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有家人_分節閱讀_126
更別提村長還有李小叔這個占便宜沒夠的堂弟,得了信的當天就上村長家哭去了。 村長覺得宋嘉祁自私,村里其他人何嘗不自私?村長覺得都是一個村的就該互相幫襯,姓不姓李都是一個村的幫襯誰都一樣,他的族人卻不認同。 或者說,大部分沒得到紅薯秧子的人都不認同:憑啥那三家得到了我家沒得到?肯定是村長不向著俺家;為啥宋嘉祁只肯給三戶人家紅薯秧?肯定是村長要紅薯秧不盡心…… 因為當初村長一時手賤攬下了事兒,此時的村民卻不想著去找宋嘉祁了,只找村長:他們本也習慣了有啥事找村長解決,大部分時候村長也能解決。 可惜宋嘉祁是顆釘子。 村民卻不懂那么多,只知道他們沒有得到實惠,不患貧來患不均。 里外不是人的村長嘗到了自己種下的苦果??粗囋谧约杭也豢献咭f法的族人,一把年紀還哭鬧不休的堂弟,村長忽然有點后悔爭取來了那三個名額。 那時候大家還是求著自己讓自己跟宋嘉祁求情,怎么現在弄得倒像自己這個村長欠他們的? 村長卻沒有意識到,他也曾這般為難過宋嘉祁。 這一季的紅薯面賣完,宋嘉祁手上也有近千兩銀子了,在一個小鎮上買個鋪子還是綽綽有余的。因之前村里幾個渾子來家里搶紅薯秧子的事兒,薛白也對這個村子寒了心,便和宋嘉祁商量著去鎮上住。 有錢就是任性,想去哪兒住去哪兒住。 夏忙之后,地里又種上了新的紅薯秧子。宋嘉祁格外謹慎,為了防止還有人有搶紅薯秧子的打算,每天都只從空間里拿出來一部分紅薯秧子,種完再拿。 然后他發現根本不用擔心:因為現在這些紅薯秧子不止是他的,也是那些佃戶的,關系著佃戶們秋日的收益。搶宋嘉祁的東西佃戶們可能會幫忙,也可能不會,但要搶他們自己的東西,他們可不會答應。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么。 有了這些佃戶的保障,宋嘉祁也不愿在村里多留了,帶著薛白和兒子包袱款款地去鎮上了。 有意思的是不止他們家來了鎮上,薛貴一家也來了。 沒錯,一家。薛老娘雖然病著,吃藥也是要錢的,薛貴早就回到鎮上繼續做工。因為薛濱太小唯恐路上吃不消,依舊讓蓮娘帶著小妹、薛濱在家里住著,薛貴每個月捎些錢回來,一些給蓮娘花用,一些給自己老娘買藥。 而現在薛濱也大了些,小家伙身體也不錯,薛貴便把老婆孩子都帶去了鎮上。 宋嘉祁和薛白在鎮上倒是不缺住處:饅頭鋪后面的小隔間收拾收拾就能住人,雖說現在有了小猴子略擠了點兒,不過是暫時住著,倒也沒那么多講究。 兩人商量著,先買鋪子,再在鋪子附近或買一兩間房,或買一個院子。 說是商量,其實也就是宋嘉祁說,薛白回答“好好好”…… 薛白對宋嘉祁的信任幾乎是盲目的,除了偶爾夫夫間小情趣般的別扭,薛白總是宋嘉祁說東他不說西的。況且這種大事,薛白更沒什么主意。 況且宋嘉祁自己也是個有主意的人,跟薛白商量是他對薛白的尊重,實際上也并不是指望著薛白拿主意。 于是宋嘉祁開始在鎮上找鋪子,薛白就在饅頭鋪和付婆、柳哥兒一起看鋪子帶孩子,偶爾去薛貴做工的地方看看自己爹娘弟妹,日子過得頗為愜意。 宋嘉祁也覺得挺愜意,除了房子太小,孩子太吵……咳。 宋嘉祁找鋪子找得很快。他目前沒有實力也沒有本錢做成錢記、葛記糧行那樣的大生意,只準備一點一點升級:最開始擺地攤賣燒烤,到有個門面的饅頭鋪,現在只要再升一級就好了。 哪有數碼寶貝能一上來就究極進化的,都要先進化、超進化才能究極進化的好嗎…… 宋嘉祁看中的是一個三間的鋪面,在一個不算繁華也不算冷清的街上,附近住的都是不富裕但又算不上窮的底層老百姓。