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節
第23章 嘉寧十一年秋十月,因入夏以來雨水稀少,汴河淤堵嚴重。汴京有惠民、金水、五丈、汴水,唯有汴水橫亙中國,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盡南海,天下大半的財賦、百貨都是通過汴水運到汴京的,可以說汴京城內百萬人口都仰賴這一渠水。 所以皇帝對此次汴水淤堵十分重視,下旨發京畿輔郡三十余縣民夫清淤,李維既然權知開封府,對此次工程自然責無旁貸,他已經連續幾天親臨清淤現場督導了。 太夫人擔心兒子吃不好,薛盈每天要給李維準備攜帶的餐食。今日她做的是rou瓜齏。rou瓜齏本是道路菜,密封入壇后,可以久存不敗。滋味咸鮮,與稻米飯是絕配。 薛盈將雞脯rou切成絲兒,清水沖洗后撈出瀝干,放入蛋清、生粉調制的糊中,起鍋加入菜籽油炒熟后盛出。 接下來將醬瓜洗凈,與筍干、蝦米、分別也切成絲,鍋內下香油,放入蔥姜,先炸一下煸出香味,隨后下入醬瓜、冬筍、蝦米和炒熟的雞絲,出鍋前剛入適量的胡椒粉、鹽,再勾少許芡,rou瓜齏便做好了。 陳娘子笑問:“飯菜是有了,但我們做什么羹呢?” 薛盈沉吟片刻道:“如今天氣越來越冷,阿郎又長期在外走動,不如我們做金絲肚羹吧,暖胃又驅寒?!?/br> “好?!必i肚最怕有異味,陳娘子用鹽堿反復搓洗干凈,又用清水仔細清洗,入鍋煮熟后,立刀切成細絲,再在沸水中汆一下撈出。同時將生姜切絲、芫荽切斷備用。 那一廂薛盈已經起鍋燒旺火,加入適量的豬骨湯,然后下肚絲、姜絲、醬油、鹽、胡椒粉和黃酒。等湯沸后,用醋兌生粉勾流水芡,再淋上香油,金絲肚羹便做好了。 為了防止時間長了芫荽變色,薛盈將它另裝在小碟子里,李維喝羹的時候自己放就行。 這時鄭良恰巧過來取餐了,他這幾天一直貼身服侍李維,來回奔波也十分辛苦。薛盈笑對他道:“今天的菜我做得多,您也一塊兒吃好了?!?/br> 李維正在城郊與都水監賀冰商議汴河疏浚的事。賀冰沉吟道:“汴河船只重載吃水四尺,是以國朝初期規定汴水深度必須在六尺以上。而現在入京河水的深度只有二尺,部分淤堵嚴重的地方連二尺都不到,船只根本無法行進啊?!?/br> 李維皺眉道:“我記得先帝時,汴水是兩年一疏浚,看目前這形勢,兩年一浚是不行了?;仡^我奏請陛下,還是一年一疏浚吧?!?/br> “學士說的是?!辟R冰隨口應道:“不過疏浚固然必要,但解不了一時之急,還是要尋找水源泄水,雙管齊下才會管用?!?/br> 李維眼睛一亮:“說的是,京師內外有八大水口,若能泄水入汴,自然能省不少事,只是要小心疏導,切勿令河水決堤?!?/br> 賀冰嘆息一聲道:“其實先帝時,翰林學士承旨張紹提議導洛水入汴河,這是治標之法,能夠有效清理泥沙,實乃一本萬利,只可惜……” 李維亦沉默了,他一向仰慕張紹的風骨,可惜先帝去世后不久,張紹亦故去。因今上年幼,太皇太后垂簾,舊黨重新得勢,而導洛入汴一事亦再無人提起。 正在這時,鄭良提了一個湯茶盒子走過來,李維的心情才沒那么沉重了,他知道自己的午飯到了。 掀開食盒一看,原來今日的菜肴是rou瓜齏,自己很久沒吃過這道菜了。雞rou純白、蝦米淡紅、蔥絲嫩黃、醬瓜晶瑩,看上去就非常有食欲,李維招呼賀冰道:“安道還沒來得及用午餐吧,不如一起吃?” 賀冰一大早起來跟著李維一起巡查地勢,早就饑腸轆轆,當下也不推辭,拿出自己攜帶的胡餅笑道:“如此便叨擾學士了?!?/br> 那rou瓜齏剛一入口便有鮮味襲來,雞絲爽滑rou嫩,蝦米干鮮提味,醬瓜清脆解膩,最妙的是筍干,特別有嚼勁,由于充分吸收了蝦米和雞rou的鮮味,變得甘美異常,每一口都是無上的享受。 