大的孝道觀念壓著也沒有用;而像于父這樣對待于鏡呢,假如于鏡去樹洞傾訴,感覺自己被利用了,沒有父愛母愛,下面的評價可能就兩極分化了,有人會覺得她的確不幸福,而另外一部分人將毫無障礙的扛起孝道大旗:生你養你,給你吃好的穿好的,上好的學校,而且和你說清楚了以后不要養老,你還嘰嘰歪歪那么多是不是不知感恩? 換一頭說,假如于鏡此時在一個以愛為導向的家庭,這個家庭一心對她好,把她養在溫室里,外界的一切都不讓她接觸,20歲了還用勺子給她喂飯吃,晚上背她去上廁所,給她換衣服,這樣廣大群眾也一樣接受不了,會說父母把孩子養廢了,害了孩子;或者有的奉獻型父母大體上看上去正常,就是一輩子全圍著孩子轉,年輕時讀書上學結婚買房的供著,老了給孩子帶孩子,最后孩子孫輩都大了,自己成了空巢老人,沒有任何自己的生活,就天天寂寞啊,悲涼啊,在房間里踱著步子等孩子回家看看他們,這樣外人感覺不出來什么問題,作為孩子自己的情感壓力往往很大。 讓于鏡來選擇,她還不如選于父這樣的呢,做孩子時雖然缺點溫情,但是成年后就擁有完全屬于自己的人生了(理論上)。 最美滿的家庭也有:父母生孩子是為了參與一個成長的過程,在孩子小的時候,培養孩子在社會中生存的技能和健康的習慣,給孩子愛,也教會ta愛的能力,孩子成年后便及時放手,既不會理所當然的給予過多,也不會要求什么回報,自己有自己的生活,孩子孝順父母,也單純是出于愛,做出自然而然的行為。 以目前社會的進程和于鏡經歷三個家庭的個人體驗來說,這種完美家庭rdquo;應該不會很多,更多的還是充滿問題或者抱有缺憾的,而一般沒什么致命問題,又大體符合目前社會文明進度的家庭已經完全足以稱得上幸福。 于鏡掂量了一下,感覺這個于家的問題還是很大的:如果現在在這里的不是于晴,而是原本的招娣,先不說前幾年在爺爺奶奶家的悲慘經歷,光說到了父母身邊以后:一個從來沒上過學、飽受欺凌的農村小丫頭,來了城里,沒有任何準備就直接安插進了一個優等生班級,她可能連普通話都不會說,更別說像別的小孩子一樣讀書寫字,她可能看起來丑陋、邋遢,渾身找不出一個優點,令人側目,加上于堂斌這個攪事精,很大概率還要遭受校園暴力。而回到家里,她面對的是一個只要她為幫扶弟弟而活的父親,和恨不得幫著兒子欺負她使喚她的母親,她的人生仍然是個悲劇,哪怕在生活質量的層面上靠高智商或者艱苦的奮斗翻盤,在心理健康上也會有很長的路要走。 命運讓于晴出在這個位置上,她既做不到完全代入招娣可能會有的遭遇,飽含怨憤得巴不得于家全家倒霉;也無法抱著善意積極融入這個家庭,改善他們的態度和氛圍;她是有點不滿的,但更多的還是全然對陌生人的冷淡,要她在這個家庭里給自己擺一個位置,她傾向于做一個員工rdquo;。他們供她吃穿住行,她不使壞不抱什么惡念,看心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利益也積極爭取,哪天老板rdquo;讓她不爽,她就多摸摸魚混混工資rdquo;,時機一到立刻展翅高飛。 第二天到了學校,于鏡既沒有真的按照于父說的來做,也沒有徹底把他的話拋在腦后。 她使了點小壞,偶爾在幾個課后去盯一會兒于堂斌,不僅僅是跟著,還要管這管那。對方稍一厭煩了,她便滿口的道理壓下去,不是為了他的安全就是為了他的功課,把小胖搞得煩不勝煩,直轟她走。她有時順著他的話回去該干嘛干嘛,有時又去盯他,不止于堂斌,連周圍一圈小伙伴都懵了:于鏡你干嘛呀?rdquo; 我爸爸叫我看著弟弟。rdquo;她無奈一攤手,周圍的獨身子女們頓時對她抱以同情的目光。 出于對jiejie的的厭煩,于唐斌不住地對父母抱怨,沒幾天于父就禁不住磨,放棄了隨身伺候的想法,轉而用女兒來威嚇兒子,動不動就說:你再在學校怎么怎么就讓你姐看著你了!rdquo;但始終也沒有真的再執行過。 日子一平順,過得就特別快,眨眼間兩年過去了。 大約是因為有了個不敢不靠譜的小保姆,于家父母對家里放心了,這兩年眼看著忙起來。時至今日,已經發展到了在家里留些錢,然后好幾天不著家的地步。 這讓于鏡的家庭生活大為自在,加上順暢的校園環境,不知不覺,她的心境一天比一天敞亮,和別人在一起這件事,也悄然從煎熬變成了愉快和放松。 獨處時,她試著分析出造成變化的原因:在一幫小孩子里,她絕對是最拿得起主意的人,這難免讓她變得對生活中的瑣事更有主見,更愿意思考;老師信任她,同學們也都對她信服或喜愛,和她交往時,言談、表情無不透露出讓我們于鏡來肯定行,于鏡就是厲害rdquo;的信息,哪怕于晴自己知道自己大人充小孩,便宜占大了,可人的心境習慣是不講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