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日月_分節閱讀_8
書迷正在閱讀:[快穿]不戀愛就末日、[快穿]我只是來做任務的、重生為后不賢、重生之愛渣成病、[綜]美人天注定、前輩你不要臉、[綜]第一夫人、叛佛莽僧[重生]、警官,借個膽愛你+番外、[快穿]誰動了我的尾巴!
但是相比起來,依舊是佟貴妃的位份高,而且佟貴妃又是胤禛的養母,論禮數,胤禛事事以她為先,也是應該的。 去見德妃的路上,胤禛走得很快,拉著胤禩的小手頭也不回,只苦了后面一眾哈哈珠子和太監們,跟得氣喘吁吁。 “四哥?!背读顺端男渥?,胤禩開口?!澳阕呗c?!?/br> 他身體本來就偏瘦弱,又是大病初愈,實在有點跟不上胤禛的步子。 胤禛回過頭,見他臉色因疾走而潮紅,不由緩下腳步。 胤禩快走幾步與他并行,小聲道:“四哥要高興一點,德妃娘娘是你的親額娘?!?/br> 他間接提醒了胤禛,就算心里不痛快,也不要表現出來,不僅德妃看了不高興,傳出去也會被人閑話。 胤禛聰明早熟,自然馬上明白過來,點點頭,握緊了胤禩的手?!拔抑懒?,小八?!边呑哌€邊轉頭囑咐他?!澳阈⌒狞c兒?!?/br> 那小手的手心溫暖得幾乎要攥出汗來,胤禩愣了一下,心底涌起一股莫名的滋味。 永和宮之行果然不甚愉快,德妃剛生了十四阿哥胤禎還不到三個月,胤禩他們進去請安的時候,德妃正抱著孩子,笑得慈愛溫柔,旁邊站著嬤嬤和宮女。 兩人一進去,看到的就是這么一幕,德妃與胤禎之間的溫馨,讓他們有種突然插足的不協調感。 果然,德妃看到他們,尤其是看到胤禛的時候,臉上的笑容馬上淡了下來。 當然不可能有攆人或其他什么激烈的場面發生,但是母子之間冷冷淡淡,禮數周到又客氣疏遠,連胤禩看了都渾身別扭。 他從沒陪胤禛來給德妃請過安,只有前一世胤禛登基時,德妃拒不肯受皇太后尊號,他才帶著群臣來勸說,那時候他知道這對母子勢成水火,卻沒想到裂痕在這時候就埋下了。 旁觀者清,看著胤禛面無表情,卻流露出難受委屈的眼神,胤禩不由暗嘆了口氣,相比起來,他跟額娘的相處,要遠比胤禛幸福多了。 出了宮門,胤禛一直沒說話,也不拉著胤禩的手了,自顧往前走,小小的背影孤冷傲氣,在明亮的月光下拉得老長老長。 胤禩有點心軟,上前兩步拉住他的手,低聲喚道:“四哥……” 胤禛還是低著頭沉默不語。 “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你有那么疼你的佟娘娘,有得必有失,何況你跟德妃娘娘相處時間太少,生疏一點也是無可奈何的,日后你多來給她請安,自然就好了?!?/br> 用糯軟童音說著老氣橫秋的安慰話,他自己也覺得滑稽,胤禛的表情慢慢有點松動,抬起頭看了胤禩一眼,又低下頭去,卻沒掙開他的手。 十足小孩兒賭氣的神情,讓胤禩笑出聲來,不覺抬起另一只手摸了摸他的頭?!昂昧?,生氣會長不大的?!?/br> 胤禛瞪了他一眼?!皼]大沒小,我是你四哥?!?/br> 胤禩有心逗他笑,便學了前世弘旺小時候跟他玩的神態,吐了吐舌頭,做個鬼臉?!案绺邕€要弟弟來安慰,真不害臊!” 兩人玩鬧一陣,便各自回到住處,畢竟明日還要早起上學。 胤禩躺在床上,卻左右睡不著。 時而想起上輩子那些恩怨,時而想起剛才的事情,一會覺得前世已經很遙遠,一會又覺得自己太過輕易就心軟,還對胤禛那么好。 難不成應該機關算盡,再去搶奪那個位置,然后把胤禛死死踩在腳下,那樣才叫報仇么? 這個念頭在腦海里一閃而逝,又馬上被他否決了,有些事錯一次就夠了,他不想再錯第二次。 無論如何,再也不能讓額娘和九弟他們重蹈覆轍,受自己所累。 嘆了口氣,想不通,便暫時不再去想了,來日方長,這一世,他小心翼翼,不去做那奪嫡的蠢事,總不會再逆了龍鱗吧。 志向 第二日,胤禩照常是先去給惠妃和額娘請過安,才到上書房去。 今天去得有些早,除了他之外,都還沒有人到。 胤禩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翻開字帖,開始臨摹。 就沖著自己一大把年紀,怎么也不能讓字寫得太過難看丟人。 因為胤禩的字寫得實在太差,康熙還特別讓當時以書法著稱的何焯當他的侍讀,教他習字,這些時日何焯不在,胤禩隱約記得這個時候他因有事請了一段時間的假,便也沒有多問。 隨著時間的流逝,他不知不覺把全副精力都放在寫字上,反正四下沒人,他也用不著再裝成初學的模樣,棄了字帖,開始憑感覺去寫,漸漸的有了前世苦練之后的影子,只是現在年紀太小了,手臂沒過一會就覺得酸麻,胤禩活動了下手腕,正打算繼續,耳邊冷不防傳來一個聲音:“進步不小嘛?!?/br> 胤禩心頭一驚,毛筆抖了一抖,差點在宣紙上落下墨點,不及細想,忙擱筆行禮。 “皇阿瑪萬安?!?/br> “起吧?!笨滴觞c點頭,抽出最上面的那張紙,仔細端詳了一番?!半捱€以為這幾天何焯不在,指不定你會偷懶,沒想到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br> “兒臣不敢當皇阿瑪夸獎,這都是顧師傅和何先生教導的功勞?!必范T目不斜視,眼觀鼻鼻觀心。 康熙看了他好一會,頷首微笑:“不錯,還知道謙虛了,孺子可教,書沒白讀?!?/br> 胤禩沒想到康熙會這么早過來,現在不到早朝時間,康熙理應還在休息或批閱奏折,聽他說了這句話,暗松口氣,已經做好恭送圣駕的準備。 前世父子三十多年,他對這位表面寬和弘量,對兒子卻毫不手軟的皇父,有著深深的忌憚。 誰知道康熙根本沒有離開的打算,反而在他旁邊坐下,隨手拿起桌上的書本。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約,大時不齊。你是怎么理解的?” 康熙問的是《禮記》中的一句,按理說昨天他們還沒學到這里,但胤禩不可能說自己不知道,他想了想,道:“這句話的意思是,道行最高的人不限于擔任一種官職;懂得大道理的人不局限于一定的用處;最講誠信的人不必靠立約來約束;天有四時而不只有一季?!?/br> 康熙點頭:“這是字面上的解釋,不過你能回答出來,也算不錯了?!?/br> 意思是說他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胤禩垂手答道:“兒臣以為,這句話是想告訴我們,當明白世間最根本的道理,就能夠融會貫通,而這世上,許多事物彼此都互有關聯,通一竅而明六竅,這句話,與‘大象無形,大音希聲’有異曲同工之妙?!?/br> 一開始康熙只是帶著無可無不可的神情聽著,及至后來,臉上便帶了點驚奇?!斑@是你自己悟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