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頁
蘇同學對自己的廚藝蜜汁自信呢。 自信心爆棚的蘇同學在家里給老媽做了幾頓飯之后,就被趕出去打工去了,暑假這么長在家閑著也是閑著,既然也沒什么具體的安排就去體驗體驗煙火紅塵俗世人生好了。 干的也不是什么高大上的活,外賣送餐員,俗稱外賣員。 關于這活,倒并不是馮玉芬一言堂給定下來的,她只是見兒子想了好幾天也沒定下來到底要做什么,給了個建議罷了,沒想到這孩子出去應聘了之后還真騎個小車開始跑了。 6月份的天氣,在外面送外賣當然是很辛苦,對于蘇云彥而已,不僅是身體上的更是精神上的一種洗禮和磨練。 他以前一直都在學校讀書,平日里接觸的除了自家老媽以外也就是老師同學親戚鄰里了,同學們也是以學習為重,那種電視小說中的一邊打工一邊上學的情況是不存在的,學習時間這么緊張,哪有人有時間有精力工作學習兩不誤呢。 自然打工掙錢對他來說也算是開天辟地頭一回了。 這叫外賣倒是經驗豐富,新世紀的年輕人誰還沒過過靠外賣救命的日子呢。 不管刮風下雨白天黑夜啥時候想吃東西了,在各種訂單平臺上下個單,等著小哥給你送上門就是了,作為顧客唯一要做的不過是保持手機暢通不要叫人家找不著人而已。 然而輪到自己騎著小車大街小巷到處鉆送外賣了,蘇云彥同學才體會服務行業人員的艱辛和不容易來。 顧客可不管你身體狀況交通狀況什么的,人家掐著點等著呢,你早到了行要是遲到了說不得就一個電話就給你投訴了,完了辛辛苦苦跑一單還沒掙到錢呢還要倒扣回去。有些脾氣不好素質差的點了單外賣就真覺得自己是上帝了,對著外賣員罵罵咧咧很不客氣。 當然大多數顧客自然都是比較友好的,接到單了都會說聲謝謝,要是有突發情況人家也能表示理解,不過奇葩也不少就是了。 總之干了這活,蘇同學才知道什么叫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說是行業不分貴賤人人平等,其實生活中還是有很多人瞧不起送外賣的,大抵是覺得人家賣力氣吃飯沒自己工作體面吧或是看著人跑了一天形容狼狽衣服上沾了些臟污就仿佛自個兒比人干凈很多似的。 其實這又有什么好瞧不起的呢,人家憑本事吃飯,沒偷沒搶,旁人有什么資格指手畫腳。何況外賣員快遞員這類工作,雖然看著不起眼,收入正經不少,大多數坐辦公室的小白領估計都沒人家掙得多。 馮玉芬在兒子真跑去當外賣員之后,又有點后悔,覺得自己大夏天的未免有點太苛刻了,雖然她是想讓這孩子知道點社會艱辛人生百態吧,但是對于學生娃來說,做這個實在是有點太辛苦了。 特別是蘇云彥頭一天下班回來小臉煞白渾身汗透的樣子讓她有種自己在虐待孩子的錯覺,等聽著他時不時說些送餐遇到的奇葩事,更是坐立難安的,恨不得開口叫兒子別干了算了。 就是做暑期工,也有不少其他的選擇,也沒必要跟這個崗位死磕。 沒想到當媽的這個慫恿者打起了退堂鼓,從來沒吃過苦的蘇云彥卻是咬牙堅持了下來,一直做到大學通知書都下來了,干滿了兩個月這才辭了職,一共掙了一萬多塊錢,比馮玉芬這個當教師的工資還高。 這可真是叫人刮目相看了,不說別的,就每天那明晃晃的大太陽就夠受的了,正是一年里最熱的時候,大夏天室外能有三四十度,這樣的高溫天氣一單單跑掙提成,可真不是誰都能干下來的。 老實說,蘇云彥也沒想到自己能堅持兩個月,最初老媽問暑期計劃的時候,他也沒個具體想法,后來就想著干脆就送外賣試試算了,沒想到去了人家也沒什么挑剔的直接讓第二天上班了。 上工第一天完全是咬著牙硬抗的,要不是剛干就撂挑子太丟人他肯定當時就不干了,回家老媽噓寒問暖做飯煲湯的又深怕自己會中暑連預防的藥品都買了一堆,他實在不好意思講不想干了,只好想著先撐幾天再說,總得把辛苦錢拿回來。 這么一天兩天的從一開始的渾身不得勁頭暈眼花到后來居然一天跑下來也沒以前那么累了,晚上回家也有心思跟老媽說說笑笑了,要知道頭幾天上班的時候他回家累的連飯都不想吃只想癱在床上睡到自然醒,然而這一旦過了最初的痛苦期之后,那立馬辭職的心思也沒一開始那么強烈了。 每天大街小巷的跑不僅叫他見識了各色人等,對于自己從小長大的這座城市也多了些了解,他以前活動的范圍基本上也就是家、學校還有些常去的玩樂場所,做了外賣員倒是短時間內就仿佛變成活地圖了,在街上很是給人指了幾次路。 不過真正叫蘇云彥堅持下來的還是因為后來聽說的一位工友的事跡,這外賣員的活計沒什么高門檻,只要會用智能手機能騎小電驢對路線熟悉記性好就行,自然工友們構成也比較復雜,基本上各個年齡段的都有,不過還是年輕人中年人占多數,畢竟是個辛苦的活。 而帶給蘇云彥極大觸動的那位工友卻是個50多歲的大爺,比自家老媽年紀都大了,據其他認識的人說是因為家里獨子突然患了重病,農村家庭沒那么多錢,雖然有醫保但是前期也需要自己墊付費用啊,大爺沒辦法就自己帶著兒子來城里住院,老伴在家種地養雞養豬時不時過來換換,大爺就白天到處跑單,晚上去醫院守夜,平日里就托護士或是同病房的病友們搭把手幫個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