賀冰不由贊道:“這rou瓜齏做得真好,色澤淡雅,味道沖和,與豐樂樓的瓜齏相比也毫不遜色?!?/br> 李維笑了笑,打開另一個食盒,里面盛著滿滿的香米飯,薛盈特地將rou瓜齏做的味重了一點,配米飯吃正合適。 不知不覺間,半盒rou瓜齏已經吃完了,李維覺得有些口渴,便打開了另一個食盒,原來是金絲肚羹。李維口味輕淡,平時吃飯不喜多放香油,可今天又累又餓,那股香味混著水氣鉆入鼻孔,他肚中的饞蟲又被勾了起來。 薛盈貼心地把芫荽放在一旁的小碟里,李維隨口問賀冰:“安道吃不吃芫荽?” 賀冰隨即道:“芫荽當然要放,這是提味增鮮的?!?/br> 李維將芫荽灑入湯中,青碧的芫荽配上金色的肚絲,看上去更加誘人了。 賀冰此時也顧不上客氣,忙舀了一勺羹送入口中,因為保溫得當,那羹入口還很燙,是自己期待的又酸又辣的味道,當真刺激又爽口,還帶著豬骨湯特有的醇鮮。肚絲軟韌彈牙,卻沒有一點腥氣。他沿著汴河了大半天,秋風吹到身上,四肢都凍麻了,喝了幾口金絲肚羹后,腸胃漸漸暖了起來,手腳也沒那么冰涼了。 那一廂李維也一言不發默默喝羹,漸漸地,他額頭冒出了細汗。 鄭良其實也很餓了,但只能侍立在一旁看著他們吃。薛盈說今日菜做的比較多,足夠自己吃的,可是看阿郎和賀冰這風卷殘云的架勢,自己怕是要挨餓了。 果然沒過多久,二人便將提盒內的食物吃完了,鄭良內心發出一聲嘆息,默默上前收拾好餐具。 正在這時,江芷蘭居然帶著一眾侍從來了。 李維微感詫異:“江娘子來此何事?” 江芷蘭一面將手中食盒遞給鄭良,一面笑道:“今日去給姑母請安。姑母說表哥已經連續幾日吃住在府衙沒回來了,心里實在掛念,怕外面吃不好休息不好。我正好下廚做了些羊rou饅頭,十月的羊rou最是肥美,表哥嘗嘗吧?!?/br> 李維聽她提到母親,正色道:“勞煩江娘子替我轉稟母親,我在外一切都好,等這幾天忙完疏浚的事就回去。剛才已經用過午飯了,倒是要辜負江娘子的美意了?!?/br> 江芷蘭忙道:“表哥吃的是外面店鋪賣的餐食吧,那些菜肴畢竟不如自己做的干凈。我的廚藝雖然一般,但這饅頭好歹還算精致用心,表哥不是一向不喜歡坊間的吃食嗎?” 李維淡淡一笑道:“不是外面買的,是我讓府上廚娘做的?!?/br> 原來是薛盈,江芷蘭的臉色微微沉了下來,一時不知該說什么才好。 鄭良見這情形尷尬,忙笑著解圍道:“江娘子也是一片好心,要不阿郎稍微嘗一點?” 李維的眉頭不易覺察地皺了皺,勉強拿來一個饅頭嘗了嘗。恩,皮有點厚,羊rou固然肥美,可rou多蔥少,蔥香味明顯不足,他記得薛盈做羊rou饅頭,除了放大量的蔥白外,還往餡里打川椒水,所以味道鮮而不膩。李維對自己冒出的想法表示詫異,原本一向對飲食無所用心,從什么時候起變得越來越挑剔了? 李維吃了一個羊rou饅頭,便再也吃不下去了,為了敷衍江芷蘭的面子,他注意到一直沒來得及吃飯的鄭良,隨口道:“你還沒吃飯吧,江娘子做的羊rou饅頭味道不錯,這剩下的你拿去吃吧?!?/br> 鄭良退而求其次,倒也十分愿意,只是江芷蘭的臉色就不那么好看了。 作者有話要說: 小聲地說,下本開《玉人來》,戳專欄可見,求個收藏呀。^_^ 第24章 李維聽從賀冰的建議,導惠民、金水、五丈河水入汴河后,汴河的水位明顯上漲,已經可以正常行船了??山衲昵锾斓奶鞖忉莘鸷腿碎_玩笑一般,久旱之后又連日暴雨,開封府下轄的陳留、雍丘、考城各縣汴河水位暴漲,眼看就要決堤了。 在這種情勢下,李維與都水監賀冰臨危受命,親赴雍丘巡查。太夫人見李維身邊只有鄭良隨行服侍,實在放心不下。論起照顧人,還是女郎最細心妥帖。只是兒子那個古怪性子,身邊一個侍女也沒有,一時實在難尋合適的人。 這天晚上薛盈來送晚飯,太夫人看到她眼前一亮,笑問道:“薛娘子,大哥明日就起身前往雍丘了,只是鄭良一人怕是照顧不過來,你愿不愿意跟著一起去,大哥兒一路上飲食起居有你照顧,我也就放心了?!?