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頁
誰成想好日子沒過了幾年正是事事順遂的時候卻又突然查出來生病的事情,如今只能歪在床上靠頭發花白的老父親送外賣掙醫藥費。 知道他們家故事的誰不唏噓兩句造化弄人呢。 面對困難和挫折,有的人扛不住打擊就破罐子破摔愛咋咋,有的人卻會咬著牙努力站起來,而李家人正是后者。 李家老爺子擔心兒子哪天藥費不夠要吃虧一把年紀了開始學著用智能機,騎著小電驢滿街跑送外賣順帶著撿些瓶子罐子的賣了掙個飯錢。李家老娘多少年不cao心田里的活計了,當家的不在家也開始顫顫巍巍地找人幫工免得田地荒蕪,院子里養了豬不說又有一大群下蛋雞,天天精心伺候著,一是為了給孩子補身子二是為了賣錢,多少是個貼補。 自小要強的李響突遭變故,抑郁頹喪之后也很快振作,全力配合醫生的治療之外,有點時間就看書學習或是在網上想法子掙外快好減輕家里負擔。 年少的蘇云彥并未見過多少生老病死,當年蘇父患病的時候他還是個小學生,家里大人們都有意識地瞞著他,并不會跟他說太多細節,他的記憶里關于父親生病那段也就是住院手術變瘦又住院,然后就是皮包骨一樣出院回家,沒多久就只剩下了孝衣花圈孤墳。 認識了李響之后他才算是對這方面有了個具體印象,臥病在床仍然樂觀向上保持著對生活的熱情生命的熱愛,這樣一個陽光溫暖的故事誰不喜歡呢,哭哭啼啼怨天尤人總沒有勵志奮斗叫人印象深刻。 蘇云彥很喜歡翻看李響的朋友圈,看他寫的那些內容實在很難讓人相信這是出自一個生病的人之手,漸漸熟悉之后,兩人時不時就會聊聊天說說近況,不同圈子不同境況的人聊起來總會給自己一些新的想法和思路。 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這樣性情堅毅果敢的人接觸時間長了自然會耳濡目染地產生些變化。 良師益友,不外如是。 不過這個時候,蘇云彥首先要考慮的是另一件事情。 獨生子考上了S大,即將成為2006級的一名新生,這樣的大喜事自然要親戚朋友的聚一聚,雖然大多數人估計也不愛這種一群人吃吃喝喝的勁頭,但是人情社會,大家都這樣,不管心里怎么想輪到自家了你該請的就得請。 馮玉芬懶得管這個,干脆把這攤子事都交給兒子了,她幫著在后面查缺補漏,于是定日子跑酒店訂酒席訂菜色酒水這些雜七雜八的事情都交給了蘇同學,從來沒cao辦過家里請客的蘇云彥一時手忙腳亂的,幸好酒店套餐都是現成的,麻煩的不過是協商溝通好大家的空閑時間確定出席人數訂好包廂然后根據情況增減菜色而已,又有當媽的在一旁補充提點,總算是把這個事情給落實了。 馮玉芬中年喪夫,一個人獨自拉扯大了兒子,現在孩子考上大學了,關系不錯的親戚朋友不管因為什么總要出席表示表示親近,是以酒宴當天倒是頗為熱鬧,都替苦盡甘來的母子倆感到高興。 蘇云彥也十分給當媽的長臉,本來就長得好,討那些大媽大嬸的喜歡,又因為這段時間的歷練,和親戚們聊天寒暄也絲毫沒有什么不耐煩的神色,顯得成熟了不少,S大也是頗為知名的學府,雖然以后不知道會怎么樣,起碼到時候找個好工作是沒問題的,大好的日子自然都是說好話,一時你好我好大家好,席間言笑晏晏十分和樂。 等送走了所有客人之后母子倆才松了口氣,拿出小賬本這么一扒拉,辦酒席的錢不僅掙回來了,還多出來好幾千塊錢。 遇到這種喜事大家隨禮都有定數,反正禮尚往來,除了那實在不講究的,一般人家包紅包的錢最后都能回到口袋里來的,就是要看多久之后了。 馮玉芬趁機跟兒子解釋了一番親戚們之間的關系遠近紅包厚薄,日后自家還禮應該還多少之類的話,把個蘇同學說的眼冒金星,雖然覺得無趣,但是礙于她興致勃勃的樣子還是乖乖聽講了。 關于蘇云彥之前打暑假工到處送外賣的事情,馮玉芬這個當媽的沒少被長輩罵,婆家這頭因為自家兒子中年就撒手人寰了,媳婦一個人守寡這么多年把孩子養的樣樣都好,自家又沒幫上什么忙,難免就有點心虛氣短,理不直氣不壯,不好太過嚴厲,不過是說些心疼孩子要是家里困難的話他們老兩口幫一把的事情。 到了娘家爹媽這里就沒這么多顧忌了,馮家老太太一開始知道大外孫大夏天在外面給人送外賣的時候,把自家女兒罵的個狗血噴頭,說道激動處都氣哭了,直說女兒不會照顧孩子心太狠了。 然而罵歸罵,孩子的外賣還是照舊送,扭不過娘倆個,兩邊老人只好有致一同地增加了和大孫子的聯系頻率,那個噓寒問暖和風細雨的勁頭,襯得馮玉芬倒像是個壞心腸虐待孩子的后媽了。 這好不容易不繼續做工了,酒席也張羅完了,不得趕緊帶去給老人家看看胖瘦身體狀況么。 蘇家老兩口倒還好,畢竟同城,雖然不在一個區,但要串個門還是十分方便的,馮玉芬多年的習慣了,隔段時間就會帶著兒子去看爺奶,雖然丈夫沒了但是兒子也是蘇家的血脈,總不能跟親人離了心關系太疏遠了。 這馮家老兩口在鄉鎮上,向來都是年節假日的時候才有時間回去,這回大外孫擺酒,馮老太太因為有事走不開,就派了自家老頭子做了個代表,早早就打了招呼讓娘倆個回家住幾天,那土雞黃鱔啥的早都買回家養起來了,就等著閨女外孫回去好大顯身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