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節
書迷正在閱讀:全球首富:開局一座神級農場、農家小娘子:我家相公不簡單、入骨相思,二少的神秘新寵、農門皇妃:殿下,來種田!、傅先生,你想什么我都知道、落跑甜妻拐回家、枕上婚寵、唯寵至上:戲精老公不要逃、高冷宮少請自重、我的透明老公
第92章 一更 想把月亮頭改成寸頭,還是不容易的,得等到前邊長出發茬來才行,胤禎再怎么著急,也決定不了頭發生長的速度。 在八哥離開之前,胤禎都沒能把發型換了。 不過八哥總共也沒在京城待多久,沒辦法啊,誰讓八哥已經是庶人了,新買的宅院不過是個二進的宅子,往年跟他相交的人又多,來來往往這幾日就沒少了過去探望八哥的人。 這其中有一小部分人確實是顧念舊情,但大多數是跑過去看西洋景的,京城不缺洋人,也不缺去過海外又回來的人,但是像八爺這樣衣著發型全都換了的,還是頭一位。 更何況這位曾經身份尊貴,也曾是差點兒就問鼎了太子之位的人,眾人的好奇之心只會更重。 胤禎跟八哥這次不過見了兩三回,聊的事情并不是很多,不過該知道的事兒倒是都知道了。 比如出逃的郭絡羅氏,按照八哥的說法,郭絡羅氏去年就因病而終,一生都沒能留下一兒半女,他這次回來也帶來了郭絡羅氏的骨灰。 海外終究比不過故土,八哥還是想讓郭絡羅氏埋葬在故土之地,不需要有多豪華的陵墓,就像尋常百姓一樣,一口薄棺,一塊墓碑,足矣。 事情都已經過去那么多年了,郭絡羅氏到底也已經死了,就連尸骨都化成了灰,自然也就沒人駁回八哥的這個要求。 先不說‘死者為大’,就郭絡羅氏尸體被大火焚燒的下場,便已經足夠慘了,罪大惡極者,不過是不能夠留下全尸,還不至于像郭絡羅氏一樣,被一把火燒成了灰燼。 按照現在大多數人的想法,便是把尸體直接扔在亂葬場里頭,連張席子都沒有,也好過被燒成灰的人。 八哥短短十幾天的行程里,不光跟大清這邊談妥了合作,給自己買了處宅子,安葬了郭絡羅氏,還去祭拜過了已經被廢的良妃衛氏,但是八哥作為庶人,已經是沒有資格再進皇陵去祭拜皇阿瑪了。 老八離開京城的時候,一眾的兄弟里頭,只有老九當時有空閑,特意到城門口去送了送。 都是上了年歲的人,海外對大清雖然已經不是未知之地,但仍舊充滿了變數,經此一別,可能就再難相見了。 胤禎足足有一個月沒剃頭發,才把前面的發茬都養起來,親自畫的圖樣,給他剃頭的也是京城最負盛名的剃頭匠。 盡管人家剃頭匠曾經剃的都是前面的光頭,但手藝練了幾十年,技術已經很高了,在給王爺剃頭之前,還特意用自家小孫子練了練手。 胤禎摸了摸闊別幾十年的寸頭,樣子還是挺不錯的,而且手感極好,整個腦袋仿佛都輕了,光是站在原地,都覺得要比往日清明。 頂著這樣的發型,連個帽子都不帶,胤禎走在街上,一百個人里有九十九個人都會回頭看他,唯一的那一個人要么是眼神不好,要么就是沒注意到。 怕被普通的百姓舉報,也怕被不認識他的官差抓起來,胤禎現在每次出門,腰間都要扎一條黃帶子,跟他以往低調出行的裝備完全不同。 不光是在街上,成了萬眾矚目之人,就是在官員和兄弟們當中,胤禎也成了受矚目禮最多的那一個。 四爺是兄弟們當中第一個見到十四弟新發型的人,多少年練出來的處變不驚的本事,這一會兒也都破了功,他原以為十四弟要換發型,換的是洋人的發型,沒想到竟是自己設計了一種。 “還真是挺精神的,看起來比之前還要顯得年輕些?!彼臓斈笾?,忍不住有幾分酸溜溜的道。 