/br> 薛盈還未來得及答話,李維便咳嗦一聲道:“娘娘,兒子是要出去公干,帶一個廚娘去,別人看到會說閑話的?!?/br> 太夫人大不以為然:“只說薛娘子是婢女不就好了,倒也不用她給你準備什么山珍海味,你總是忙起來連飯也顧不上吃。有薛娘子隨時提醒著,我也能安心?!?/br> 聽太夫人這么一說,薛盈也覺得很有必要,忙爽快應道:“太夫人放心,婢子愿意隨行。別的不敢保證,但有婢子在,阿郎總可以吃得舒服一些?!?/br> 李維凝視她片刻道:“此事不是兒戲。這一路難免周折,你可要想清楚了?!?/br> 薛盈笑了:“自然想清楚了。婢子從小便跟著家父四處奔波,吃點苦根本不在話下?!?/br> 太夫人見狀很欣慰,笑道:“那你們趕緊回去收拾行李,也早點休息,明天一早就要出發呢?!?/br>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薛盈便起身了。開封府幾十名衙役早早在李府門前李維自騎一匹坐馬,外備一匹走騾,與賀冰約好在東水門匯合。 薛盈坐在隨行馬車上,因很久沒出遠門,難免有幾分新鮮。只是出了汴京向東,綿綿秋雨又下了起來,雖不怎樣大,但那一條條的雨線被風吹過由空中斜垂下來,始終也不曾間斷。地面像上了油一般,變得又滑又軟。眾衙役只好在馬蹄上套上稻草,方可以慢慢行進。 就這樣行至傍晚,眼看到陳留縣內,卻見前頭路上一乘飛騎打馬而來,一名衙役翻身下馬稟告道:“學士,前頭三岔口因汴河漲水沖塌了石橋,咱們的人馬過不去。屬下特來請您示下?!?/br> 李維的眉峰向上一挑,透出一絲冷峻:“三岔口是通往雍丘的必經之路,想繞是繞不開的,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這還用請示?” “是?!蹦敲靡垲~頭冒出冷汗,猶豫片刻道:“屬下知道學士要趕時間??墒莿偛湃ズ舆吙戳?,河水實是漲得太猛,如若搭橋,恐怕需要時間?!?/br> 賀冰在一旁道:“學士放心,卑職跟他們一去看看,總會找到辦法的?!?/br> 李維看了看越來越陰沉的天氣,像是還一場暴雨要降臨,拱手道:“拜托安道了,明日一早,我們無論如何要動身趕往雍丘?!?/br> 天很快便黑了下來,這地方前不著村后不著店,大隊人馬如何安置也是個問題,李維下馬握鞭只是沉吟,卻見鄭良急匆匆趕來道:“阿郎莫急,小的打聽到這里向東走二里地便是三里堡,堡東頭有一破廢的關帝廟,地方很大。咱們統共百十號人,在那里將就一宿,總是沒有問題的?!?/br> “好?!崩罹S難得露出一絲笑容:“我們就在那廟里歇一晚,你帶人去準備吧?!?/br> 于是眾人向東行至三里堡,果然見到一座年久失修的關帝廟,前后三進院落,幾十間廟房早已破敗不堪,到處都在漏雨,但好歹也能找到干燥可以歇息的地方。 眾人趕了一天的路,連飯都顧不上吃,早已是饑腸轆轆。一些衙役餓極了,便拿出隨身攜帶的干糧啃。鄭良去堡中百姓家里借了火種和木柴,打算生火熬一鍋熱粥。 李維擺擺手道:“不必麻煩了,我們隨身帶著干糧,燒一鍋開水就可以?!?/br> 薛盈忙道:“天這么冷,光啃干糧容易傷胃。大家勞累一天了,喝口熱粥最是暖心暖胃了?!?/br> 薛盈剛說完這話,一股寒風夾雜著凍雨撲面而來,薛盈衣服單薄,當即就打了個寒顫,李維也不再堅持,皺眉道:“也好,只是要快一些,大家吃完飯要早些休息?!?/br> 李維一行人隨身只帶了一些大米和腌菜,鄭良又從百姓家中買來一顆白菜和幾顆蔓菁蘿卜,這就是今晚做飯所有的材料了。薛盈略一思索,打算做自己兒時常喝的東坡羹。 做東坡羹不需要rou,薛盈將白菜、蔓菁、蘿卜洗凈切成碎末備用。