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
不過等石老頭午覺醒出門遛彎從旁人口中得知張巧帶著孩子先去了陳家才回自家的時候,那臉拉的,那眉毛皺的,簡直能夾死蒼蠅蚊子了,老婆子發瘋也不管了,隨她罵去吧,不然還能怎么樣呢,還能將媳婦叫回來打罵一頓不成,就是想叫,連個電話也沒有啊,哎,也不知道想了些啥,向來倒頭就睡鼾聲如雷的石老頭,在張巧帶著孩子離村的這晚倒是難得在床上翻了兩個烙餅才又扯起呼來。 而這個時候,張巧跟小欣怡在鎮上賓館早已進入夢鄉了,還得第二天一早起床趕車呢,哪有時間想那些不相干的人啊。 等母女倆第二天汽車轉火車,火車換地鐵回到自個兒小家的時候,天已盡黑,大人孩子都長出了一口氣,雖然一路都是坐車,沒走什么路,但是車子坐多了也很是累人的啊,還是自家最舒服。倆人將行李一放,也顧不上收拾了,出門直奔火鍋店而去,一路奔波勞累,也沒吃到啥少好吃的,現在事情辦完了,可不得吃頓好的撫慰一下自己這幾天飽受委屈的胃嗎。 說來搬到巴市這一年多來,另一個叫人滿意的地方就是這遍地的美食了,各式各樣的火鍋串串鍋子龍蝦燒烤小面酸辣粉抄手豆花等等等等,好吃的太多,選擇太多,叫人覺得吃飯實在是件糾結而幸福的事,不管是大飯店還是蒼蠅館子,門市買賣還是街頭小攤,味道都好極了,就連外賣都鮮少有難吃的,張巧和女兒每次出門吃飯都要為進哪家店而糾結半天,每一家看上去都很好吃啊,迄今為止還沒碰到難吃的店呢。 就是太過重口了點,張巧以前自認為自己是個能吃辣的,結果來了巴市,簡直要不認識辣rdquo;字怎么寫了。 頭一次帶著小欣怡去小區門口的湯粉店吃飯就感受到了本地對于不能吃辣的人的深深的惡意,因為早有耳聞這邊的食物辣,還特地點了微辣,結果一上桌那紅通通誘人的顏色哦,挑了一筷子塞嘴里,眼淚都要掉下來了,又好吃又辣叫人停不下來嘴,最后張巧用了一包紙巾喝了一瓶酸奶才吸溜吸溜地把那碗粉給吃下去,小欣怡則是另拿個碗將粉全部挑出過了兩遍水才小嘴通紅的吃完,看的老板娘和食客都笑得不行,這一看就是不能吃辣的外地人,真是的,一點不能吃辣,那生活還有啥意思哦。 打那回以后,再出去吃飯,張巧不得不跟老板說下自己外地人身份,讓放一點點辣椒調個味就行,可惜大家對于一點點辣微辣這樣的形容詞顯然理解不同,端上桌的還是辣的不行,還好經過這一年多的鍛煉,現在母女倆終于可以抗住絕大多數店鋪微辣的菜了,雖然其他重口的看著流口水還是不敢輕易嘗試。 當然作為著名的旅游城市,巴市很多菜也開發了適合外地人的口味,盡管本地人很少點,但是一樣的很是美味,對于吃貨來說這里真是個美食天堂啊,每年不知多少來自天南海北的游客就是沖著這各色美食來的,吃的上火拉肚子了還是停不下來嘴,確確實實是真愛粉無疑了。 張巧母女雖算不上吃貨,但是對于在外面吃飯還是興致勃勃充滿興趣的,每到周末基本都會在外面逛逛順便吃點好吃的,這不,離家幾天,一回來顧不上修整就奔去吃火鍋去了,等一頓酣暢淋漓的火鍋吃完,辣出了一身汗,二人才心滿意足地牽著手回家去了。 幾天不在家了,一回來張巧就忙著收拾整理家里,還要給賣家發貨,庫存不多了,也得繼續縫制衣物才行,經過一年多的發展,現在店子生意也還不錯,掙的錢足夠母女倆日常開銷花用,張巧忙的時候,小欣怡就在旁邊給mama幫忙,或是自己玩玩具看書畫畫看電視,母女倆人各忙各的,卻并不會覺得家里冷清沒意思。 等九月一號小欣怡正式入讀小學的時候,張巧站在送孩子的家長大軍里,不知道為什么看著女兒背著小書包的背影覺得眼睛有點潤潤的,真快啊,孩子的人生已經進入新階段了。 這上了小學可就沒有學校提供早飯吃了,早上八點上學十一點半放學,下午兩點上課三點半放學,遇上打掃衛生體育活動之類的放學時間又會延遲,大人孩子都得重新適應新的作息表才行。 張巧每天來回往返八趟接送孩子,早上6點起床洗漱準備早飯,6點四十喊孩子起床,等刷牙洗臉收拾好坐到餐桌前7點左右,7點半左右就開始等在公交站牌了,一般到校時間在七點四十五至五十五之間,到了學校門口已經是黑壓壓一大片人頭等著了,學校通常提前十分鐘打開學校大門,孩子去早了也沒用,因為早上還有早讀課,所以學生們略微有些拖拉也影響不是很大。 等把小欣怡送去學校了,張巧再去超市買菜,回家收拾家里忙忙自己的店鋪,到了點又得去接孩子放學了,到家吃過飯午睡起來就又往學校去,等一個多小時之后再接回來,一天天的盡跟著孩子后頭打轉了,這上午還好,在校時間3個半小時,下午要是沒活動的話一個多小時之后就得接放學了,所以遇到天氣不好或是沒什么事的時候她就基本在書店或是咖啡店呆著,等到了點帶著孩子一起回家,省的還要來回折騰。 孩子接回家了,張巧就一頭奔進廚房準備晚飯,等母女倆吃完了,一個洗碗收拾廚房,另一個就繼續做作業,然后再一起檢查預習,作業完成了,趕忙洗澡讓孩子早早上床睡覺,娃娃都睡著了,當媽的還在忙著自己的事情呢,第二天一早六點爬起來來繼續前一天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