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秋桂子_分節閱讀_1
《有三秋桂子》作者:控而已 文案 我終于把坑填完了,欲知后事如何,且去看《柳氏藥師堂》 內容標簽:江湖恩怨 情有獨鐘 搜索關鍵字:主角:楊蝶掩,柳重湖,柳溪蛇 ┃ 配角:肖師勇,刀紅隱 ┃ 其它: 第1章 游醫(1) 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雙雪。 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這首菩薩蠻,乃是晚唐韋莊入蜀后留下的。詞中所敘江南,卻非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的揚州,而確為此處魚鳧化鵑的蜀王杜宇曾治下的巴山蜀水。 二月下,破曉江面微霧,拂面春風仍三分料峭,汀洲芷蘭,柔舒細葉;夾岸楊柳,搖曳身姿,軟枝翠葉拖帶水面,碧澄如天春水起漣漪。 江外山崇嶺峻,輕猿時時一兩聲啼在最高枝,于谷間回旋;時有黃鶯百靈和春唱,此外便有早間微風,溫吞清雅卷起波紋,起于風來處,化于水歸處。 江面傳來櫓聲,由遠而近,一聲,兩聲,慢而穩,于清晨山谷間分外悠長,薄霧間中飄來竹枝詞,清澄若大珠小珠落玉盤,婉轉似山回路轉十八彎: 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t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櫓聲,歌聲漸近。一葉扁舟自江面順流而來。船頭立著一高一低兩人,高的乃是一名白衫秀士,頭戴一頂白幘巾,腰系一條蜀繡牡丹銀帶,腳躡一雙繡金牡丹黑絲履,端的是劍眉星目,神清氣朗。矮的是一個十一二歲小兒,書童打扮,青色短衣,裹腿白襪,蹬著雙纏帶行旅芒鞋,身背書箱,卻無琴劍。圓臉白凈,雙目渾圓,目珠烏漆烏漆,唇紅齒白。此時正婉歌竹枝: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小少年歌聲清澈悠揚,卻似只識其詞不解其意,聽不見半分哀婉。 船家停櫓起蒿,將船撐至岸邊停下。 quot;官爺,前頭便到了。quot; quot;有勞老丈。quot;書生捏了十幾個錢交與船家,作了一揖,領著小童下船上岸。 船家眼見二人入林,只嘀咕著:quot;這身行頭入那林子,須不怕荊棘。quot; quot;師父何苦作這身行頭走山路?quot;書童冷眼覷著自家主人第十一次為長衫絆倒,終忍不住出口嘲諷。 老林倒也并非不見天日,只是老樹頗多,參天者不乏,灌木亦密布。菖蒲橫生,倒刺刮人。小童手持小鐮,開山劈路,只是路高只限自身長,身后書生呼叫連連,面頸皆傷。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睍鷱娦?。 “也須是塊好玉?!毙⊥琅f嚴格掃除劃定范圍內的雜草。斷草彌散芬芳,初陽漸長,林葉掩映,日光明滅拂面??此坡贸逃鋹?,疲勞兼傷痕與時俱增。 “徒兒,徒兒勢勞累已極,在下不忍見徒兒金體有折,不妨稍事歇息?”眼見一處開闊地,青草嫩軟,巨樹在上,樹蔭乘涼恰好。書生喘氣,諂媚于健步如飛的書童。 被喚作小蛇的書童依然健步,但冷哼道:“師父莫不是折煞小蛇?小蛇豈是會因某生三更就喚起小蛇趕赴此地且在船頭故作風雅命小蛇高歌竹枝,因某生身著不合時宜長衫耽誤腳程便懷恨在心之人?某生既因由身著不合時宜長衫疲勞困頓急需歇息,只消輕喚一聲其卑微低賤聽任使喚的童豈敢大逆不道忤逆主人?何須自賤兼則辱沒小蛇至此?” 書生唯唯喏喏滿面堆笑燦若春日艷桃:“徒兒見教的是,在下不敢,在下不敢?!?/br> 書童依然健步如飛,眼見巨樹漸行漸遠。書生癱軟于地,氣若游絲喚道:“徒兒,為師的累了,稍事歇息如何?” 二月底,暮春,蜀中山林暑氣未長,適才行路汗淋淋,此時清風掠過,微涼于身。