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搞義務教育_分節閱讀_187
被選中的工匠們激動不已,紛紛摩拳擦掌準備大干一番! 要知道上次負責調水工程的水泥匠和木匠,每人都得到了一兩銀子的賞賜,而其中貢獻了絕大多數創意的那位水泥匠,一個人拿了五兩銀子!這次他們如果能做好,賞賜肯定是一兩起步! 除了客棧,陶笉然還想起戚博翰信中提到的時鐘。這玩意兒如果能做出來的話,肯定又是斂財利器! 于是陶笉然找到了工匠里唯二的兩個打鐵匠,還有三個木匠。 五人被陶笉然傳喚到小偏廳,個個都激動得不行。大人叫他們來肯定是又活要干,有活干就代表有可能得到賞銀!現在工匠園里每個人都卯足了勁地在干活,就盼陶笉然能注意到他們,分點事情來做。 陶笉然對于這種積極向上的氛圍自然是喜聞樂見的,甚至也是他有意促進了這種局面的出現。 陶笉然并沒有跟工匠擺架子,讓五人圍著自己坐了半圈,又拿出一份關于時鐘的一些他還記得的東西的畫像,貼到了一張大木板上給五人看。 “今天找你們來,是想讓你們研究一下這個東西怎么樣才能做出來?!碧崭嵢恢噶酥府嬛鴷r鐘刻度的那張紙,給他們介紹了時鐘的計算方法。 確保五人聽懂時鐘的作用之后,陶笉然才指著自己畫的幾個咬合在一起的齒輪,繼續道:“這個東西名叫齒輪。這個齒輪之間可以互相帶動,從而讓那指針轉動起來。至于其中要如何做到,就要靠你們了?!?/br> 這才一開始,陶笉然也不給他們增加難度,不要求時鐘能有多精準,只要最后能做出個能動的雛形來,就已經是個大進步了! 這次之所以會叫木匠和鐵匠一起,一來是裝飾時鐘也需要用到木,二來是直接用鐵來做實驗,未免太過浪費,一開始完全可以用木頭來代替。 而鐵匠也需要參與研發的過程,最后做成品的時候才能做到心中有數。 五人雖然一時間想象不到時鐘做出來會是什么樣子,但陶笉然提出的要求已經全部記在心中,收起陶笉然給的那幾張圖紙,就呼哧呼哧地回去閉門研究了! 有了利益的驅使,所有人都干勁十足! 而民生日報在淮陽的渠道,也終于全部鋪設開來了!民生日報的到來,受到了淮陽上下的一致歡迎,包括商人群體!因為為了慶?;搓栆材苜I到民生日報,陶明杰又特意開辟了一個新的商人專欄! 這個專欄的內容并不固定,它會承接一些商家的通知。比如說琉璃閣的拍賣會信息,比如說紡織廠的招工信息,但是為了避免引起那些清高的文人的反感,這個欄目暫時不會接廣告。 而如果沒有商家愿意花錢刊登通知的話,這個欄目就會刊登一些指導經商的文章。 雖然報社目前沒人懂經商,但是行知學院有兩大法寶:阿拉伯數字和先進的算術方法!管他的經商經驗,算清楚賬才是經商最重要的第一步??! 行知學院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教授阿拉伯數字了,但是陶笉然并沒有給這種數字命名。后來學生們都在私下稱之為行知數字,如今要刊登發表,王琬凝拍板決定就叫這個了! 于是乎,簡單易記易寫的行知數字,在刊登不過短短一個月,就開始風靡商界!同時也引起了一些日報的忠實讀者的注意,也有不少人開始嘗試將行知數字融入到生活的各方面,行知兩個字再次進入了眾人的視野。 陶笉然人在沂州,聲望值竟又悄悄漲到了八萬。不過這對于想要換全國搜索的陶笉然來說,不過是杯水車薪,大頭還是要看今年九月的開學儀式。 戚博翰之前在信中提及,寧安三州三十六個縣,今年九月能全部擁有一所行知小學!而凌州府和海州府,也在籌建封閉式的小學。廣義三州四十一個縣,今年九月,也會有十個縣能普及行知小學。 而且有些富裕的縣,比如說陶笉然曾經的家鄉寶浪縣,已經有兩所行知小學了!一所在樂徑村,一所則在寶浪縣。陶笉然估計,這次一口氣拿個五十萬聲望點不在話下。