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節
當同樣聽聞‘天下七絕’名聲,而前來打聽細節的郭圣人象征性地捧著一碗羹湯前來時,看到的就是夫君一副氣鼓了臉的罕見模樣,不由稀罕道:“官家是……”叫人欺負了? 只是她的話音一出,趙禎一下就收斂了神色。 畢竟隨著年歲增長,掌權漸長的小官家也不可避免地好起面子來了。 特別還是在他眼里呆呆笨笨的郭圣人面前,更是頗有包袱。 趙禎不自在地輕咳一聲:“圣人怎么來了?” “來給官家送羹湯?!?/br> 郭圣人也不追問,討好地一笑后,將羹湯順手擱在桌上,就迫不及待地屏退宮仆,殷切詢道:“官家有所不知,妾身方才聽說了這么一樁趣事……” 遂將剛從宮婢口中聽得的‘七絕’給說了一遍。 還沒來得及捧起那羹湯,就再次被提醒了被人徹底忽略一事的趙禎,頓時委屈地拉下了臉。 ——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 滿心以為能從官家處得到更多訊息的郭皇后,很快就被惱羞成怒的小皇帝給無情地趕出去了。 可憐她還納悶著,不知哪里不對了官家的心思,趙禎已憤而提筆,思索著如何寫奪情的詔書。 在趙禎看來,小夫子已丁憂了半年有余,如今也不似他當初擔心的頹唐不振,而是精力充沛地建起了義莊,明擺著要大展身手的架勢…… 既那義莊都要步上正軌了,大可交由可信者接受,人則該快快回他身邊來,以免大材小用才是。 只是在‘先斬后奏’了好幾回后,趙禎到底有些做賊心虛,這回知曉茲事體大,還是先發了一封秘信,前去試探一番陸辭的態度。 在他苦等半月后,陸辭的回復是等到了,卻仿佛故意對他字里行間的暗示絕口不提,還可憐巴巴地表示,剛剛建起的義莊人手短缺,實在走不開人…… 行吧,那他繼續等。 趙禎耐心地又等了三個月。 夏去秋來,他眼巴巴地望著楓葉轉為通紅,再沒忍住,又發了一封。 這回他不再暗示,而是明明白白地問了:義莊再重,豈比得上國家之重?殺雞焉用牛刀。若義莊仍缺人手,也不當費攄羽之才,由朕指派數人暫替,應也足夠應對…… 陸辭這一讀,才明白小皇帝原來是打定了主意,要對他進行奪情了,頓時無奈。 因以孝治天下,官員守孝丁憂,是連宰輔也不得逃避的。 若逢戰亂等非常時期,君主對身居要職、或身具殊能者進行奪情,倒是情有可原。 但如今天下太平,之前西北戰線上的西夏這個最大威脅,剛被挫去銳氣,灰溜溜地撤回境內一邊修養民息,一邊與契丹角力,一邊還得防范吐蕃的報復。哪里有余力再入侵中原? 況且他丁憂之前,才擢升至御史大夫不久,根本談不上是不可或缺的要緊職務。 小皇帝這異想天開的一出,顯是于情于理皆是不合,但凡露出點苗頭來,都得讓兩人一道被御史臺被扣上‘不孝父母、貪戀官位’以及‘偏聽偏信、有違宗法’的罪名,一道彈劾個灰頭土臉、名聲敗裂。 陸辭知曉厲害,便不只是敷衍過去,而是簡單言明厲害,讓被之前的順利給沖昏頭的小皇帝醒上一醒。 得了陸辭這回的信件后,之前因一葉障目的趙禎,也終于意識到欠妥之處。 就在他沮喪不已,唉聲嘆氣著以為真還要等上兩年多時,卻不料就在臘月來臨之即,一個召回陸辭的大好時機,就從西北方向生生砸了過來。 第三百四十四章 趙禎眼中的這個奪情陸辭的大好契機,來自吐蕃贊普唃廝啰。 