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頁
嚴墨戟開分店本就不可能全靠自己掌管,他也跑不過來,便痛快地展示了自己給他們的兩種選擇: 第一種,仍舊是以合作者的身份,什錦食提供技術、設備、培訓,合作者出銀錢,管理上不歸什錦食管控,開出的美食廣場分成大頭歸合作者自己,小頭給什錦食; 第二種,投資到什錦食內,以股東的身份做什錦食的分店店長,分店由什錦食全力籌備,受什錦食總店管控,利潤分成按照什錦食的固定比例來。 當然,不論哪種選擇,食品質量、衛生、技術等,什錦食都會定期安排人巡查,保證金字招牌不會被砸。 兩種方式各有千秋,這些掌柜們私下商議之后,各自選擇看中的位置,痛痛快快地做上了分店店長。 除了美食廣場,火鍋店礙于到了夏日,生意勉強□□,嚴墨戟也就沒有考慮開分店之外,甜品站也擴大了位置。 有了秦負寒在,甜品站完全不缺冰用,除了少部分必須即時冷凍的甜品,大部分冰食都可以用秦負寒晚上修煉時順手制作的冰塊來加工。 因此甜品站也同時開了兩家分店,將原本跟在錢平和紀明武身邊學了不少甜品做法的甜品廚師們送了過去。 之后總店這邊,紀明武負責專心研究新口味、新品種,將制作手法化簡到一般人可制作的狀態后,再傳授給分店的甜品師。 當然,為了鼓勵其他甜品師們研究新花樣,嚴墨戟也針對甜品站的“創新”給了不少獎勵策略,現在送去兩家分店的那兩位甜品師,就是在創新方面讓嚴墨戟頗為滿意的。 當上了分店店長,不說別的,光利潤分紅就讓所有伙計員工嫉妒得眼睛都紅了,什錦食甜品站內部頓時燃燒起斗志,勢要成為下一個被東家挑中的幸運兒。 除了正規開起來的兩家新甜品站,什錦食還推出了流動冰點攤。 早在小鎮上的時候,嚴墨戟就見識過吳娘子的寒冰功夫的方便之處,因此到了青州城,寒冰功夫的人他也沒少招。 雖說現在能被什錦食的工錢吸引來的,大都是江湖底層的人,按照紀明武所說的江湖武功劃分,就是連“天梯”都爬不上去的不入流。 就算不能像秦負寒那樣翻手凝水成冰,但保持已經冷凍的冰塊的溫度還是可以做到的。 到了夏天,這些寒冰功夫的人就分了兩波。 一部分輕功同樣很好的,專門去甜品站送冰食外賣,保證冰奶茶、冰淇淋、圣代等等送到客人手中時,與剛做出來的時候一模一樣。 夏天的炎熱不像冬天可以靠暖爐中和,就算是富貴人家,家里儲存的冰又能有多少?甜品站的冰食味道自然好,可除非是有事出門,大熱天在大街上來回走一趟,吃進去的冰也都化成汗水流出來了。 反倒是冰食外賣,足不出戶就能吃到甜美的冰淇淋、喝到香濃爽口的冰奶茶,一下子成了青州城內富貴人家的每日必備品。 就算甜品站的冰食外賣定價頗高,也擋不住那些兜里有錢、貪圖享受的少爺小姐們。 另一部分并不太擅長輕功的人,則做起了流動冰點攤。 推上一輛小車,車上是包裹著棉被、定制的隔熱箱,慢慢地走街串巷。 澆上果汁果醬的刨冰、帶著絲絲甜味的冰棍、加了牛奶的軟糯雪糕…… 走街串巷過程中,尋常人家也能出得起錢,買上一根甜水冰棍哄哄小孩,或者要一份刨冰,一家人一起用勺子剜著吃。 刨冰都是現做,穿著冰藍色短衫的什錦食攤主,從手底下的簡易冰箱里摸出一塊干凈的冰,對著客人拖著的圓盤,手里銼刀快速擺動,冰屑便逐漸灑落堆積起來直到堆成一座小山。 最后再澆上一層果醬,甘甜又消暑的刨冰就做好了,一家人圍在一起,在刨冰融化之前一勺又一勺,消弭了盛夏帶來的燥熱。 還有人不要果醬,只要冰屑,捧回去在自己家里的飯食里拌一拌,做成涼面涼飯,消暑飽腹。 因為流動冰攤走的是親民路線,冰棒和雪糕的制作方式和制作成本都很低廉,保證這些冰食的價格不會太貴。 流動冰攤的銷量極高,幾乎每趟車在外面轉悠小半圈,回來車里的冰就消耗一空了。若非秦負寒一晚上能造一整冰窖的冰,還真撐不住這么龐大的消耗。 原本嚴墨戟還擔心,負責售賣冰攤的人要不停地總寒冰內力維持著冰箱里的冰不融化,對這些人來說是否過于苛刻了些。 秦負寒倒是告訴他,這樣做確實很消耗內力,但是卻也是很容易鍛煉內力的方式。晚上跟他一起在冰窖里修煉,白天把這些內力盡快消耗出去,什錦食的這些江湖人內力進步會比尋常練功事半功倍。 有工錢和提升實力的雙重刺激,那些擅長寒冰功夫的員工都格外積極。就連吳娘子都有些眼熱,要不是飽餐一頓的業務脫不開身,她都想推個小車去賣冰了。 而就是這種簡易的流動冰攤,將什錦食的名聲傳遞到了青州城的角角落落,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什錦食真正地名聲大噪了起來。 … 除了冰食之外,錢平受傷之前在嘗試的零食市場,也逐漸有了眉目。 原本錢平已經和蔣老頭一起嘗試在烤制果干,只是剛開了個頭,錦繡門的出現就打亂了他們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