他們是差了十歲的親兄弟,但是讓不知情的人去看,肯定要認為他們是兩代人了。 胤禎換了發型感覺也挺好,尤其是他頭發養的好,至今一根白頭發都沒長,烏黑濃密,跟二十歲出頭的年輕人比也不差什么。 “四哥也可以把發型換成我這樣,肯定比現在顯年輕,最好是把胡子也一并刮了?!必返澮稽c兒不見外的提議道。 即便四哥已經做了二十多年的皇帝,最初的時候,他也覺得自己應該稍稍注意一些,但四哥還是四哥,待他一如既往,他也不想跟四哥生疏了去,所以在!在只有兩個人相處的時候,他一直都是自稱‘我’,而并非‘臣弟’。 他們兄弟兩個人之間,也沒有什么禁忌的話題,年齡、死亡這些并不避諱,就連有關于繼承人的問題,兩個人都曾經多次聊過。 四爺盯著十四弟的黑發,到底是擺了擺手,“朕就算了,也無需顯得那么年輕?!?/br> 他還想著提早退位呢,心里邊已經開始做計劃了,得給弘暉把路子鋪好,自己的面容當然不能像十四弟這樣顯年輕。 九哥是可能性最大的那個人,畢竟曾經出過海,而且對新鮮事物接受能力強。 如果不是九哥的話,那就有可能是十六弟,年紀輕而且性格活潑,不像哥哥們一樣重規矩。 當然了,比起兄弟,還是底下的侄子們,更有可能率先模仿起來。 果不其然,頭一個模仿他的人就是自家兒子和弘暲、弘暄,就連向來穩重的弘昌,這一次竟也走在了前頭。 兄弟們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還是比小輩兒差了一點,不過讓胤禎沒想到的是,頭一個模仿的人不是九哥,也不是十六弟,居然是三哥。 好家伙,要知道三哥比四哥還年長了一歲,今年也是五十多歲的人了,而且平日里很重規矩,雖說先前壞了名聲,但這并不妨礙三哥以文人自稱,尤其是這幾年,底下的小輩們都能頂上來了,他們這些長輩自然也就不需要像年輕的時候那么忙了,三哥也就能抽出時間來,組織文人整理書冊。 皇阿瑪這么多兒子當中,文人氣質最重的還就數三哥了。 如果不是事情發生在眼前,還挺難想象,三哥會是兄弟們當中頭一個主動換發型的人。 跟胤禎一頭濃!濃密的烏發不同,誠親王黑發里頭已經添雜了不少白發,尤其是兩邊鬢角的位置,換了新發型之后,雖然比之前顯得精神了,但要說顯年輕,效果其實一般。 三哥是第一個,緊跟著的是九哥,然后是十五弟和十六弟,最后是十哥。 跟小輩們不同,兄弟們當中,還是保留原有發型的人更多。 胤禎雖然不是眾兄弟當中最年輕的,但只看臉的話,那他肯定是最顯年輕的。 但是奈何面容長得有幾分顯老,而且小小年紀就喜歡留胡子,人就比原本顯得更……成熟了。 尚且還比不過已經四十四歲的胤禎。 歲月對胤禎還是挺悠哉的,誰讓他心態年輕,忙的時候喜歡忙里偷閑,不到四十歲的時候,更是提前進入了半養老狀態,日子過得輕松,朝堂上的事情需要他犯愁的不多,家里邊需要他犯愁的就更不多了。 弘易不過二十多歲的年紀,就已經統領兵部了,盡管有身份在加成,但這一路的功績也是實打實的,曾經率隊出海,曾經跟海盜遭遇過,而且在練兵方面頗有獨到之處。 在子嗣方面,雖然不比十三哥昌盛,但也很是順利,一女一子,剛好湊了一個‘好’字。 姐弟倆差了三歲,從年歲上來看,也是剛剛好,jiejie開始啟蒙的時候,弟弟剛剛出生,姐弟倆的關系也一直都是‘相愛相殺’。 打過架,斗過嘴,和睦相處的時候也多,一致對外的時候也很是常見。 跟弘易小時候比起來,這倆孩子應該都屬于淘氣的,好在胤禎這幾年空閑時間多,有大把的時間可以陪著孫女、孫子玩,不像弘易小時候,在盛京那會兒還是形影不離,回到京城之后,能擠出來的時間就不是很多了。 