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頁
甚至可能有些人都是當著劉協這個皇帝的面被拉出去處死的。 這樣的世道,何其殘酷 他不能指責曹旭做的不對,哪怕曹旭這次的命令之嚴苛殘酷,讓他們連一個后宮女子都不能放過,但曹昂知道,這種事并非是曹旭個人的意愿,而是他們必須這樣做。 曹洪拍拍曹昂的肩膀:子修也還是想開一些吧。 更何況,曹昂如今感慨董氏的下場悲慘,但如果讓董承成功的話,他難道會對曹家手下留qíng嗎? 大概是因為之前犯了錯誤,這次曹洪的手腳格外麻利,他很快完成了任務。 曹旭對于他的回報卻只是看了一眼就丟到旁邊去了。 事后殺人不過是補救,一方面是為了徹底壓下這件事qíng,不讓人知道,畢竟只有死人才真正的不能說出秘密,另一方面也是威懾,要讓人害怕。 但歸根到底,這僅僅只是事后的彌補而已,目前來說,他們確實放放跑了一個帶著討伐曹cao詔書的人,并且不知道對方最終會把這份關鍵的詔書jiāo給誰。 但顯然,不管是jiāo給誰,這對于曹cao來說都是不利的,至少在名聲上來說,曹cao之所以無所顧忌,就因為他手握皇帝所以占了大義的名聲,而之前即使有人反對,也可以說是小人的惡意中傷。 可如果有皇帝本人下了明確的詔書的話,即使曹cao事后也能再讓劉協下一道相反的解釋一下,并且說那是假的,但實際影響已經造成,這是無法挽回的事qíng了。 因此就算之后呂布那里一直傳來好消息,曹旭卻依舊不能為此高興起來。 幽州方面已經全面停戰,袁紹雖然見到了董承派給他的使者,但那所謂的使者到的時候,董承自己都已經死了,于是也成了并無卵用的事qíng。 袁紹還特意為此給曹旭解釋了一番,表示自己并不相信那使者的話,為了不讓他妖言惑眾,也是為了表示自己的決心,那使者他已經叫人殺了。 呂布在夏季結束之前搞定了并州的的問題,而從這一刻開始,曹cao成為了北方最qiáng大的諸侯。 袁紹雖然占據幽州,但實際上不過是茍延殘喘,已經不能再成就大事了。 而除此之外,北方的大部分地方都已經屬于曹cao。 雖然中間出了點小意外,但總體的結果還是很好的,因此曹旭最后還是可以高高興興的回到臨淄去。 曹旭回來了,這對于大部分人都是個好消息,但劉協卻在皇宮里抖了抖。 他這些年其實越發的不甘心,明明他才是皇帝,但卻被曹cao握于掌中隨意玩弄,曹cao讓他做什么他就只能做什么,名義上是個皇帝,實際上也不過是曹cao手中牽線的傀儡。 他已經不是小孩子了,自然更加想要獨立掌權,顯然曹氏兄妹就是他的障礙。 雖然如此,但對曹旭,劉協還是害怕的,曹旭留給他的印象太過深刻,那個女人真的是不在乎他是不是個皇帝,甚至不在乎其他,而是只要讓她不滿,她就敢殺人。 之前曹旭已經做過這樣的事qíng,自然也不在乎再多做一次。 劉協為此整日擔驚受怕,他知道自己這次恐怕做錯了,曹旭回來是一定要跟他算這筆賬的,到時候曹旭又會怎么做? 想起被曹旭下令一個不留全部殺掉的董承家人,甚至包括了已經嫁給他的董貴人。 當時的劉協是想要反對的,但那又如何呢? 他的反對被完全無視,然后董貴人就那么硬生生的被人拖出去灌下了毒酒。 劉協想到這些,又怎么能不害怕? 曹旭遠在冀州的時候他尚且可以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一下,但現在曹旭就要回來了 講真的,如果說百官們害怕的是曹cao的話,那么其實劉協真正害怕的是一言不合就動手的曹旭。 就在這樣的日夜恐懼之中,劉協覺得日子特別的難熬。 然后不出意外的,在曹旭回來之前,或者說在曹旭還在返回的半道上的時候,劉協自己把自己折騰病了。 當然,病了也有病了的好處,至少劉協生病的時候自然是不需要再接見曹旭了,他只需要按照以往的流程贊揚一下曹旭再次得勝,然后把套路話都說一遍,再賞賜些東西就算完事。 的曹旭也很配合的沒有找劉協翻舊賬,這就讓劉協松了口氣。 當然,曹旭沒找劉協翻舊賬,但她找曹昂和曹洪了,曹昂倒也罷了,曹洪倒是讓曹旭結結實實的給揍了一頓。 完事之后還給壓了一大堆的工作任務。 簡單的處理了青州的事qíng之后,對于曹旭來說,她更愿意好好的在家里宅著,畢竟她也是真的好久沒回來了。 曹旭的溫和反應讓原本擔心曹旭回來之后會有一場腥風血雨,因此十分緊張的人都松了口氣,看樣子,殺了董承等人之后曹旭是消氣了,并沒有打算再去追究其他人。 于是漸漸地,臨淄的緊張氣氛也終于開始緩和。 劉協的病也逐漸好了起來。 但臨淄的氣氛逐漸輕松的同時,孫策那里去緊張起來了。 周瑜就說道:如今看來袁紹已經不能成為曹氏北方的阻力,而在他們統一北方之后,南下就是必然的選擇了。 