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記事_分節閱讀_48
到了珍饈樓,店內的伙計估計也是已經被吩咐過的,直接讓轎子直接抬進了后院,等鐘亦文下轎之后,領著他去了后院一個專門為貴客準備的單獨包間。鐘亦文他們到的時候,包間外面一左一右站了兩個漢子,看樣子對方早已經在里面等著他了。鐘亦文準備進門,阿棋他們卻被那兩個守在門口的漢子給攔了下來。 大方忍不住想要動手,卻被鐘亦文趕緊攔下:“你們就先留在外面吧,沒事!” “爺?”阿棋有點緊張的看著鐘亦文,鐘亦文卻對他搖頭。 阿墨倒是比較冷靜,低聲說了一句:“爺,我們在外面等著你。一會兒,你往那窗口邊站一點,我們在外面看著,發現不對就沖進去?!?/br> 鐘亦文有點好笑的看著比他還緊張的幾人,特別是阿墨居然已經細致的觀察到了包間內半開的窗戶,還真當他是來赴的是鴻門宴啊。 “行了,你就在外面先等一會兒吧?!?/br> 其實,珍饈樓里的人還是挺有眼力的,已經有伙計在外面庭院里的石桌上手腳迅速擺了一桌酒菜,正是給阿棋他們幾個準備的。鐘亦文倒是省心了不少,也管不上他們幾個,直接進了那個單間。 鐘亦文進去之后,才發現里面只有一個人,而且正對著一桌子的酒菜自斟自飲。 居然是安樂王! 鐘亦文一眼就認出了對方的身份,不說安樂王現在穿著的還是王袍,就是那與當今圣上有幾分相似的容貌就不能被鐘亦文錯認。安樂王雖說比當今圣上年輕一些,但事實上,卻并不能看出明顯的年齡差距。比起圣上,安樂王更加高大魁梧,有點像個將軍,氣勢也比圣上要更加外露。 鐘亦文直接彎腰行禮:“鐘亦文拜見王爺!” 安樂王端起酒杯抬頭看了一眼鐘亦文,自言自語一般道:“果真是有幾分相似,也很聰明。免禮!” “謝王爺!”鐘亦文只當沒聽見安樂王前面的那句話。他知道安樂王所說的相似,不外乎就是像安樂王妃,或者像先皇后林氏。誰讓他奶阿么的基因那么強大,居然隔代遺傳到了他的身上。 “坐吧,不用拘謹!”安樂王指了指他旁邊的位置,“知道我今天為什么會讓你過來嗎?” 鐘亦文又行了一個禮,才坐了下來,卻沒直接回答安樂王的話。 鐘亦文早就分析過,如果是姓“皇”的老爺找他,那百分之一百還是想要拿些什么政事來問問他。要是姓“皇”的少爺們找他來,那必定是拉攏無疑。若是姓“皇”的六爺找他,三種可能性,認人認親加逼親,毫無疑問,只有這三種可能性。 “這個,我還真的不知道!”鐘亦文自然是不敢直接將心中所想給說出來。 安樂王抬頭看了一眼鐘亦文:“你很聰明,本王最喜歡的就是聰明人!” 靠!鐘亦文一聽安樂王這么說,就知道自己運氣太差,直接碰上了最倒霉的那個選擇,逼親??! “多謝王爺謬贊!鐘亦文其實并不聰明,若不是為了家中長輩的期盼,也不會兢兢業業讀書十余載,一心只想讓長輩們高興。鐘亦文更加希望平淡簡單、沒有陰謀欺騙、不會勾心斗角的生活?!辩娨辔牡囊馑己苊靼?,你們安樂王府的那些事情太復雜,他不想參合。 安樂王又豈能聽不出來,只是從來高高在上的安樂王被人當面直接拒絕,這是多少年沒有過的事情了:“哼!” 鐘亦文本人先前最安樂王的觀感很一般。雖然被李章提醒過安樂王為幾個皇子不喜,不要深交,加上安樂王極度溺愛碧游郡主的事情,這些對于鐘亦文來說,都沒有當真,只是傳聞罷了。