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節
姜漱玉含糊回答:“沒事,沒事?!?/br> 大概是因為趙臻用這身體喝了不少酒,所以她這一夜困得厲害,也沒再跟小皇帝纏歪,早早地便收拾了去睡了。 而趙臻聽著她細細的呼吸聲,心想:如果她能做好一國之母,那立她為皇后,好像也不是不行。 不過這事還不能告訴她,不然她尾巴能翹到天上去。 第20章 女人 天還沒亮,姜漱玉就一個鯉魚打挺起身,也不睜眼,匆忙更衣洗漱。 “你慌什么?”趙臻安慰她,“不用著急,時間還早?!?/br> “早什么?還得變臉呢?!苯翊掖一卮鹬?,快步到鏡子前,易容換裝,“這可是我第一天上朝?!?/br> 待一切收拾妥當后,她一面打量著鏡子里的皇帝,一面感嘆:“如果不是怕對皮膚不好,我都想長期易容了?!?/br> 當然,這話也只是說一說。兩人身高有著不小的差距,她如果真頂著小皇帝的臉,必須全副武裝,連身高一并掩飾好。 第一天上朝,姜漱玉難免緊張,不過她膽子不小,是以緊張之余,還有些小小的興奮。在韓德寶與趙臻的指引下,她端坐在龍椅上,脊背挺直,面容嚴肅。 聽下面百官山呼萬歲,她隱隱有些不自在,心說罪過罪過。 趙臻微微一怔,無聲地笑。 因為皇帝閉關期間仍照常處理政事,所以積壓的政務不多。又有小皇帝在她腦海里坐鎮,她只需要把他的話一句一句重復下來就行,倒也沒有多難。 只是在臨退朝之際,蘇大人忽然上前一步:“皇上,臣有事奏?!?/br> “講?!?/br> “皇陵那邊來報,說信王殿下身體有恙,皇上……”蘇大人欲言又止。 姜漱玉卻沉默了。她雙眉緊鎖,一聲不吭?!斎?,不是她要沉默,是因為她腦海里的小皇帝沒有出聲。 蘇大人微微抬眼,注視著皇帝,見其面沉如水,不由地心下惴惴。 “接他回京,請太醫看診?!?/br> 姜漱玉冷聲說完,在心里問小皇帝:“就這樣?” 趙臻“嗯”了一聲,良久才道:“趙鈺和他父親不太一樣?!?/br> 姜漱玉沒有說話,她也不知道這種情況下,她該說什么。她對書里的信王趙鈺,已經沒有一丁點印象了。不過跟小皇帝共用身體五十來天,她對一些重要人物,還是有點了解的。 據她所知,信王趙鈺,其實就是攝政王趙毅的兒子。攝政王明明有妻兒,卻與方太后有不倫之情。小皇帝扳倒攝政王時,攝政王之子趙鈺也出了一份力。是他公開了親生父親謀逆的罪證,從輿論上給了生父致命一擊。 趙鈺此舉在旁人眼中,盡了忠卻失了孝。 皇家謀逆,自然不會株連九族。攝政王倒臺,其舊部多數被清理,不過他的一雙兒女倒是保住了性命。 趙鈺繼承了其父的封地,封為信王。只是他因自覺對得起君王卻對不起生父,也沒前去封地,而是自請去看守皇陵。 如今聽說他染恙,小皇帝不禁有些感慨。 退朝以后,姜漱玉乘著御輦回湯泉宮。路上,姜漱玉板著臉,默默與小皇帝搭話:“你跟你這個堂弟關系很好么?” “不是堂弟。他比朕年長兩歲?!壁w臻有些詫異,卻沒有多想,“你不知道他?” “我應該知道他么?”姜漱玉訝然,“不太了解,我只知道你的?!?/br> 她這話說的自然,趙臻的心情卻不自覺好轉了幾分。嗯,他也知道她的年紀,還知道她的生辰。 他小時候時常遺憾自己沒能早出生幾年,那樣就能早幾年保護母后和皇姐。不過現在想想,可能老天的安排自有他的用意。 第一天上朝,沒出一點差錯,姜漱玉有些小得意,回到湯泉宮后,還忍不住問他:“我今天表現是不是很棒?是不是?” 趙臻尚未回答,韓德寶就忙道:“娘娘,方才公主打發人請你過去敘話?!?