跟哥哥弟弟比起來,胤禎旁的經驗或許稍有欠缺,但是帶孩子的!的經驗絕對獨占鰲頭。 不過已經處在辦養老狀態好幾年的胤禎,又得要忙起來了,四哥準備退位,現在知情的人只有他和弘暉,這幾乎是相當于要給朝廷換個天,牽扯頗多,一絲一毫都不能馬虎。 既要保證朝堂的平穩,另一方面也要保證四哥的歸處。 太上皇,還是主動退位的太上皇,就算是四哥有意放權給弘暉,但手中所掌握的權力仍舊要比新帝大。 如果四爺對弘暉還不夠放心,那他肯定愿意在一旁扶持著,但是眼下他對弘暉有著充足的信心,不然也不會想著提前退位,若是還留在權力中心,那對弘暉來說,對于他們父子來說,認知是對于大清的朝政而言,都弊大于利。 四爺要退位,就已經做好了淡出權力中心的準備,把手中的權力徹徹底底交給弘暉,所以連著紫禁城往后都會很少回來住了。 也不需要另外置辦行宮,圓明園就是一處極好的地方,用來當做養老之地很是合適。 四哥要退位,胤禎就得頂上來,不光是在權力交接的時候要緊盯著,免得哪里出了亂子,四哥退位之后,他也要在朝堂上穩著,幫弘暉穩定朝堂,等到弘暉徹底掌握住了局面,他就可以跟四哥一樣退休了。 他自己是個喜歡躲懶的咸魚,但四哥不是,勤奮、理智、有大局觀,愛民如子,眼界開闊……是一個極好的皇帝,如果再給四哥幾年、十幾年的時間,可能還會比現在做得更好。 但四哥也是一個極好的阿瑪,于弘暉是這樣,于弘時、弘歷和弘晝也是這樣,盡可能的安排好每一個孩子,不會把誰當做是磨刀石,也不會讓他們庸碌一生。 正是因為了解四哥,胤禎對四哥退位的打算并沒有感到特別驚訝。 第93章 二更 四爺退位的打算,一開始知情人就只有十四和弘暉,后來又多了十三、老九和老十,等到了正式在朝堂上提出退位的那一天,大多數兄弟和所有的議政大臣就都已經提前知道消息了。 朝堂上的三推三讓,也不過是所有人走的一個流程罷了。 為了退位,四哥已經準備了很久,交接過程也比胤禎想象當中的要順利,只不過這么多年了,重新又當上了九門提督,這感覺還是挺值得重溫的,休息了好些年,現在精力很是充沛。 弘暉越過太子之位,直接從親王成了皇帝,紫禁城有了太上皇也有了新的太后,原本的太后則升了一級,成為大清歷史上第三位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今年已經七十四歲了,老當益壯,除了牙口不太好,眼睛有些花之外,身體還真沒有太大的毛病。 不得不說,大清的太皇太后們還都是比較高壽的,原本應當算是高危職業,但是到了這幾位這兒,完全是沖著老壽星的方向去了。 在弘暉登基之后,四爺這個太上皇就直接帶著太后,和他宮中為數不多的妃嬪,一塊全都搬到圓明園去了。 圓明園經過數次的修整,面積比最初大了不少,四爺的后宮又是出了名的人員簡單,全員搬過來,連四分之一的院子都住不滿。 太皇太后則是繼續留在宮中,她年紀大了,不喜歡挪地方,更重要的是,她不管事兒已經很多年了,無論是兒子做皇帝,還是孫子做皇帝,對她來說影響都不大,待遇只有可能往上升,沒可能會往下降。 紫禁城突然就換了天,哪怕所有的人都參與其中了,也仍舊讓人覺得震驚和不適應,尤其是從康熙年間過來的老人。 當年的奪嫡之爭,攪和其中的不只是皇子阿哥,還有眾多的官員甚至是家族,越是顯赫的家族,若是容易參與其中,被殺、被罰、被抄的,不在少數。 而官階小的,那就更慘了,隨時被人踢出來當炮灰頂罪,一茬一茬的換下去,一茬一茬的再提起來。 