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節
書迷正在閱讀:全球首富:開局一座神級農場、農家小娘子:我家相公不簡單、入骨相思,二少的神秘新寵、農門皇妃:殿下,來種田!、傅先生,你想什么我都知道、落跑甜妻拐回家、枕上婚寵、唯寵至上:戲精老公不要逃、高冷宮少請自重、我的透明老公
等小家伙出生了,再時不時的畫幾幅畫像,把每年的畫像都整理成冊,就像他幼年時一樣,現在每每翻看,都覺得新奇和溫暖。 要做阿瑪的人,內心相當之激動,也比往日更有擔當了,只不過回京之后,他就必須到豐臺大營述職了,這次能跟著去出巡,也是四伯給開了特例,他內心感激就是了,總不能再得寸進尺,一直待在府里頭不肯回去。 只不過豐臺大營不比別的衙門,每個月能回來的次數有限,沒有辦法陪著已經懷孕的福晉,甚至生產的時候,他都不一定能趕得回來。 雖然這并非他的本意,但對已經懷孕的福晉,還有福晉肚子里尚不知道性別的小家伙,有幾分內疚。 不過弘易覺得內疚,當公公和當婆婆的也覺得有點說不過去,平心而論,這要換作是自家的女兒,那他們做父母的心里邊肯定也替女兒覺得委屈,如今承受這一切的是兒媳,那他們也沒法兒心安理得。 胤禎跟四哥要了兩個擅長婦科的太醫常住府中,還特意去找了親家公,情況特殊,親王府這邊敞開大門,只希望親家那邊可以多過來看看,若是有時間的話,那親家和親家母能住過來是最好的了。 反正親王府地方大,空著的!的院落還多著呢。 琉璃這邊準備的就是穩婆和嬤嬤了,而且她和兒媳關系一直都很好,婚前處得不錯,婚后就更好了,不過能跟兒媳在一塊討論懷孕生子的經驗,還能寬慰對方一二。 這女子頭一次懷孕,幾乎應該沒有不緊張的吧,太醫、郎中再多,心里邊兒也沒法完全踏實下來,更何況跟她懷弘易那會兒相比,兒媳最重要的主心骨可沒法一直陪著。 瓜爾佳·敏珠,其實遠沒有公婆和夫君想象的那么不安,甚至在自家額娘要搬過來陪她住時,她連想都沒想就直接一口拒絕了。 “女兒身子骨向來不錯,太醫每日都過來診脈,額娘沒什么可不放心的,再說了,家里邊兒人口簡單,公婆和夫君待女兒都極好,真沒什么可cao心的地方?!?/br> 公婆都是極為慈愛的人,而且是京城當中出了名的恩愛夫妻,夫君也是體貼之人。 這門婚事在一開始知道的時候,她就是歡喜的,再嫁進來之后,心中的歡喜比之前只多不少。 她們家的家風,在八旗當中已經算是很不錯的了,阿瑪處事公允,絕不是那種寵妾滅妻之人,額娘待人寬厚,也基本上沒有搓磨過阿瑪的妾室和庶出子女。 跟出身差不多的小姐妹比起來,她家里邊已經很清靜了,沒那么多斗爭和手段。 但是夫家跟娘家又不一樣,明明是家世更為顯貴的地方,可比尋常百姓之家還要簡單,還要溫馨。 嫁進來的這大半年,額娘先前教過她的手段基本上一點兒都沒用,她肚子里這個孩子,更是全家人共同的期盼,為此,回京的路才走了這么久。 女兒仰著頭,臉上的笑容天真爛漫,仿佛還是閨閣中未嫁的姑娘,一點兒心眼兒都沒有。 做額娘的,心里熨帖的同時,也不得不多囑咐一二。 “知道你們家家風好,都是待人和善的大善人,越是如此,你才越是要立身正,不能耍小性子,也不能把人家的善意當做理所當然的事兒,尤其是要注意你肚子里的這一胎,是兒子那最好了,是女!兒那就先開花后結果,但一定得保重身體,保護好肚子里的孩子,這才是現在最重要的事兒?!?/br> “額娘放心,女兒本來就是這么想的?!泵糁樯裆珳厝?,用手輕輕摸了摸已經微微隆起的腹部,“您還是回家去吧,我這邊兒什么事兒都沒有,倒是府里頭,嫂嫂不是也懷孕了,您還是多顧著她吧,我這邊穩穩當當的,不用擔心?!?