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佞臣_分節閱讀_21
第24章 姚顏卿三人打馬游街歸來,再赴瓊林宴,姚顏卿人物高挑俊美,又是狀元公,自是備受矚目,倒不是因為他是新科狀元這個身份,畢竟每三年出一位狀元郎,對百官而言這個身份實在算不得稀罕,讓人稀罕的是他少年郎的身份,誰家還沒有姑娘,所謂賢婿當如是。 張光正作為探花郎受到的矚目并不少于姚顏卿,他雖不比姚顏卿生的一副好顏色,卻也是眉目端正清秀,一身正氣浩然,比起姚顏卿來倒是更符合一些老大人的擇婿標準。 至于榜眼葉向域,三十有五的年齡,不用想也知家中必有賢妻,說不得還有美妾,保不準孫子都有了,可以忽略不計。 葉向域自己夾在兩個少年郎中也覺得略有些尷尬,尤其是在姚顏卿被徐太傅叫走后,張光正亦被同鄉貢士叫走,他獨自一人坐在坐著,不知是該去何人應酬,還是也端酒到百官那邊敬酒。 徐太傅拉著姚顏卿介紹了幾位與沈先生頗有交情的老大人給他,姚顏卿舉止自若,言辭風趣,一問一答間又言之有物,頗叫人另眼相看,吏部尚書王桐更是拍著他的肩膀道:“后生可畏呀!” 姚顏卿言辭謙虛,只道不敢,徐太傅卻是得意一笑,覺得顏面有光,他雖不是姚顏卿正經先生,卻擔了師座之名,當然,今科貢士都可說是他的學生,但是姚顏卿卻是榜首,師生情分自是不能與那些人相提并論,他有意提攜姚顏卿,一來他是老友的弟子,二來,也是喜歡他機敏通透,最為緊要的是兩人的師生名分,等姚顏卿授官后在朝堂上必會與他同站一條線。 姚顏卿素來是個聰明人,自是明白徐太傅的用意,徐太傅官聲甚好,在仕林中素有賢名,且他出身翰林,為官這些年一步步走的端得清貴無比,他自是愿意全了這師徒名分。 晉文帝來時,徐太傅正說起姚顏卿取表字一事,按理來說他合該行冠禮后由長輩賜字,奈何他離行冠禮尚有兩年光陰,可他既已高中,不日便要入朝為官,取個表字卻也是應分的事情,徐太傅問的用意,便是想尋個好日子為姚顏卿提前行冠禮,至于之表字,便可由他代勞了。 眾人見禮后,晉文帝笑問徐太傅正在談論何事,徐太傅說起了這一遭,晉文帝當即笑道:“既要入朝為官便已是大人了,自該起了表字?!闭f完,晉文帝琢磨了一下,想起了姚顏卿是日頭東升時出生,便道:“朝旦為輝,日中為光,朕賜你朝輝二字,也盼你不負朕之期望,如日中之輝大放光彩?!?/br> 姚顏卿不用人提點也知此刻該叩謝隆恩,心里卻微有些訝異,不知他這份皇恩從何而來,若說是他生母福成長公主,當年也不曾聽說圣人為楊士英兄妹取名。 “朕記得你父親當年連中三元,被先皇贊為良才美玉,雖你父親早逝,你卻也沒有墜了他的名頭?!睍x文帝有些感慨的說道,他雖存有私心,卻也得姚顏卿自己爭氣才行,若不然,他縱然有心提點他一二,也不過是賞他一個體面些的身份罷了。 “學生不敢與先父比肩?!币︻伹漭p聲說道,他尚未授官,卻有功名在身,自稱為學生倒也適合。 晉文帝瞇著眼睛打量著姚顏卿,這還是他第一次把他看了個全乎,觀他很有幾分姚修遠的影子,好感更添幾分,便招手讓他上前,與他閑話了幾句,態度倒是難得的和善,不像是對一個臣子,反倒是像對自己的子侄小輩一般。 在場的人既為官多年,便沒有一個蠢人,起初見晉文帝提及姚修遠,心里還在感嘆圣人不曾忘記君臣之情,實乃臣之大幸,后見他態度竟如此和善,這才想起姚修遠何止與圣人有君臣之情,更是他的妹夫,這姚顏卿還是福成長公主的長子,也難怪能得圣人青睞。 有些情感比較豐富的老大人,更覺得姚顏卿很是難得,一直養在商賈之家,唯一在世的生母還遠在京城,饒是這般人家卻知發奮圖強,小小年齡便中了狀元,可見自己便是個有要強的,比家中的混小子不知強了多少去。 與皇室沾親帶故的想的便有些深遠了,姚顏卿進京后不聲不響,福成長公主也未曾帶他出來見過客,可見不曾養在自己身邊情分便淡了,如今他高中,福成長公主另一子聽說卻是名落孫山,也不知此時她是個什么滋味。 