但是,今日真正見到安樂王本人,和他聊了這么幾句,鐘亦文對安樂王的看法有了不小的改變,此人城府極深,而且極為沉得住氣,不像外面傳聞的那么糟糕。怪不得當年能夠支持當今圣上上位,若生在亂世,這安樂王絕對會是一個梟雄??墒?,現在世道安寧,安樂王只能無甚有用武之地。 “本王以為,你和本王的王妃原本就是親戚,會樂意更加親近一些!”安樂王這話說的就更加清楚明了。 鐘亦文不卑不亢的回復:“安樂王妃地位尊崇,我們鐘家自是不敢隨意攀親。更何況,從我奶阿么過世之后,這門親就已經被斷了幾十年。鐘亦文拖家帶口來到京都只是為了參加科考,若主動和安樂王妃拉上關系,只會讓人家覺得是想要走捷徑、趨炎附勢。這樣對安樂王妃的名聲也不好。所以在科考結束之前,恕我不敢認親也不能認親?!?/br> 安樂王早聽說過鐘亦文的嘴巴厲害,今日一見果然名符其實:“倒還真的是牙尖嘴利的很。本王也不想聽你的狡辯,只想知道一句回答,你是愿意還是不愿意?” 當然是不愿意。鐘亦文知道安樂王被自己三番五次的推脫,已經有了火氣,但鐘亦文也絕對不是被嚇大的。直接站了起來,鐘亦文恭恭敬敬的行了一個禮:“王爺,鐘亦文雖然出生不高,但也明白,有的事能做,有的事不能做。和安樂王妃重新走動的事情可以做,相信家中先輩也是樂意看到這個事情;但是更近一步關系卻不能做,鐘亦文若是一個為了名利不擇手段攀附權貴之人,相信王爺也看不上我鐘亦文這個親戚?!?/br> “呵呵呵……”安樂王直接笑了起來,既沒說是也沒有說不是。難怪圣上會這么看中鐘亦文,甚至為了他,對會試錄榜的事情大發雷霆,直接落了太子的面子,又訓斥了吏部尚書。這小子果然是夠聰明也夠膽量。 “鐘亦文,說實話,我很欣賞你,像你這樣有才華的人的確不多?!卑矘吠醵似鹁票攘艘豢?,“但是,也不是沒有。過強則易折,他們可都是折在了半道上?!?/br> 鐘亦文心中一驚,微微低頭:“多謝王爺教訓!” 鐘亦文嘴上說得好聽,但是心中卻是非常的不滿,直接將安樂王罵了一個狗血淋頭。你才過強易折,你才折在半道上,老子絕對能夠長命百歲。神氣什么,如果不是運氣好投胎的好,真當你安樂王是人才了。早晚有你安樂王笑不出來的時候。 不過,安樂王的話卻給鐘亦文提了一個醒,果然是需要更加小心謹慎。安樂王最后的話簡直就是在警告他鐘亦文,隨時隨地有可能惹上麻煩。 鐘亦文現在已經有點懷疑,京都內關于他的傳聞那么多,會不會是有人故意在推波助瀾。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鐘亦文現在的處境就真的要比看上去的還要危險。只是不知道,安樂王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又有誰參與了這件事情。鐘亦文只恨自己現在的身份不夠,只能讓那些人興風作浪。不要被他發現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否則,等著他鐘亦文的報復吧! 鐘亦文已經下定決心一定要在即將到來的殿試上好好表現,起碼要讓圣上更加信任和關注自己。有了圣上的目光,鐘亦文相信起碼有些分量不夠的人,估計就要自己掂量掂量了。至于其他重量級的對手,鐘亦文表示,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第75章 殿試(一) 和安樂王的會面可以算得上是不歡而散。