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有家人_分節閱讀_125
村長炸了:“我為的啥?我是這碧溪村的村長,為的是這個村子!”說著照著兩個兒子的腦袋一人抽了一下:“光想著自家不想著鄉親們,我咋生出來你們倆自私玩意來!” 沒錯,在村長眼里,壟斷資源不肯與鄉親們共享的宋嘉祁,是自私的。 然而沒多久,村長見識到了真正的自私。 宋嘉祁當機立斷的把紅薯秧全給剁碎了,就是牲畜吃不完寧可爛在地里當肥料也不肯讓人占去一絲一毫的便宜。 那幾個渾子還不死心,硬著追到宋嘉祁家里,結果一根紅薯秧都沒找著。 薛白摟著孩子站在正屋門口看著宋嘉祁跟那幾個渾子爭吵,宋嘉祁很大方的讓人看了自家的倉庫、地窖和空著的廂房,幾個渾子的心死的不能再死。 那幾個渾子里不乏薛白幼時的玩伴,雖然說不一定玩兒的多好,到底也是一個村子從小一起長大的,如今卻逼到他家來要強搶東西——若不是宋嘉祁有空間,說不得真被搶了去也不一定。 薛白真是寒了心了。 小猴子看著自家院子里進來的這些陌生人,好似知道這些人是來他家搶東西的一樣,小財迷怎么能忍?張牙舞爪一臉兇相的朝著那幾個渾子哇哇大叫。 薛白冷了臉,走到宋嘉祁身邊對那幾個渾子道:“我兒子不歡迎你們,還不走?” 那些渾子中不乏有和薛海關系不錯的,倒也不愿意和薛白有什么嫌隙。渾子是渾子,但渾子也有一樣好處,就是講義氣。他們和薛海交好,就覺得薛白也是半個自己人。 ……只可惜薛白的相公沒有被劃分到自己人的范圍內。 因此幾人所語氣不善地念叨了“薛白你怎么說話的”倒是真沒多待,左右找不到紅薯秧子,還是得請村長拿主意。 待他們走了,薛白方靠到宋嘉祁身上,語氣都有些哽咽了:“宋大哥,咱們去鎮上住吧,再也別回來了?!?/br> 薛白是真寒了心了。以前宋嘉祁帶他去鎮上住,他還舍不得村子?,F在是真對村子寒心了,連村長爺爺都欺負他們。 宋嘉祁摸摸薛白的發頂,把薛白和兒子一起摟在懷里。雖然說日后開糧行肯定要在鎮上置宅子,不過這里是他和薛白定情的地方,又是薛白的家鄉,薛白不舍得宋嘉祁也愿意住在村里。 不過現在薛白主動提出要離開村子去鎮上住是最好了。但看著薛白一臉傷心的樣子,宋嘉祁也有些于心不忍:“其實也沒大事……他們欺負不了你宋大哥?!倍际悄闼未蟾鐨馑麄?。 宋嘉祁知道村長的想法,也覺得在村長這個位置上這樣想也無可厚非。只不過宋嘉祁并不是村長,不在其位當然不謀其政了,宋嘉祁沒那個好心去替村長分憂。 其實村長覺得宋嘉祁自私,也不是完全不對。不過宋嘉祁覺得,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不自私建立在自身得到滿足的情況下,但現在明顯宋嘉祁還不滿足。 再說自己已經許下了期限,村長未免太心急了。 不過宋嘉祁也不會跟個六七十的老頭子計較,反正紅薯秧也剁碎了,沒被添堵反而給村長和渾子們添了堵,宋嘉祁覺得自己反正不吃虧。 薛白把臉埋在宋嘉祁脖頸處,語氣蔫蔫的:“要是大哥在就好了?!?/br> 村里人敢這么欺負他們,也就是瞧著宋家單獨一戶,刮不起什么風浪。要是薛海在就不一樣了,薛海在村里兄弟朋友極多,至少別人要欺負薛白都得先掂量掂量。 宋嘉祁有點受挫,這是說明自己不如薛海能給薛白安全感嗎? 這倒是真的。凡是有利有弊,宋嘉祁會摟錢,為了摟錢壟斷了紅薯秧導致村里人的不滿,得了錢卻也會被村里人使絆子;而薛海相當光棍且講義氣,小時候掏鳥蛋都要分給小伙伴們,這種事宋嘉祁斷然做不出,他要是和人一起掏了鳥蛋一定會藏起來回家和薛白兩個人分享,也自然就沒有“一個好漢三個幫”這種朋友了。 