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節
如今若想保住鄭氏一條性命,只有一人能辦到。 從璣披衣獨坐,惘然眼前,掠過華皇后的身影,倏的,又浮現出殊微呈上香囊的一幕,孩童稚嫩小手與纖纖皓腕疊在一處,從璣莫名心底一凜。 指尖剔透,曲致如蘭蕊。 皇后的指尖,從殊微合起高舉的掌心里,拈起了香囊。 ——不錯,是輕輕拈起,不是隨意接過。 從璣回憶起華皇后這個舉動,心底隱隱升起一股說不出的異樣。 若非十分細小的物什,常人大抵不會以指尖取物,除非,對此物有避忌之心。那只香囊做成兔子形態,圓潤可人,芳氣暗攜……華皇后即便不喜此物,也不至于有嫌惡。何以有此舉止,難道那時,她已知香囊中暗藏陰毒? 從璣的心,劇烈一縮,猛地在心腔里沖撞起來。 不,不對……他被自己最猙獰的念頭駭住了,那是小皇子,是華皇后至親骨血,天底下憑誰會害小皇子,都不應是華皇后自己。 窗外颯颯,北風摧動枯枝,有細碎寒氣鉆入窗隙,靜夜里聽來像是嘆息。 —————————— 殿門已閉,卻似有風吹入縵回的宮廊,在太微殿深處帶起嘆息般的風聲。連風聲聽來都像是她的嘆息,柔宛百轉,聞者黯然……尚堯半闔雙目,倦意朦朧中,果真聽見有一絲嘆息聲,及至熟悉的淡淡暗香近了身畔,他才相信,真是她來了。 回宮之后,她還從未踏入這太微殿。 倚了錦榻,他闔目假寐,恍似不知她已來了,卻不知氣息從勻沉而輕促,已讓昀凰知道,他并未睡著。她靜靜望了他一刻,拿起錦榻之側的外袍,俯身替他披在身上。他身子不動,眼也未睜,只捉住她冰涼的手,輕輕一帶,將她拽入了懷抱。 她伏在他身上,以臉頰貼了他脖頸,柔順如一只貓。他雙臂環住他,下巴抵在她耳鬢,肌膚的溫熱隔了衣衫傳來,誰也不說話,只靜默依偎在此刻。 從昭陽宮深夜踏雪而來,縱然太微殿里熏暖如春,她一雙手仍是冰涼。 他將她的手攏在掌心,攏向自己胸口。冷的手,熱的心,掌心下傳來心跳的搏動,像有魔力定住了她的身子,令昀凰一動也不能動。 他并不問她為何來了,只低聲問,“衡兒睡了?” 昀凰點頭,“哄了一夜,也不肯同我睡,讓乳母抱去才睡著了?!?/br> “待他和你多待些日子就好?!彼闹辛巳?,將她的手緊緊握了一下,坐起身來,順手以肩上滑落的外袍裹住了昀凰,俯身將她橫抱起來,徑直走向身后龍床。 昀凰順從地任他放在深軟的床上,任他牽過被衾蓋上。 他攏了攏她散覆一枕的青絲,笑意溫柔,“衡兒睡了,你別回去擾醒他了?!?/br> 昀凰仰起頭,望了龍床四圍深垂的繡幔華章,目光一時有些迷蒙。太微殿是他披閱奏章的書房,并非寢宮,他素來勤政,宿在這里的時候倒比寢宮更多。按禮法,帝后合寢應在昭陽宮。他卻愛留她宿在太微殿,即便看奏疏至深夜,也要她安寢在身畔陪伴。 往日新婚燕爾光景,兜回心間。 尚堯折身回到御案,取了奏折,褪去衣袍,只著白絹中衣倚靠在床頭,攬了昀凰在臂彎,與她一同看奏折。上奏的是農事,乃至邊軍糧草,他看得仔細,一字不漏,時不時蹙眉思索。昀凰似看非看,將頭枕在他肩上,任倦意襲來。 誰都不提日間的事,不提外間風風雨雨,且得一枕安寧,一夕繾綣。 分明他也倦了,仍撐著困意要將奏章看完。 昀凰伸手遮上去,孩子氣的不許他再看。 他只是笑,也如哄著一個孩童,“就快看完了?!?/br> “那我便回昭陽宮去了?!彼鲃萜鹕?,同他使起性子來,“誰要睡這又深又冷的龍床?!彼恍⑺龜r腰圈住,懶懶道,“你不在時,總是我一個人,睡這又深又冷的龍床?!?/br> “一個人?”她似笑非笑。 “除了你,誰還敢宿在這里?!彼Φ梅艜绮涣b。 “是么?”昀凰漫不經心應了,嗤道,“好個薄情人?!?/br> 白日里他貶斥馮氏,她也聽在耳中,記在了心中—— 除了朕所賜的,其余都是妄求。 天下子民,莫不如此。 “君王無深情?!