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頁
初玉塵勉勵了兩句,并不習慣拐彎抹角的她,直接問道:“朕請老翁來,是要詢問一件事。四十年前,堰塘一帶旱災,老翁可還有印象?” 說到當年之事,孫融渾濁的雙眼似乎閃過一絲亮光,“記得,如何不記得?” 他好似瞬間年輕了一些,好似又回到了朝堂之中,跟隨在秦丞相的身邊,為當年旱災一事奔波。雖然忙碌和艱苦,可是那些事情,都是他人生中重重的筆墨。 初玉塵面色稍緩,“朕翻閱宗卷,可是對于當年如何解決旱災一事,卻沒有詳細的說明,朕召老翁來,就是想要了解一下,當年的情況?!?/br> 孫融慢慢陷入了沉思之中,片刻之后,緩緩道來:“老臣記得,當年是永康年十一年,堰塘爆發了旱災??墒窍旅娴墓賳T,為了遮掩自己的罪過,隱瞞了下來,導致朝廷知道之時,流民已經形成了?!?/br> 孫融說起當年的事情,初玉塵一直留心在聽,時不時詢問一些問題??墒钱斈瓿⒅赖锰砹?,只能收拾殘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安撫流民,事后重建,雖然也能起到一些作用,可都是事后的事情,而不能解決當下的問題。 初玉塵有一些煩躁,深呼吸了一口氣,才把浮躁壓下,詢問道:“那當年旱災之地,有沒有什么事情,讓老翁印象深刻的?” 老翁搖了搖頭,“旱災之地全為荒蕪,寸草不生,并不能看到什么特別的地方?!?/br> 初玉塵雙手負背,來回踱步,“老翁不妨仔細想想?!?/br> 孫融記憶還算好,回想了一下,也還是搖了頭,“應該是沒有,不過,老臣當年曾經有過一個推測?!?/br> “哦?什么推測?” “老臣懷疑旱災的嚴重性,和草木有關?!睂O融蒼老的面容閃過激動,“老臣當年在旱災結束之后,很是好奇旱災是如何造成的。別人都說是老天發怒了,老臣卻不信,便找了無數的宗卷書籍查閱?!?/br> “旱災都大同小異,可是老臣還是發現了細微不同之處。一般旱災嚴重的地方,多為是農田開荒之處,那里草木稀少,山頭本就不多,都開荒成了農田?!?/br> “如果單單以這個為依據,老臣也不敢下此斷言,可是老臣同時也發現,距離旱災不過兩百里之地,那兒綠蔭盎然,幾乎不受旱災影響,當年的流民,就是往那邊去的?!?/br> “老臣發現這個可能之后,終身都在研究此事,只是后面沒有再遇到旱災,老臣這個說法,曾上稟陛下,可是當時陛下亦不在意。后來老臣更是沒有機會證實這件事,直到老臣致仕,也不再提起?!?/br> 孫融的話聽起來有一些匪夷所思,為什么草木的多少會影響到旱災的可能性呢?初玉塵有一些理解當年先皇為何不搭理孫融,畢竟這聽起來完全沒有關系。 但是初玉塵并非是這樣的一個人,在柳斐然的影響下,她也是十分地注重細節,既然孫融敢說出這樣的事情來,那就代表著他確實有可能看出了點什么,于是初玉塵便說道:“這件事情十分重要,恐怕要麻煩老翁把這件事整理成折子,然后再遞進宮來?!?/br> 孫融一聽,想不到自己這一生臨到頭來竟然還能被陛下重用,這件事情要是做好了,沒準他還能被記進史書,名留千史。孫融激動得聲音都顫抖了,顫巍巍地站起來,“老臣定不負陛下重托?!?/br> 孫融回去之后,立刻叫上了自己兒子,為這件事展開了書寫和調查起來。他記憶不錯,以前看到過的宗卷大都記得,加上他自己的猜測,勤勤勉勉幾天之后,把一份奏折和相關的宗卷一同遞了上去。 初玉塵看得入神,確實發現了孫融所說的有一定規律,只是到底為何會有這樣的規律,初玉塵不明白。她翻了不少的書籍,有一些是有所提及到草木的重要,可是卻沒有說明這到底是為何。 初玉塵不免陷入了沉思,旱災若是能一定程度上的杜絕,那是最好不過的了。畢竟她身為皇上,自然是希望百姓安居樂業,更是希望日后璟國能夠長青不倒。如果這件事是真的,日后或者可以避免這樣的事情,不是么? 但是草木這種事情又該如何去管呢?多種一些樹木?這樣下來不就耗費了大量的人力么?而且這種植樹木,朝廷就得撥款,層層下去,不知又會是各種光景。 耗費人力……初玉塵想著想著,媚眼閃過一抹精光。 如今旱災,百姓們都無法正常務農,所有人都閑置在家中,不正是閑著么?假若發放糧食,不是為饋贈,而是他們必須勞作才能領取呢? 勞作就是種樹,不是嗎? 不對,現在不能是種樹,土地干沽開裂,任何作物都無法生存。只有土地有水滋潤之后,才能開始種植東西。 水……現在是旱災,缺的就是水。 水……如何才能有水呢?除了老天下雨,還有什么辦法呢? 對了,引流,可以從別處引流而來。光靠原先就有的小溪,恐怕不夠,那么,把小溪變大,變成小河如何?小河不夠,大河又如何?怎么樣才能變成大河?只有靠人為去挖了,有人嗎?有,因旱災而導致無法勞作的百姓,就是人! 而且在這個關頭,不用報酬,就能讓他們出力干活!或者是給一些報酬,在旱災的前提下,他們更不會是不滿,一定會支持朝廷的作為! 這樣一來,就能解決流民的問題,同樣也能為將來做出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