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節
頭頂原本璀璨一片的星空如今已經黯淡無光,天邊晨曦微微躍出一線,裴元鴻仰著頭癡迷的看了半晌,再轉頭去看人的時候,山路上已經連沐青霖的影子都看不見了。 ……罷了。 裴元鴻合了眼,酒意醺然之中,昏昏沉沉的睡了過去。 斗轉星移,時移世易,裴元鴻始終沒有正式出家,但隨著他在中原大地上走走停停,竟漸漸也不知從誰人口中傳出了個清玄散人的名號來。 初期聽聞這個名號的時候裴元鴻還會解釋一番,自己并非出家人,不過是學了幾分皮毛罷了,而隨著沐青霖傳他的那些東西被他日漸修習得愈發高深精妙,他的解釋便就不再管用,裴元鴻索性不再辯解,算是默認了這個清玄散人的道家稱號。 盡管他最終也沒有正經拜過師,但他并不否認自己是師承沐青霖的傳授,所以靈犀觀每三年一度的羅天大醮的時候便會邀他赴會,一來二去的,竟也算是掛名在了靈犀觀做了一名散修。 后來云游之時,因緣際會揀了一個不會說話的小乞兒,取名無韻,收養在身邊做了一名小道童。 然而任憑他踏過了無數山河,甚至去到過海外國度,沐青霖就如同消失了一般,再也沒有任何蛛絲馬跡,時間愈久,裴元鴻倒是徹底淡然了下來,如今對于他而言,走過的各處風情迥異的地區和國度已經成了更為有趣的事,一次偶然,他啟程時將大半本未完的行程雜記遺落在客棧中,恰巧客棧掌柜識得字,乍一翻閱便如獲至寶,很快,清玄散人的游記便風靡了大江南北,盡管只是半本,也依然成了膾炙人口的傳世之作。 而真正讓清玄散人這個名號徹底傳遍神州大地的,是承平十四年間,裴元鴻恰巧身在蜀中,夜半時分毫不客氣的敲響了當地知府門前的鳴冤鼓,等把知府敲得升了堂,裴元鴻一語驚人,言稱十日之內此地將有地動,異常強硬的要求知府馬上知會百姓組織疏散撤離。 知府被他一語驚得呆在當場,剛想問個仔細,裴元鴻已是轉身就走,差役竟沒能攔住。 而在此后,裴元鴻又分別前往了另兩座蜀地的城池,一模一樣的手筆和套路,言之鑿鑿地動將至,務令百姓撤離。 最少三座大城要疏散百姓盡數撤離,這可不是小事,何況只是一個游方道人口中之言,知府頓時沒了主意,有心當做謠言,卻又怕這位名聲不低的清玄散人是真有什么本領可以預知災禍,可萬一他疏散了人,回頭卻真只是謠言又如何? 抓瞎了許久,知府咬牙寫了折子,八百里加急送往帝京。 此時太子段澤之已經繼位,收到這不同尋常的八百里加急之后頗為詫異,當即就召見了皇叔和靖王世子,幾人商議之后做出了批復,勒令當地官員疏散百姓。 蜀中距離帝京路途遙遠,一來一回,縱然是八百里加急,也依然足足耗時了八天,等到當地官員收到之后,所余已經不足兩日的時光。 有了圣上親筆朱批,知府終于有了膽量,兩日的不眠不休之后,終于不管是勸離還是驅趕,總算是讓三座大城撤走成了空城。 這些年大夏正值盛世,三座城垣中百姓加起來約有四十余萬,在空曠田野里黑壓壓一片,等著看這一場天災到底會不會如期而至。 這一等,就又是兩日的時光。 此時曠野之上早就人心浮動,不少人都在大罵妖道害人,甚至有那等按捺不住的,已經在收拾包袱準備回轉家中,還是多虧了幾位知府勒令公差極力鎮壓,這才沒有讓百姓回城。 而就在第三日的深夜,地動終于開始了。 這是近百年來規模最為強勁的一次災害。 甚至有不少人說當時伴隨地動一同出現的,還有巨大的閃光和如同巨獸咆哮般的震耳轟鳴。 