小蛇晙一晙天,入山遮莫已有一個時辰。人煙未見半星,猿啼鳥叫只是不斷。小蛇自書箱中尋出羊皮地圖,丟向“為師的”面皮。 微風拂面,光斑點點,身倚巨樹,臀著嫩草,張口打盹的書生冷不防驚醒。 “一路行來,有無行差?”書童示意主人研讀地圖。 “佛祖在上冥冥指引,小徒在下勤勤帶路,錯不了?!鄙砣砸芯迾?,臀仍著嫩草,口復張而呵欠,書生迷糊道。 小蛇拾起地圖,毫不留情朝張開的巨口連番攻擊。 “好好,為師的曉得了?!蓖鲁隹谥袨榈貓D卷入的草根并爛泥,書生強爬起身,伸欠數度之后,道:“開始挖吧?!?/br> 小蛇愕然:“此一坑兒?” “徒兒,入境隨俗,莫張口閉口閩語?!?/br> “廢話少說,師父所言可是此處?”小蛇攤開地圖,不解于標志全無。 “地圖上豈非在一株巨木下劃了個x?” 小蛇呆愣半晌,咬牙道:“敢問師父,那株巨木的標示何別于師父在全幅地圖上畫滿的青青小草?還是小蛇我眼力有差?” “然也,眼力定然有差,不見明明高了十分之一寸```”書生之口轉眼為布滿青青小草之地圖塞滿。 小蛇繞著大樹轉了一圈,所見無非草根,無非伸欠悠游的蚯蚓,無非擺弄手足的蜈蚣,無非搬運輜重的山蟻,并未見到奇特之物。 “師父所言太`````” “噓”書生豎指貼唇,打斷發言。 小蛇不料樵夫接近,樵夫顯然也不想此處有人,樵夫于草叢中鉆出時,二者皆驚。 “老丈人有禮了?!睍藗€肥諾,對樵夫作一揖。 “大官人多禮了。敢問大官人來此何干?” 即便世間傳言之樵夫盡是得道之人,小蛇此時對成仙一事并無向往,只盼速速沒了此人,好尋到了那物事回客棧歇息。 “在下四方游醫,恰至蜀中,聞說此中木筆極好,只來采摘,如有冒犯處,還望丈人海涵?!?/br> “游醫?”樵夫面色稍動。 作者有話要說: (1)錢:一錢,便是一個銅板。很長一段時間,白銀不是中國的流通貨幣,私自鑄造或流通都是犯法的,故而只在小范圍邊遠山區流通。這個朝代還比較麻煩,大部分地區使用銅錢,由于沒有大面額的錢幣,經常要用牲口來駝錢。一貫錢中有一千個孔方兄,大約等于如今三百元人民幣的購買力,也就是說,平常下個館子,要帶上一千個一塊錢硬幣的樣子······看錯斬崔寧就知道鳥,那個崔寧同學是自己扛著十五貫錢的,故而很顯眼。白銀這種東西,那個年代是拿來和“兄弟民族”交好的···歲幣···而黃金這種東西,可能是由于漢代的慷慨(帶到棺材去了),后世都極少拿來流通了。不過當時在四川一帶出現了最早的紙幣,交子,用于大面額的交易,可是這與我們貧窮的主角是毫無關系滴。至于川陜邊境一帶使用鐵錢的事,暫且不考鳥··· (2)蜀音:有人考證過,那個朝代,閩蜀音很是相近。(參考文獻寫完了再列)至于為什么,竊以為是晉代的衣冠八族并不全淪落到福建去,肯定也有向四川逃亡的。因為四川和福建和相似,都是外隔重山,難進難出之處,故而與外界語言融合的幾率也較小,所以進化得比較的緩慢,導致了距離東晉有一些年代的那個朝代,兩地語言還如此相似。至于如今為什么大部分四川地區說的是西南官話,我推測的原因是在明末張獻忠屠殺了川人之后,湖廣填四川造成的,故而如今的四川話和湖北話很類似。就好像闖關東一般,現在的東北人其實大多是一個世紀以前的山東人一樣。人過去了,語言也就過去了。四川現在還有一些邊遠的地區說的話非常類似閩南話,我鄉人以前碰到過這樣的四川人,只是變成了方言島,從而沒有被語言學家證實。 (3)不過實際上,這篇東西的對白是用官話的。畢竟去得時代遠了,當時的人怎么說話,很難完全模擬出來。有很多地方不盡如人意,也就是說,水平比較有限,難以一一考證這個詞或字或習慣用語在當時有沒有出現,所以會有很多漏洞啊,先請原諒,再請賜教。 (4)關于語言還有一點要說的。當時的人第三人稱用的是“伊”,但是男女不辨,而且確實看起來有點怪,為免造成錯亂,就都改成“他”和“她”(反正宋末也有這樣的稱謂存在了)。 (5)= =某個事件的關系,引用的文字我都寫上出處吧···· 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