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科技所有權(1)
書迷正在閱讀:無限真神、絕世神祗:天才召喚師、暗網(NP 詭異)、穿成綠茶女配后我出道了、男人三十:扭曲的rou欲、影帝養崽日常、玫瑰大少、失憶后我以為我是Alpha、和最討厭的Alpha網戀了、引瑯入室[娛樂圈]
第二百零二章科技所有權 對于科技所有權,李從年提議把科學院研發的出來的科學技術所有權利,都歸于大明皇室所有。而這些科技,他人不得模仿復制,當然是可以有償使用,而李從年記憶里的那些知識與技術,李從年也可以借助科學院的名義提出構思,可以減少許多不必要的麻煩,加快技術革命的進程。 后世中國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其中一點就是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新中國的兩彈一星就是實證,又比如1980年代初下馬的大飛機運十,當時只花費5億人民幣,用了十年時間即設計制造試飛完成,且所有的零部件都是自行設計制造的;而后來21世紀再立項的大飛機項目,計劃投資在千億人民幣以上,同樣是規劃十年后首飛,但是關鍵部件卻是全球采購,發動機等仍無法自行制造。 為何以前5億即可圓滿的工程,后來千億卻無法全部完成?其中涉及知識產權的交易協調,就占了不少部分。因為以前完成一個部件的設計制造,只需一個電話一紙介紹信,各單位都會通力協作,提供最好的工程技術人員,用于協作溝通的時間與成本幾乎為零。而后來的大飛機項目則完全不同,雖有國家的統一規劃協調,社會環境卻已完全變樣了,已不可能達到如此低成本的社會化大協作了。即使是這樣,中國的大飛機研發模式,也不是如印度等能做到的,即使發達如日本也造不出大型飛機。 但是后世的知識產權制度,其優越性也是明顯的,就是能夠較長時間保障發達國家的領先地位,但對發展中國家來說就是嚴重的障礙了。中國的產業每向前跨一步,每向各個方面前進,都要向發達國家繳納巨額的專利費。雖然發達國家需要付出科技探索的成本,但對于后進國家來說,盡管能從中得到借鑒,可是有些技術路線卻是無法繞過去的。 中國古代社會的技術,主要是依靠民間自然發展進步的,師傅帶徒弟模式,雖保障了技術的傳承,但也限制了技術快速進步?;始页⒌慕M織,多用于大型工程或是江河治理方面,從未在新技術研發方面有組織的進行,而明太祖朱元璋設立的匠戶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匠的自由,但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更保障了技術的傳承與進步,使得明朝的科學技術仍然全面領先西方世界。 明朝從建立到滅亡所擁有的各種科技與工藝,而滿清三百年未見有何方面的超越,甚至華夏千百年的有些工藝技術反而被韃子三百年的文字獄弄得是華夏倒退了好幾百年,明朝有些科學技術即使是應用現代科技,也不是很容易復制成功的。明代瓷器類的高超工藝暫且不說,就是武當山頂的金殿,各銅制零構件間的焊接技術,現在也沒研究清楚當時是如何完成的,就是按照現代的焊接技術,也不見得就能達到那種完美無缺的工藝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