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節
書迷正在閱讀:全球首富:開局一座神級農場、農家小娘子:我家相公不簡單、入骨相思,二少的神秘新寵、農門皇妃:殿下,來種田!、傅先生,你想什么我都知道、落跑甜妻拐回家、枕上婚寵、唯寵至上:戲精老公不要逃、高冷宮少請自重、我的透明老公
“喜歡精致小巧的,還是喜歡明艷大方的?” …… “十四叔快別問了,侄兒也不知道,一切都有皇阿瑪和皇額娘做主,什么樣的都無所謂,侄兒就算是不喜歡福晉,也會敬重于她的?!?/br> 這潛臺詞胤禎聽明白了,小孩子才算選擇,大人當然是選擇都要了,尤其是弘暉,想不要都不行,滿朝的文武大臣可不會看著弘暉像他一樣只娶一個福晉。 行吧,能看見弘暉難得一見的害羞模樣,他也不算白問一回。 自家兒子跟大侄子越來越像,他幾乎可以從大侄子身上,看到將來兒子是什么模樣了。 趁著小家伙還沒長大,就是得多逗逗,等長大了,就沒法逗了。 弘易的時間安排不比當阿瑪的寬松,他已經七歲了,去年就已經進宮讀書了,上書房的規矩未改,還是跟以前一樣,天不亮就得起床,天黑了才能回來,夏天不能扇扇子,冬天不能用炭火。 胤禎以前是夜貓子,這兩年倒是還好些了,老爺子三年的消息都已經過去了,京城不再像是最初的時候那樣人心動蕩了,再加上有弘暉幫忙。 除了不能像五姐那樣,在大清各地四處游走,他也倒并不是那么勞累了。 有時間進宮陪額娘聊天,有時間跟四哥一塊打養生拳,有時間帶著福晉去莊子和園子上小住。 曾經的種田五人組,如今雖然沒有種田的功夫和精力,但也時常相聚,在幾位福晉合伙開的酒樓里,親兄弟明算賬,更何況還是合伙的生意,他們也是要付賬的,基本上都是由九哥來買單,誰讓九哥財大氣粗呢。 唯獨自家兒子,沒去上書房之前還好,日日都能見面,他每日還要檢查兒子的功課呢,文武都檢查。 但是等到去了上書房之后,一個月就只能見上七八次,弘易只有一天是待在府上的,其余時候要見自家兒子,胤禎都得去阿哥所里找,再要不然就是去上書房,還不能耽誤小家伙上課 實在不是特別方便。 胤禎逗完了大侄子,進宮告知四哥,到底是當阿瑪的更了解弘暉,蹭了一頓茶點,就去阿哥所的兒子了。 如今還是上書房的授課時間,兒子正在讀書呢,他這個當阿瑪的,只能可憐巴巴的在阿哥所里等了。 等人的時候,順便吩咐人把晚上的菜單通知給御膳房,反正他們父子二人的口味是差不多的,喜甜喜辣,他喜歡的膳食,弘易也大都喜歡。 阿哥所里伺候的下人,對此已經是見怪不怪了,就連!連御膳房那邊也都習慣了。 住在阿哥所里的,要么是皇上的兒子,要么是皇上的侄子,除弘易外,其他人都喊十四叔叔,十五雖然已經成家立業生子了,但兒子尚小,還沒到入上書房讀書的年紀。 弘易不是一個人回住處的,而是帶了堂兄和堂弟,九伯家的弘暲堂兄,還有十伯家的小堂弟弘暄,弘暲比弘易大了五個月,兩個人是在同一年入上書房讀書的,弘暄則是今年才入上書房。 三個孩子差不多算是從小一塊長大的,阿瑪彼此交好,額娘也彼此交好,年歲上又差不多,想不親近都難。 “十四叔又來了?!焙腙讶诵】诳?,說這話并不是在抱怨,而是替自個兒心酸,十四叔這個月已經是第七次來了,阿瑪明明答應要多來看他的,但是一直到現在,只來了一次。 “十四叔這次點了幾個人的晚膳,是不是還得再加點兒?”弘暲現在都已經不覺得酸了,司空見慣的事兒酸什么酸。 十四叔黏黏糊糊是常態,他長這么大,就沒見過比十四叔更黏兒子的人。 并非是他的阿瑪不疼他,而是他阿瑪沒有十四叔這么黏人,男子漢大丈夫,還是要獨立自強更好。 這些他都記著呢。 別看是堂兄弟,這仨孩子長得是一點都不像,弘易是隨了祖母,弘暲是隨了九貝勒,弘暄則是隨了十福晉。 胤禎挨個捏了捏小家伙們的臉蛋,孩子大了,都不讓抱了,也就是在沒有外人的場合,還能讓他捏捏小臉,再過上一年半載,可能連這待遇都沒有了。 “那你們再點幾道菜,反正不著急,要是你們餓的話,也可以讓御膳房先把我點好的那些送上來?!?/br> 胤禎是不餓了,他在四哥那里已經用過茶點了,要不是沒管住嘴,還能打包一份給兒子帶過來。 御膳房的大廚手藝也是分高低的,最厲害的自然是給皇帝做膳。 他與四哥的口味相似,與兒子的口味也相似,這就相當于自家兒子跟四哥的口味也是相仿的。 