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頁
書迷正在閱讀:想追回初戀又拉不下臉怎么辦、偏執狂的情詩[快穿]、撒嬌第一名[快穿]、今天男女主在一起了嗎[穿書]、意外初戀、項家大少[重生]、我覺得劇情不太對!、我頭上是青青草原取景地、聽說我失蹤了、謝謝老板
大魏朝賦稅并不高, 經過幾次調整后,到現在,朝廷規定的賦稅大約是三十稅一, 一年交兩次, 夏天麥子成熟的時候收一次,秋天水稻成熟的時候再收一次。 風調雨順的時候, 哪怕是最貧瘠的土地,一畝最少也有一石的收成, 像林家村那種沿河的肥沃良田, 每年收三石稻谷是常有的事。 按照朝廷三十稅一的標準,三十畝地征收一畝的糧食,上等地一般按照兩石二斗糧食的標準手收, 下等地按照八斗的標準,新開的荒地、山間的坡地、養魚的水塘等又是另外的算法。 但不管怎么算,總得來說,若真的只按照朝廷規定的標準交稅,那委實算不上多,百姓不說家家富足,但只要勤快辛苦一點,家有余糧還是容易辦到的,可惜就林方勤所看到,所聽到的實際情況,卻并不是如此。 南北剛統一時,朝堂北方士族勢力龐大,江南等地前兩年還能三十稅一,但隨著南方世家漸漸步入朝堂后,土地兼并、隱田隱戶等問題也不再遮掩。 一年年下來,普通百姓除了朝廷賦稅外,每年還會有許多加餉和分攤,到先帝晚年時期更是越演越烈。 就五儀縣一地來說,先帝病重的那兩年,雜七雜八的各種稅交下來,地里的產出甚至要少上一半還多,直到當今圣上登基后,才慢慢有所好轉。到李縣令在任時,每年差不多是十五稅一的樣子,比起杭州、金華那些世家扎堆,十稅一,甚至八稅一的地方要好很多了。 勤勞一點的農戶,若是風調雨順,再加上沒病沒災,每年即使多交這么些雜稅,除了年底沒什么結余外,倒是還能每天三餐都吃得上雜糧飯,偶爾還能買半斤rou,全家人打個牙祭。 但就今年這樣的產量,地少一點的人家怕是只能頓頓喝稀粥,勉強混個水飽,只要不餓死人,家里不減丁便是天大的幸運了。 但林方勤知道,現實情況怕并沒有這么美好,糧食減產了,稅收必定是要提高的。隱田隱戶多,普通百姓十畝地交一畝地的稅,才能湊夠朝廷賦稅,那現在呢? 今年一畝地的產量還沒有去年半畝多,遵照江南賦稅的潛規則,林方勤覺怕是五儀縣都要改成八稅一,甚至更多了。 林家今年是不用交稅的,原因是他家小弟掙氣,林家現在也算是官宦之家了,屬于特權階級,但即使如此,林方勤也不能安心的置身事外,畢竟林家大部份族人還是要交稅的。 林方勤將家里的炒制完成的秋茶送到岳父那里,回家的時候,收糧官已經領著糧差運了糧食回縣城。 趙時悅在林方勤進門時,便迎了上去,在林方勤耳邊低聲道:“你總算回來,大伯父讓你回來便去他那里一趟,我瞧著似乎有什么急事要跟你商量?!?/br> 林方勤估摸著是糧稅的事,不知道今年又加到了多少,等他到大伯父書房時,大爺爺、六爺爺都在,三位長輩都是憂心忡忡的樣子。 林成文一直認為林方勤是方字輩兒郎里最擔得起事的,也非??春盟?,直到林方旭考中狀元后,林成文便徹底決定,培養他作為林家宗族負責人,也就是未來 族長。 所以當林方勤進門后,林成文有意考驗鍛煉他的判斷力,也不多解釋,只告訴他今年賦稅并沒有增加,甚至還減少了,按照十八稅一的標準收的糧。 林方勤聽完后皺了皺眉頭,他倒沒有因為自己之前猜測錯而氣惱,畢竟能減賦稅是好事,誰又愿意看到餓死人呢?!他只是覺得不合常理,不合那些世家的做事風格,總感覺哪里不對! 六爺爺和他想法一樣,此時瞇了瞇眼,嚴肅道:“減了百姓的糧,那缺的稅糧從哪里來,總不可能他們自掏腰包吧!這事有蹊蹺??!” 林成文等人自然也是這種想法,心思重的人,面對別人突然遞過來的餡餅難免要多想一些,這個餡餅會不會有毒,吃不吃得? 林方勤想起年初去京城看完旭哥兒時打聽到的一些傳聞,以及旭哥兒私下告訴自己的一些事情,笑了笑,寬慰三位長輩道:“今年氣候不好,估計是有些人動了惻隱之心吧,我們普通老百姓收著好處便是,倒不需要擔心這么多?!?/br> 林成文卻接受他的寬慰,只覺得這小子是故意的,氣惱道:“你小子裝什么蒜呢,是找你來說這個的嗎?你平時跟旭哥兒有書信,又總是四處跑,就沒點其它想法!” 見把大伯惹急了,林方勤也收了笑臉,鄭重道:“旭哥兒很多事沒有明說,倒是隱隱提過,圣上對江南世家不滿,但眼下的事肯定跟圣心無關,不過應該也并不是一點聯系也無?!?/br> 林方勤思考了一會兒,又接著道:“侄兒剛才說有人動了惻隱之心并非玩笑話,怕是真的有人看不下去,要拿挑破江南加餉侵田這些事了吧?!?/br> 都不是沒見識的人,知道這件事的嚴重性,一時間也不知道該說什么,屋里的氣氛也有些沉悶,林成文覺得口干舌燥,端起茶杯想潤潤嗓子,可惜揭開蓋子才發現杯子早就空了,有些煩悶地將杯子重重磕在了桌案上。 林炳光看了自己兒子一眼,平時精神矍鑠的老人,此時卻恍惚道:“我才四五歲的時候吧,頭兩天一家人還聚在一起吃餃子,突然一天就兵荒馬亂地收拾東西,連夜回了林家村。腳還沒落地的時候,爺爺又領著父親離開了,只留下一群婦孺孩童。過了三四個月,爺爺和父親才扶著太爺爺的棺槨回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