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頁
安陽不及別的大都城富庶,風土人情獨具一格,雖不恢宏壯麗,但曾作為幾朝古都,其文化底蘊深厚,積淀頗久遠,素來是文人雅士向往的去處之一。 背著箱籠進城的不止沐青一個,還有位三十來歲的大夫,只不過對方把棚子收起來了,與她有所差別。 大夫中等身材,偏瘦,外地人,宅心仁厚長途跋涉來安陽義診,大抵是長時間趕路過于勞累,他的臉色看起來很是蒼白勞累,眼下泛著淡淡的青黑。 他健談且心善,見沐青背著那么多書,就好心想幫忙分擔些。 瞥見這人箱籠中裝著滿滿的干草藥,沐青婉拒:“多謝,心領了?!?/br> 大夫和善,一邊走一邊同她嘮叨,“前陣子發大水,渡口那邊都被淹完,沖毀了半個陳家村,這還沒緩過勁兒來呢,又鬧起了瘟疫,聽說前兩天都傳到城里了,也不知道現在還能不能進去。哎,小兄弟,這天寒地凍的,你來安陽做什么呢?” 沐青簡短回道:“求學?!?/br> 與自己此刻的裝扮一致,貧寒書生到安陽讀書并不稀奇,很常見。 大夫只是隨口問問,下意識以為她初來乍到不了解這里,絮絮叨叨說了一大通有關安陽風土人情的話,以及本地特色,還有該去哪兒住店才更便宜??熳叩匠情T口時,又熱心腸從箱籠里抓出兩幅藥,囑咐沐青找到住的地方后就熬來喝,避免染上瘟疫。 “出來讀書辛苦,現在這當口,切記保重身體?!?/br> 沐青沒有推辭,接下草藥時不小心觸碰到這人冷冰冰的手,再三言謝。 他們來得還算及時,正正趕上了時候,如今安陽城內疫病散發,官府下令今晚就要封城,太陽一下山就不能再隨意進出。 兩人進城后分別,各朝一邊走。 大夫背著干草藥往慶和街慢慢走去,興許是天太冷,他被凍得厲害,手腳難以曲縮,連走路姿勢都比較緩慢僵硬,一搖一擺的,顯得背上的箱籠格外沉重。 而慶和街,是官府用以統一收治病患的地方。 直到他走進街口拐角處,一轉彎瞧不見人影,沐青才深一腳淺一腳踩著雪朝九曲街去。 安陽比巫山鎮更冷,寒風颼颼如刀子刮,街上的行人稀少,很是冷清,一段路沒走多遠,不時就能遇到太一門的道士,這些人都是下山來此救治病患的。 大災害過后處理不當就容易導致瘟疫出現怪病,這次的洪災就是疫病產生的源頭,太一門來得還算及時,在疫情剛出現那會兒就派了不少弟子過來,加之官府及時有所作為,故而安陽城的情況不算糟糕。 沐青默不作聲走著,獨行的身影在大街上分外顯眼。 一名太一門弟子突然喊住她,她停下,垂眼說:“道長有何事?” 弟子眼尖,問:“你不是本地人?” “不是,來安陽求學,剛剛才到?!?/br> “要找誰?” 她波瀾不驚地說:“街尾的親戚,姓崔,先去借宿一晚?!?/br> 那弟子哪知道街尾有沒有姓崔的人家,仔細打量她一番,沒看出任何異常,就擺擺手放行,叮囑:“快些去,很快就要天黑,別在街上晃悠了?!?/br> 沐青繼續朝前走,直至快走到街尾的客棧。 一群人聚在客棧不遠處閑聊,說到這兩天安陽城內的志怪異聞——城西大戶人家趙家接連遭竊,丟失了不少銀兩首飾,報案找了兩天都沒找到賊人,且今早又被偷了。 “那小賊也是膽大妄為,聽說一天都要偷上四五回,防都防不住?!?/br> “可不是,官府那邊派人嚴防死守都沒轍,至今連影子都沒見著一個,趙家真是倒了大霉,被賊人逮住使勁兒薅?!?/br> 有人輕嗤:“倒霉?趙家富裕,那點銀子就是九牛一毛,能有什么事?!?/br> “話可不能這么說,一兩銀子也是錢,再有錢都經不住這么天天薅的?!?/br> …… 這群人七嘴八舌爭論不休,各有見解,反正都閑得慌,一會兒就扯到東家長西家短上去了,總之一大堆。 沐青步子極慢,從這群人面前路過,將這些話收之于耳,她沒進客棧,而是繼續往前。 街尾的人比城門口多些,正值黃昏時刻,各家炊煙裊裊,天變得有些陰沉。 沐青以前來過安陽,對這里還算熟悉,繞過街尾,從岔路口分道往西邊去。 天一黑,安陽城就陷入沉寂之中,各家各戶接連熄燈,街上只有巡邏的官兵,連太一門的弟子都沒再出來。 彼時趙家氣氛沉寂,到處都壓抑,府中的家丁結隊巡邏,這里的燈火比別的地方要亮堂,為的就是嚴防那竊賊。 趙家老爺氣得都快嘔血,賊人是愈發囂張了,專偷他家,不分白天黑夜地來光顧,每回都順走兩樣東西以示到此一游,簡直氣煞人。 今晨小賊將趙夫人陪嫁的玉簪偷走,中午又竊去二少爺的吊墜,晚些時候再來順走不少銀兩。趙老爺是妻管嚴,平素被夫人管得緊,那些銀兩可是他的私房錢,他火冒三丈,然而捉不到賊人又拿著沒辦法,現在只能邊喝茶邊干瞪眼,希望府中的家丁能將小賊捉住。 按前兩天的規律來看,對方今晚上半夜至少還會來一次,趙老爺再三吩咐下去,一定要嚴防,連只蒼蠅都不能放過。 然而與預想的不一樣,上半夜并沒有任何動靜,賊人破天荒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