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帝江山_分節閱讀_75
蕭山被搞得莫名其妙,但見趙瑗似乎情緒很不好,便也輕輕的摸了摸他的背,溫言道:“殿下,你是因為父親沒了,難過嗎?” 趙瑗輕輕的搖了搖頭,低聲道:“不全是,你別問了,我只想找個人靠一會兒?!?/br> 蕭山就不再多問,只是伸手亦抱住趙瑗,兩人初見時,趙瑗因年紀大,要長得高一點,現在過了兩年,倒是蕭山長得快,高出趙瑗半個頭來。此刻他抱著趙瑗,并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情,還只是以為他傷心父親死了,知道勸說也是無用,只是輕輕的拍著趙瑗的背,希望他能夠心中好過一點。 過了片刻之后,趙瑗才深深的吸了一口氣,松開蕭山,道:“你不要問那么多,我今天才算是明白了,不論秦檜做什么,他都不可能倒臺的!你……你不能再留在京城了,快走吧!” 蕭山早已隱隱約約覺得事情不是那么簡單,想要問一問究竟怎么回事兒,卻見到趙瑗一副悲痛的樣子,也不好在這個時候問他。 趙瑗道:“你腿上還有傷,不太方便趕路,但也不用奔逃,拿著官家的手詔,盡可以慢慢的走。你曾經說過想要去江北,當時我懇求你留下,現在……現在心中真是懊悔不及!早知如此,當時就放你走了!” 蕭山笑了一笑,道:“其實留下也挺好的,殿下待我一直不錯。只是,我并不明白,為什么一定要離開?” 趙瑗搖頭:“你別問我,我答應過阿爹,不說的。只是……只是……”說道這里,趙瑗忍不住看向蕭山,他心中也明白,這一去,兩人恐怕就此不會再見面了,想起這兩年來相處的點點滴滴,趙瑗心中難過,更添別離之情,緊緊的攥著蕭山的手,低頭道:“你記得更名換姓,一面秦賊暗中下毒手。找到了安身的地方,也不要給我寫信,我怕被旁人知曉。你……你多保重!” 蕭山急道:“那你呢?你肯定會遇到危險……” 趙瑗緩緩搖頭:“不會的,你我第一次見面,你曾經說過秦賊會只手遮天,那時我還不信。今天,總算是見識到了!他已經將我身邊的人都除掉,三五年中,不會對我動手的?!?/br> 蕭山還想說些什么,卻不料趙瑗猛然伸手,捂住蕭山的嘴巴。他深深的看著蕭山,想要說話,卻一句話也說不上來,過了很長時間,才道:“你什么話也不用再說了,官家是我爹,我姓趙,有些事情不能說,你也不要問?!?/br> 蕭山點了點頭,他看著趙瑗的神情,根據今天所發生的事情的詭異走向,也差不多猜出個□不離十來。 趙瑗道:“你快走吧,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不要再回來!臨安這種地方,根本沒有公道天理,不是你該呆的?!闭f畢,便將手中的韁繩交給蕭山,自行奔出兩步,忽然回頭:“蕭山,你人很好,我不會忘記你的!” 蕭山看著趙瑗遠去的背影,一時竟有些恍惚起來。 尚未等他回過神來,便聽見身后有一聲咳嗽想起:“原來你叫蕭山?!” 蕭山回過頭,見到韓世忠正站在自己背后,覺得有些惶恐,忙道:“這是我的本名?!?/br> 韓世忠問道:“你可有去處了?我聽說你準備去江北?” 蕭山道:“本來是有這個想法的,但是現在……我很擔心殿下,也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么事情?!?/br> 韓世忠道:“殿下剛剛不是已經說得很清楚了么?你別擔心他了,他是官家心愛的兒子,什么事情都不會有的!倒是你,去江北可是非常不妥當!” 蕭山一愣,看向韓世忠,問道:“為什么?” 韓世忠道:“你想不想建功立業,名垂千古?” 蕭山點頭,韓世忠道:“殿下年紀小,恐怕是見到秦賊張狂,官家懦弱,所以失了信心,也是有的!但是我們這種人,可千萬不能和他一樣的想法!秦檜今年已經五十五歲,還能活幾天?待他一死,必然會是不一樣的天下!” 蕭山道:“要是他活個八十……” 韓世忠哈哈大笑,道:“你急什么?官家難道還能容忍他活個八十歲?恐怕現在已經在祈禱趙家的列祖列宗,讓秦賊早死了!” 蕭山見韓世忠樂觀,剛剛的陰霾也一掃而空,問道:“為什么去江北不妥?” 