鋪子隔壁是一家布行,賣的都是粗麻布,再隔壁是一家小門臉的雜貨鋪,也比柳哥兒家的雜貨鋪大不到哪兒去。 宋嘉祁觀察了幾天,覺得隔壁的兩家鋪子生意都不錯——雖然鋪子不大也不高檔,但人流量多,成交量高。 鋪子也不算太貴,宋嘉祁好說歹說講到了二百兩銀子,買了下來。 二百兩銀子,在宋嘉祁看來古代一文錢大概等于現代一塊錢了,二百兩銀子也就是三十萬,不便宜,不過宋嘉祁手頭不緊,也就買了下來。 買下來之后裝修也要花些時日,雖不說這個面向勞苦大眾的鋪子要裝修的多高檔,也要干凈整潔吧。這三間鋪子之前是個小飯館,做餐飲的難免煙熏火燎,宋嘉祁便打算把墻再漆一漆。 因著和錢記、葛記糧行還有合約,宋嘉祁也不打算一上來就賣糧食,就打算著先賣點粉條、掛面之類的半成品糧食。宋嘉祁想了想,自己和薛白剛認識的時候還請薛白吃過方便面呢,不知道方便面好不好做:好像是把面條在油里炸過?回頭試試看能不能做出來…… 可惜太平鎮周圍的村落都是旱田沒有水田,也沒人種水稻、糯米,不然也可以試著做年糕。 相處了一年多,宋嘉祁對付婆也頗為信任,決定這邊鋪子開張了還讓付婆過來幫忙:在宋嘉祁眼里付婆就是年紀大了點兒,實際上完全是個銷售人才。除了剛開始適應階段有點靦腆,之后無論宋嘉祁是在鋪子里放粉條、紅薯面還是別的什么,付婆都能給賣得干干凈凈。 不過…… 這邊生意開起來,饅頭鋪勢必要關門了。就好像當初開了饅頭鋪,宋嘉祁也沒經歷再去弄燒烤一樣。前進的同時,也有一部分東西必須舍棄,是為取舍。 不過宋嘉祁有點兒舍不得。不說別的,饅頭鋪真心挺賺錢的,要不是分身乏術宋嘉祁真不想關了它。 晚上宋嘉祁跟薛白商量:“要不然回頭咱們開了糧行,把這饅頭鋪讓給阿爹吧?就算阿爹還想在木器店干活,娘反正閑著,過來這邊賣饅頭也能補貼家用。小妹姑娘家不好拋頭露面,卻能在里頭做饅頭。 到時候咱們自家就有紅薯面,也不用爹娘花錢,就當是咱們做子女的孝敬他們,賺的錢就給他養老,你覺得怎樣?” 薛白也覺得這個主意好,這些天他有事去看蓮娘,蓮娘他們住在木器店提供的一個小院子,里面住了好些人,薛貴作為技術型人才自己有一間大屋,一家人擠在一處,將將住下。 現在還好,等小妹再大兩歲就不合適了。雖然是自己親爹,到底男女有別,也沒住一個屋里的說法。 如果蓮娘帶著小妹和薛濱住到饅頭鋪來,等薛濱大了可以去跟薛貴住,蓮娘和小妹就住在饅頭鋪里。 薛白是個孝順的孩子,自己過得好了,也想讓家人也過得好。宋嘉祁的幫襯不是直接給錢而是給自己父母生錢的門路,薛白心里更加的熨帖。 他雖然不識字不知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但也知道宋嘉祁這是為他父母好呢。 “宋大哥,你對我真好?!毖Π淄渭纹顟牙锕傲斯??!爸x謝你這么為爹娘著想……” 宋嘉祁親親薛白的腦門:“傻瓜,跟我說什么謝謝?他們也是我的爹娘?!?/br> 你的爹娘就是我的爹娘。我自然會和你一起孝順他們。 過了幾日宋嘉祁找了宋牙子,找到房東把饅頭鋪直接買了下來。這饅頭鋪極小,也不過五十幾兩銀子就買下了,日后薛貴和蓮娘過來連房租也不用交。 除了這間鋪子,宋嘉祁還讓宋牙子幫忙尋了一處小院子。 院子離新買的鋪子不遠,那地界住的都是家境一般甚至偏差的百姓,屋子挨挨擠擠地建在一起,少有帶院子的。 帶院子的房子總是比不帶院子的要貴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