第74章 一更 陪著三個小家伙用完晚膳,胤禎就直接走人了,并沒有順帶著去看一看十三哥家的弘昌。 一則是因為他時常到阿哥所的,總不好次次都去,也就是兩三個月才去看一次這個侄子,二則,胤禎實在是不想過去耽擱這孩子的功夫。 相比于他就只有弘易這一個孩子,九哥多年連得數女才盼來了一個嫡子,十哥家,十嫂可以說地位超然,唯一的嫡子那也是府里的金疙瘩。 唯獨十三哥家的弘昌,壓力確實要比其他的孩子大,十三哥子嗣運昌盛,如今已經是得了四子兩女,在兄弟們當中,只有十三弟子嗣運隨了老爺子。 不過十三哥比老爺子還要強點,十三哥的孩子大多都是嫡出,不像老爺子。 弘昌是嫡長子,下邊有僅比他小了兩歲的庶子,嫡親的弟弟有兩個。 十三哥總共四個兒子,其中有三個都是嫡出,再加上一個嫡女,就有四個嫡出的子嗣了,庶出的孩子,就只有一子一女。 庶子還不必放在眼里,嫡子之間也是有競爭的,別看都是一母同胞所生的兄弟,很多時候也沒法避免利益沖突,尤其是十三福晉接連生子生女,懷一個孩子,對上一個孩子的關注就少一分。 十三爺就更不必說了,他可是整天都忙得團團轉,跟幾個孩子相處的時間少的可憐。 弘昌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也難怪會變成又一個十三。 胤禎記得,以前跟十三哥一塊在上書房讀書的時候,十三哥那時候的狀態也跟弘昌現在差不多,拼了命的學,一丁點兒的時間都舍不得浪費。 不過那時候的十三哥為了故去的敏太妃和兩個meimei,還要去討皇阿瑪喜歡,后來甚至在上書房都沒有結業的時候,就已經跟二哥站到了一塊兒。 弘昌這孩子則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上書房的功課上,連交友都顧不上。 從進度來看,這孩子一直都是比照著十三哥當年的進度來的,只是不比十三哥在這方面有天分,所以才得卯足了勁兒,爭分奪秒的跟上十三哥當年的進!進度。 一個八歲的孩子,如此努力確實讓人看了有幾分不落忍。 不過他一個當叔叔的,不落忍沒什么用,十三哥不反對,按照十三哥的話來說,弘昌是嫡長子,將來是要繼承爵位的,下邊有那么多的弟弟,要是沒幾分本事,將來的麻煩事會更多。 更何況弘昌天資只能算是普通,要想把底下的弟弟壓過去,必須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才行。 胤禎還能說什么,那是十三哥親兒子,十三哥又不會害自己的兒子,他固然覺得這么小的孩子不應當壓力這么大,可他又不會把自己的爵位讓給弘昌繼承,沒有立場去管這事兒。 自己管好自己的孩子就得了。 胤禎自覺當阿瑪還是比較合格的,從來都沒少過親子時間,哪怕是孩子到上書房讀書了,他也盡量爭取陪伴時間,不會讓兒子的童年有所缺失。 而且他也不是嚴厲型的阿瑪,兒子年歲不大的時候,家里頭一直都是嚴父慈母,但是自從把兒子送到宮里來上學了,有嚴厲的不能再嚴厲的師傅管教,他平日里也就不用端著一副嚴肅刻板的樣子了。 除了游戲的時間外,在別的時間里,也能跟兒子做朋友,平等對話。 胤禎是頭一次做阿瑪,可惜現在也沒什么育兒書,只能是按照自己心里頭理想中的阿瑪來。 弘暉的福晉,在四方(太后、皇上、皇后、勤郡王)的通力商議下,最終定下來的是馬武的嫡長女。 馬武就是在之前徹查內務府賬務之后,被換上的內務府總管,同時也是鑲白旗蒙古都統。 此人清正廉明,恪恭謹慎,不管是在康熙年間,還是在四爺上位后的這幾年,都得以重用。 他的嫡長女品行容貌也皆是上等,端莊大氣,處事公平,被賜為弘暉的福晉,很是合適。 馬武出身富察家,是人丁興旺的大族,阿瑪曾經做過戶部尚書,兄長是議政大臣馬齊。 馬武的嫡長女,馬齊的侄女,這樣的出身,早在選秀開始的時候,就已經是弘暉福晉!的熱門人選了。 四個人糾結再三,到底是只給弘暉賜了福晉,并沒有把側福晉和格格賜下去,皇后早先看好的年氏,本來是想賜給自己的兒子做側福晉的,既然打算讓小兩口好好培養感情了,那也不能讓年氏落選,最終是由四爺賜給了恒親王做側福晉。 四爺的后宮只象征性的收進來三個人,而且出身都不太高,位份自然也不高,頗有幾分清心寡欲的意思。 