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民間表演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元尊、總裁大叔,咸魚少女要翻身、新婚第1天,總裁先生難招架、妖君在上:小仙哪里跑
限購的事,是葉杏嬌定下的,扁頭哪里敢多話,只打著哈哈招呼了眾人。 只到晚上關門的時候,與葉杏嬌感慨了一番:“杏嬌,還是你有成算,沒想到這鋪子生意又回來了!這些食客們當真只認咱們葉氏龍蝦的口味?!?/br> “怕這些食客沒與你全說實話?!比~杏嬌抬眼看了他一眼。 “咋?他們還瞞我什么了?”扁頭有一次狐疑。 “外頭的小龍蝦,如今恐怕不只一文錢一只!”葉杏嬌瞇了瞇眼,胸有成竹的說道:“早幾個月,我挨個村子的收小龍蝦,縣上周邊的這幾個村子的小龍蝦被我收了大半,如今剩下的只怕不成氣候。其他人想賣小龍蝦只能現捉了去賣,可一個人又能抓得了多少?更何況你日日去采購,沒見許多生鮮販子那也捉了小龍蝦在賣?那些龍蝦怕不是當初的二文錢一斤了吧?” 經葉杏嬌這么一點,扁頭算是想起來了,如今這市面上活的龍蝦,炒到了十文一斤,與rou同價。若是個頭大的小龍蝦一斤便只得十幾只,外面那幫人自己是捉不到那么多龍蝦的,只能從販子手里進貨。 這么算下來,一斤龍蝦只幾文錢的賺頭,而且做麻辣小龍蝦還得其他配料,饒是那幫人舍不得花椒、大料這些貴價的配料,可曬干的辣子總得大把,這都得算在成本里頭,那更是沒什么賺頭了。 隔日扁頭留了個心思,去外頭打聽了一圈,那幫小販們為了不虧本,如今一只小龍蝦賣到了一個半銅板一只,饒不是葉氏的小龍蝦一直只賣兩個銅板,怕還不只這個價。 而且葉杏嬌的龍蝦是精心飼養的,池塘都是清水,可外頭捉來的龍蝦大都藏在淤泥里,如此一來這口感也有很大的差別,外頭現捉的龍蝦,總有股藏不住的土腥味。 價錢不便宜,口感又不好,趣味也少上許多,如此一來這些食客們就都回來了。 老客回歸,葉杏嬌也想了個新的營銷法子,只對所有來的食客們說:“各位客官,本店回饋新老食客!每桌的客人們,只消上臺表演一個節目,便能活贈十只免費龍蝦,飯菜錢也只收八成!” 這便是打折加贈品了,如今鋪子里限購,那多得的十只小龍蝦可吸引人的很,再加上打折,算下來比外頭買那不好的小龍蝦可劃算的多了。 只這上臺表演,著實為難的人,畢竟大周朝這會子不算開化,許多人一輩子都沒表演過。哪里有幾個人敢上臺表演。 雖說人人都想賺這個彩頭,可一時間竟無人敢上臺。 葉杏嬌也鼓舞道:“這表演什么不據類型,什么都可以,一段小戲,一段舞蹈,念上一首詩,題上幾個字,都使得!” “當真什么都可以?”終于有人按捺不住。 “自然!” 經這一鼓舞,終于有人上臺了,這人是個書生,自喻畫畫不錯,竟然提筆畫了一只水墨小龍蝦。 葉杏嬌也不拘好壞,只命人將畫掛了起來,不多時便贈了十只小龍蝦,買單時也只收了八成。 有人開了頭,上臺表演的也就多了,只都是普通百姓,那表演也都隨意的很,甚是有許多人,一段小戲都唱不全,饒是唱全了也全然不在調上。 可大家伙圖的不過是熱鬧,碰上那表演不咋地的,只一股鬧的笑,笑過了便互相鼓勁。 ‘葉氏龍蝦’這番的互動,又圍攏了一批新的客人。 據說不少食客們自發的組織投票,只為選出那表演最好的。 為了應景,葉杏嬌便開展了一次選秀的活動,每日由食客們選出最好的表演者,歷時一個月。再讓這每日最出眾的參選者,最后再比一次,這最后選出的人,便能獲得終身五折優惠,以及優先叫號的特權。 如此一來,那些不好口腹之欲的客人們,也來了這店里,畢竟這樣的活動,可是太少了。 據說有一個大戶人家的公子,為了拿的頭名,愣是去府城請了一只小戲班子,在臺上大放異彩。 還有那游歷倒此的名士,為了湊趣也給店里題了字,可是千金難求的好東西。 原本這些民間的表演熱火朝天,那說書的老先生打算休息上幾日,可不知怎地因著這民間表演頗得青睞,吸引了不少書生才子來此附庸風雅。 老先生說的這些段子,原是葉杏嬌口述的,本不欲外傳,可這些才子們都是讀過書的,聽完之后竟都將故事默了下來,只在人群之中傳播。 饒是葉杏嬌不欲用這些故事賺錢,倒也擋不住這故事被整理成冊,由得書肆變賣。 “我不想用這些故事賺錢,可如今卻被書肆盜了去,這可如何是好?!比~杏嬌難免有些犯愁。這會子沒有盜版這么一說,饒是她想維權也無從下手。 如今正是何炎午休的時候,他自是與葉杏嬌膩在一處。 他原就與葉杏嬌說過,她的這些故事不一般,在何處都是要大放異彩的,只沒想到傳播的竟然這樣快。 他瞇了瞇眼,只淡淡說道:“好東西擋是擋不住的,倒不如放開了去?!?/br> 葉杏嬌聽得這話,倒是心中一動,如今這些故事成了趨勢,她想攔著不讓書肆賺這筆錢唯有她自個將故事散播開來。若是人人都看過了故事,哪里還用花額外的錢在買那些冊子呢? 只這如何才能推廣開來? 葉杏嬌一時有些犯難。 “這冊子旁人印的,你倒印不得了?”何炎又提醒了一句。 饒說葉杏嬌活了兩世,可也難免有犯迷糊的時候,好在有她,將她特地點醒了。 第二日,葉杏嬌便讓扁頭,找了那專門印刷的作坊,這會子的印刷廠與現代的不同,可印刷術古已有之,雖說方法不同,道理卻是一樣的。 葉杏嬌當日那讓人印刷了一則故事,放在鋪子里任人自取,只這故事是講過的,新故事只等講過才會印出來。 頭一日印了一百冊,可沒等一會子功夫,便被取光了。 古代最貴的便是筆墨紙張,一套四書五經得花上好幾兩銀子。饒是只印了一則故事,再加上印刷廠開模的錢,成本竟也不低,也得五六文錢,如此這一百張便得五六兩銀子。 雖說如今葉杏嬌賺的多,每日拿出個五六兩,不算個大事,可長此以往也個是不小的開銷。更何況這故事若想傳播開來一百張又哪里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