/br> 姜漱玉眨了眨眼,她還頂著趙臻的臉:“公主是找我還是找皇上?” “是找娘娘?!表n德寶忖度著道,“當時娘娘不在,只說娘娘身子有些不爽利,改日再去拜會公主?!?/br> 姜漱玉點一點頭:“嗯,說的挺好的,就該這么說。我過一段時間就去看公主?!?/br> 然而沒過多久,公主就命人送了一些頗為貴重的東西過來。 姜漱玉頗覺意外,心想,寧陽公主可真客氣。 當初皇帝在湯泉宮“閉關”,新進宮的淑妃也在偏殿祈福,不見任何人。如今皇帝“出關”了,仍與淑妃長住湯泉宮。倒讓人不得不感嘆,湯泉宮風水好,使得皇帝長住于此。以及淑妃娘娘果然受寵。 不過這位盛寵的淑妃娘娘素來深居簡出,鮮少露面。旁人想一睹芳容也難。 先時小皇帝沒能親政,大權掌握在攝政王手中。家中有女兒的權貴們也不敢有什么心思,怕一不小心押錯了寶,賠上一個姑娘不說,還連累全家。 后來皇帝大權在握,但殺伐果斷,不近女色,想送女入宮也沒有門路。而且方太后看上的是鄭太傅家的千金。如今鄭氏得寵,但后位依然空懸。就有心思活絡的,開始又有了別的想法。 比如方太后的娘家萬安伯府。 方太后唯一的胞弟早早就去世了,娘家剩的親人是她的堂兄一脈。萬安伯本人老實巴交,沒什么人生追求。其夫人徐氏卻是有凌云之志的。在她看來,方家能出第一個皇后,自然也能出第二個。雖然女兒的相貌比之堪稱絕色的方太后遜色不少,但好歹是有親戚情分在的。這一點可不是鄭家女所能比上的。 一大早,徐氏便帶著女兒方嫻進宮了。 她們母女此行是為了探視剛回京不久的寧陽公主。 可惜寧陽公主一路奔波勞累,還在休養,不見任何人。徐氏也不氣餒,干脆帶著女兒去拜見方太后。 這些時日方太后因為一雙兒女的事情分外憂心,見到娘家人,心情不自覺好轉了一些,眉目也漸漸舒展開來。 “咱們嫻嫻是不是要及笄了?許人家了不曾?” 徐氏心中一喜,打發女兒先去隨宮女煮茶,自己則輕笑道:“回太后,還沒呢。她到明年才及笄,她的親事,還得太后給拿主意呢?!?/br> “哀家能拿什么主意?”方太后輕笑,“婚姻大事,做父母的,須得多cao些心。姑娘嫁人,是一輩子的大事,不能圖那些虛頭巴腦的,要嫁就嫁個人品好的,靠得住的。家里頭也得好相處……” 徐氏連連點頭:“太后說得是?!彼nD了一下,笑道:“嫻嫻是我的心頭rou,嫁給誰我都不放心,生怕她受了欺負……” 方太后也沒多想,接道:“是啊,這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樣的心思?!?/br> 想到吃了不少苦的寧陽公主,她眉目間隱含哀愁。 對于在漠北的遭遇,寧陽絕口不提。但是太醫卻告訴她,公主大病過,也小產過。 徐氏壯著膽子,含笑試探:“我想著,看看能不能讓嫻嫻給太后做兒媳婦,也省得她出嫁以后受人欺負?!?/br> “嗯?”方太后微驚,“什么?” 方太后心思單純是出了名的,但是能從太子妃到太后,還能與攝政王周旋多年,也不是傻子。 到了這個時候,她哪里還不明白這個嫂嫂的用意? 她看看隱含殷切的徐氏,再看看正捧了茶過來的方嫻,一時有些哭笑不得。她招了招手,喚方嫻上前,在徐氏期待的目光中,說道:“嫻嫻,哀家有些首飾,給小姑娘用著正合適,你隨這個jiejie去挑一些?!?/br> 支走了方嫻以后,方太后才輕嘆一聲:“可惜這件事,不合適?!?/br> 給兒子選后妃時,她從未考慮過娘家侄女。一則方嫻年紀小,到現在還一團孩氣,而且外貌性情,她都覺得與臻兒不匹配。