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頁
書迷正在閱讀:想追回初戀又拉不下臉怎么辦、偏執狂的情詩[快穿]、撒嬌第一名[快穿]、今天男女主在一起了嗎[穿書]、意外初戀、項家大少[重生]、我覺得劇情不太對!、我頭上是青青草原取景地、聽說我失蹤了、謝謝老板
但現在她不覺得多了,心想‘你利用我一場,總得付出點代價不是,至于最后是喜結連理,還是雞飛蛋打,可就不關我的事了?!?/br> 所以你看,價值觀以及世界觀不同的人,想法永遠不在一個點上,這就是本來同行的人,為何最后卻分道揚鑣的原因。 當艾曉雅還在為自己的事業奮斗的時候,林方旭一行人也抵達了杭州。 這一次文博遠和林方紹都覺得鄉試機會不大,沒有來參加。 林方旭、林方啟和伍子升三人同行,加上送考的林方勤,六爺爺派的兩個護衛和伍子升的書童,這一次又是借住在許家的別院里。 鄉試初八入場,林方旭他們到的時候才七月初十,因為時間還早,三人加上同樣要參加的許仲康,沒事上午聚在一起,講講考試心得,互相點評習文。 下午出去逛逛西湖,與來自浙江十府的考生組織文會,由四大書院老師出題,一群人聚在一起相互切磋。 科舉考試中的??剖嵌ㄆ谂e行的,除非貢院國家發生重大事件,一般考試時間不會變動。 鄉試持續九天,考試共分三場,每場考三日。 八月初九為第一場,試《論語》義一道、《中庸》或《大學》義一道、《孟子》義一道,《五經》義四道,初場的三道四書題每道都要寫兩百字以上,四道經義題則需要寫三百字以上。 十二日為第二場,試論一道,并試詔、判、表、誥一道。 十五日為第三場,試以五道時務策,即結合經學理論對當前時事政務發表議論或者見解。 文會時四大書院的老師干脆就按照鄉試要求出題,參加文會的學子各自寫了,第二日再在一起相互/品/評,投出個名次先后。 林方旭畢竟是去年三試案首,年齡雖幼,卻學識過人,在文會切磋中連連奪魁,很快便在一眾士子中闖出了神童師兄的名號。 同樣闖出名頭的還有許仲康師兄,和林方旭的筆友商譚,沈京和沈茂兄弟也是相當出彩,崇文書院的的老師甚至還開玩笑說道:“此次鄉試五魁怕就是他們五人了?!?/br> 后來每次舉行文會時,甚至會刻意將五人安排在一起,所以文會到八月初結束的時候,五人能不能中五魁不知道,除了林方旭和沈京會互相抬杠外,其他人倒是相互熟識起來。 每天充實而忙碌的日子轉眼就過去,很快就到了考試前夕。 鄉試不同于院試,中了秀才只是取得了進入仕林的資格,進不進得去,還得看你鄉試過不過得了。 建文七年八月初九,于林方旭這些鄉試士子來說,算得上人生最重要的時刻之一。 在這決定今后為官還是為民的考試到來時,許家別院都籠罩在緊張的氛圍中,參加考試的人還沒怎么樣,其他人已經變得小心翼翼起來。 昨晚四人天一黑便各自早早回房休息,第二天不用人叫,丑時初就都聚在正堂,一起用早膳。 林方旭終歸多活了一世,倒不至于太緊張,伍子升卻是面色蒼白,眼圈烏黑,見林方啟也盯著自己看,苦笑道:“別看了,我昨夜幾乎一夜沒睡,哎……,不如三位泰然?!?/br> 林方啟遞給他一個白煮蛋,說道:“我這是破罐子破摔了,自從參加了文會,見識到了各府才俊的表現后,我就知道自己這次怕是只能當個陪考的了,反倒沒那么緊張?!?/br> 許仲康聽他說完,笑道:“你倒是豁達得很,也是,反正不管怎么樣,夫郎都娶到手了,哈哈……” 林方啟也笑道:“那是,我這次要是過不了,就回去先把兒子生了,匡扶社稷,報效朝廷且輪不上我,傳宗接代的任務總要完成的?!?/br> 聽他說完,其余三人捧腹大笑,互相插科打諢倒是讓氣氛松快了不少。 吃完早飯,三人在丑時末刻,起身出發,前往貢院。 第二十七章 到貢院前街的時候,送考的親人止步,但會允許每人帶一名書童進入,幫忙搬行禮,林方勤親自帶著一名護衛,將林方旭兄弟送到貢院門前的大廣場。 貢院大門也叫儀門,為三闕轅門,木結構,耍紅漆,中通人行。 正門有五間房大小,正中門上為朱匾黑字“貢院”。左額“辟門”,右額“吁俊”。 門前有石獅子一對,兩旁有牌坊各一座,分別書曰:“明經取士”、“為國求賢”。 卯時未到,儀門緊閉,擋住了貢院里面的景致,也擋住了官場仕林的風光。 在一群已經取得入士拜帖,等著考試通過,正式成為士大夫一員的考生中,林方旭作為過來人,此時看著緊閉的大門,腦子里居然能清楚地回想起上輩子進入貢院時所看到的景象。 進了儀門,有二碑亭,碑曰:“整齊”、“嚴肅”。東西有官房各三間,為府縣官員休息之所。 再進去為二門也叫龍門,門對盤龍雕照壁,照壁背后是貼“金榜”的地方。 金榜為御制,主考官出京的時候,由圣上親自頒發,四周有龍鳳飛舞,彩云呈祥,正中上方印有圣上璽印,以示國家重視人才。 進了龍門,最先看到的是位于中軸線上的主要建筑明遠樓,樓高三層,底層四面為墻,各開有圓拱門,四檐柱從底層直通至樓頂,梁柱交織,四面皆窗。 登臨四顧,整個杭州貢院一目了然是考試期間考官和執事官員警戒、發號施令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