這么一來,最多還有兩年,大學就能開辦了! 陶笉然算了算,明年開始,小學就能給中學輸送中學生了!于是在給戚博翰寫信之余,又去信一封給王琬凝和潘文山,給三人的信中都提到了同樣的一件事情:中學的招生。 雖然明年樂徑村小學的第一屆同學終于可以畢業了,但是想要給兩所中學穩定地提供一定數量的初中生,還需要幾年,等其他小學的第一屆學生畢業。而在這段時間內,中學其實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戚博翰收到陶笉然的信,心中激動無比,但是一打開,發現是談公事的,臉上的笑意立即僵住了。陶笉然這封信只有末尾勉強捎帶了一兩句情話,態度可以說是非常敷衍了!戚博翰恨不得現在就跑沂州去打陶笉然屁股! 戚博翰又在心里記下了懲罰陶笉然的幾種姿勢,戚博翰才宣翁元基、王靈均和慕容溫瑜入宮議事。 翁元基如今身居宰相高位,原先仙風道骨的氣質褪去不少,取而代之的是威嚴正氣的形象,可以說是教科書般的宰相模樣了。 王靈均現在見到翁元基,都不由得有些發憷,匆忙行了個禮,便跑到離他最遠的位置坐著。 戚博翰看王靈均這沒出息的模樣,在心中翻了個白眼,才開口道:“今日喚三位愛卿來,是有一事相商?!?/br> “臣等愿為陛下分憂?!蔽淘鶐ь^道。 戚博翰點點頭,隨后裝模作樣的嘆了口氣:“想必三位愛卿也清楚,如今朝中人才凋零,朕心中實在不安啊?!闭f得好像那些世家官員不是被他擼下去的一樣,可以說是非常戲精了。 王靈均實在不適應自家表哥這模樣,躲在角落并不說話,倒是翁元基和慕容溫瑜很適應如今的場面,從善如流地應對著。 翁元基猜測了一下戚博翰的意圖,道:“陛下,如今寧安的官員個個是清廉的賢才,可堪重用?!?/br> 戚博翰順著翁元基的話頭:“提拔他們之后,那寧安的空缺呢?” “陛下想再開恩科?”慕容溫瑜的思想中規中矩。 “差不多是這個意思?!?/br> 戚博翰話一出口,翁元基就眼皮一跳,立即想到了那個遠在沂州的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心中不由得升起一股不祥的預感。 第170章 果不其然, 戚博翰又道:“三年一取士, 在太平盛世自然是有道理的, 但如今朝中人才凋零,朕實在是等不起了?!?/br> 慕容溫瑜聽著這話心中只覺得怪異, 但一時間又不知該如何反駁。 王靈均早就拿到劇本, 立即接茬道:“那便一年一試不就好了?” “不妥。春試花費巨大,且學子一來一回也要許多時日。路途遠一些的,少不得要在路上花費半年時間, 又哪里有時間安心讀書?”慕容溫瑜并不贊同。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先人才會將春試定為三年一期, 又怎么可能這么輕易改動的呢。 翁元基跟慕容溫瑜的想法相同,但他一點也不想接茬, 因為他能感覺到, 戚博翰在給他們挖坑! 不過戚博翰有的是捧哏,王靈均開口道:“那就不搞那么大場面不就好了,不面向全國學子,只開幾場小考試,還是可以的嘛?!?/br> “這……恐怕不妥吧?!蹦饺轀罔ぐ欀?。俗話說不患寡而患不均, 這么做不是要引起那些不能參加考試的學子的不滿么! “不如三位愛卿看看這個?!逼莶┖舱f完, 范忠立即端起一個托盤, 依次來到翁元基和慕容溫瑜面前。 托盤上擺著的是幾本書,翁元基看到書皮,一眼就認出來了是行知學院的教教科書,只感覺前途一片灰暗, 甚至在心中已經想好了,如果戚博翰執意要任性妄為,他要怎么樣以死相勸了。 戚博翰讓兩人看的,是行知中學文科的政治教科書。 系統出品的教材,就連戚博翰也不得不夸贊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