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頁
王洋氣的三天沒吃下一口飯,最終也還是拗不過侄子,只能同意。他對這個侄子,可以說是比對自己的兒子都要好了,那真是侄子想要什么都恨不能滿足他,舍不得他受一點苦,見不得他有任何心愿沒有辦法去實現。 可惜,侄子也是個短命的,因為夫妻發生矛盾,而被妻子意外砍死了。 這個夫妻矛盾的起源,就是妻子發現了丈夫養外室。說真的,王洋的侄子確實是個一事無成的廢物渣男,但架不住他投胎技術好啊,他也沒有魚rou鄉里,明明有那么一個對他百依百順的當大官的伯父,他做的最出格的事也就是養了喪夫的初戀當外室。 這種家長里短,狗血愛情,本不應該是王洋王大佬會去上心的事,只是他侄子大概是真的對自己的初戀有些真心。在他氣若游絲地躺在床上,即將命喪黃泉之時,他還不忘托人寫了一封遺書給王洋。 信上唯有三愿: 一愿,家里不要追究其妻殺夫的責任,是他之過,才引發今日惡果,就讓這樁恩怨結束于此吧; 二愿,伯父能照顧好他外室肚子里的遺腹子,那是他唯一真心期待出生的孩子; 三愿……祖父母、伯父母能身體安康,長命百歲。 不孝子上。 人真的很矛盾,不能完完全全用好或者壞來評價。 王洋本還氣惱侄子的不上進,丟盡了他弟弟的臉。但侄子一死,再加上這情真意切的三愿,他還有什么不能原諒的呢? 如今想起,回憶里就都只剩下了這苦命孩子最可愛的一面。小小年紀沒了父親,在祖父母身邊長大,祖父母就兩個兒子,老大王洋帶著全家在京中做官,官位越做越大,眼瞅著是沒有辦法回鄉了。只有這個侄子,從始至終陪伴在不愿來京中的祖父母身邊,代他和弟弟盡孝。 雖然愚笨了一些,可也沒有壞到哪里去啊。 于是,王洋尊重了侄子的遺愿,沒有追究侄媳失手殺人之過,又秘密接了外室和她肚子里的孩子入京照顧。 但畢竟是外室之子,還是遺腹子,王洋作為百官表率,是沒有辦法替他的侄子認下這件事的。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低調地安排她們過完小富即安的一生。 這外室生下的孩子,就是王家大娘。 一個與自己的爹完全不像,卻反而有些隔輩像了王洋弟弟的女孩。王洋弟弟男生女相,從小就苦惱于外表過于柔弱。 王洋在安排人教養王家大娘的時候,就偏向了比較強勢的鐵血教育。他希望她能永遠不被任何人、任何事所打倒。她要明事理,懂堅持,更要強身健體,長命百歲。 王家大娘也是個爭氣的,出落得一年比一年優秀,唯一可惜的就是沒有一個好出身。 但大啟律法如此,王洋若公然違反主流思想,那他對抗的就不是一般世俗,而是大啟自上而下、流傳百年的重視嫡子的傳統了。此例絕不能從王洋身上開始,他無數次沖動地想要為弟弟的后人做些什么,又最終只能無數次地忍了下來。 他真的不能。 此次王家大娘受辱,更是刺激到了王洋,他已經連續抱恙好幾天沒有上朝了,不是在裝樣子給新帝看,而是他真的受到了極大的沖擊。他讀書做官,為的是什么?為的是實現胸中抱負,為的是天下百姓都能安居樂業,但…… 也是為了他的小家啊。 最初的最初,當王洋還在鄉里放牛時,他的認知里沒有天下,沒有百姓,只有他的家。他去讀書,是為了不辜負弟弟,是為了讓爹娘過上好日子。 后來他跟著大儒老師學會了禮義廉恥,學到了心懷天下,這么多年也一直在為此努力。 可他還是常常深感無力,從肅帝的昏聵無能,到天和帝的任性失蹤,再到新帝的剛愎自用……一代賢臣,生不逢時,有心殺賊卻無力回天:“我縱有管仲之能,然輔佐之君卻沒有明君之相,如之奈何?如之奈何??!” 如今就更不用說了,爹娘去后,唯一能與他童年的南山坡聯系起來的,就只有大娘這一個孩子了??伤麉s連她都護不住,他真是太沒用了。 這個首輔當得又有什么意思呢? 錢小玉與王洋聯手做局,開頭一如他們所想,但中間的曲水山莊一事,卻不在他們的意料之中,那是一個意外中的意外。 誰也沒想到王家大娘會被卷入其中,她身懷寶藏,引來了餓狼而不自知。 “是我之錯啊,是我之錯……”王洋以手撫膺,郁憤難消。若他狠心一些,從始至終不去管大娘,那她也不會被人窺覬;若他硬氣一些,不去管什么宗教禮法,什么多年的為官堅持,直接承認了大娘的身份,徹徹底底把她護在羽毛之下,那也不會有宵小之輩敢來放肆。 偏偏這樣不上不下,舉棋不定,才會害了大娘。 王夫人也是夜夜抹淚,坐在床邊,握住老伴的手,一勸再勸:“我們就把大娘認回來吧,這事還有誰是不知道的呢?你若抹不開面子,就說是我的娘家小輩好了?;蛘哂晌页雒?,認個孫女,那就是我的親孫女啊?!?/br> 說來好笑,王洋的夫人還曾經誤會過養在外面的王家大娘和她的母親,以為這是王洋這個老不修做了什么丑事。后來…… 她自己每每想起來都覺得臊得慌,對王家大娘由愧疚而起的心疼,就發展到了如今心心念念的惦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