不管安樂王如何暗示警告,鐘亦文依舊堅持自己的態度,絕對松口。最后,安樂王是直接拂袖怒氣沖沖的離開。 安樂王的模樣讓等愛外面的人都嚇了一大跳,偏偏在安樂王身后出來的鐘亦文卻是一臉的笑意??瓷先?,鐘亦文是根本沒有將安樂王的發怒當成一回事,如此強大的神經,實在讓阿棋阿墨大方梅子他們欽佩不已。 這之后,沒過兩天,就已經到了殿試的日子。 鐘亦文和三百本次會試中榜的學子一起,被直接領到了宮中的正殿內。三百學子安靜的幾乎沒有一點聲音,認認真真的端坐著。殿試的地點就是每日早朝議事的大殿,臨時改成了考場,放了三百數量的案幾和小凳。殿試的時間也不長,只有兩個時辰而已,若是幸運的話,還會看到圣上親自來監考。 鐘亦文因為是會試的榜首會元,所以位置就在第一排的中間位置,絕對的受人矚目。鐘亦文鼻觀眼眼觀心,只當沒有注意到那些偷偷打量他的目光,更加沒有聽到那些太監宮仆也對著他指指點點。 考卷發下來之后,鐘亦文是更加的專心,所以壓根沒有發現到因為圣上的出現而引起的sao動。因為只有兩個時辰,時間有點趕,所以鐘亦文根本沒有精力去管其他的什么,只想抓緊時間答卷。殿試只考策論,幸好這個策論的題目并不是特別夸張需要長篇大論的那種,鐘亦文迅速記錄下答題的要點和提綱之后,開始慢慢的補充內容。等待時間微微過半,鐘亦文就開始謄寫。 圣上在鐘亦文的身邊轉悠了幾圈,最后確認鐘亦文是真的很專心的答題,甚至沒有抬頭看他一眼,再湊過去看看鐘亦文回答的內容,忍不住的點點頭。不過,圣上很快反應過來,自己表現的好像太過明顯,于是為了混淆視線,跑到其他學子身邊,看看后,也跟著點點頭,其實壓根沒有注意到人家的考卷上到底寫的是什么。圣上一連跑到十數個學子身邊查看點頭,直到感覺似乎差不多了,才欣欣然的轉身離開。 一直注意著圣上表現的幾個大臣,被圣上的表現弄的是莫名其妙,以往殿試,也沒見圣上夸獎過這么多人??!難道真的是這屆殿試的學子們的比較好。有自以為聰明的大臣,已經讓人將圣上點頭夸贊過的那些學子全部記錄了下來,備用。這其中就有再次走了狗屎運的表兄吳遠恒。 殿試一結束,幾乎沒讓那些學子們怎么停留,就有小太監過來,領著他們一路馬不停蹄的出了宮門。 直到看到外面的繁華街景,有學子才反應過來:“我這就從皇宮里走過一遭了,可是我什么都沒有看到??!” “兄臺,我也是,壓根沒敢抬頭看,只顧著低頭走路了!”另一個學子調侃道。 兩個學子的話,立刻引來其他學子們嘻嘻哈哈的鬧騰,不少人都表示自己白進了一回宮,壓根是什么都沒有看見。 鐘亦文在人堆中找到了吳遠安,然后兩人又跑去和吳遠恒招呼了一聲,這才上了陳管家安排過來的轎子,回了家門。 殿試真的是很輕松,不僅僅是因為已經沒有了那么大的壓力,畢竟只要不是太夸張的,大部分學子都能中進士,而后出任為官。另外更重要的也是只需要考一場兩個時辰而已,不像之前連考三場三天,身體上心理上都沒有那么大的壓力。 殿試的前三名狀元、榜眼、探花稱為一甲,賜進士及第;三到十名為二甲,賜進士出身;其他的就是三甲,賜同進士出身。殿試的閱卷官共有八人,每一分答卷都必須由八個人全部閱過一遍,然后由閱卷官商議之后將他們比較滿意的答卷挑選出來,再從這些當中選出十份便是殿試前十名呈交給圣上進行選拔。