什么滋味?酸甜苦辣盡有,福成長公主只覺得此生最為難堪的便是這幾日了,姚顏卿高中她自是高興,得了消息的時候眼里的笑幾乎都要溢出眼底,便是幼子落第都沒有蓋過這件喜事,她一直等著臨江胡同那邊過來報喜,可左等右等,也不見人來,直到今日也不曾有什么信兒傳來,她瞧著府里幾個妯娌的眼神,這心里便堵得難受。 邱mama知她心情不好,沒叫小丫鬟在屋里伺候,都打發了出去,只有她和薛mama留在身前服侍。 “您想開一些,五郎君雖不曾差人來府里報喜,想必也是有其原因的?!鼻駇ama輕聲勸道。 福成長公主眼角染著暈紅,苦笑道:“何必拿這話來寬我的心,阿卿那孩子是心里有怨,我也不怪他,是我這個做母親的不曾盡過心?!?/br> “哪至于如此,您這話可叫嚴重了,叫五郎君聽見少不得要傷心一回?!毖ama低聲說道,想了下,又添了一句:“五郎君到底是姓姚,來給您報喜總不能越過府里去,四郎君這才落第,他若來報喜老夫人聽了指不定要如何做想呢!少不得要添堵一回,想來五郎君也是覺得難做,這才連個人都沒好派過來?!?/br> 福成長公主聽了這話,神情微微一動,也覺得有些道理,卻忍不住冷笑一聲:“我的兒子還不曾過府來瞧我了,委屈了這么多年還嫌不夠嗎?既這般嫌棄,當初又何必娶我過門?!?/br> “您輕聲一些,何苦與老夫人置氣,要奴婢說,遠著府里些也是好的,免得叫不開眼的說人說五郎君是沾了府里的光?!毖ama輕聲說著,句句都是她肺腑之言。 福成長公主瞇了瞇眼睛,冷笑道:“晉唐這么多的公主,掰著手指頭數也沒有像我過的這樣窩囊的?!备3砷L公主這個時候記起了姚家的好來,當年她下嫁姚修遠,兩人住在公主府里是何等的自在,姚家上上下下更是識趣極了,哪比現今,連想瞧自己兒子一面都要有所顧忌。 “侯爺待您總是好的,這京里任誰說起侯爺待您的心都得贊上一聲?!鼻駇ama輕聲說道。 定遠侯待福成長公主是好,要什么給什么,她便是要天上的月亮,他也會尋來一塊黃色的碧璽找能工巧匠雕琢出一輪明月,可有姚修遠珠玉在前,這份好便顯得不夠真誠,福成長公主明知不應做這樣的比較,可在她心里,定遠侯又哪里及得上姚修遠呢!她的姚郎如云興霞蔚,能寫的一手錦繡文章,可與她月下合奏,會在春季百花盛放的時候以她為景,畫上一副美人圖,定遠侯一介武夫,又怎能與她的姚郎相提并論。 “他哪里是真心待我,若有真心鞏氏和韋氏早就成了昨日黃花了?!备3砷L公主冷冷一笑,又呢喃道:“誰又能比得上我的姚郎?!?/br> 邱mama和薛mama聽了這話臉上不由露出駭然之色,急聲道:“殿下慎言?!?/br> “不過是在你們面前說說罷了,我若連個說真心話的人都沒有,這日子過的還有什么意思?!备3砷L公主自嘲一笑,她前半生集萬千寵愛于一身,更嫁得如意郎君,誰能想到后半生竟過的這般不如人意,她不是瞧不出來,圣人待她越發的不比從前了,她想要為四郎討一個封號都推三阻四不肯應下,便連蕙娘,怕是出嫁時圣人都會吝嗇一個郡主的封號。 邱mama心疼的看著福成長公主,咬了咬牙,說道:“奴婢去臨江胡同請五郎君過府可好?” 福成長公主擺了擺手:“罷了,何苦惹他厭煩,他若有心自會來瞧我,若無心,也只當是我欠了他的?!?/br> 邱mama知福成長公主心里還是惦記著五郎君的,想了下,便出了一個餿主意。 “要奴婢說,您不妨為五郎君尋一樁良緣,一般如他這般年紀的大多都成了家,您若是不管這檔子事,叫姚家插了手,指不定會給五郎君尋個上不了臺面的女娘呢!不是奴婢說,姚家那樣的出身,又能識得什么高門貴女,再者,您親自挑選出的兒媳婦,自然是和您走的近,時間長了,走動多了,五郎君的心自是會被攏回您這邊?!?/br> 福成長公主聽了這話,心思倒是一動,細細琢磨了一番,覺得很是有幾分道理,阿卿之所以與她生分,還不是因為被養在了姚家,等將來成了婚,長長久久的留在京里,再有媳婦在一旁說和,母子情分自有修復的一日。 