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認命吧_分節閱讀_12
徐文昭知道宣帝身份,也不背著他,便將軍情一一講來。宣帝聽了幾句,也覺著情勢不妙,卻不只是為了軍情擔憂,而是想到一事——本是假軍情卻成了真邊危,看來當真是舉頭三尺有神明,有那位將他送回來的神仙看著,如今竟說不得謊了! 還是說,其實成帝劫數未到,這兩年注定在位,故而那神仙攪動天下,就為了將自己調到邊關,不得弒君自立? 不論如何,朱煊的人手已布置好了,此事成或不成,只等上元那日京中消息了。 13、回馬槍 大軍開拔后,約有六七日工夫便到了懷慶。彼時元宵之夜已過,宣帝日思夜盼,便是得到成帝的死訊。 他也知道元夜的消息,便是極快也要到正月十七才能傳到這邊,加上大軍日夜前行,走得越遠,那消息就傳得越慢。然而就在懷慶驛下榻之時,他終于等到了臨川王府來傳信之人。 其人并非普通下人,而是他的儀衛司正傅湘。宣帝激動得全身血液都涌上了頭,面上還要維持喜怒不形于色的威儀,憋得耳根都通紅了,終于還是守住矜持,穩穩當當地把人帶入房中,私下問他京中情形如何。 傅湘進門便將一封信遞給他,壓低聲音奏報:“王爺,皇上于元宵觀燈之際在城門遇刺受傷,降旨要王爺入宮侍疾……長使自內廷得了確實消息,說是皇上只受了些輕傷。這些日子皇上罷了朝會、裝作重傷留在后宮,怕是只為誆騙王爺回京,望王爺早做打算?!?/br> 果然不成。 宣帝心頭熱血一點點冷了下來,于寒冰般的冷靜之中卻又升起一個更瘋狂的主意。他展開信看罷,放在燭火上燒成飛灰,便叫傅湘留在房中休息,自己推門去見朱煊。 房門才推開,朱煊的身影便自月光中映了出來,面色寧定,向著他微微一笑:“此處守衛都是我心腹之人,不必擔心泄密,臨川不請我進去嗎?” 宣帝便把傅湘放了出去,將朱煊迎入內間,自己也不坐下,只按著桌子,舉目望向朱煊:“阿煊,借我三千精兵?!?/br> 那神仙既能讓他重活一世,必然也會保佑他平安活下去,接著當這個皇帝。朱煊的手下不管用,那他就親自去殺成帝——上輩子他連西戎百越都親征過,御林軍幾乎只是權貴子弟鍍金之所,卻有誰有本事攔得下他? 他目中殺意凜然,指尖在桌面輕點:“成帝詐作重傷,要宣我回去侍——哼,什么侍疾,怕是侍寢才是真的。他能裝作重傷,我便要他假傷變作真傷,待我回京之后便傷重不治!” 朱煊攏住他的手指,微微皺眉:“你從小長在宮里,哪里知兵。我手下的將士都是邊關殺出來的,你未必能如臂使指,若出了意外,反倒不美……” 這一席話倒是點醒了宣帝。 他已不是前世率兵征伐的皇帝,而是個一直韜光養晦,從未接觸過兵將的王爺。眼下明帝駕崩不過半年,成帝地位正穩固,朱煊手下兵士又未必服膺他這個臨川王,便要拉著人家造反,旁人又怎肯和他一條心? 宣帝低嘆一聲,抬起眼望著朱煊:“阿煊怎樣打算?” 朱煊只覺著滿室燭光盡都落在了宣帝眼中,那略帶懇求意味的聲音更叫人聽著不知心里多么熨貼,手握得更緊了幾分,胸有成竹地應道:“若由我親自帶兵回去,只消一千人,便能做成此事?!?/br> 宣帝心中翻騰不已,說不出是感動還是什么,卻不敢直接答應,而是反問一句:“宣府之事又如何?” 朱煊不假思索地答道:“宣府之敗只在倉促未及應戰,但有糧草軍士抵上便夠了,也不必要我親自馳援。殷正守邊數年,對西戎了若指掌,便是他不行了,還有他老師楊清在。我令徐文昭帶兵先去,待了了京中之事再折回來追他們便是?!?/br> 宣帝也知道殷正和楊清的名字,這兩人后來隨著朱煊謀反,著實給他添了不少麻煩。因此他心中的宣府守將還是后來自己提拔的李氏父子,下意識就沒想過這兩人的事。如今叫朱煊一提才想到,現今的大夏于兵員將領上,倒比他那時更強盛些。 若朱煊不反,有這許多名將,這一世他定能造就比上輩子更強的盛世。只要能安撫得住朱煊,無論官爵榮祿他都不會吝惜。哪怕是這一身…… 宣帝閉上了眼,深深吸了口氣,對著朱煊感激地一笑,躬身拜了一拜:“此事便托賴阿煊了?!?/br> 朱煊連忙把臂扶起他,宣帝也不辭讓,直接坐到案旁,從他案上抽了一張白紙,隨手畫了起來:“成帝如今既對外宣稱受傷,應當就在福寧宮中休息。