跟之前的血雨腥風比起來,現在的替換就如同是過家家一樣,透著幾分天真,獨屬于皇帝少見的天真,但這樣的風平浪靜,又讓所有人的心都落到了實處。 但凡是做官的,十有八九都幻想過能有從龍之功,但能豁出身家性命去拼一把的只是少數,大多數人還是想擁有安逸的,尤其是在所有人都一樣的情況下。 皇權平穩交替,就算是之前就已經向新皇投誠的人,在沒有出多少力的情況下,這份從龍之功自然也就大打折扣,眾人的起點并沒有差太多。 四爺放權放得干脆利落,甚至緊關圓明園的大門,不見任何人,包括兄弟,也包括朝臣,擺明了是不想再干預朝政。這種幾乎等同于自我圈禁的方式,還真是挺讓人震撼的。 理親王早就已經放下了當年的事兒,他與皇阿瑪之間也說不上來誰對誰錯,應當說雙方都有過錯,所以才會有當年被廢的局面。 老四這個皇帝做的很不錯,換作是他,可能都到不了這份上,所以他早就已經看開了,在接受理親王這個爵位的時候,就已經很少去回憶自己做太子時候的事兒了。 但是老四這一段時間一出接著一出,戲折子都不敢這么寫吧,若是皇阿瑪做阿瑪也跟老四一樣,他當年就算被廢,可能也不至于被潑得滿身污水,至今都有人對他當年的那些罪名將信將疑。 一個人的名聲一旦染黑了,就像白紙滴上墨汁一樣,就很難再復原了。 他當然不是白紙一張的人,但讓他一直糾結的是,最大的墨團是皇阿瑪親自潑上去的。 不過反過來想想也沒什么好埋怨皇阿瑪的,歷史上的皇帝大抵都這樣,皇阿瑪并非是個例,他若是做了皇帝,也不可能輕易把權力放手給兒子,老四才是個例。 理親王羨慕的同時,也有些自嘆不如,他最疼愛的孩子就是寧楚格,甚至為此開了先例,請封寧楚格為世女,但比起老四為兒子做的,他為女兒做的這些好像又算不上什么了。 弘暉這個新皇做的,可以說是順利的沒辦法再順利了,皇阿瑪甘愿做他的青云梯,叔叔伯伯們為他保駕護航,他若是再做不好這個皇帝,就辜負太多人了。 弘暉本來就參與朝政多年,雖然沒有做過太子,但一直被皇阿瑪當做繼承人培養,朝廷所有的部門他都熟悉,朝臣他也熟悉,需要處理的這些差事,也很熟悉。 胤禎是看著弘暉一點點做起來的,四哥的確挑了一個好的繼承人,繼承了四哥的理念,同時也繼承了四哥的勤奮,勤奮到……他本以為自己要到元嘉二年才可以告老致仕的,結果提前了。 弘暉登基不過半年,胤禎就已經可以放手了,四哥不是個拖沓的人,他就更不是了,尤其是在這方面。 告老致仕的折子,早好!幾年前他就已經寫好了,如今不過是重新騰抄一份,改幾個字,畢竟之前他是要向四哥告老,現在則是要向大侄子告老。 在三哥、五哥、七哥……這些哥哥們都還在為朝廷辛苦辦差的時候,剛剛過完四十六歲生辰的胤禎,就已經卸掉了所有的差事,打包收拾行李去了圓明園。 他沒帶家里人,只帶了李卓一個,四哥還在自我圈禁當中,平時壓根就不出來,也不讓有官職的人進去探望,雖然這樣的日子可能過不了太久,但胤禎還是打算進去陪一陪四哥。 至于家里人,他是條咸魚不假,但福晉可不是,手頭的生意越做越大,而且福晉做生意上癮,哪怕賺來的銀子幾輩子都花不完,但始終很享受賺銀子的過程,他是無差一身輕,可以進去陪四哥,但是福晉手頭上的事兒挺多,還是別搬進去了。 也是夠讓人哭笑不得的,小一輩的事兒,胤禎是不會插手去管的,就像孫女和孫子之間的事兒,他也很少去管。 胤禎收拾了好幾輛馬車的行李,先是給四哥寫了封信,讓人快馬送過去,緊跟著自己這邊也就出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