彼⒉环裾J,“只在你面前,我是凡人” 這話,如碎玉濺落心湖,令她怔了一怔。如此動聽,然而也只是一聽罷了。昀凰一笑,側過臉去,避開了他的目光。辛夷宮曾有多少榮寵,日后亦有多少凄涼,她是自小看慣的。恩愛在時,各有不同,恩愛去時,都是一樣。 尚堯嘆息。 回想來,這些年,唯獨一個華昀凰,對他竟是無求無盼。偏偏他卻愿意,拱手奉上一切。哪怕她并不承他的情,也不信他的諾。當年一句“不負”之誓,她未必知道,究竟份量幾何。萬千言,盤旋心間,尚堯薄唇緊抿,到底還是隱忍了。 ——你所要的,我會給你,只愿有朝一日,你我各不相負。 有些隱秘,只在此刻,夜深人寂,倆倆相依,他才能夠開口,說給最親近的人知曉。尚堯擁住臂彎中的昀凰,淡淡道,“馮氏封才人,封昭媛,是因一曲胡旋舞?!?/br> 昀凰冷了容色,漠然道,“夜深了,我已乏了?!?/br> 他只若未聽見,徑自說下去,“那一回宮宴,她獻舞御前,我與于廷甫相談甚歡,并未留意,卻有另一人……看她看得癡了。我從未見過他留意女色,馮氏容色也算不得極美。宴后,我原本要將馮氏賜了他,他卻在無人處,攜三分酒意對我說:你母妃昔日也曾作胡旋舞……我便留下了馮氏,封她為才人?!?/br> 昀凰不出聲地聽著,聽他終于提起了那人,那個不可見天日的父親。卻原來與馮氏還有這一段淵源,這是昀凰并未料到的。 “我未能見過母妃一眼,聽說睜眼前就被抱走,日后連她一幅畫像也不曾見過?!彼従彽恼f著,仿佛是與己無關的平靜故事,“后宮佳麗三千,在我眼中都是一樣。馮氏擅作胡旋舞,看她起舞,我以為約莫能肖想幾分母妃的樣子……如今想來,他也可謂用心良苦?!?/br> 他一字字說得平緩,只在最后幾個字上,流露了悲涼。 最親近的人,利用了自己最薄弱的弱點。 “冷么?” 聽見他這樣問,昀凰才覺自己雙肩微微發顫。 他從身后擁住她,以溫暖懷抱驅散她的冷。然而昀凰知道,不是冷,這顫抖并不是因為寒冷。這一出算計,觸動他心頭之殤,本非她的意愿。昀凰本不知道馮氏獲寵,有這樣的因由,想不到更與誠王有微妙牽涉……馮氏為爭寵自逞心機,蹈入局中,她便順手拈來做一枚棋子,逼她為脫罪自保,將主謀指向誠王。馮氏人微言輕,她的證言,不足以定案,不過是在“薩滿案”中再添一把籌碼。昀凰知道馮氏與誠王本無干系,卻因了那一曲胡旋舞,因了誠王的一句話,令敏銳善疑的尚堯相信,誠王是故意為之,好讓馮氏獲寵。 偏偏是誠王,是他的生身之父,利用了他對母妃的慕懷之思——他對馮氏狠絕無情,自是動了真怒。而他心中的悲哀,昀凰無需深想也已感同身受,而這苦楚,實則是她施加于他的。 他的懷抱越是溫暖,昀凰的雙肩越是顫抖得厲害。 他覺察了她的異樣,轉過她身子,“怎么了?” “我……想起了母妃?!彼袷自谒乜?,不敢直視那雙深邃湛徹的眼睛。他一言不發,將她緊擁在懷中,掌心輕緩撫過她的頭發,“每每看到胡旋舞,我總想,那若是你,若是昀凰,才能與母妃相比擬?!?/br> “我從未見過胡旋舞?!标阑碎]上眼睛,嘗試想象那位來自西域的美艷女子是何等風姿。 “南朝尚雅樂,不作胡旋,可那也是極美的?!鄙袌驕匮缘驼Z,“過些日子,讓樂坊的舞姬跳給你看……是了,過些日子正是晟兒的生辰,也該小宴一番?!?/br> “晟兒都已六歲了嗎?”昀凰抬起目光,回想起初見種種,時光如梭,一時心中盡是溫柔歉疚,怦然一念動,竟脫口道,“我為你學作胡旋舞?!?/br> 他一怔,定定望住她,眼中又是欣喜又是不敢置信。 昀凰也被自己脫口而出的話驚了。 他知道她身為公主,從來不曾習過歌舞,歌舞是樂姬伶人所為,是女子為取悅男子作為。然而她卻肯為他,學作胡旋舞。尚堯怔了良久,才說得出話來,“你若作胡旋舞,那一定是天魔女降世,要來顛倒眾生?!?/br> “誰要顛倒眾生,眾生又與我何干?!标阑说?,垂眸掩飾心底一掠而過的驚痛——曾幾何時,也與那個人,說過相似的話。 