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頁
景國這幾代皇帝除了子嗣不豐這一個缺點以外,其他方面都稱得上優秀,且由于皇帝的疑心病,哪怕魚皎皎為他胞姐,他也不可能會全然放心,這也是魚皎皎非得遠走的原因。 妖孽禍國這種說法可一直沒少過,棠華住在京城,總會讓魚皎皎感到不安,生怕哪天東窗事發,醒來時看見的就已經是一具尸體了。 這種不安的心態,讓魚皎皎覺得似曾相識,仿佛曾經也有那樣一個人,排斥異類,但偏偏礙于某些原因無法正面沖突,亦或者是想兩全其美,所以只能選擇遠走避開,徹底隔開兩人避免矛盾。 魚皎皎枕在棠華膝上,心想若她是老天爺,絕對要把這種壞人姻緣的人給招一道雷劈下去,人家兩口子間的事,你一個外人亂插手做什么?見不得人好? 她這樣想著,腦子里驀地略過一個模糊的殘影,但她實在想不起來對方的樣貌,便只得放棄。 不知是不是雙修的功勞,魚皎皎確實比曾經更為強大,棠華就像是一把鑰匙,不間斷的刺激著她回想起一些模糊的片段,只是所知拼圖太少,她也無法推測出完整且正確的事實來。 而且,回憶起來做什么? 魚皎皎還是對自己目前的身份挺滿意的,不用發愁吃穿,也不必頭疼交際,畢竟除了太后和皇帝,誰會不給她面子? 但恢復了記憶就不同了,萬一之前有什么血海深仇不曾報,她難道能忽視只當作不知道嗎? 第86章 皈依佛門的公主【七】 江南氣候宜人, 魚皎皎來時本沒抱太大期待, 選擇此處只是因為江南是自己的封邑之地, 方便行事而已,但來了之后倒是喜歡上了此處。 她不是好動的性子, 對外物的需求也不強烈, 所以盡管一路上見過不少波瀾壯闊的美景, 她也只是贊嘆,卻沒想過去遠行去欣賞更多的美景,不過如果自己所居的地方如詩如畫, 她當然也是喜悅的。 雖然因為氣候原因跟盛京差別略大有些不適應,但無論是棠華還是她都非普通人, 換成其他世家女或許會因此產生水土不服的狀況, 但對魚皎皎來說卻還好。 山高皇帝遠,魚皎皎安頓好之后便讓棠華以合理的方式出現在了自己身邊,在京城時她不敢有大動作是因為麾下侍女侍衛隨時都能連夜趕回皇宮通風報信, 但遠在江南卻不需要擔心這些, 因為就算是快馬加鞭, 也需費上好些時日, 而這個時間差,足夠她處理好這一切且不讓人生疑了。 好在魚皎皎預想中最差的情況并沒有出現, 畢竟在這個時代高層掌握了對下層的生殺予奪,雖說不至于隨意打殺,可真要想打殺,卻也無人可阻, 所以大部分人口風都是很嚴的,不嚴的也無法成為近侍。 以前魚皎皎其實還挺厭煩這個身份的,畢竟這讓她無法出家,做何舉動都有一大堆人盯著,稍微出格一點就會有人立馬跳出來攻殲,但此時她卻慶幸自己有這個身份,不然身份稍低一些,就無法隱瞞住棠華的存在了。 …… ………… 來到江南后,魚皎皎便很少再回盛京,一是交通不便,二也是怕出現意外,所以跟太后皇帝交流大部分時候也只是通過書信往來,她自己也鮮少出去,畢竟她本人就是喜靜不喜動的性子,二則也是怕出門容易發生意外。 萬一就有那種隱士高人發現了棠華的真面目呢? 所以為了盡可能的降低危險,魚皎皎也便盡量避免出門了。 她也不覺得憋得慌,這個時代的女性大多數都被困在后宅當中,魚皎皎還真沒覺得這事有多難以接受,倒是看著自己幾年來終于長到正常長度的頭發頗為滿意。 魚皎皎以前是不在意這些的,如果不是為了親人,她根本不會管外界是怎么看她的,削發時也全然沒想過未來某一天自己還會主動蓄發,如今當這種事真的發生了,她也不覺得接受不了。 說到底,當初她削發為尼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確實心慕佛法,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躲避京城那些琢磨著結親的世家。 當朝并沒有駙馬不能上朝的規定,反而因為是‘自家人’,職位大多體面,努努力三公九卿也未必做不上去,而魚皎皎身為唯一的公主,當時可以說是對此是煩不勝煩,但偏偏她也清楚父皇再喜歡她,也不可能認同她一生未婚的想法,反而會在知道后著急忙慌的下圣旨賜婚。 不過現在魚皎皎的想法就完全變了個樣了。 原來她只要想到自己未來某一天會成婚跟一個不算熟悉的陌生人相處就覺得渾身不得勁,但棠華是陌生人嗎? 所以魚皎皎一點都不覺得自己的心理變化有什么不對勁,反而還背著侍女偷偷繡了嫁衣,看上去倒是算不上好看,畢竟她貴為公主本就不需要對此精通,母后也心疼繡花傷眼睛,所以魚皎皎自己也從善如流的沒認真學。 好在有棠華做對比,倒顯得魚皎皎繡的不那么見不得人了,棠華對此倒是覺得無所謂,在不動用外掛的前提下,她能繡出讓人認得出形狀的東西就不錯了,畢竟魚皎皎好歹還學了基礎,棠華這個在山海界整天打打殺殺的存在又哪可能會這些? 不過她們還是甜蜜的穿上了對方繡的嫁衣滾了床單,心情愉悅。 建安三十年,皇帝崩,之后又過了二十余年,魚皎皎有感大限將至。 這很正常,魚皎皎不曾求過延年益壽的丹藥,也不曾刻意養生,所以終究會面臨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