不過眾臣已經見怪不怪了,皇上還不是皇上的時候,就是這個性子,不重女色,也沒什么特別的偏好,這些年來唯一寵過的李氏,也從未越過皇后去,而且這幾年也沒什么聲響了。 可能是怕旁人誤會勤親王失了恩寵,在選秀結束之后,四爺就賞了一處園子給十四弟,是抄家的時候從曹家抄出來的,建在江南,占地頗大,且極為奢華。 京城眾人已經無力吐槽了,誤會誰,也不會誤會勤親王失了恩寵,這可是皇上的親弟弟,皇上最倚重的嫡長子都住在勤親王府里邊。 而且皇上登基之后,眾皇子名字里的‘胤’都為了避嫌改為了‘允’,唯獨勤親王是個例外。 養心殿里有專門給勤親王收拾出來的住處,圓明園里邊,有一處院子是獨屬于勤親王一家的。 佟家今年也有女子參加選秀,只不過都沒能進宮,連王府、貝勒府都沒能進,而是賜婚給了普通的官員之家。 佟家的男子對這個結果當然不可能滿意,就是不知道佟家選秀的女子是怎么想的了,比起為人妾室,做正妻應該也算是好事吧。 隆科多當年查抄了不少京城的貪官污吏,同樣也得罪了很多人,他早就已經是四爺手里的一把刀了,這把刀在沒有足夠強大的時候,!還是很好用的。 誰也不會去關注一把刀的名聲如何,四爺愿意用隆科多,那是因為能用,而且這把刀是上趕著遞到他手里的,他并沒有打算把這刀用一輩子。 所以隆科多的職位雖然有提升,但手中的實權并不多,所以隆科多家中的那些爛事兒,也沒有人去管。 不過隆科多縱容李四兒虐待迫害原配,這是滿城皆知的事兒,甚至京城之外都有百姓知道,只不過民不告官不究,隆科多福晉娘家都不管,也就沒人管這事兒了。 佟家因為出過兩任皇后一任貴妃,教養出來的女兒,品性還是受認可的,再加上又都走的是選秀的路子,基本上不會影響到婚嫁。 但佟家的男子就不一樣了,除了那種只顧著拿女兒換利益的人家,誰又會把自己的女兒送進佟府受磋磨,天下父母有幾個鐵石心腸的。 佟家是自作孽,沒幾個人會同情,選秀之前就已經出京的溫憲,到選秀結束了也還沒回來。 江南風光無限好,她雖然是過去辦正事兒的,但京城這邊有寧楚格,她是絕對放心的,所以在辦正事之余,也沒忘了游玩。 也就是趕路的時候,還能偷摸著往外瞧瞧了,等到了地方,她和額娘,還有皇祖母就只能待在行宮了,要不是十四弟那些天差點把街市上的東西都買回去了,哄著她們祖孫三個,她都要后悔跟著出來南巡一趟了。 不過這一次跟十幾年前下江南可不一樣,她想去哪兒就去哪兒,連面紗都不必帶,想逛街市就逛街市,想爬山就去爬山,想游水,在船上蕩個三天三夜,也沒人管。 這幾年她才發覺,人還能活得這么痛快,三十多歲無兒無女,又有何妨,她養的孩子比皇阿瑪當年養的孩子都多。 第75章 二更 選秀之年,幾乎是從年頭要一直熱鬧到年尾,甚至是來年。 弘暉的親事雖然定下來了,但是婚期是在后年的二月份,尚且不必著急。 四爺對弘暉是什么安排,現在大伙還都摸不清楚呢,是立為貝勒、郡王、親王,還是直接一步到位,立為太子,這些都尚未可知。 就連胤禎都不知曉四哥是怎么想的,他從沒問過,四哥也從來沒說起過,不過四哥一直都把弘暉看得很重,有關于弘暉的安排每一步都慎之又慎,相信四哥的安排對弘暉來說應該是最好的,就像他對自己兒子的安排一樣。 胤禎對于自家兒子,也說不上是安排,他跟福晉早些年就已經商議過了,家中有爵位,也不缺銀錢,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從文也好,從武也罷,或者干脆只是做一個逍遙宗室,也都隨他自己。 至于孫兒那一輩,那就由兒子來管了,一輩人只管一輩人的事兒。 對兒子的期待并沒那么高,要求相對來說,也就沒那么嚴格,若不是每逢大事都有四哥幫著參考,弘易三歲的時候不會一下子請四位先生到府上,底子打的好,小家伙又一直把弘暉當做榜樣,以至于去了上書房就一直在前面沒掉下來過。 實在是個讓父母省心的孩子。 在弘易三歲之后,胤禎基本上在孩子身邊也就是陪吃陪喝陪玩兒了,沒再有機會當什么嚴父,也沒機會當什么人生導師。 孩子讓人省心,后院也是相當之清靜,就只有福晉一人,兩個人在一起這么多年,壓根就沒吵過架,連拌嘴的時候都沒有。 胤禎失意時,被發配去了盛京,攜著福晉一塊兒,不過那時候兩個人心態都特別好,好到都快讓外人覺得可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