卻說在與曹瑋聯手,同夏國新主李元昊那一仗里大獲全勝后,這位新掌權的贊普,便繼續有條不紊地對初初到手的政權進行著整頓。 他要想謀取進一步的發展,便不得不盡快增強實力。 于是,在這場令他名望與號召力皆都劇增的大勝之后,唃廝啰通過積極謀取聯姻,很快擇中居歷精城的喬家族,果斷于次月風光迎娶喬氏女。 于次年年初,新嫁之喬氏女便順利誕下一子,名董氈。就此,唃廝啰迅速地穩固了喬氏部的忠心,獲取了其六七萬部眾死心塌地的追隨。有妻族部曲固守歷精城,他居青唐城,正好成可隨時相互援救的掎角之勢,既可防范夏國卷土重來,亦可通過牢牢把持歷精城,而恢復了在數百年前輝煌一時的重要商道——吐谷渾道。 要由大宋入西域,唯得以靈 、 夏二州為門戶的南北兩道,自李繼遷叛宋始,便一直由黨項所控制。李繼遷之子李德明,為積蓄實力,以備日后之叛,長年累月地劫掠商隊,扣留貢使,對過往商隊實行“十而指一”之稅不說,還強行掠奪貨中上品,早令商賈們深恨而奈何不得。 因李元昊此回一敗涂地,在受吐蕃大軍沿路追擊時,被迫割舍護了這兩處商道的門戶,為唃廝啰所得。 就在眾商賈心懷忐忑時,唃廝啰便接連做出了令他們尤為安心的事:先是宣布取消嚴苛稅制,再是派兵護送鄰州回鵲貢使,使其順利進入宋境。 中原與西域兩處通商貿道的恢復,無疑令商賈們歡欣鼓舞,也讓商道熱鬧一時,而對此看在眼里的各勢朝廷,則清晰地品出了別的用意:這位吐蕃贊普,顯然正積極向宋廷示好。 ——他們所猜想的,的確不差。 旁人或會為這新贊普心機深沉的步步為營所驚嘆,唃廝啰本人,卻未曾因這點順遂而輕易自滿。 過去曾經歸順于聯盟中的廝鐸督部,在李立遵與溫逋奇決裂之后,選擇了單獨游離出去。 直到唃廝啰遷都青唐,面臨來勢洶洶的李元昊時,這部分游離出去的六谷蓄眾,也始終保持袖手旁觀的態度。 直到唃廝啰成功擊退李元昊,保住新生政權后,一直作壁上觀的六谷蓄部,才向他俯首稱臣,重新被并入了他的部眾之中。 在親眼目睹了唃廝啰的強勢歸位后,同六谷蓄部做一樣選擇的,并不在少數:其中人數最多的,顯然非多達十萬人許的潘羅支舊部莫屬。 在一股股一度游離在外部曲陸續歸順之后,明面上愿受唃廝啰這面旗幟調度的族民,竟是達到了多年不現的八十萬的小巔峰。 本該春風得意的唃廝啰,卻未得意忘形,反而更加謹慎了。 他心知肚明的是,吐蕃明面上看似強盛一時,實是如履薄冰,底下還有無數暗潮涌動。 這些見他實力劇增,便選擇歸附于他的部族,恐怕一旦親眼目睹他露出有所衰落的疲態,或會毫不留情地轉身背棄,或會落井下石地捅上一刀,而吐蕃部族,也隨時會重歸‘部落散居 , 不相君長’的流散狀態。 除去內患,他東邊有虎視眈眈的契丹人,西側則有蠢蠢欲動、時刻要報復回來的黨項人,可謂前狼后虎。 如此可見,他急需做的,便是友好宋廷,稱臣進貢,以得鼎力支持。 細數自唃廝啰奪回政權以來,僅過去兩年不到,但他派使臣前往汴京進貢的次數,就已有六次之多。 在迎娶喬氏女前,他更是先對宋廷貴女進行求娶,獲宋主趙禎婉拒后,方另謀親事,可謂誠意十足。 面對唃廝啰的屢屢示好,除去有著小夫子的這層淵源,也很難不讓趙禎對其充滿好感之余,又添了幾分好奇。 盡管宋廷之中,大多還是主張對政權多變的吐蕃持有保守謹慎的態度,趙禎對吐蕃的進貢日益重視,甚至有意派人在其進貢沿途修建佛寺、而非利用驛館來招待使臣;對吐蕃的回贈,也變得愈發豐厚起來。 