韓世忠道:“你若是去江北,就算是能創出一番事業,將來投奔朝廷,也是個歸正人的身份,難以受到重用的!” 蕭山奇道:“歸正人?”話一出口他立即明白過來,歸正人是當時南宋對于金國投靠過來的將領官員的說法。因為這種人身份特殊,在金國或是受了氣,或是不得志,才會投奔南宋,但這樣的身份十分尷尬,皇帝不會信任這種人,朝中重臣更加不會信任這種人。因為在他們的眼中,既然能夠背叛金國“棄暗投明”,未必不會在將來的某一天,也再來一個“棄暗投明”。以后的辛棄疾,也正是因為這種身份的原因,一直受到打壓,終身未得重用。 韓世忠道:“你若只想帶領個萬把人,那去江北也未嘗不可,但是我給你的東西你要還給我!那玩意你帶著就沒用了!” 蕭山搖頭:“這當然不是我的志向!” 韓世忠道:“那就不要去江北,留在大宋境內才是最好的選擇!” 蕭山遲疑道:“今日得罪了秦檜,留在這里恐怕也難以大展抱負,等他死還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時候?!?/br> 韓世忠道:“我有一個舊部,名字叫做邵宏淵,現在正在淮西一帶,我聽說你的父母也去的淮西,我給你書信一封,你既換了名字,去投奔他,充作效應?;次饕粠ё罱嗍橇髅褡呖?,正缺人手,你去那里改了名字,正好有一番作為。等到將來朝廷要用人之際,你也不會有身份上的尷尬,豈不比去江北金人的地盤好得多?” 蕭山聽了這一番話,心中感念韓世忠為自己想的深遠,連未來十年之后的事情都想到了。 他深深的朝著韓世忠鞠了一躬,翻身上馬,朝著淮西而去。 在半路上的時候,蕭山想起來韓世忠給的東西自己還從未看過,便取出來看,一看之下,不由的大為震驚。 果然如韓世忠所說,這本岳飛留下的兵書,決不是一般的哪些市面上見到的兵法,而是一本前無古人,千年之后才有來者的,經典教科書。 蕭山記得清楚,當初入軍校時,也在內部發行過一本類似的東西。當時他看了之后,就覺得震驚無比,而現在,他看著手中那厚厚的一疊岳飛留下的手稿,心中的震撼之感,比當初更甚:竟然有人在上千年前,就能夠有這樣的意識,留下一份這樣特殊的,絕對不可能找到第二份的“兵法”。 蕭山一路北行,一路翻看,又親自裝訂成冊,他本來是準備直奔淮西而去的,看到了這份岳飛留下的東西,卻臨時改變了想法,朝著相反的方向走去。 且說趙瑗回到王府之時,天色已亮,他看著王府中張燈結彩,喜慶未過,但心情卻是已經降到了冰點。 然而,還有一場更加狂烈的風暴在等著他。 趙構不敢承認是自己放走了“逆賊”蕭山,慌亂之下將責任都推在趙瑗身上。 這刺客之事本就是因趙瑗而起,現在趙瑗說不追究了,秦檜也無法再強行扯著深究。但秦檜心中對趙瑗痛恨非常,必欲除之而后快。 秦熺依舊建議刺殺,被秦檜痛罵一頓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多么蠢,如果真的殺死了趙瑗,趙構豈會干休? 秦檜是玩弄人心,試探旁人底線的高手,他在得到了趙瑗生父去世的消息之后,便想出了一條毒計——讓趙瑗回老家,為其父守孝三年。 隔日,便有御史臺上表彈劾,說趙瑗當回家守孝。趙構本不愿如此,堅持著不肯放趙瑗走。 秦檜見趙構不允,便去找吳貴妃的關系,勸說她:“普安郡王并非娘娘從小養大,他若成了儲君,豈會對娘娘親厚?不如娘娘去勸說官家,讓其回家守孝三年。在這三年間,娘娘養育而大的孩子,盡可以討得官家歡心,成為儲君!” 吳貴妃見秦檜說的有理,便和韋太后一起勸說趙構,讓趙構趕趙瑗回家守孝。 趙構無奈,他雖收趙瑗做養子,但并未立其為皇子,現在趙瑗生父亡故,也沒有道理留著他在京城的。 正在趙構自己左右為難之極,趙瑗也在詢問自己老師史浩的意見。 史浩道:“殿下離京,暫避風頭。官家被秦賊逼迫至此,定然心中痛恨他之極。等到孝期一滿,殿下再次歸來,未必便會是今日的情形了!” 話雖然這樣說,但所有人都知道,趙瑗這一走三年,恐怕是會漸漸的失了圣心了。 趙瑗也感到秦檜在京城勢力過大,又有趙構的縱容,自己難以立足,此刻見趙構為難,便主動上書,請求離京,給了趙構一個梯子下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