二則她在宮中多年,深知不易。 至于現在,最重要的原因是:臻兒連身體都回不去,還要什么女人? 第21章 香味 趙臻總覺得,身體發生變化以后,他的視力聽力也有了不小的變化,整個人似乎更加耳聰目明了。 所以,當阿玉站在福壽宮的殿外時,他就通過她的耳朵聽到了徐氏的那句“能不能讓嫻嫻給太后做兒媳婦”。 他心口一緊,正想說點什么,阿玉已經停下了腳步。 ——他們聽覺共用,很明顯,她也聽到了。 下朝后,姜漱玉恢復了女裝,去毓秀宮拜訪寧陽公主。兩人客客氣氣說了幾句話后,姜漱玉就起身告辭。她尋思著,“淑妃”還從未去正式給方太后請安,是不是有些不大妥當?不如趁著今天這行頭,一并也見了太后。 于是,跟小皇帝一商量,她就轉道太后所住的福壽宮。 誰知人還沒進去,就聽到了這堪稱勁爆而又隱秘的話。她當下生生停住了腳步。 猶豫了一瞬,她在心里問:“這是誰?”她知道狗皇帝肯定也聽到了。 “……萬安伯府的?!壁w臻記性一向不差,他想了想,有點摸不準她此時的心思,“你不必擔心,母后不會答應的,朕也不會答應?!?/br> 姜漱玉只“嗯”了一聲,心說,會答應才怪了。你現下這個樣子還敢真的收女人進宮么?難道要我替你寵幸? 這些日子與這狗皇帝合作得還挺不錯,她都險些忘了,這人是皇帝,能合法擁有三宮六院,會有人熱情主動把女兒送到他身邊。哦,當然,他在書里的人設似乎是無意于男女之情。而她現在頂替的身份,好巧不巧也是他的女人…… 唔,不過這些跟她關系也不大。反正他們以后橋歸橋,路歸路,也不會再有太多牽扯。 這么一想,姜漱玉就有點看戲的心思了。正好那邊方太后已經說到“可惜這件事不合適”。 見和自己想的分毫不差,她不由勾了勾唇角。 早有宮女看到了她,匆忙通傳后,請她入內。 方太后剛回絕了徐氏,正要細說緣由,忽聽淑妃請安,立時喜動顏色,心說,來的正是時候。 一看見淑妃,方太后就沖她招了招手,笑道:“怎么過來了?哀家不是說了你伴駕辛苦,讓你好生歇著,不用來請安么?” 不等淑妃回答,方太后就又含笑對徐氏介紹:“這是淑妃娘娘?!?/br> 徐氏立時站起身來,暗暗打量這位淑妃娘娘。 剛看第一眼,她就暗暗一驚。 淑妃生的很美,肌膚勝雪,眉目如畫,即便是與方太后容顏最盛時相比,也毫不遜色。尤其是一雙眼睛,秋水盈盈,橫波瀲滟,讓人移不開眼。 徐氏心中不由一陣發酸,心說,生成這般模樣,也難怪太后非要接她進宮。怪不得皇帝初時強烈反對,見了她后,也換了心腸,對其寵愛有加。 她暗暗嘆一口氣,心說,嫻嫻生的不丑,只可惜跟這幾位有點差距。再品品太后說的話,伴駕辛苦?免了請安?這分明就是暗示鄭氏盛寵啊。 姜漱玉只笑了一笑:“太后這邊有客人?那我過會兒再來好不好?” 這話說的有些失禮,但方太后也沒計較,笑得甚是慈愛:“先回去吧?!彼謬@一口氣:“你這孩子也太多禮,哀家都說了你每日辛苦,不必時時過來請安,有什么事打發人過來說一聲就行。偏你還跑這一趟?!?/br> 姜漱玉對這好脾氣的太后頗有好感,她嘻嘻一笑,行了一禮后告辭離去。 “原本哀家的意思,是立她為后,偏生皇帝固執,不肯答應,只好先封妃,不過現在……”方太后意味深長地笑了笑。 徐氏瞬間明白了她話里的意思?;实巯葧r不同意,現在很有可能已改了主意。 方太后微微含笑,繼續道:“兩人好得蜜里調油一般,皇帝這脾氣多半是隨了先帝,認準了人就不改的。只怕三年五載內,宮里不會添新人?!?/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