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節
書迷正在閱讀:全球首富:開局一座神級農場、農家小娘子:我家相公不簡單、入骨相思,二少的神秘新寵、農門皇妃:殿下,來種田!、傅先生,你想什么我都知道、落跑甜妻拐回家、枕上婚寵、唯寵至上:戲精老公不要逃、高冷宮少請自重、我的透明老公
到了盛京之后,跟京城這邊比起來,條件確實有幾分惡劣,冬天天氣冷,而且哪怕是盛京城內,也都不能算是特別熱鬧。 但兩口子在盛京應試過的樂不思蜀,要不是當年皇阿瑪下圣旨召回,可能都還不想著回來呢。 那大概是在外人看來最失意的時候了,之后的胤禎順風順水,從郡王到親王,從皇上的親兒子到皇上的親弟弟,從閑散人員到九門提督。 福晉幫他良多,手底下的那些小兵們,哪個沒有用過親王府的冰塊,哪個沒有喝過親王府的熱湯。 胤禎本人,雖然沒有什么特別的愛好,不會去煙花之地一擲千金,也不會耗費財銀去收集古董字畫,但光是通身的打扮,掛在腰間一塊小小的玉佩,都會讓識貨之人驚詫。 勤親王府的吃穿用度,早就已經超過了內務府提供的標準,跟曹李兩家比起來,還真不能分得出來上下,兩者奢侈的地方畢竟不一樣。 勤親王府,雖然四季府中都鮮花不斷,而且皆為精品,家具擺件就更不必說了,但是在吃食方面,雖然金貴,但并不會浪費,不會費那么多只雞去燉一道茄子,每頓的膳食也不會點太多,盡量不要剩下。 手頭上的差事都已經做順了,京城這兩年的治安都比以前好了,誰讓手下人都尤為的盡心盡力呢,尤其是洪石,自從調到他手下來當差之后,基本上是相當于又多了一個副手,左有弘暉,右有洪石,小日子過得甭提有多自在了。 要不然他也不能有時間,一趟一趟的去宮里頭找自家兒子和額娘。 兒子在上書房還得再有幾年才能結業,蘇日里根本就不能耽誤,但是額娘就不一樣了。 四哥登基的日子久了,留在宮里頭的太妃們也慢慢想明白了,心態平和了,不會再像剛開始的時候那么折騰,這畢竟已經不是先帝的后宮了。 沒兒子的,折騰多了晚年不好過,有兒子的就更舍不得折騰了,沒瞧見為了把額娘接出去撫養,這些太妃們的兒子可努力著呢。 胤禎也想把額娘接出來小住一段時間,雖然額娘已是太后了,可畢竟不是四哥一個人的額娘,而且宮里頭現在就算是沒有額娘幫襯著,四嫂一個人也能應付。 胤禎做事情還是挺講究的,這事兒本身是沒有先例的,他沒有提前去問額娘,也沒有正兒八經的寫折子遞給四哥,而是在跟福晉商量過后,直接去找四哥說的。 九哥、十三哥,還有幾位議政大臣都走后,胤禎在議政殿里磨磨蹭蹭,就是坐著不肯走。 四爺見怪不怪,“今兒想吃什么茶點,讓御膳房多準備幾份上來,你給幾個小家伙也帶著?!?/br> 弘易的口味隨了他們哥倆,弘暲和弘暄據說是時常在弘易那里用膳,點心總不能只帶一個孩子的份兒吧。 他就沒見過十四弟這么寵孩子的,隔三差五就要親自去找一趟,陪著用一!一頓膳才可。 胤禎沒拒絕,熟練的點了幾道茶點,順便讓人上一壺酸梅湯,天氣略有幾分熱了,奶茶什么的已經喝不下去了,他連奶糖都戒了。 福晉手底下的人可以說是把奶糖做出花樣來了,不過這東西大人很容易吃膩,就算他嗜甜,也是如此,也就小孩子可能一直不會膩歪。 “五姐都跑到江南玩那么久了,可見這些年是在京城悶的久了,尤其是到今年的時候,沒出嫁之前是在紫禁城,出嫁了之后又一直悶在公主府里頭,應當是早就想出去玩了,額娘自康熙十四年入宮,這可都過去四十年了,是不是也讓額娘挪挪地方?” 四爺應當是不知道十四弟說話換了風格,所以壓根就沒能解其意。 “近來天氣是有些熱了,不光額娘覺得悶熱,朕也覺得這紫禁城里熱了些,不如過幾日就去圓明園?” 好吧,這鋪墊并不是很成功,胤禎還是決定跟往常一樣說話直爽些。 “我的意思是,能不能把額娘接到我府里頭住一段時間,夏日避暑的話,也去我那邊的莊子上,四哥也知道,我那邊人少,規矩也少,閑暇的時候,也可以帶著額娘換上常服四處轉轉,這事兒我還沒問額娘呢,就想著先來跟四哥商量商量?!?/br> 四爺還以為是什么事兒呢,原來是想把額娘接出去,這也值當的十四弟說話還拐個彎兒 “行啊,弘暉在你那兒住著,現在額娘又要接到你那邊去了,什么時候朕也過去住段時間?!?/br> 四哥這兩年是真的很喜歡跟他開玩笑,大抵是人比之前輕松了的緣故吧,也可能是他成熟了的緣故,四哥不再把他當成跟弘暉一輩兒的人了,所以才不再像之前那么嚴肅。 “四哥想來就來,反正地方大的很,住多久都成?!?/br> 兄弟倆這邊都商量好了,用過茶點,胤禎又等著自家四哥看了幾封奏折,卡著弘易放學的點兒去的阿哥所,帶過去的點心給了弘暲和弘暄。 弘易則是跟著四伯和阿瑪一塊去了寧壽宮。 馬上就到晚膳時間了,寧壽宮還熱鬧的很,太后正在跟幾個宮女嬤嬤一塊!塊打葉子牌,只玩牌,不打錢,也是挺會給自己找樂呵的。 瞧見兩個兒子和孫子進來了,太后直接散了牌局,也是快六十歲的老人家了,這幾年日子又過得舒服,是以,跟之前比起來,現在微微有些發福。 直筒的旗裝,如果不是很胖,基本上是看不出來身材變化的,太后之所以能讓人看得出來發福,是因為臉上長rou了,看起來是一個有些富態的老太太。 胤禎還記得他當年剛來的時候,額娘還是一個有幾分清瘦的女子,雖然在這個年代已經是大齡了,而且當時也已經做了祖母,但因為保養得好,也仍舊稱得上是美人。 太后現在最疼的可不是胤禎了,是兩個大孫子,一個弘暉,一個弘易。 四爺當然還有別的兒子,幾個孩子的額娘也喜歡把孩子帶到太后身邊來,只是凡事都有個先來后到,太后跟弘暉那可是多年的祖孫之情了,當年皇上還是貝勒的時候,弘暉在宮中讀書,就沒少受了太后照應。 人都是比較念舊情的,尤其是老了的人,太后跟弘暉親近,所以再看老四其他幾個庶子的時候,就不太想親近了,一把年紀的人了,何必再讓自己以后左右為難呢。 太皇太后一輩子都不爭不搶,看上去什么權柄也沒碰過,可為人處事的哲學,卻很是讓太后向往。 好在,這爺三個口味是一樣的,按照小孫子的口味點的,也必然符合老四和十四的口味,要是弘暉也在,菜單上的菜就得換下來一部分了。 太后畢竟是年紀大了,牙口不好,而且口味比之前稍微重些,平日里吃的東西也都比較軟糯,她喜歡吃的東西,孩子們可能吃不慣。 四爺也好,胤禎也好,弘易也好,要么說是一家人呢,一樣的自信,都覺得這一桌子很是合口味的膳食,是太后特意為自己點的,仿佛都已經選擇性的遺忘了,三個人口味相仿這事兒。 本來心情就不錯,用膳的時候心情就更好了,也不再講究什么‘食不言,寢不語’,嘮了幾句家常后,便直接道明了來意。 第76章 一更 “十四弟想接您出去小住一段時間,額娘在宮里頭大半輩子,如今也沒什么可顧忌的了,我們幾個孩子,您想去誰那兒住,就去誰那住,等溫憲回來了,就是去公主府小住也都隨您,額娘要是不想出去住,那咱們就還在寧壽宮,天氣熱,過幾日咱們就都搬到園子里去了,全由額娘選擇,朕沒什么意見?!?/br> 反正他們兄弟姐妹三個,額娘住哪兒都是一樣的,朝臣們忙得腳不沾地,哪有功夫管這些事兒,就算是想管,那也是管不了的。 大晚上的,即便是高興,太后也不會吃很多,人老了腸胃不好,晚膳基本上都只用一碗湯羹,今兒也不例外,為了配合大家的用膳時間,這一碗湯羹她已經喝得很慢了。 “也行,就先去十四那邊小住一段時間吧,哀家也沒什么好收拾的,明兒就能去,不過哀家明日得先見一見皇后,知會過皇后,哀家才好搬出去,等天氣涼快了再回來?!?/br> 太后一點兒都不跟老四客套,她們母子二人已經過去相互客套的時候了,畢竟是患難與共過,又多多少少都受到了十四的影響,說話也比過往干脆了。 正好她也不想見那兩三個宮里的新人,瞧著不像是有心眼兒的,就連選擇抱大腿都是跑到她的寧壽宮來。 她一個老太太,自從做了太后,學習的榜樣一直都是太皇太后,壓根就不想管這后宮里的事兒,沒想做誰的保護傘,更不會給老四拉橋牽線。 四爺一聽這話就滿意了,額娘的意思就是去十四那邊避個暑,天氣一涼快還是要回來的。 十四也滿意,額娘畢竟是太后,能接過去待一整個夏天,就算是不錯的,像額娘的生辰、萬壽節、中秋節,還有過年前后,作為一國之太后,那是必須要在宮里頭的。 弘易的表情也比之前變得更輕快了,唇角不自覺的勾起,阿瑪最大的本事就是很容易讓人卸下心防,讓人給予信任,阿瑪自己也從未辜負這樣的信任。 第二天清晨,得到消息的皇后就跑到寧壽宮去了,婆媳倆這幾年相處得不錯,但對于太后短!短暫的搬離,皇后嘴里說著不舍,但心里邊還是有些興奮的。 太后現在基本上已經不管事兒了,但是太后本人的存在,對于那些太妃本身就是一種震懾,她也想看看,在太后離宮之后,自己能不能管理好這一整個后宮。 行李早就已經收拾好了,不過是些衣服,只裝了一輛馬車,對于十四兩口子,她是絕對放心的,一個貼心細致,一個財大氣粗,關鍵對她都大方的很,也就沒必要帶那么多東西去了,往回搬還麻煩。 太后是中午被皇上和皇后親自送出去的,一直送到勤親王府,胤禎是下了朝之后,跟皇兄一塊到的寧壽宮,本想著是直接把額娘接過去的。 哪成想四哥四嫂來了一出‘十八里相送’,直接跟到他府上來了,連午膳都要在這兒用。 也行吧,胤禎兩口子,四爺一家三口,再加上太后,六個人沒少聚在一塊兒用膳,但在勤親王府還是頭一次。 只缺了一個還在上書房讀書的弘易,沒結業的孩子苦,除非生病,否則基本上不可能從上書房請假。 太后的院落整整布置了一個多月,里面有移栽過來的芍藥花,布置的風格也都是隨了太后的喜好,臥房還掛了胤禎新畫的全家福。 太后能穿的常服也備了不少,胤禎打定主意要帶額娘出去逛逛了,京城治安良好,他又是掌管京城治安的九門提督,有信心保證額娘的安全,想逛什么街市都可以,想出城去看看五姐籌建的育嬰院也行。 太后舒舒服服地躺在躺椅上,小亭子四面透風,離著湖泊又很近,以至于吹來的風都很是涼爽,長長的頭發被簡單的挽起,只綁了幾根布條,連根木簪子都沒有,臉上什么妝也沒上,那叫一個輕松自在。 “這么熱的天就不出去了,在府里呆著就挺好的,等趕上陰天的時候,哀家倒是想去爬爬山,最好是那種無名的野山,來回沒什么人,沒有什么人工雕琢過的痕跡,全然都是上天賦予的野趣?!?/br> 太后眼睛都沒睜開,慢悠悠的說著,溫憲寫給她的信里,提到了不少在江!江南的經歷,不過她不想去逛街市,不想游船泛舟,更不想在人來人往的地方尋找什么樂趣,倒是那無名的野山,讓她很是向往。 胤禎光是聽著遣詞造句,就知道額娘應當是從五姐的書信上看來的,無名的野山太好找了。 福晉有一處莊子就緊挨著一處野山,莊子里面沒什么稀奇的,面積不大不小,沒有溫泉,也沒有什么獨特的東西,福晉之所以把這處莊子買下來,是因為她把那處野山也買了,方便進去練習騎射。 不過那野山上也沒什么猛獸,只是一些兔子、山雞、野鹿,沒什么殺傷性,單純上去爬山也是可以的,而且無名野山,又是私人之地,確實也瞧不見旁人的蹤影。 