這一場聳人聽聞的災變,卻因為事先疏散及時而沒有造成巨大的傷亡。 至于房倒屋塌,再建便是,人,才是最重要的。 而清玄散人更是由此一躍成為了活人無數的在世仙君,雖然裴元鴻自己對于仙君這樣的稱謂嗤之以鼻,但那些因他才逃脫了性命的百姓自發的募集錢財,就在蜀中給他建起了一座道觀。 道觀是有了,但裴元鴻卻很少去,依舊是在各處云游。 而清玄散人的名號,已經是大江南北,無人不曉。 時光荏苒,已是百年,也不知道是不是沐青霖傳他的那套心法的緣故,裴元鴻直到百歲出頭,面容仍是不見太多蒼老,由此,仙君的名號更是已經摘不掉。到了這個時候,曾經的故人,已經作古,而那名收養的小道童,也已經年邁。 無韻是裴元鴻隨手撿的,天資非常一般,并沒有將那套心法修出個名目來,此時僅看外貌的話,竟似是比裴元鴻還要年長。 青山之巔,那一塊曾被兩人當做了酒桌的青石依舊靜默無聲,裴元鴻看了一顆,從手腕上褪下那串菩提珠,摘了那顆血紅的墜子握在手里,將珠串遞給身后的無韻,“回頭將此送去帝京郊外的法嚴寺,若是佛門中人問起,就說是物歸原主?!?/br> 無韻不解,卻也恭敬接了,裴元鴻便就揮手趕他走,無韻口不能言,卻會手語,問道:師尊要在此清修?我何時來迎師尊? 清修?裴元鴻笑了一聲:“你無需再來了?!?/br> 一句話聽得無韻頓住了腳步,回身就下了跪。 師尊! 無韻的手語急切而又慌亂。 裴元鴻卻沒有看他,不知是想到了什么事,低笑了幾聲,說道:“為師修道有成飛升在即,你且去,莫要妨礙為師飛升?!?/br> 一句話聽得無韻愣住,直到裴元鴻幾次擺手,這才依依不舍一步三回頭的離去。 雖是多年過去,這片山巒卻與從前并沒有太大改變,站在山巔遠眺,頭頂繁星密布,腳下鋪陳的依舊是陣陣松濤。 裴元鴻一手把玩著那枚赤紅如血的舍利,一手卻摸出個燒瓷的小酒壺來,也不用杯,就對著瓶口小酌,直到一壺飲盡,便將手中那舍利擱在青石上。 舍利的血色襯在粗糙的青石表面,顯得愈發殷紅。 裴元鴻修行至今,對于天地感應之力已經登峰造極,雖不敢說可以通神,但手中的這顆東西,他也已經明白了究竟是什么,注目凝視片刻,只笑了一聲:“我也不知他因何會囚你百年,想來,是你惹他動了怒罷?” 夜風寂寂,四下無聲。 “隨我看了這百年塵世,可還滿意?” “罷了?!迸嵩櫟托σ宦暎骸皝硎?,好生念你的佛罷?!?/br> 一語說完,不再開聲,夜色深沉,日月星辰,亙古不變。 無韻親自將那菩提珠送至法嚴寺,寺中年紀不大的知客僧弄明白了他的來意之后,拿著那串珠子不知所措,無韻也不解釋,當即返程。 而他終于再次登上這一處山頂的時候,清玄散人早已坐化,青石上卻擱著一枚裂成兩半的石子,平平無奇,黯淡無光。 無韻在此行了大禮,下到山腳,卻在途徑一座偏僻小村落的時候撿到一個女嬰,無韻一時心軟,以米湯飼之,竟然磕磕絆絆的活了下來。 而這,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作者有話要說: 番外已經掉落,算是專門寫給小裴的。 至于小師叔……因為本文是古言,不是古玄,所以注定不能詳細交代小師叔 況且他的故事很長很長很長……等作者菌有了充足的毅力之后,或許會給小師叔單獨開一本來寫 但是這一本里面,就只能這樣啦 愛你們,么么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