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頁
太監熱衷于給人當爹、當祖宗這種事,放在哪朝哪代,都不應該是一件稀罕事。 “無后為大”的思想,深深地影響著每一個生活在封建時代的人,不管這人是男人,女人,又或者是宦官。有些宦官甚至會因為沒能力,從而對自己產生補償心理,對認子一事異于常人的執著。唐代有個公公,一生之中大大小小認了六百多個孩子,還被記錄在了《舊唐書》上。 “大丈夫生不生于亂世,都想立不世之功?!背貙幍膸煾笍執O,是這么理解的,“咱們沒了下面那個東西,就更想證明自己?!?/br> 太監最著名的三大愛好:貪財,弄權,認兒子。 怎么看都是認兒子的危害程度最小。 “認兒子怎么能立不世之功?”池寧三兄弟當年第一次聽到這個言論時,都還是個頭不高的小豆子。一人一身內侍小袍,圍坐在院子里,聽張太監講古。 “曹cao聽說過吧?”張太監是個好為人師的,要不然也不會有那么多徒子徒孫,“知道他家是怎么發跡的嗎?通過他爹曹嵩給公公當養子,曹嵩是東漢末年大長秋(皇后官署負責人)曹騰的嗣養子。曹騰死后,曹嵩襲爵,這才有了曹cao日后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厲害吧?” 池寧三兄弟從此便產生了不一樣的感悟,池小寧被啟迪的智慧最顯而易見——必須得認孩子啊。 他要通過孩子走向人生巔峰! 太監們認孩子,一般就兩種途徑,要么從自己的兄弟姐妹以及族親里過繼,要么就是認毫無血緣關系的養子。 養子,又分為認同樣為無根之萍的小內侍為子和認外面的正常人為子。 但總之,這些養子一般歲數都不會很大,就像養寵物,也總會傾向于養幾個月大的小奶貓小奶狗一樣。大家根深蒂固的覺得,只有從小開始養,才能養的熟。 池寧卻是個奇葩,他沒那個看著麥苗一點點長大的種田愛好,他就喜歡直接收獲果實。而鑒于他發跡早,他認的孩子,大多都比他歲數大。在池寧自己的理解里,這種父子關系的存在,更類似于一種利益的維系與交換。 好比池寧和夏下之間,就是池寧需要在東廠有個耳目,而當年的夏下則需要在東廠里立足。這是一樁兩全其美的買賣,比兒女聯姻還靠譜。 錢小玉是另外一個奇葩。 別人認孩子,好歹是有目的的,或為繼承香火,或有利可圖。偏只有他,是更顯神經病的——興趣使然。 錢小玉一生斂財無數,又生財有道,既不發愁老了無人照顧,也并不需要他的兒子為他做些什么。他就是圖個熱鬧順眼。 也因此,錢小玉其實沒幾個兒子,走的是貴精不貴多的路線。但認不到,錢小玉也不會像池寧那樣輕易就放棄,反而會變得特別執著,執著到了甚至不惜違背太監記仇的本性,也要一而再再而三地給池寧機會。 真的是一位了不起的老父親。 可惜,緣分這個東西就像命運,總是捉摸不透。池寧在心里長嘆了一口氣,他這回恐怕又要讓錢公公失望了。 池寧正準備給錢小玉鞠躬賠罪,還沒徹底鞠下去呢,王富貴就到了。 王富貴帶了不少人手,還多拿了個玉拂塵,大腹便便,滾滾而來,打斷了池寧與錢小玉一觸即發的決裂。 按理來說,作為司禮監掌印太監的錢小玉,不管是從身份還是品級上,都應該是在場宦官里地位最高的那個。 但王富貴是太后的心腹,不看僧面看佛面,誰見了王富貴,都得對他多那么一份敬重。 更不用說錢小玉這個掌印位置坐得也并不是很穩,他只是事急從權下被選出來的一把手。新帝潛邸承奉司的宦官們,都已經進入了司禮監的領導班子,在文華堂學習,隨時準備接過“重任”。 正承奉孫太監,甫一入宮,便已劍指司禮監的掌印之位。 雖然說,孫太監最終被新帝封了御馬監的掌印太監,但他卻一直兼著秉筆太監,沒有放下參機務的大權。所有人都知道,新帝讓孫太監去御馬監,是因為御馬監掌軍權,管著皇宮內外的安全。新帝現在根本信不過宮中的老人。一旦過渡階段結束,錢小玉想不給孫太監讓出位置,都是不可能的。 宮中宦官集團內部的權力劃分,已經由過去鎮南、暮陳兩派的平分秋色,變成了如今鎮南、暮陳以及新帝潛邸三方的制衡斗法。 總之,王富貴這個萬年常青樹來了,錢小玉也只有低頭主動打招呼的份兒:“王公公?!?/br> “錢公公?!蓖醺毁F還是那張質疑全世界的臉,只是多了幾分假模假式的笑模樣。 太監不喜歡外人叫自己公公,但和其他太監打照面的時候,卻又很喜歡叫對方公公。這不是雙標,而是很簡單的“嘴上微笑,心里罵娘”。 “哎喲喂,瞧這熱鬧的,都在聚著干什么呢?”王富貴一開口,所有人都不自覺地渾身一震,公公們說話,總是莫名地帶著陰陽怪氣、話里有話的味道,“不介意咱家先把臨臨借走吧?老娘娘還等著呢?!?/br> 池寧的名字叫池寧沒錯,但他在宮中的“藝名”,更為人知的是“臨臨”。 這名字不是為了賣萌,而是師父張精忠的狡黠智慧,張太監給自己最看好的三個弟子,分別都起了個疊字名,好叫各宮主位方便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