最初趙禎還自詡摳門地先派人對進貢物品進行估值,再作等值回賜。 而隨著次數增多,吐蕃使臣的態度恭敬誠懇,出手大方,且每回進貢的都以大宋急缺的馬匹為主,與契丹使者的盛氣凌人相比,更是顯得無比討喜了。 禮尚往來,趙禎出手,也不知不覺地愈發大方了,在冊封方面,亦然如此。 兩年不到的功夫,唃廝啰的冊封,就足足變動了三回:在溫逋奇當政時,唃廝啰雖為贊普,卻僅是不甚起眼的殿直之官;繼位之后,便擢升為則團練使;后又陸續為節度留后 、 到如今的節度使。 其擢升之快,哪怕只是名義上的官職,也足夠讓朝臣們私底下感慨萬千的了。 更有人偷偷玩笑稱,自大宋開國以來,原以為擢升最快的當屬陸辭這一妖孽,如今看來,吐蕃贊普竟還更勝一籌。 特別是唃廝啰與陸辭年歲相近,吐蕃贊普不過長陸辭三年,更增加了讓人津津樂道的趣味。 無獨有偶,在積極發展與宋廷的親睦關系之余,唃廝啰同樣對那位當初派來狄青、張亢等人援救自己的陸辭,也充滿著一探究竟的好奇。 他實在想見見,那位不惜一口氣動用了所有埋藏于吐蕃國內的暗樁、對當初在許多人眼里已是必死無疑的失勢贊普進行營救,事了也不謝恩圖報,而是瀟灑拂衣而去,絲毫不怕他翻臉不認人的陸攄羽,究竟是如何一位妙人。 只是他亦清楚,倘若太早提出這一請求,未免容易令有心人生出不必要的猜想來,途勝變故。 唃廝啰在收拾好最要緊的事務后,見同宋庭的關系已修復至友好的地步后,才在派使臣的國書中,客氣地正式提出了想見上當初那位陸秦州一面的想法。 顯然,盡管吐蕃新贊普的掌權趨于穩固,但需積累的多方底蘊仍是不足。 在細作的安插上,僅只算淺顯,因此對一些個大動靜還能夠掌握,但對于陸辭喪母不久,還在鄉中守孝等小細節,自然是一無所知的。 而趙禎看到客客氣氣的這幾句話后,則是當場眼前一亮,眼珠子一轉,簡直高興得要仰頭大笑三聲。 ——真是天賜良機! 小夫子所言不錯,奪情之舉,理應只被用在涉及軍機重事、或是處于非常時刻的要人要職上。 而對大宋頻頻示好、誠心依附的吐蕃贊普的親筆請求,不正符合這一前提么? 這可是涉及西北要勢與中土相睦的要緊國事! 趙禎想通這些關節,一時間差點要樂壞了。 在好不容易冷靜下來后,他憋下滿心喜悅,重新恢復了面沉如水的常態,又深呼吸了幾口,才召來中書省眾臣前來,一道商議此事。 在內臣將那封國書當群臣之面念出后,眾人皆是心中愕然,李迪更是與寇準交換了一個詫異的眼神,之后率先拱手一禮,向一本正經的官家回道:“……昔日陸節度雖未曾與贊普謀面,卻有淵源在身,贊普有意見他一面,也是情理之中……” 一向急脾氣的寇準,卻沒急著開口,而是沉默著斟酌了一陣。 他素來欣賞陸辭這個難得的青年才俊,出于對其長久以來的好感,便難免生出了三種相互矛盾的想法。 一是憫其新喪相依為命的娘親,恐怕還心緒低落,難還需靜靜調解一陣;二是知守孝令仕途生生中斷三年,于前程錦繡的陸辭極為不利,若有這一順理成章的理由被奪情復用,倒是再好不過;三是唃廝啰心思難辨,雖拋出個冠冕堂皇的借口,到底是用意難明,且吐蕃路途遙遠,此行可謂吉兇難卜,萬一…… 趙禎按捺著內心的急切,雙眸亮晶晶地耐心聽著李迪的長篇大論,最后終于聽到了他想要聽到的內容:“……眼下外敵環伺,友好吐蕃乃當務之急……依臣之見,需對陸辭予以奪情,授使臣之職,出使吐蕃……” 時至今日,宋臣們皆都清楚,吐蕃與大宋相和之貴:別看契丹國主耶律隆緒看似對黨項女婿李元昊恨之欲其死,然一旦吐蕃與大宋間的交往出現裂痕,這兩頭虎狼隨時便可重新聯合起來,對覬覦已久的兩頭進行劫掠。 