/br> 額娘在親王府住下,也起不了多少作用,反正娘倆想見面,直接讓額娘過來,或者她直接回娘家去就行,這些事兒早在她懷孕之前,婆婆就已經同她說過了,王府里邊兒沒那么多規矩,不需要處處拘謹。 女兒都這么說了,當娘的還能說什么,不過來了這么一趟之后,她確實不怎么擔心了。 想想自己的婆婆,再想想自己這個當婆婆的,她不得不替女兒感慨,是嫁進好人家了。 女子嫁得好不好,其一要看公公,這決定了家世,也決定了家風,其二要看夫君,是不是知冷知熱的人,其三就要看婆婆了。 婚后相處最多的就是后面這兩者,甚至婆婆比夫君還要重要。 敏珠養胎的日子甚是平靜,她甚至都沒有憂慮過肚子里的孩子是男是女,一家人早就商量好了,這事兒不問太醫,所有的衣服、包裹、小物件兒,男生女生的都有準備。 甚至連太后和皇上,對這事兒都相當看得開,胤禎雖然就只有弘易這么一個兒子,但弘易小兩口畢竟還很年輕。 而且胤禎從來都沒有體會過養女兒的樂趣,若是能體會到養孫女的樂趣,那應該也是極好的。 胤禎沒有一母同胞的meimei,沒有女兒,雖然有侄女兒吧,但是跟幾個侄子不一樣,從來沒有哪個侄女兒是他看著長大的。 跟他最熟的!侄女兒就是二哥家的寧楚格了,這孩子深得五姐和二嫂的真傳,世間少有男子能比得了。 自然也包括二哥家的那幾個侄子,就連皇阿瑪當年看重的弘晳,跟寧楚格比起來也差了幾分。 不過弘晳之所以能被皇阿瑪看重,并不是因為自身優秀,而是因為出身,二哥的長子,那些年比他們這些皇阿瑪的小兒子都要更尊貴幾分。 二哥在被立為親王之后,這些年一直都沒有向朝廷請封過世子,幾個女兒,有被封為縣主的,也有被封為縣君,唯有嫡出的寧楚格,是靠著自己被封為郡主,她這個郡主冊封的時候,二哥還是被囚禁的廢太子呢。 最近京城的焦點人物也是寧楚格,向來低調的理親王府,這次也成了眾人熱議的對象。 二哥頭一次向朝廷請封世子,不是替弘晳請封,也不是替其他的兒子請封,是替自己嫡出的女兒請封。 如同把一碗水倒進了熱油鍋里,這一封請封的奏折,可是濺起了不少的熱油。 固然最近這十幾年女子的地位一直在提升,固然朝廷的改革也一直都很大膽,但這件事情還是觸及到了不少人敏銳的神經,更重要的是利益。 這事兒一旦成了,等同于是開了女子繼承爵位的先河,之前庶子繼承爵位,只需要沒有嫡出的兄弟就行,但是如果這件事情成了,以后不光是沒有嫡出的兄弟,還必須得沒有嫡出的姐妹,庶子才可以擠成爵位。 這可不就是觸動了一大堆人的利益,一些人跳腳除了傳統觀念在作祟,更重要的還是自己的利益受到了影響。 當然,不是說這些跟著鬧騰的人都是庶出,可能跟他親近的人是庶出,也可能是他自己沒有嫡出的兒子,但卻希望繼承自己位置的是!兒子,而并非女兒…… 反對這件事情的人,都有各自的理由,支持這件事情的人,那理由也是五花八門。 像胤禎支持這事兒,純粹就是因為他自身沒有對于性別的偏見,像胤禎的親家,一大家子支持這事兒,那就是利益相關了,畢竟寧楚格是瓜爾佳氏的外孫女。 不過還有相當大的一批人,持中立態度,既不拒絕,也不反對,樂得在一旁吃瓜看戲。 當然若是這道折子批了,那就沒這么多的事兒了,寧楚格若是能夠繼承她的爵位,那弘晳,包括他余下的那些兒子們,能折騰的事兒有限,寧楚格解決起來也很容易。 說到底,理親王想要把爵位交給寧楚格,嫡出的身份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原因,最重要的還是能力,他舍不得自己的女兒明珠蒙塵,也不想理親王府百年之后就淪落為普通的宗室。 