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官別開槍![快穿]_分節閱讀_133
書迷正在閱讀:托假胸的手微微顫抖、救命,搶來的機緣有毒、彩虹色暗戀 完結+番外、山海貓咖 完結+番外、成神的一百種方式[快穿]、雷文作者自救指南[系統]、鮫妖[重生] 完結+番外、影帝養了只小滾滾 完結+番外、今天經紀人也很善良、我的特異功能是烏鴉嘴
他緊抱住馬脖子,那匹坐騎在原地竄跳,狀似痛苦,無論如何安撫都不能消停。 而猛虎的攻勢并未因此而受阻,只見眼前一道斑斕身影閃過,虎爪頃刻間就要招呼到周瀾滄身上。 情急之間,周瀾滄滾鞍落馬,險險避過虎爪。 尖銳如刃的利爪在馬腹上留下怵目驚心的血痕,馬匹吃痛慘嘶,騰躍不已。 周瀾滄在下馬時扔了弓箭,此時手無寸鐵,只余一柄貼身的短匕,與空手搏虎相差無幾。 眾侍衛眼看情況危急,想上前救援,偏又投鼠忌器,生怕錯放弓矢,誤傷了周瀾滄,一個個急得滿頭大汗,望著李元胤等他示下。 李元胤卻像是完全忽略了周圍侍衛的存在。 打從那頭白額虎襲擊周瀾滄的時刻開始,他的目光就緊鎖在周瀾滄身上,半寸不移。 周瀾滄下了馬之后,李元胤立刻催馬上前,向周瀾滄伸出手去。 周瀾滄一見到李元胤,便立時會意,抓住他的手臂借力一躍,翻上馬背,安坐在李元胤身后。 “陛下,恕微臣失禮,請借寶劍一用?!?/br> 周瀾滄低聲說著,抽出李元胤的腰間配劍,一劍貫穿了飛身撲來的猛虎心口。 長劍貫處如秋棠盛放,鮮血染紅了淺色的皮毛。那頭老虎猶不死心,幾番掙扎怒吼,卻都只是臨死一搏,過不多時,便聲氣漸弱,抽搐著一動也不動了。 整個過程在電光石火間一氣呵成,眾人還沒反應過來,便見猛虎頹然倒地。 周瀾滄取出手巾,將長劍上的血跡拭凈,歸還給李元胤,下了馬單膝跪地,俯首稱道:“微臣武藝不精,讓猛獸驚動圣駕,請圣上恕罪?!?/br> 負有護駕之責的眾侍衛見他跪地請罪,登時也跟著呼拉拉跪倒一片,齊聲道:“請圣上恕罪?!?/br> “都起來。朕說過春狩不過是圖大家一樂,哪有什么動不動就怪罪的?!崩钤窋[手道,語調聽起來有些心不在焉。 幾尺開外,原先周瀾滄所乘的坐騎受了傷,哀哀嘶鳴不絕。 湊上前一看,馬腹上的傷口已經深入臟腑,無從醫救。周瀾滄不忍心見馬兒痛苦掙扎,只得狠下心,掏出袖中匕首,一刀割斷了坐騎的喉嚨。 他將短刀納回袖中時,指尖卻觸及一封薄紙。 抽出來一看,是張金粟花箋,一眼就認得出來是大內御制之物。 周瀾滄直覺推斷這張宮箋的來源應該是李元胤,興許是方才拉他上馬時一并塞入他袖中的。 李元胤有什么事非得透過箋紙傳遞,不能遣人送信,也不能私下傳召? 他心中疑惑,回過身來想從李元胤的神情中找到端倪,不想對方也正目不斜視地看著他。 李元胤輕抬了抬下巴,似乎在示意他看那匹坐騎的尸體。 周瀾滄的坐騎即便不是日行千里的寶馬,卻也性情溫順,四蹄強健,稱得上是難得的駿馬。先前與猛虎相搏時不及細想,現在一經李元胤提點,周瀾滄便察覺他的坐騎突然失常,或許有些蹊蹺? 膽小的馬匹一聞虎嘯便立刻失控,他的坐騎既然沒有被虎吼給驚動,便萬沒有中途又突然發狂的道理。 他仔細檢視馬尸,從喉部的刀痕到腹部的傷口,最后在前腳上發現了數枚鐵蒺藜,深深扎進了馬蹄子里面去。 周瀾滄心中悚然一驚。 這鐵蒺藜是兩軍交戰時常用的陷阱,也是武林中人慣用的武器,目的無非是扎傷敵人或戰馬,讓戰馬失蹄,連帶著人仰馬翻。他的坐騎想必就是踏中鐵蒺藜,吃疼之下才會盲目奔躍不受控制。 可這里是皇家圍場,怎么會無故出現鐵蒺藜暗器? 唯一的解釋是,有人暗中要害他性命,希望他死于猛虎口中,或傷于烈馬蹄下。 他昂首四顧,只見周圍百十張面孔,有兀自談論驚險遭遇的青年貴胄,也有匆匆收拾獵物尸體的侍衛親隨。每一張臉都面目模糊,不可信任。 只有始終注視的他的李元胤,神情中透出了層層掩飾、卻貨真價實的關切。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揚子餓*6.小渣*4.C君*4.七谷.賽尼可.一移乙佚*2.一問三不吱.你好萌.胡雙喜.不好好走路的丹先森的地雷QAQ 抱歉最近更新很不穩定,我盡量寫!非常感謝大家的體諒gtquot;lt ☆、我的長官是腹黑心機少年天子5 周瀾滄回到家中, 待四下無人的時候,才將那紙金箋展開。 上面只有簡單的幾個字,他皺著眉反反覆覆看了幾遍,還是摸不清李元胤打的是什么主意。 這是在變相地拒絕他嗎?果真如此, 為什么不當面向他說明? 況且如果真是在拐著彎子拒絕, 李元胤大可以遣人送信, 不用這么大費周章。 當那張箋紙上的日期越來越近,周瀾滄還是琢磨不出李元胤的意思。 盡管懷著滿腹疑問,他還是照著紙上所寫的指示去做了。 廿月二十,京南運河畔。 時逢清明, 京城里的人家,無分貧富, 白日里都預備了果籃祭品,攜兒帶女去掃新墳。 上完了墳便順道在郊外游玩,一時間游人如織,坊市絡繹。沿途叫賣的販子有賣酒的, 也有賣些糕餅吃食,以及野外游戲的玩具。 綴滿楊柳繁花的坐轎從京里到京郊,絡繹不絕。許多大戶人家的小姐平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這一日都趁著過節到野外郊游透氣。從白天到黃昏, 一直到夜幕降臨了才舍得回去。 公子哥兒則另有去處。京城內的數百間酒樓妓館,都在大門前掛上了彩旗,鴇母站在門口招徠客人, 陽臺雕窗間不時傳來軟語嬌聲。 隨著夜色漸深,酒肆檐上懸掛的燈籠一一點亮,游人不減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