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節
到了園子門口, 特意走已經維修好了的一條路線。所以目之所及,都是良辰美景。 他斜眸回首,想看看后頭一大群隨侍的宮女太監中的那個身影。 她不太起眼, 換穿了新的宮女袍子,碧水色的綢子, 清水面龐, 步伐謹慎, 和所有姑娘們都一樣。 而一陣風起,衣料被風吹貼在身上,顯出那胸和腰, 辮梢偶爾會甩過側腰, 長長的碧色絲穗隨風擺得如初春的柔柳,耳畔兩粒珍珠在陽光下微微的閃爍,光澤圓潤也不耀目。 他只能這樣時不時回眸看她一眼, 看到了,內心就是一陣滿足, 可以步履從容地走上好一會兒。 終于李貴忍不住了, 弓著腰問:“萬歲爺是不是找奴才有事?” 昝寧想:我找你干什么? 剛撇嘴“呃”了一聲,李貴就眨巴著眼斜乜上來, 昝寧這才明白過來他的意思,有些氣惱, 又有些沒意思,只能在心里想:叫你管得寬!等太后真正安分了, 我就娶李夕月為皇后, 到時候我愛怎么瞧她就怎么瞧她,咱們愛怎么在一起就怎么在一起! 他只能不再回頭,一路向前走, 走到太后居住的“九州清晏”。 戲臺子已經搭起來了,唱戲的小太監們正在忙碌著描眉畫鬢,換穿行頭。 繞到前頭正殿,也已經很熱鬧了,宮人們闃寂無聲,但來往穿梭,將果盤、茶點、餑餑盤子高高地堆疊在一張張案桌上。太妃太嬪們,皇帝的嬪妃們,則磕著瓜子,吃著點心,說說笑笑。 太后穿著吉服冠戴,薄唇上涂著大紅的胭脂,耳上明珠,冠頂金鳳,無不熠熠生輝。 她拉著一旁禧太嬪的手,正在笑融融和她談話:“太嬪真是好福氣,人生七十古來稀,德宗皇帝留下的后宮里,大概就是你一位了;又是這樣的富貴,今日真得好好熱鬧熱鬧?!?/br> 禧太嬪尊在輩分上,惜乎地位不高,也就今日才能和太后平起平坐。她也是一身簇簇新的吉服冠,笑道:“太后如此把我放在心上,才是我的大福分。我也就是虛長幾歲,富貴長壽什么的,唉……” 嘆氣是真嘆氣,苦笑也是真苦笑,但是這么多年在宮里心如止水,如今不過做個壽,自然更和古井似的波瀾不驚了。 太后瞥眼見皇帝遠遠的身影,目光中流出瞬間的冷意,而后回頭笑道:“你這話太客氣了。想當年,我也得尊您一聲‘母妃’,不過是現在年紀也大了,反倒是做了老姐妹一般。哈哈哈……” 等她身邊的太監通報說皇帝到了,她才淡淡說:“那快請皇帝進來吧。今日是他庶祖母的壽誕,他好好賀一賀也是該當的。哎,禧太嬪,若有所求,今日是你大壽,該提就提!別怕皇帝沒錢哭窮。哈哈哈哈……” 笑的聲音叫人背上起雞皮疙瘩。 禧太嬪謙虛了兩句,眼見皇帝已經進了門。 他首要給太后請安,禧太嬪閃身要躲避,太后一把拉住了她,笑道:“你都是皇帝的祖母了,受他磕一個頭也該的?!?/br> 禧太嬪從容道:“禮不可廢,我輩分雖高,不過是德宗皇帝的低微侍妾,今日妄得這個‘太嬪’的稱號,也不該忘了自己的身份?!?/br> 昝寧起身,對禧太嬪拱手一躬:“今日是太嬪的大壽,也是該賀喜的?!?/br> 招一招手,讓人把禮物捧上來。 幾個太監和宮女捧著托盤到禧太嬪面前。托盤里有精致的衣料,精美的首飾,一盒老山參,一柄玉如意。 禧太嬪感動地笑道:“真是!只有叩謝皇恩了?!?/br> 挨著把那些托盤看過去,嘆道:“真是,太貴重了,我沒幾年就要入土的人了,怎么當得起!” 衣料是石青緙絲的,首飾是金樺皮鳳,老山參看著有二三兩,而玉如意潔白無瑕,捧著它的李夕月一雙手也一樣圓潤而潔白,笑眼彎彎看著舊主人。 禧太嬪特意捧起玉如意,笑道:“真是如意呢!” 