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第一紈绔_分節閱讀_84
“我看黃河大堤就是你炸的,不然大晚上的,你連人家下巴上有顆痣都知道?” “不說船上只有六阿哥一個是醒著的嗎?那你怎么知道他是怎么鑿的船?” “……” 說話的人欲哭無淚……密室啊、痣啊什么的,那不是爺這個版本啊……話說到底是哪個蠢貨,連個謠言都不會傳??!就算要編的仔細一點,也不能仔細的像假的似得吧? 他胡亂敷衍幾句,灰溜溜的準備換個地方繼續,卻不知身后悄悄的跟了條尾巴。 幾乎是在一夜之間,原本對康熙、對朝廷不利的傳言被完全逆轉。 有時候,控制輿論就是這么簡單的一件事。 胤祚早起打了一趟拳,沐浴出來,卻沒看見熟悉的早點,反而是旺財拿著外衣等著,道:“主子,萬歲爺說讓您早上過去用飯?!?/br> “怎么?”胤祚套上外衣:“那邊有誰進了好吃的?” 旺財道:“大概吧,聽來傳話的小太監說,蘇州織造李煦來了,說不定帶了什么好吃的?” “那敢情好!”胤祚道:“走了洪福,去皇阿瑪那里蹭飯了——旺財也不用流口水,要有多的,爺就替你討點兒回來?!?/br> 旺財不滿道:“奴才哪里流口水了?奴才現在也是身家上萬的人了,還稀罕點吃食?” 胤祚哈哈一笑,轉身出門。 到了康熙的住處,胤祚一進門就發現不對勁,笑道:“皇阿瑪這是怎么了,誰一大清早惹您不痛快了?” 要知道自從昨兒便衣從街上轉了一圈,聽了一茬“民聲”回來,康熙的心情就一直不錯,怎么這會兒臉又板起來了? 康熙招手讓他過去坐,原坐在康熙下首的李熙早在胤祚進門便起身,此刻待他坐下,才過來對他深深彎下腰,手中捧著兩個匣子,道:“六阿哥,這是下官賠罪之禮,還望六阿哥笑納?!?/br> 胤祚看了康熙一眼,伸手接過——雖然他還不知道這位蘇州織造怎么得罪他了,但是既然找了康熙做中人,怎么也得給個面子,先收了禮在說。 “王羲之的《平安帖》,好東西??!”胤祚贊嘆一聲,又打開另外一個匣子:“翡翠白菜?不錯啊,簡直像真的一樣——我正愁不知道帶什么回去給我們家的小侄兒,這下可好了?!?/br> 康熙瞪了他一眼,道:“他才幾個月呢?這種東西給他,轉頭就摔了?!?/br> 胤祚不以為意笑道:“玩物嘛,怎么玩不是玩,寶貝兒就喜歡摔了聽個響兒,有什么不好?” 李熙有些擔心的看了康熙一眼,以康熙的脾性,聽到胤祚這種言論,怕是要大發雷霆的吧? 卻見康熙冷哼一聲,道:“你那么多侄兒,怎的沒見你對別人上心?”竟是半點兒也不在意。 康熙對兒子的怪癖早就習以為常了,在這個兒子心里,只怕這翡翠白菜還沒有一顆真白菜值得愛惜。 胤祚滿不在乎道:“感情都是處出來的,大哥他們把兒子捂得嚴嚴的,見都不讓兒子見幾次……哪像寶貝兒,兒子隔幾天就能抱著玩玩?!?/br> 又道:“對了皇阿瑪,您什么時候給寶貝兒取個大名呢,回頭都該說話了?!?/br> 康熙沒好氣道:“讓他老子自己取去!” 佟佳氏的事兒已經夠讓他生氣了,胤禛到現在還不肯娶繼妃更讓他氣悶,對這兩個生出的孩子,康熙也沒甚好感。 胤祚鄙視的看了康熙一眼,道:“皇阿瑪您取名字的水準原本就不怎么樣,不取正好,我和四哥商量去!哈,不如叫洪運?和洪福很配??!” 康熙先是氣的仰倒,聽到后面半句又樂了,道:“你把這話當著老四說去,看他不扒了你的皮!” 當著胤禛說自然是不敢的,胤祚把聽到自個兒名字撲過來的洪福從腿上巴拉下去,假裝沒聽到康熙的話,問被兩人晾在一邊好一會的李熙道:“李大人破費了。卻不知李大人所言的賠罪,所謂何事?” 李熙看著兩人私下相處的情況,深覺自己的禮太輕了,苦笑道:“是下官弟弟的小舅子,原開了個作坊,雇了百十個婦人專門紡線掙錢。后來六阿哥您的紡車店開張,他本來沒當回事兒,可等他知道不對的時候,每日派人搶購也就只買回來幾架。他心存不甘,更想獨占其中好處,利欲熏心之下,就起了歹念。派人慫恿百姓鬧事,想逼人把店轉給他……” 原想直接奪過來,可那店子背后也有人,竟然不能得手,不得已才用迂回手段,想將他逼出蘇州,好找機會接手他的店子。 胤祚漫不經意笑道:“李大人這位親戚,本事不錯啊,那么老實巴交的百姓,硬是被他鼓動了幾百個人來鬧事?!?/br> 李熙心中一凜,這種本事,可不是什么好事,說來說去,他們也是仗了他的勢,才能鬧出這么大的動靜來,低頭道:“也是下官疏忽,現如今下官已經將人綁去了知府衙門,該如何處置,下官絕不偏袒?!?/br> 胤祚咦了一聲,道:“李大人送這些東西給我,不是為了給他求情?” 