然而他們至今還沒能弄死劉表_(:3ゝang;)_ 講真的,曹旭那邊那么大個北方都打下來了,可孫策這里卻還沒能弄死劉表,這事說起來確實是挺丟人的。 周瑜的緊張魯肅自然能夠感受到,不同于孫策,他是贊成周瑜的想法的:我們必須抓緊了,快則一年,慢也不會超過三年,曹軍必定南下。 反正大家都清楚的是,袁紹肯定撐不過三年。 劉備那里,龐統也在說著差不多的話,不過比起孫策的緊張,他們就要輕松一點。 至少短期內,曹cao不會對涼州有興趣的,統一北方之后,他最想要做的事qíng應該就是南下,取得至少是名義上的全國統一,因此對于我們來說,時間或許并不充裕,但也不必過分急迫,穩扎穩打才是我們目前該做的。 畢竟,如果曹cao南下,那么首先需要為此煩惱的人應該是孫權和劉表,和劉備可沒什么關系。 涼州這地方,不到最后時刻,一般大家都想不起來大漢還有這么個地兒。 大部分時候都是被人遺忘的小角落,只要他們自己不要特意蹦跶出去刷存在感就行了。 而另一邊的青州,在氣氛剛剛緩和沒多久,卻又再次緊張起來。 因為紀衡提出要分文武兩科了。 之前的學館主要是以文科為主,這里的文科當然不是指的后世啥歷史語文之類的學科,而是說,讀書搞研究的文人。 這就使得學館的主要人才輸出都是政治民生類的人才,要不就是科研類的,至多,也就是像郭嘉那樣當個軍師。 紀衡覺得這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提出另外建立真正的軍官學校。 是的,軍官。 他們培養的不是底層的士卒,而是軍官。 具體的科目除了武力值的培養以外,兵法方面才是重點,并且考核也與一般學館不同,而是在除了個人素質的考核以外另外增加演習,然后視其表現予以評價。 這事其實不管是曹旭還是曹cao都不會反對,唯一的問題在于 郭嘉顫巍巍的舉起手:那個,伯瑾先生,之前將領們需要跟我們一起考試,這次我們需要跟著他們一起考嗎? 演習倒是不怕,但郭嘉怕考武力值??! 第138章 郭嘉眼巴巴的看著紀衡,等著他給出個答案。 事實上不僅僅是郭嘉,幾乎九成九的文官們都把視線集中過來了,賈詡和程昱兩老頭更是緊張。 講真的,對于賈詡來說,考試不是難事,畢竟套路什么的都是他玩剩下的東西,而且學新知識嘛,誰說上了年紀的就一定比不上年輕人? 但這僅僅是在腦力運動方面,如果說是拼體力的話,賈詡很確定他這老胳膊老腿真的承受不來。 然而災難xing的是,紀衡點頭了:你們當然得考啊,你看我這里有新擬出來的大概章程。 以后青州的教育體系將會分作兩部分,一部分青州學館依舊保留,這一部分紀衡想著是類似于后世大學的xing質,在各地方學館完成基礎教育之后,在青州學館根據qíng況選擇一門或幾門科目進行學習,包括了純文學xing質的,還有一些儒家經典,以及紀衡目前最看重的數理化等等被統歸納為格物一類的,甚至他準備根據實際qíng況開設水利農業相關的專業。 而另一部分則是統一的軍校,因為是軍官學校而不是培養士兵,再加上這確實是第一次做,因此紀衡并不打算在一開始就搞個新聞,實際上他也搞不出來。 畢竟沒經驗。 想想老前輩搞huáng埔軍校的時候,也沒一開始就搞的很大嘛,第一期才多少學生來著?好像大大小小加起來只有幾百個。 話是這么說,但人家出的都是jīng品啊,熟悉民國歷史的都知道,huáng埔軍校雖然前幾期人數確實少,比之后世學校動輒幾千上萬的招生規模完全不能比,但如果把前幾期學生的名單貼出來的話,大概能夠嚇死人。 翻一翻國共兩黨的著名將領,會發現其中大部分多多少少都和huáng埔有點關系。 紀衡倒是不會自認能夠比得上革命前輩,搞出個比得上huáng埔的學校來,但他至少從老前輩的經驗里學到了一點,槍桿子里出政權,而辦軍校是最實在的事qíng。 之前這事他一直不敢搞,畢竟就算他再傻也知道,軍校不是隨便什么人說辦就能辦的,但目前袁紹北方已經無人能與青州爭鋒,皇帝那邊也剛受過一次打擊,曹旭又是攜大勝之勢歸來,這正是他辦軍校的好時機。 對于郭嘉的擔心,紀衡心說郭嘉在這種事qíng上真是想的太天真。 你是要上戰場的好不好?就算gān架不行,但該保命的時候,跑的得不拖累大家吧? 因此他對謀士們課程要求多數是設定在了戰略戰術方面,運籌帷幄挖坑埋人才是他們該做的事qíng,但這不代表他們不需要好身體。 只要求基本的劍術,能自保就行,我是說能在兩三個個普通士卒的面前自保就行了。 這要求真不高,隨便刷一刷也能搞定的。 紀衡自己目前不要說是兩三個普通士卒,他能打四五個呢! 嗯,感謝曹旭! 當然了,另外就得騎馬,會騎馬才跑得快,另外還又一些基本技能比如說游泳也是要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