宋嘉祁確實是個有些自私且有點兒小氣的人,一輩子的大方只用在親人身上:這個世界他只有薛白和小猴子兩個親人。 說不得小猴子的財迷就是繼承自宋嘉祁,只不過青出于藍勝于藍罷了。 雖說有幾個渾子有強搶的意思,但一來沒搶到,二來村長沒有直接露面,這次搶劫被歸為幾個渾子的個人行為,村長意思意思地訓斥了幾個人讓他們去給村里老弱干活,就把這篇掀過了。 也就是說即便做出了這般不要臉的事情,那三個名額該要還是要。 宋嘉祁都有點佩服村長了,不要小看古人和鄉下人的智慧啊,能做村長那也不是一般人。這翻過臉好似沒翻過就不是一般人做得出的。 村長這次倒沒再弄別的事兒,老老實實選了幾戶人品好的人家讓宋嘉祁選,幾家人加上宋家、村長還開了個小會。 那幾個渾子都說了,找遍了也沒找到紅薯秧子,不知道宋嘉祁給藏哪兒了。這要是說不給那就誰也沒辦法了,村長也不敢再?;ㄕ?。像李二狗家、李小叔家、鄭寶根家這些人品眾所周知的差的人家,就算和村長親戚關系再近村長也沒給機會。 從這方面來說,村長在這個位置還是挺公允的。 宋嘉祁直接把這次賣紅薯秧弄成了個招標會:秋收的收成誰愿意以低價賣給宋嘉祁,就把紅薯秧賣給誰家。 這也是宋嘉祁的要求:除了口糧之外的紅薯,如果要賣,就只能賣給他。 幾家人能坐到這里就是平行都還不錯的,第一次遇到這么新奇的賣東西,都一時不知道怎么回應了,最后還是徐嬸第一個舉了手:“俺們家愿意,等秋收了,一文錢三斤紅薯行不?” 徐嬸跟蓮娘交好。對紅薯算是比旁人了解得多一些,知道這東西產量高。她家也不指望發大財,能比往年好些、再遇上旱澇不至于大減產,她家也就滿足了。 徐嬸開的價格實在低。拿去年說村里造了災,有幾家跟著宋嘉祁在冬日里種了紅薯,之后都是一文錢一斤、兩文錢三斤這樣賣給村里人。村里人的買賣有村長主持著,基本不賺啥錢,都是鄉里鄉親互相幫襯,已經是很低的價格了。 徐嬸卻因和蓮娘交好,連帶著跟薛白關系也近,多少知道當時因為是冬日里的紅薯產量并不算很高,若是春夏肯定能收成更好。 事實上連日來錢記糧行不斷來拉糧食的車也側面證明了徐嬸的想法。 之后又有兩家愿意以一文錢兩斤的價格把紅薯再賣給宋家,宋嘉祁就暫且定下了這三戶人家。紅薯苗優先給徐嬸家,徐嬸家地還算多,冬日里丈夫兒子生病把家底都掏空了,兩個男人身子好了之后受到宋嘉祁的指點就去開荒地種土豆,此時家里出了四畝良田還有四畝坡地。也正好紅薯不挑,坡地也能種。 徐嬸不客氣地要了八畝地的紅薯秧,剩下七畝另外兩家分了。 宋嘉祁想了想,把徐嬸買紅薯秧的錢又讓薛白偷偷還了回去,另外兩家的倒是收了下來。一兩百錢,對宋嘉祁不算什么,對村里人來說卻是大項了。 徐嬸給開了個好頭,又給紅薯開出了那樣低的價格,宋嘉祁也有點不好意思再收紅薯秧子的錢了。 就是這樣,你是實誠人,宋嘉祁也愿意實誠地和你交朋友;你要是心存算計只想著占便宜,宋嘉祁也未必算計不過你。 你怎樣待別人,別人就會給你怎樣的回報。 ☆、102|來鎮上開糧行 九十九來鎮上、開糧行 宋嘉祁這邊的問題倒是解決了,村長那頭就沒那么順利了。 皇上還有三門窮親戚呢,村長的窮親戚更多。碧溪村李家是大姓,都是一個族的,多少都跟村長沾點兒親戚關系。這次宋嘉祁“選中”的三戶沒有一個姓李的,村里人能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