這事兒原本可以盡早解決的,畢竟是皇家的爵位,四爺大權在握,就算是直接定了這事兒,也不會有多少風波出現,之所以拖延了這么久,不是因為這事兒不好辦,而是想要讓更多的人知道此事。 只有越來越多的人議論這件事情,這件事情辦了才有更大的意義。 這事兒之所以沒有引起那么大的反彈,除了寧楚格這些年所做的事情,能夠拿出來作為新一輩的榜樣,更大的原因是寧楚格嫡出的身份。 甭管是皇室福晉,官宦家的福晉,還是尋常百姓家的正室,自己的孩子若是能夠繼承家業,甭管男孩女孩,那都要好過讓庶子繼承。 正室也是一股龐大的力量。 這事兒如果是換成嫡子和嫡女相爭,那絕對是一邊倒的風向,不會像現在這樣,在朝廷的管控下,支持的人最終反倒居上風。 第91章 二更 經過幾個月的‘拉鋸戰’,知道這事兒的人越來越多,議論這件事情的人也越來越多,理親王府的繼承人才最終確定下來。 寧楚格成為朝廷親封的世女,也就是理親王府的下一任繼承人。 這事兒還真給辦成了,擱在早些年胤禎都不敢想,福晉懷孕的時候,他就期盼著懷的是男孩,那時候的想法也很簡單,就是覺得女子在這世道上不容易,既不能繼承爵位,一生的榮辱也只能系在旁人身上。 這幾年情況卻是不同了,五姐也好,寧楚格也好,還有越來越多的女子,都活得比任何人都精彩,也無需依附于他人。 胤禎還是挺受震動的,他認為不可能的事兒,也總有人能夠做得到。 雍正十四年,三月十九,是太后六十六歲的大壽,剛好也就是在這一天,勤親王府的第三代出生。 是個胖乎乎的女娃娃,生下來的時候,比她阿瑪當年還要重二兩呢。 剛剛三十七歲的胤禎,直接就升級做了祖父,怎么看他這張臉,都應該跟‘祖父’沒什么關系。 在豐臺大營呆了兩年多的弘易,也被調入了兵部,跟在老十手底下做事,皇阿瑪當年培養出來的兒子們,自己沒用多少,全讓四哥給用了,除了在海外的,剩下的人都被用的淋漓盡致。 也包括至今都只是一個貝子的十二哥,這人雖然心思不怎么純正,但辦事的能力還是有的,而且按四哥的話來說,十二哥辦事情比較謹慎的,沉得住氣,不容易出紕漏。 隨著第三代的逐漸從皇家學院畢業,四哥手里頭能用的人是越來越多了,胤禎估摸著再過上幾年,他就能把手頭的差事交一交,提前進入養老生活。 如果四十歲之前,就能直接養老,那是最理想的狀態了,如果放到四十歲之后,頂多五年,只要不存在特殊情況,應該肯定是可以養老的。 胤禎的這一番期盼,成功了一半,四十歲的時候,成功把工部的差事卸了,只留下議政大臣的職務,平時也就上上朝,有意見分歧的時候,跟其他大臣討論討論,算是半養老的狀態。 四十四歲的時候,大清與洋人的交往已經很多了,自家福晉在海外都有的商鋪,自家兒子更是領隊出海,期間還打過海盜,可以說是原來做將軍的嗎。 大清有越來越多的洋人,大清的很多人也都去過洋人那里,而且航海路線不止一條,目的地也都不是一處。 胤禎看過這些路線圖,更看過工部所畫的地圖,可以說除了南極和北極之外,大清朝的航隊已經把其他地方都涉獵的差不多了。 正是因為如此,也才在美洲找到了直郡王,還有直郡王的……家人。 好吧,老當益壯的直郡王,之前雖然沒能算計得過八哥,但是陰差陽錯,去了能夠更展現自己武力的美洲,也靠著武力給自己打出了一塊地盤,雖然面積不能算很大,但確確實實成了一地的領主,而且在那里娶妻生子,另外又建了一個家。 不過因為跟大清這邊已經數年沒有往來了,幾乎所有人都猜測了直郡王死在了外族人的地盤,所以連同爵位都已經給了弘昱繼承。 