昔日半闋驚鴻舞,也曾愿為一人翩躚。未待學成,已成黃泉永隔。 從前不曾為人起舞,原以為,再也不會為人起舞。 昀凰閉上眼睛,不愿去想,自己為何會脫口說出,愿為他作胡旋舞。 “好一個,眾生與我何干?!彼貜退脑?,陰郁的眼中一閃而過疏狂的煥然,“寧負天下眾生,不負眼前一人?!?/br> 昀凰一震,低低問,“若是有朝一日,我負了你呢?” 尚堯心中同樣震動,臉上不動聲色,半是戲謔,“若有那一天,可否遲些?” 昀凰目不轉睛望了他,微笑頷首,“好?!?/br> 他低頭吮吻住她頸側,齒尖抵著她光滑肌膚,像要即刻咬斷她的脖子,生生吸**的熱血。昀凰宛聲呻吟,輕巧掙脫他唇齒的鉗制,卻掙不脫他沉沉覆下來的身體…… 重帷深處旖旎,在這靜夜里如水面波紋一般無聲蕩開。 侍立在外的單融親手將屏風合上,領著宮人們悄無聲退出了太微殿外。 —————————————————— 殿里的靜好安詳,未到天明,卻被驚破。 單融惶急,不得不將沉睡的帝后喚醒,是宮外來的急報,一刻不敢耽誤。 燕山永樂行宮,高氏太皇太后病篤。 第二十一章 下 太皇太后高氏曾是北齊皇朝最有權勢的女人,一手遮天,權傾朝野十余年。 后宮中和她爭斗過的女人,一個個紅顏隕落,都死在了她前頭。被她親手扶上皇位,又將她逼入冷宮的兒子,已成了宗廟里一個冷冰冰的廟號。而她還活著,獨自一人,在燕山之巔,冷寂如廣寒宮的凌華殿里,做世間最尊貴的囚徒。 昀凰記起那佝僂枯瘦的老婦人,抓著她的手,無助得像個嬰兒的樣子。那時候她還是東宮太子妃,太皇太后也還只是高太后。那時的故人們,也都還在,爾后一個個步上黃泉。那年的高氏,神智雖不清醒,勉強還能坐臥行走,還能拉住她的手,將她這個南朝來的孫媳,錯認作昔年虧負過的兒媳。 如今,她已不能言,不能動,枯槁如一段沒有生命的木雕,躺在鳳羽華藻的錦繡帷幔中,了無知覺,已到了羈留在塵世間的最后時光。 太皇太后在燕山永樂行宮病篤的消息,連夜急送入宮,驚起已就寢的帝后。 如今的高氏,在這皇朝中已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存在,即便她消無聲息薨逝在行宮,報喪的信使也得等到天明,絕不敢叩響那道只為緊急軍情而留的宮門。 一切只因,誠王已離開了平州,連夜馳往燕山行宮。 平州來的急報,等視于十萬火急軍情,立時送達皇帝手中。 單融垂手躬身,心跳如鼓,等待皇上示下——此刻,誠王的車駕還未抵達燕山地界,若遣羽林衛飛騎直追,還來得及將他攔下。 御駕回京以來,誠王借口閉關清修,不曾進京覲見。 薩滿案發,誠王依然遙遙置身事外,避在平州鶴廬,以不動制動,不變應萬變。 朝中暗潮洶涌,元颯之死、十二衛之爭、姚湛之倒戈、兩臺御史為阻撓沈覺入齊爭斗不下……這一切的背后,一手提線cao縱的人,卻隱藏在層層帷幕后,誰也沒有憑據把矛頭指向他,前有姚湛之做了眾矢之的,后有御史臺擋道,再大的風波,也難波及到儼然世外高人,德高望重的誠王身上。 及至薩滿案一出,風勢逆轉,朝野皆知矛頭所向。 數名朝臣接連下獄,皇座之上不動聲色的尚堯,終于劍指平州,挑去誠王隱身的紗幕。此時是進是退,誠王只有一步可選。他若低下一頭,上表請罪,尚堯只怕也會手下容情。 昀凰怕的便是他的低頭—— 若是如此,與于家攜手孤注一擲的連環苦rou計,到底功敗垂成。 當大侍丞單融誠惶誠恐的腳步聲傳入龍床重幃之后,昀凰立時驚醒,伏在尚堯臂彎中,緩緩睜開了眼睛,如黑暗中優雅伏擊的豹,終于等到了獵物的出動。 太皇太后病危,誠王連夜趕赴燕山行宮,真真是時候。 昀凰望了尚堯起身的背影,最熟悉不過的枕邊人,一舉一動,喜憂洞悉如己身。 她并不探問,隨之起身,取了外袍輕輕披在他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