李夕月說著吉祥話:“愿太嬪吉祥如意,萬壽無疆!” 太后瞟了她一眼,轉眸又看向麗妃。麗妃一垂眼瞼,然后儼然后宮當家人一般,起身捧著卮酒:“妾領著后宮的姊妹們,恭祝禧太嬪萬壽無疆!” 三盞壽酒喝下去,大戲也熱熱鬧鬧開始了。戲臺上小太監們已經裝扮好了,那唱詞聲音如破云裂帛一般,京胡、大鼓、小鼓、鑼鈸……聲聲響徹云霄,戲臺上各路神仙唱著吉祥辭,孫悟空蹦來蹦去,鮮花撒得戲臺上都是,而太后叫一聲“賞”,便是幾個太監用竹籮筐抬出了幾筐的銅錢,抽散了串繩,“嘩啦”一聲倒在戲臺上,而那些小太監做的戲子們,頓時沒了“神仙”的樣子,一個個撅著屁股上前往懷里摟錢。 太后看得哈哈大笑。 昝寧陪著笑了笑,但他現在滿腦門子都是“錢”字,看著宮里唱個戲如此散漫用錢,實在有點不是滋味,又不能不湊趣,但笑起來就勉強了。 李貴這時到昝寧身邊,低聲說:“萬歲爺,借一步?!?/br> 太后斜乜過去,笑道:“皇帝事情忙,就去辦事吧?!?/br> 昝寧到了外面,熱鬧聲隱隱還能從里頭傳出來,他搖搖頭說:“好家伙,光聽這動靜,我就熱得冒汗了?!?/br> 李貴卻很嚴肅:“剛剛有一份折子送過來,事情有點討厭。必須請萬歲爺趕緊圣裁?!?/br> 昝寧問:“怎么,水患嚴重了?” 李貴說:“不是山東那里來的,是京里的?!?/br> 昝寧從李貴手中先接過略節看了看,臉色陡然就變了。接著一把奪過奏折匣子,打開抽出那一本黃絹面兒的奏折,越看雙手越顫抖得厲害。 “荒謬至極!”他恨恨地、低聲地罵,“跟朕過不去,作筏子作到張師傅的頭上來了!” 李貴低頭嘆了口氣:“明顯是找事。春闈的卷子,早不鬧晚不鬧,發榜都發了快一個月了,突然出這個幺蛾子?!?/br> 昝寧說:“那些個落榜的舉子在傳這個話的,一個一個查實了抓起來!朕對付禮親王難度大,對付這幫子嘴上沒毛的讀書人也沒本事了?” 又說:“九州清晏里有大臣用的值廬,叫張莘和和白其尉過來叫起?!?/br> 李貴匆匆去了,沒一會兒又匆匆回來了,這次臉色越發難看。 昝寧問:“怎么了?” 李貴說:“豹尾班侍衛在園子里,園子外……” “園子外又怎么了?” 李貴凝重得很:“園子外都是步軍統領衙門的人?!?/br> 這本也是正常的,步軍統領衙門要負責皇帝的安全,在園子外站崗值守是他們的職責。 但昝寧知道李貴是個熟諳宮里宮外政務的老太監,他這表情,絕不是尋常的步軍統領衙門值守那么簡單。 “步軍統領衙門……”昝寧說得有些吃力,“人很多?” “人很多?!崩钯F左右看看,“今日隨扈過來,禁軍的人就很多,沒成想這會子更多。而且——” 他咬了咬牙,終于說:“剛剛奴才要出去傳話,他們說,要有‘御賞’印的手札才能放入出去?!?/br> 昝寧腦袋“嗡”地一響,心里知道不妙。 他深吸了幾口氣,對李貴說:“朕先用皇帝玉璽寫一份手諭給你,你帶到門上去,端起架子和他傳話,若是還明擺了不聽從,那就是抗旨不遵了?!?/br> 他的牙咬了咬:“他們還敢看著朕一輩子不成?不怕朕找他們算總賬?!” 李貴默然了一會兒,毅然地說:“是,奴才立刻去備辦筆墨?!?/br> 昝寧又說:“去門上傳旨之前,你先繞到豹尾班侍衛那里,叫侍衛班領心里有個數?!?/br> “侍衛……不如禁軍人多?!?/br> “他還真敢和侍衛們打起來?” 李貴先應了聲“是”,而后才說:“若連抗旨都敢了,就沒什么不敢的了?!?/br> “如今畢竟不是亂世,我好歹是祭過祖宗社稷的國君?!标脤幇参康?,“人心悠悠,她雖然是太后,想要造反弒君,還得掂量掂量自己能不能有明天?!?/br> 確實,即便是亂世,也講究個“師出有名”,做了初一,還得怕人家做十五。 