眼下吐蕃贊普如此知情識趣,待大宋以厚禮,那他們投桃報李,讓當初一手促成那段佳話的陸辭作為使臣往吐蕃一趟,自無不可。 既然身處非常時機,又涉及到與重要部族勢力的來往,對守孝中的陸辭予以奪情,便是不得不為。 寇準張了張口,似有什么話想說,到底是咽了回去,只簡單地附和了李迪的意見。 不論如何,確實當以國事為重。 以陸辭的機敏過人,莫說吐蕃贊普應無惡意,如若真另有圖謀,應也能輕松周旋,或是探出些許苗頭來吧。 寇準越想越覺靠譜。 ——說不定,以陸饕餮那能惦記上嶺南荔枝、早年還想自請到窮山惡水的嶺南去任職的臭脾性,哪里會怕路途遙遠?恐怕早就饞上了吐蕃的美味葡萄和香醇美酒! 最后隨著早有這心思的小皇帝干脆利落的一下拍案,此事徹底定下。 短短十日后,就猝不及防地收到一紙奪情兼緊急召還的詔書的陸辭,面對這似曾相識的一幕,只剩一臉麻木。 ……還能不能讓他好好歇歇了。 作者有話要說: 注釋: 關于這一章出現的吐蕃局勢,參考自《關于唃廝啰統治時期青唐吐蕃政權的歷史考察》作者湯開建 全文頗長,現摘錄一小部分。 唃廝啰第一次聯姻是大中祥符七年,當時力量還很微弱的確廝哆很明顯想通過與李立遵集團的政治聯姻擴大自己的勢力,李立遵的勢衰及與李氏集團的分裂,導致了確廝哆謀求發展的第二次政治性聯姻。 《長編 》卷一一九景枯三年十二月辛未條“初,唃廝啰娶李立遵女,生二子 ,曰瞎氈,曰磨氈角。又娶喬氏 ,生子曰董氈?!?/br> 喬氏當為喬家族人,為吐蕃人族,所部有六七萬人,先居歷精城,后居河州循化南。 喃廝哆遷居青唐后 ,其主要依靠的親近力量就是喬家族 。 喬家族的恨據地是歷精城 ,在一青唐西四一 里。確廝哆為了穩定和鞏固 自己的政權 ,防止異己勢力的再度反叛 ,自己率部居青唐城 ,而以其妻喬氏率部居歷精城 ,成椅角之勢。 一是為了防備陳兵涼州 的西夏南下和溫通奇的報復等種種不測 ,可以互為照應 ,互為援救 ,二是控制了歷精城 ,就等于控制了當時的中西交往商道 《宋史 · 吐蓄傳 》 稱 “ 廝哆居部州 ,西有臨谷城 即 歷精城 通青海 ,高昌諸國商人皆趨都州貿賣 ,以故富強 。 ”遷居青唐后的確廝哆一方面利用地利條件發展商業經濟 ,獲取一定的物質基礎 ,另 一方面繼續利用吐蕃贊普后代這 一聲望擴充自己的勢力 。 宗哥聯盟時期曾經一度歸陽確廝哆的廝鐸督部 ,因宗哥文法的破散而從聯盟中游離出來 ,確廝哆遷居青唐后,這部分游離出去的六谷蓄眾又一次 并入了確廝哆政權 。 《宋史 · 吐蕃傳 》 “ 及元昊取西涼府 潘羅支舊部往往歸廝哆 ,又得回繪種人數萬 。 ” 《東都事略 》 卷一二九《附錄七 》 “ 元吳取西涼府 ,而確廝哆并廝鐸督之眾 · 余萬 ,回綸亦以數萬歸焉 。 ” 元吳取西涼府在明道元年 ,所以說這一次廝鐸督的歸陽當在確廝哆徙居青唐之后。 六谷蓄部十余萬 ,又加上回綸數萬 ,這近二 一 十萬人的力量一次性地歸附丁確廝哆 ,導致了確廝哆實力的急劇膨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