李熙苦笑道:“下官忝為蘇州織造,江南織戶鬧事,本官本就該承擔責任,更何況……” 更何況他們還是仗著他的勢。 仗勢逼迫一個商家,這種事實在算不得什么,是以李熙雖然對此事略有耳聞,但根本沒放在心上,等他知道他們想逼迫的竟是胤祚的時候,事情早就沒了挽回的可能,只能上門請罪了。 胤祚笑笑,道:“既然李大人這么有誠意,那么這些東西本王就愧領了。說起來,倒要多謝貴親聚集了這么多人去捧場,才讓本王有個唱戲的地方?!?/br> 李熙聽得一頭霧水,只當他說的反話,只能賠笑:“不敢,不敢?!?/br> 康熙卻明白胤祚的意思,胤祚那日出面,表面上是為了解決織戶鬧事的事兒,實則是為了攻破炸堤的流言。 先立威、再施恩,當在人們心中建立了權威之后,再將炸堤的事兒當做什么可笑的東西一樣拿出來說。聽的人既崇敬他,自然會被他影響,也會用不屑的態度去看待這些流言,當這種態度傳播開來的時候,流言的影響力自然消弭于無形。 連康熙都不得不承認,自己這個兒子雖然有時候脾氣大了一點,人懶了一點,但從能力上來說,真不比那些經常辦差的兒子差,也就是不愛攬事兒,但但凡他攬過去的事,無不能完美解決——譬如流言之事,便是換了他去做,也未必能解決的這么干脆利索,不留絲毫隱患。 胤祚雖然得了兩件稀罕玩意兒,但早餐卻并未如他想的有什么驚喜,堅決拒絕了康熙推薦的羊奶后,胤祚吃了一碗粥,幾塊春卷和餑餑,解決了早飯問題,便笑道:“皇阿瑪您忙,兒子去找四哥給寶貝兒取名字了?!?/br> 胤祚去找胤禛,自然不是真的為了給寶貝兒起名字,將李煦的事給胤禛說了,道:“四哥你說,這件事是不是真的是我們想多了?” 若是旁人也罷了,曹寅和李熙這些人是康熙親信,隨官職不算最高,但信任榮寵卻遠超旁人,且康熙如今正值盛年,他們完全不可能撇下康熙去抱別的大腿。 胤禛淡淡道:“是不是想多我不知道,但這件事暫時是查不下去了——其實前天的時候,我就已經查到了他的頭上,明面上看,這件事是李熙弟弟的小舅子指使的,但是慫恿和主導此事的,卻是他的一個幕僚。我派人暗中跟著他,想看能不能釣出大魚來,不想昨兒晚上,他自盡了?!?/br> “自盡?” 胤禛點頭:“的確是自盡,而且還留下了遺書,說是因為不慎招惹了六阿哥,給主家招了災,無顏再茍活在世上,所以一死贖罪?!?/br> 既然胤禛這么說,可見已經找人查過,排除了被人滅口的可能,胤祚點頭不語。 胤禛繼續道:“他小舅子原以為這件事就這么算了,直到幕僚死了才慌了,知道這事兒還不算完,若是被查到他頭上就死定了,所以連夜找李熙求助,才有了今兒早上的事——聽說他還因為李熙將他綁進大牢而大為不滿,在牢里罵罵咧咧的說李家忘恩負義云云?!?/br> 胤祚笑道:“蠢成這個樣子,幕后想必不會是他?!?/br> 雖然李熙送禮明說了不是為他求情,但實際上只要他求得胤祚不再追究此事,剩下事就大有可為——綁進大牢之類的,說白了不過是向胤祚做個姿態罷了。 往重了說,這是鼓動百姓鬧事,殺頭都夠了,但往輕里說,只是商家之間的對壘,就看有沒有人較真了。 胤祚倒不在意他的死活,只可惜好不容易找的線索,因為幕僚的死就這么斷了,嘆道:“我知道有個人必然知道些什么,可惜以他的身份,尚不能抓起來審問?!?/br> 胤禛一點就透:“蘇州知府?” 胤祚點點頭,道:“作為一州知府,砸店的事雖小,可也算他地方不寧,旁人捂都捂不過來,偏偏他卻將事情捅到了皇阿瑪面前,若他真是個好官,著急百姓生計也就罷了,偏我曾親耳聽見他下令殺人,說他草菅人命一點都不為過?!?/br> “這個容易,”胤禛淡淡道:“回頭找個由子,罷了他的官也就是了?!?/br> 胤祚狐疑的看了胤禛一眼:說的那么容易! 胤禛卻不再提此事,又道:“謠言的事,也有了些眉目?!?/br> 胤祚訝然道:“這么快?” 胤禛嗯了一聲,道:“先前謠言傳的太廣,以訛傳訛的人太多,要查源頭不太容易,但現在風向轉了,這等情形下還堅持原本說法的,很扎眼?!?/br> 又道:“我的人已然順著線摸過去了,只是還未找到主事之人,眼下只知道那人應該是從京城來的,再過幾日應該就會有結果?!?/br> 然而還未等到結果,他們就要離開此地了。 如今蘇州諸事已了,因為發生的事情太多,康熙對個地方已經儼然沒了興趣,是以第二日圣駕便啟程前往江寧,住到了江寧織造曹寅的府里,準備親奠明太1祖陵。 不需胤祚提醒,康熙也知道此行恐怕會有些兇險,但并未因這些“宵小”改變計劃,只是在防衛上安排的更加嚴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