太后和步軍統領衙門想弄出什么后手,想必也不敢不站穩了地步。 昝寧不知道她要用什么樣的幺蛾子來鉗制自己,這會兒只能先耐下性子等待著。 給李貴寫完手札,敲上皇帝的隨身小玉璽。李貴把那份手諭折好放在懷里,仰頭對昝寧說:“萬歲爺,一切莫急,就如您說的,太后膽子再大,也不能不顧忌悠悠眾口,不能不顧忌朝堂里還有很多是忠心于您的大臣。但這次這陣仗,估計您得吃點虧了,吃虧也不怕,人么,總是要忍耐的,總是要吃虧的,留著后頭起身的機會就行了?!?/br> 最后還像囑咐孩子似的“別急啊”一聲,提醒昝寧他別耍大爺脾氣,也別怕太后的yin威,只管昂首挺胸去面對就行了。 昝寧囑咐完李貴,親自捧著那個彈劾張莘和的奏折匣子回到了“九州清晏”的戲臺子邊。 新的一場戲又開演了,這次唱的是《打龍袍》,扮演李國太的那個年輕太監,一臉女相,豎著眉毛,老聲老氣地唱白: “我把你這無道的昏君! 一見皇兒跪埃塵,開言大罵無道的君。 二十年前娘有孕,劉妃、郭槐他起下狠毒心。 金絲貍貓皮尾來剝定,他道說為娘我產生妖精。 …… 我越思越想心頭恨,不由得哀家動無名。 內侍看過紫金棍,包拯,替哀家拷打無道君?!?/br> 聽戲的太后笑得極歡,假裝沒看見皇帝進來,卻對左右道:“嗐,可惜咱們沒一位包龍圖!” 昝寧心里有氣,因而緊跟著笑道:“是呢,要有一位包龍圖,貍貓換太子的事何處遁形?李國太也不受那么多年寒窯之苦?!?/br> 太后笑容即刻凝結在嘴角眉梢,而后慢慢扭頭,冷笑道:“喲,皇帝忙完政事回來了?” 昝寧捧著黃匣子道:“也不算忙完,不過奉陪太后和太嬪也是要緊事——朕叫軍機處到‘九州清晏’外值廬來商量事情,畢竟么,那么大的國家,那么多的事,一件都耽誤不得。對了,兒子這里剛收到一份要緊折子呢,太后幫著掌掌眼?” 眼睛仔細看著太后的神情。 太后一臉不屑,說:“我早就歸政了,連印信都交出來給麗妃了,不享享清福,看什么折子?!” 昝寧笑了笑:“是是,這句話是兒子說錯了。太后好好享福,兒子不敢打擾?!?/br> 轉臉就對著麗妃:“麗妃,把太后那枚‘御賞’印給朕用一下?!?/br> 麗妃一臉驚懼,結結巴巴說:“妾……妾沒帶過來啊……” 昝寧開口就訓斥她:“這樣重要的東西,又不多大,一個荷包而已,怎么不隨身帶著?!” 麗妃委屈巴巴地瞥向了太后。她那眼神被昝寧捕捉到,他心里立刻有數,弦也頓時繃緊了。 第164章 戲臺上還在咿咿呀呀的, 但戲臺下的人都已經感覺到凜冬降臨似的冰封感,說話的聲音、嗑瓜子的聲音頓時全沒了,只有少數人緊張地捧茶水掩飾時, 茶碗和碗蓋碰撞,發出了“丁鈴當啷”的細碎動靜, 又尖又細, 宛如碎玻璃割在人心上。 昝寧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雙手撫膝,目光失焦地看著不遠處的戲臺,上面的人粉墨登場, 唱腔高亢, 但是他完全聽不進去唱的是什么。 李國太老態龍鐘的模樣,卻不知怎么讓他想起了自己的親娘。 他的母親、圣母皇太后都沒有活到這樣老態龍鐘的年齡。 她嬌嫩新鮮,是兒子心目中最美的母親。但一定也像劉妃心中的李國太一樣, 是最大的對手和敵人。 李國太雖然吃了苦,但好歹還有正義得以伸張的一天, 而他的母親, 卻莫名其妙暴斃于宮中,他卻是最晚才知道這暴斃有問題的人。 子欲養而親不待。 此刻他心中的“孝念”, 盡數給了自己記憶中的親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