京城沒了直郡王府,只剩下直貝勒府,惠太妃早些年也已經過世了。 所以就算大清的人找到了直郡王,也沒多少用處,直郡王既然已經打下了屬于自己的地盤,而且在那里也有了繼承人,是不可能再回來了,弘昱也只是跟著出??戳丝窗?,不過是求個心安,也沒有想過把人帶回來。 值得一提的是,胤禎四十四歲這一年見到了遠道而來的八哥,八哥是帶著下人一塊兒來的,但并沒有帶自己的新夫人一塊兒。 回到故土,也并非是過來游玩兒的,而是打算跟大清談合作的,親自過來就是誠意。 分別多少年的兄弟了,就算當年有過些許的矛盾,如今再見面,也只剩下感慨和唏噓了。 胤禎特意去看了八哥,對方已經完全是洋人的打扮,就跟當年九哥和十哥描述過的一樣,衣服、發飾全都換了,甚至連說話的語調都跟當年有些不同。 不過這樣的打扮在大清,尤其是在京城,已經不稀罕了,不過胤禎在瞧見過八哥的發型之后,也暗戳戳的對自己的發型動了心思。 審美這玩意兒是很難扭轉過來的,他留了這么多年的月亮頭,至今照鏡子仍然覺得丑,這跟光頭的區別不大,甚至還不如光頭好看呢。 胤禎早就看自己的發型不順眼了,如果不是看見八哥,他或許還能再忍上個二三十年,直接帶著這發型埋進土里,但是看見了八哥這新潮的發型,便有些蠢蠢欲動了。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胤禎的父母,只剩下額娘還在世,想跟皇阿瑪說,那是說不著了,至于這全大清統一的發型,那是朝廷說了算的,只要四哥同意,應當也沒什么問題。 所以要不要換發型!,在胤禎看來,只需要征求兩個人的意見就行,一個是額娘,一個是四哥。 自家福晉就不用問了,他們倆在這月亮頭上的審美是相似的,都看其不順眼已久了。 四爺比十四大了整整十歲,十四今年四十四周歲了,四爺也已經五十四歲了,從三十三歲登基至今,已經過去二十一年了。 不光是十四想著告老致仕,四爺今年也開始有這個想法了,他倒是還有精力能再干上幾年,也愿意繼續夯實這一番基業。 四爺通讀史書,也從皇阿瑪和二哥身上得到了很多教訓,二哥之所以會被廢,很大的原因也是因為已經做了太多年太子了。 弘暉是他最疼愛的兒子,也是他培養了多年的繼承人,這個位置或早或晚都是要交給弘暉的。 他如果和皇阿瑪一樣,活到五十八歲,那一直熬到駕崩再把位置傳給弘暉也沒什么,不過是再等上四年,四年之后,弘暉也還沒到四十歲呢。 但他這些年來一直注重養生,按照十四弟的話,作息規律,膳食合理,也一直有鍛煉身體,隔三差五的就讓太醫過來請平安脈。 他不能讓弘暉等那么久,時間固然能夠讓人積攢經驗,但也能夠消磨掉一個人的野心和精力。 所以他已經有要提前退位的念頭了,正為這事兒發愁呢,十四弟就過來了,而且還是為了這么一件……讓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只要額娘沒意見,那朕也沒什么意見,現在跟剛入關的時候已經不一樣了,衣著都已經自由了,發型也沒必要管的那么嚴,正好十四弟也可以帶頭做這個第一人?!?/br> 他自己都有好幾幅帶著頭套的畫,洋人的發型,乍一看覺得怪怪的,看習慣了,也覺得挺好看,在這方面他跟十四弟的審美倒是一樣的。 胤禎已經問過額娘了,他剛剛就是從慈寧宮過來的,要是早知道換個發型這么容易,頭幾年他就應該跟額娘和四哥提了。 洋人的發型就算了,他的審美也不是那一掛的,還是更喜歡他自己在現代時的發型——寸頭。 既利落又有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