不過,怡郡王福晉并不常來這兒,畢竟是身懷有孕之人,不會經常出門,偶爾才會過來一趟,不如其他幾個福晉來得頻繁。 不過不管是自己的親兒媳,還是名義上的兒媳,都不如老伙計也更能聊得來,畢竟是兩代人,人家湊一塊能聊聊圈子里的事兒,聊一聊生意場上的事兒,聊一聊育兒經。 她跟宜太妃湊到一塊兒聊不了這些東西,那都是過去喜歡聊的了,現在湊到一塊兒聊的基本上都是養生,什么時間睡覺更好,什么時間起床更好,吃什么東西更好,交流一些養生的法子和膳食方子。 宜太妃還教了她一套養生的太極拳,每日傍晚,天氣不太熱的時候,她們倆就在后花園打太極拳。 得,人家倆老姐妹輕松自在,當兒子兒媳的也都愿意成全。 勤親王府占地面積大,雖然相較于其他的親王府而言,院落建的應當是比較少,但住的人也比人家少太多了!了。 一個側福晉、格格、侍妾都沒有,連孩子也就只有可憐巴巴的一個,若是加上還住在親王府的弘暉,那也就兩個而已。 所以在太后和宜太妃住進來之后,想著孝順額娘的九貝勒,也跟著住了過來,就住在前院,跟弘暉的院子緊挨著。 宜太妃在恒親王府住了好幾年了,九貝勒也只是時常過去探望,并沒有在親哥哥那里住下過,倒不是他跟五哥感情不好。 九貝勒是一個人入住的,沒帶妻兒,唯一帶的人就是身邊的大太監,還有整整八馬車的行李,剛拉進勤親王府不久,就又得拉到園子里去了。 皇上搬到圓明園去避暑,公務也都在圓明園處理,在那附近有園子、有宅院的,自然也都得搬過去了。 九貝勒還是緊跟額娘的步伐,去住到了十四弟的園子里,他也不是頭一次住了,里面都有他單獨的院子,這下連福晉也能搬過來了。 本來老九跟老十,一直都是比親兄弟感情還好的兄弟,在接額娘回宮這事兒上,兩個人也是難兄難弟。 眼看著自家九哥已經能跟額娘住到一塊兒去了,雖說不是住在自己府上,而是住在十四家里頭,但那又有什么區別,額娘在哪兒,哪兒就是家。 老十實在是羨慕的很,不光他羨慕,福晉也跟著羨慕。 老十父母雙亡,福晉雖然父母都健在,但畢竟是蒙古的郡王和郡王福晉,沒有皇上下旨,是不能進京的,就是進了京,那也呆不長,部族還那么多事兒呢,不能離開太久。 兩口子一合計,就對搬到圓明園避暑的太皇太后‘動了心思’,這位也是長輩,老十的祖母,跟福晉那也是從同一片草原上出來的,也有些七拐八拐的親戚關系。 第77章 二更 兄弟多了,什么樣的都有,四爺著實無力吐槽,早在老十敲鑼打鼓往戶部送銅板的時候,他對老十的容忍性就已經很高了。 正兒八經的上折子,想要把太皇太后接到府上小住一段時間,倒也不是什么荒謬之事,雖然從未有人這么做過,但好歹也是出于孝心。 更何況太皇太后自己都同意了,七十五歲的老人家,別說是歷朝歷代的太后了,就是放眼整個天下,那也已經是極為長壽的老人家了。 雖說老人家身子骨不錯,但古稀之年,誰都不曉得太皇太后還有幾年可活,老人家的心愿,自然要盡力滿足。 更何況老十雖然做事唬了些,但卻是粗中有細之人,不會拿太皇太后的安危開玩笑。 四爺這邊剛批了折子,那邊老十兩口子就屁顛屁顛的把太皇太后接回自己莊子里了。 十福晉腰包早就已經鼓起來了,十個老十加起來也比不得她有錢,從草原上從小長到大的她,來到京城之后自然是懷念那一片大草原的。 所以也特意買了處莊子,人家都是種地、種菜、種花,她不,她用來養草皮,草皮用來放牧,牛羊和馬匹都有,雖說是小了點兒吧,但就像是小型的草原,很有那個味道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