但也有可能待我入宮后,便召我至景福殿——景福殿距后苑只有一墻之隔,你們自拱宸門入宮后,便自后苑潛入內宮……” 朱煊一面聽他解說,一面用朱筆點出路線,兩下印證,定下了造反的路線。 到得天色將明時,兩下計議已定,朱煊便將記室參軍徐文昭與長使朱譽叫來,吩咐他們領兵北上,自提了親兵,換上平民服色,直接向京中趕去。 待他出發之后,宣帝將傅湘叫了進來。傅湘也要立刻趕回京中,趁著他未歸之前,叫淳于嘉在京中散布流言,擾亂民心,叫人人都知成帝身體已拖不下去,他這個臨川王入宮便是要即位去的。 傅湘領命而去,宣帝便仍隨著大軍開拔——他還不能回去。他要等,等京中天使宣召,然后以最盛大之勢回到京中,將所有人的目光都引過來,方便朱煊動手。 又耐下心等了兩天一夜,成帝遣來的特使才追了上來。宣帝只作不知京中之事,殷勤招待特使,詢問他的來意。 那特使連忙辭讓道:“下官怎當得起王爺如此厚愛,這趟下官是奉皇命而來……”特特又東張西望一番,神神秘秘地說道:“上元那日,有亂匪在宮門外行刺,射傷了圣上,現在京中大亂,都指望著王爺回去主持呢?!?/br> 宣帝聞言,便將眉心緊蹙,裝出一副憂急模樣,咄咄追問道:“豈有此理,京中怎會有亂黨?圣上御體可安好?御林軍與大臣們都在做什么,怎么護持不利,竟叫圣上受了傷?” 那特使連忙將朱煊安排的那回刺殺與他解說明白,又加了幾句自己后來得知的緊要消息,向宣帝賣好:“圣上這回傷得極重,干脆罷了朝,只在福寧宮中召宣大臣。后宮張淑妃領著眾宮人服侍,也說不清傷情如何……臣等都只盼著王爺早日回京,也好有個倚靠?!?/br> 宣帝又誘著他說了一陣,摸清了形勢,心下便有了計較。那特使說了半天話,忽然想起來朱煊不曾過來,便問宣帝:“大將軍怎地不在,請王爺召大將軍一并來接旨吧?!?/br> 宣帝并未答話,只從他手中抽出圣旨自己看了一回,見上頭意思,不過叫他立即進宮,便仰頭朗笑一聲:“好,既是圣上傳召,本王這就入京?!?/br> 那特使還要怪他無禮,宣帝已自腰間抽出長劍,手起劍落將他一劍對穿,往到帳外尋找徐文照:“將里頭尸首收拾好,來的這幾個使者一個不留,萬不能讓大將軍不在軍中的消息傳出去?!?/br> 他又在營中留了一夜,方才帶了朱煊當初特地留給他的二十親兵,乘馬慢慢往京中趕去。 宣帝并非不想早日趕回京中,只是朱煊帶的人多,要想進城時不驚動旁人,就得分成數批化妝潛入,總要多花幾日工夫。因此二人當日便將匯合之時定在了正月廿三夜半戌時。 他進京時已過了宵禁,仗著皇上愛弟的身份與手中圣旨,卻也無人敢攔他??v馬狂奔之際,宣帝只覺心中也被清風拂過,早些日子的激動、擔憂、怨恨盡作冰消,反覺心思清明堅定,只照著宮門一往而去。 到得宮門前,他把圣旨一晾,便要帶著眾騎進門。門外侍衛要攔他,卻被他提馬鞭抽翻了幾個:“宮中急召我還京,正為令我掃除jian佞,免叫圣上受賊人轄制,誰敢攔我!” 這一聲斷喝直喝到人心中,霸氣四溢,守宮衛士都被他震懾得心底動蕩,無人敢上前攔他。宮門已開,他又在馬上加了一鞭,帶著朱煊的親兵直沖進去。 這座皇宮他曾住過數十年,福寧宮也曾是他的寢宮,閉著眼他也知道該走哪條路更便捷。進宮前他已按早先約定的暗號射出三支鳴鏑,通知朱煊到福寧宮匯合,自己便縱馬狂奔,一路上憑著圣旨和他的王霸之氣叫開重重宮門,直闖到福寧宮中。 成帝已被他歸來的消息驚動,此時正在宮人簇擁之下立在寢殿門口,身著常服,仰頭看著宣帝素衣白馬踏入院中。 寒風肆虐之中,宣帝的衣擺被吹得烈烈作響,二十名甲士緊隨在后,齊齊端坐在馬上。 成帝便向他招手笑道:“吾弟終于回來了。朕心中一直想著你,只可惜你心中似乎不大想朕。朕自上元那夜便想,如今天下清平,朕亦是一代明君,卻有何人非要置朕于死地不可呢?” 宣帝端坐馬上,也不行禮,更不下馬,淡淡答道:“皇兄說什么,臣弟不明白。臣弟今日來此只為侍疾,但依臣弟愚見,皇兄的身子好得很,不須臣弟……” 成帝傲然一笑,自有種一切盡在掌握的自負:“朕的身子如何,吾弟一會兒便知道了。倒是朕有一事不明——你既敢做下這般大逆之舉,怎地并不確認消息,只帶了這么幾個人便敢入宮?” 他輕咳一聲,廊下便冒出一帶密密麻麻的甲士,宮門亦隨即敞開,門外無聲無息,已布上了一叢滿開長弓的侍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