又在煮羹的大鍋邊沿抹上少許菜籽油,鍋中加水燒沸后,便下入蔬菜末,米粒和少許姜絲,等到蔬菜煮熟,薛盈又將鍋蓋里側抹上菜籽油緊緊扣在鍋中。 此時人手少,鄭良也在一旁幫忙,他好奇問道:“薛娘子在鍋邊和鍋蓋上抹油,這是什么道理?” 薛盈一邊看著火,一面笑道:“米菜同煮,本就容易沸溢,現在鍋邊有油,鍋蓋上也有油,沸沫遇油則止,可以有效防止沸溢。這樣米就能很快煮熟了?!?/br> 鄭良佩服地點點頭:“原來煮羹也有這么大學問,還是薛娘子懂得多?!?/br> 過了一會兒,一大鍋東坡羹便煮熟了,臨出鍋前,薛盈又往粥里灑了一些芝麻鹽,給菜羹增加一些咸味。十幾口人一鍋羹明顯不夠喝,薛盈馬不停蹄又煮了一鍋,等忙完這一切,早已累得滿頭大汗,倒也不覺得冷了。 老實說,這東坡羹與薛盈在李府做的眾多菜肴相比,未見得多出色,但大家在雨中走了一天,眼下又累又餓,一碗熱騰騰的菜羹下肚,四臟六腑都暖和起來。米熬得很爛,一口喝下nongnong的米香縈繞在舌尖,這對于饑餓的人來說是無上恩物。青菜切得很碎,不用怎么咀嚼便順順當當地滑入腹中。最后加入芝麻鹽更是點睛之筆,讓原本寡淡的菜粥變得咸香可口,格外有滋味。 不出片刻時間,眾人便將碗里的粥都喝完了,都覺得有些意猶未盡,紛紛對薛盈另眼相看。原本覺得李維出行帶著薛盈這樣一個弱女子,實在是累贅不方便,沒想到她廚藝非凡,有化腐朽為神奇的本領。如此看來,這一路的吃食是不用發愁了。 因薛盈是一行人中唯一的女子,所以單獨分配了一間配殿,她在殿中找一塊較為干燥的地方墊上稻草,打算躺下來小寐片刻??蛇@間屋子實在破敗,秋風陣陣送到耳邊,間或有點點細雨飄過來,薛盈覺得四肢都快凍麻木了,實在無法入眠。便起身來到屋檐下,點燃一小堆柴火來取暖。 沒過多久,一個高頎的身影映入眼簾,原來李維也沒睡著出來了。他沉聲問:“這么晚了,你怎么還不睡?” 作者有話要說: 明天這篇文就要入v了,感謝小可愛們一直以來的關注支持。時間過得真快,我來晉江寫文已經多半年了。自己的初衷是什么呢,大概是源于少年時代的一個夢想,要給自己喜歡的歷史人物寫一部小說吧,所以便有了《穿到北宋變法那些年》,毫無疑問,它是我付出心血最多的一部作品,光史料就查了半年,可它并不是一部合格的網文。 完結了兩部小說,我慢慢意識到:好的網文應該致力于講好一個故事,人設、情節、節奏都很重要。作者可以夾帶私設,也可以融入情懷,可是這一切都必須建立在講好故事的的基礎上。用這個標準來看,我的大姑娘無疑是不合格的。 直到今天,我依然是晉江的一名撲街作者,但我愿意一點一點付出努力,吸引讀者來看自己編織的故事。 再次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不離不棄。 順便再推一下自己的預收文:《玉人來(重生)》,文案如下: 上一世,謝瑤嫁與權傾一時的大司馬庾峻,受盡榮寵。誰知一朝城破,她被罵為禍水,庾峻狠下心來逼她投繯自盡。 這一世,謝瑤只有三個心愿: 心愿一:不再與庾峻有半點糾葛。 庾峻:我錯了,重來一世我改還不成嘛? 心愿二:和白月光蕭誠談情說愛。 蕭誠:其實我一直想對你說,你是我黑暗中的一線光。 心愿三:好好活著,避免國破家亡的慘劇 扮豬吃老虎的會稽王桓珪:你只要抱緊我這條大腿就行。 桓珪見謝瑤對世人眼中美姿儀的蕭誠一臉花癡,發出一聲冷笑:謝三娘就這么看重男人的皮囊? 謝瑤看見桓珪陰冷的目光心中一凜:也沒有,其實妾更看中男人的內涵。 桓珪隨即摘掉頭上的漆紗籠冠科頭而坐:我就是以內涵取勝的,你看我還有機會嗎? 閱讀指南:1.架空魏晉,勿考據。2.作者魏晉美男控,男人戲份較多,蘇爽文,結局he。 第25、26、2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