而未能進入前十名的答卷就是本次會試的三甲,當然三甲也會由這些閱卷官進行一個排名。 每次在前十名的答卷的時候,便是這些閱卷官最為活躍的時候,每每都能為了一份自己滿意的答卷爭論不休,當然更多的時候還是為了那些邊邊角角的關系。 “我覺得雍州丁河的這份答卷做的相當精彩,而且他在會試中排在第三名,足可以進入殿試前十名!” “嗯,王大人所言極是。我這邊也有一份不錯的答卷,豫州劉青風,會試第六名?!?/br> “李大人說的劉青風的答卷我看到過,的確不錯,絕對能夠進入前十名?!?/br> “各位大人,不知道你們看揚州鐘亦文,會試榜首的答卷,有何評判?我覺得似乎有一點點的欠缺,好像有點發揮失常??!” “對對對,我就說看這鐘亦文的答卷總覺得哪里不對勁。聽完洪大人的話,才突然發現,的確是好像有點欠缺,但是又不知道到底欠缺在哪里,不知道其他幾位大人你們怎么看?” “這次會試第二名冀州韓有光的答卷倒是毫無疑問的非常完美,這鐘亦文的答卷和其相比似乎真的有點不足,但是鐘亦文會試會元,殿試卻進不了前十,會不會有點讓人家懷疑我們嫉賢妒能?” “科考之中,誰能保證每次都能超常發揮,就算鐘亦文殿試失常沒能進前十,也是有可能的,憑什么我們要以會試的成績來定前十名。如果這樣還要這殿試做什么,還要我們這些人日日夜夜辛苦閱卷做什么?按照會試的成績來定不就夠了。鐘亦文的這份答卷能夠進入前十,我第一個反對?!?/br> “李大人不要著急,我們這不是還在商議之中嗎?不如我們先來決定其他人的,鐘亦文的這一份等到陸大人和沈大人過來的時候一起商量一下再做決定?!?/br> 只有兩個已經知曉會試之后圣上發怒原因的兩個閱卷官,沒有參與到這個鬧劇中。誰不知道吏部侍郎李大人和吏部尚書洪大人不合,也不知道洪大人是怎么算計的,居然讓李大人來當這個出頭鳥。至于鐘亦文的文章好壞,其實早就不在他們的評判之下了好不好。若是他們這回真的將鐘亦文給刷出前十名,可以保證下一個吏部尚書就是他們。不過,兩人也不會在這個時候就爭執什么,畢竟離最終的結果出來還早的很。 幾位閱卷官紛紛繼續推薦他們覺得好的能夠進前十的人,最終一番推薦下來,幾乎每一個人是能夠被確定下來進入全十的,最終結果還是那二十多份一開始就被選出來的答卷。幾個人又開始熱熱鬧鬧的爭論起來,誰也不肯放棄自己的堅持。 內殿大學士陸伯年陸大人和翰林院掌院學士兼太子太傅沈營沈大人是此次殿試的主閱卷官,兩人因為身兼多職,只是將所有考卷翻閱了一遍之后,將自己的意見記錄下來還沒有和其他幾人商議過。兩人一到閱卷廳外就聽到里面的爭執聲,互相看了看,嘆氣,每回殿試閱卷幾乎都是同樣的戲碼。 “陸大人,沈大人!”有人眼尖的看見了他們,立刻叫了起來,跑過來給兩人行禮。 等一群人互相見了禮,重新坐下來之后,今天的重頭戲才終于來了。 “各位大人,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將前十名的人選擬定出來?也讓我和陸大人過過眼力,看看大家的想法是不是一致?”沈大人是一個整天喜歡笑瞇瞇的老頭,只是你們要是以為他的脾氣好那就錯了,他是出了名的笑面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