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
誰給的一個小書童勇氣?他竟敢在太子面前搶白少傅、自稱下臣? 他是瘋了嗎? 作者有話要說: 注: 1.太子少傅這個官職歷來是加官、虛職,雖然位列從三品,但在文中的設定就是不用上朝的,所以小天使們也不要奇怪。 2.一般來說皇宮是分為宮城和皇城兩個部分,宮城才是皇帝住所,皇城之內還有百官府衙之類的建筑,文中建筑模式簡單參考了一下明故宮的格局,也有各種宮殿雜糅,不較真。 3.舞象之年:本是指少年十五歲到二十歲這個區間,文中暫作十五歲代稱。 誰給小猴精的勇氣?大概是梁靜茹吧=3= 第8章 利善之辯 作者有話要說: 此章為掉書袋章節,不感興趣的小天使可以直接跳過~ 蕭悅那一句疑問的對象是沈孟虞,誰料正主還未答話,他身后的小童卻忽然橫插一腳,言語僭越。 蕭悅愣了一下,回過神時臉色霎得一沉,張口便欲責問方祈。 不過沈孟虞的反應比他快上一步。 借著垂落的衣衫下擺遮掩,沈孟虞稍稍向后退一步,趁著方祈對暖閣中瞬間凝滯的氛圍還有些一頭霧水、怔在原地,于他腳面上重重踩了一下,又悄悄在他腿彎處一踢,讓他跪倒在地,這才攏袖向蕭悅一揖到底,代口無遮攔的書童負荊請罪。 “回殿下,我這書童初次入宮,不懂規矩,若是言語沖撞了殿下,還望殿下看在臣的面子上,寬恕則個?!?/br> 方祈吃痛,反應過來。只是他得了沈孟虞警示,不敢抱怨出聲,只能可憐巴巴地保持著伏跪在地的姿勢,在無人看到的角落里齜牙咧嘴地喊痛。 沈孟虞這一踩、一踢皆發生在頃刻之間,蕭悅沒有察覺,他只是被沈孟虞突如其來的躬身長揖嚇了一跳,忙不迭地伸手相扶。 “既是少傅的書童,那就算了吧?!笔拹偟?。 他雖對方祈獨得沈孟虞維護一事略有些吃味,然他不愿拂沈孟虞面子,更不想被誤會心胸狹窄,也只能將此事輕輕放下。 他暗地里瞪了方祈一眼,直接拉著沈孟虞的衣袖就往書案邊走:“少傅快來,上回你留給我的功課我前日就做完了,一共寫了三篇小論,昨日請孫翰林幫忙批閱了一篇,還有兩篇想等少傅你來親自檢查?!?/br> 沈孟虞有心給方祈一點教訓,讓他收斂些混跡市井的油滑心性,日后也方便在宮中也行走尋人。 故而他此時被蕭悅拉著袖子,也只是順水推舟地走到書案旁坐定,看也不看方祈一眼,笑著拿起一旁內侍遞過來的功課,一邊看一邊回蕭悅的話:“嗯好,孫翰林專研孔孟,學識淵博,他批閱過的那一篇,殿下要好好理解才是?!?/br> “我會的,少傅你先看著。流泉,給少傅奉茶?!?/br> 蕭悅對待沈孟虞這個太子少傅恭敬至極,此時聞言,小雞啄米似地點點頭,又轉頭吩咐屋里掌管茶水的內侍上前服侍。 “食之以時,用之以禮,財不可勝用也。然天災無常,時時患之;荒yin費奢,陽奉陰違者亦眾,財終有所不繼也。禮儀興廢,法令以糾,圣人之道,可治善而無以縛惡,唯輔以令法,方彰于天下。殿下貫通儒法,能不拘于一家之言,兼聽則明,臣心甚慰?!?/br> 沈孟虞十八歲中探花,今上聞他才華風儀,于瓊林宴上親授太子少傅一職,命他東宮教習,至今已有五載。 他工詩善賦,諳熟經典,傳道解惑時旁征博引,妙語連珠,給蕭悅布置的功課,也不是刻板的詩賦文章,而是讓他就先賢的觀點自己思辨,想到什么就寫什么,他檢查時再加評點。 沈孟虞放下手中薄宣,迎著蕭悅因期待而閃閃發亮的眼睛,肯定地點點頭。 他眼角余光滑過看上去正安安分分跪在地上認錯的方祈,沉吟片刻,再開口時,聲音更加溫柔:“那今日我們繼續講孟子盡心這一篇。殿下可還記得,臣此前與你閑談莊子時曾說過的盜跖此人?不僅孔圣曾與此人一辯,就連亞圣也專門提過此人?!?/br> “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雞鳴而起,孳孳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與跖之分,無他,利與善之間也。舜與跖,帝與盜,身份天差地別,于天下人之功績,更是善惡兩端,那緣何孟子會說他們之間只有善與利的區別呢?” 太子太傅、太子太師俱是朝中重臣,應付前朝政事已是分身乏術,又知皇帝與太子之間親情淡薄,平日里大都只是打發翰林院中閑著的博士來東宮代為教諭,能像沈孟虞這般專心致志、盡心竭力輔佐太子的人,幾乎屈指可數。 在這寥寥數名師長間,又數沈孟虞與蕭悅最為親近,蕭悅每次都是數著日子盼他入宮,差人迎候,整個人恨不得能黏到他身上,對于沈孟虞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認真對待,從不敢有絲毫懈怠。 就如此刻,蕭悅幾乎是絞盡腦汁地拼命思考起來:“因為舜帝……” 方祈跪在地上,太子只是寬宥他言語僭越一罪,并未沒讓他起身,故而暖閣中其他宮人雖偶爾從他身邊經過,卻沒有一個人敢停下腳步將他扶起,大家都默契地當他是一團空氣。 他跪了一會兒,自覺無趣,只是還記得沈孟虞先前代他請罪,生怕這會兒自己一動,又會給沈孟虞這個衣食父母招來災禍,便也只能耐著性子稍稍挪了挪膝蓋,在心中暗罵一句皇宮里的規矩真麻煩后,一瞟一瞟地打量起暖閣四下的陳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