第25章 狀元、榜眼、探花出仕一般都任職于翰林院,若是得了圣人青睞或是被朝中重臣提攜的,積攢個一兩年經驗便會被分派到六部任職,若是既無圣恩又無人提攜,那便無前程可言了,是以,別以為中了狀元便安枕無憂了,這狀元郎雖不是年年有,可每三年也出一位,不知有多少前浪被后浪拍死在翰林院中,這輩子再沒有起色。 姚顏卿被授以從六品翰林院修撰,穿的是石青色廣袖公服,繡以徑一寸小花,實話來說,這衣服顏色實在算不得好看,好在姚顏卿生的人物俊秀,面龐白皙,這顏色穿在他身上倒也能入得眼, 初入翰林院,姚顏卿得的差事不過是得了一個修書撰史差事,比起葉向域和張光正倒還強些,兩人皆授以正七品編修,干的卻是打雜的事,幫著老大人們端個茶倒個水也是常有的,時間長了,張光正倒是坐的住,葉向域卻是有些不甘,他自覺才華過人,怎么著也輪得上幫圣人起草個折子一類的,哪里想到進了翰林院這么久干的卻是下人的活。 他這人倒也沒白活了三十多年,知道獨木難成林的道理,午休的時候便邀了姚顏卿與張光正一道外出用餐,因是同科殿臣,兩人也不會無緣無故的掃了他的顏面,便欣然應允。 葉向域自覺長他一些年歲,便不曾把姚顏卿和張光正這兩個少年郎放在眼里,想著讓這兩個人去探探路,哪知張光正油鹽不進,一心就想干著眼下的活,用他的話來說,上官分配他做什么他便照做就是了,姚顏卿更是滑不溜手,言語間反倒是將了他局,一番交談下來,葉向域再不敢欺兩人年少了。 葉向域是寒門子弟,家中并不富裕,現如今在京里做了官卻是連一棟宅子都買不起,還在租了一個離翰林院騎馬也得半個時間的小間住著,家中老母和妻子尚未曾接到京中來,可想而知囊中是何等羞澀,是以張光正叫了小二付錢的時候他也并未謙讓,反倒是心安理得的坐在那里,顯然是忘記了是他邀了兩人共進午餐的。 用過午膳后,姚顏卿和張光正同行回翰林院,因張光正不會騎馬,兩人只當消實了,慢悠悠的走了回去,路上姚顏卿與張光正道:“師兄還是遠著葉向域些,此人不是個老實的,又很是自負,將來少不得要吃大虧,沒得在連累了你?!?/br> 陳良因以外放,京里說起來也只有他和姚顏卿守望相助,且他處事圓滑,為人又機敏,他的話張光正自是聽得進去,當即便點了點頭道:“這點我還是明白的,不瞞五郎說,其實連我這心都有些異動了?!鄙倌旮咧?,饒是張光正也是有幾分傲氣的,只恨不得滿身才學都報以帝王家,哪里想到這一身的才華卻無用武之地。 姚顏卿輕笑一聲:“急什么,師兄不曾瞧見王大人如今做的也不過是修書撰史差事,他在翰林院可是熬了三年,咱們又何必心急,便是眼下給我們一些旁的差事,咱們也未必做得好,依我說,剛剛出仕還是穩妥一些的好?!?/br> “這倒也是,不過如今想想,倒不如像仲安那樣外放的好,為一方父母官也能造福百姓?!睆埞庹H有些感慨,看向姚顏卿的目光帶了幾分佩服,當年老師不止一次擔心五郎性子鋒利,怕他出仕后鋒芒畢露,糟了小人算計,如今想來老師倒是白白擔心一場,五郎竟比他還沉得住氣。 姚顏卿笑而不語,他自是不愿意外放的,外面哪里有京城好,在外省為官你做出九分成績圣人也未必知曉五分,在京城,便是作出三分成績也會叫圣人看在眼里,前世他為何步步高升,不就是因為是在圣人眼皮子底下作出了成績。 “師兄可不是這般沉不住氣的人,你若是離了京,可叫陳師兄指望誰去?!币︻伹湫Σ[瞇的打趣道,進了翰林院兩人便分路而行。 姚顏卿是一個很有想法的人,對于未來的規劃早有打算,上輩子他在翰林院待了三年才被調去刑部,這輩子他卻是不想在翰林院浪費三年時間,雖說有句話是非翰林不入內閣,可內閣對于他來說過于遙遠,倒不如盡早到六部去謀劃前程,再者,所謂做生不如做熟,刑部他曾待過四年,比起戶部禮部等自是更會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