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節
窗外傳來鳥鳴聲,李漢伸了個懶腰。 “總統,夫人剛剛送來了冰鎮西瓜,您現在要嘗一些嗎?” 一個侍衛官詢問道,九月的西安熱起來就如一座暖爐,多虧了西安到山西的鐵路建成后,源源不斷的煤炭不需要再通過水運經黃河長途跋涉運到西安來,于是乎一座大型的火力發電站終于在建成后有了發揮的能力,隨著越來越多的家庭裝上了電風扇,這個夏天,也多了些涼意。 “西瓜就不必了,給我來一杯濃茶吧,七分熱!”忙里偷閑伸了個懶腰后,李漢繼續低頭忙著處理岸上的文件。雖說有內閣為他分擔責任,但偌大的中國有著一千四百萬平方公里的領土跟四億六千萬國民,就算不是事事巨細,也有得他勞累的。 “是!”侍衛官應了一聲,很快為他端來了一杯熱茶,放在了他旁邊的桌子上。 看他心情很不錯的在看著一份文件,那侍衛官放下了熱茶之后,倒是大膽的道:“總統,可是發生了什么好事了,您今天的心情真好!” “就你小子有眼色!” 李漢頭也不抬的笑罵了一句,倒是沒否認自己現在心情很好,他提筆快速在手上剛閱覽完,蓋上了教育部跟司法部印章的文件,將它合上放在旁邊的桌子上,笑道:“有這個閑工夫,去給我的配槍上上槍油,好好保養下!” “哎,好咧!” 那侍衛官在他身邊已經待了兩年,他的脾氣也摸得七八分,否則怎么敢大膽跟他詢問。 不過真如他所問的那樣,李漢現在心情很好。 要問為什么,還是因為他剛才批閱的一份文件! 這事還要從年初說起,今年1月1日,也就是民國六年的第一天,教育部總長蔡元培向國會遞交了‘大學改制草案’,請求對全國的現有大學進行徹底化改造,好為以后的民國高層教育奠定基礎。他主張施行更加西方化跟自由化的大學教育,反對程朱理學等封建殘余思想入侵大學,同時要求立法限制儒家學說在大學之中的課程數量,增加天文、地理、算術、農學、水利、制物、機械等課程,最最引起反對的是,他提倡以白話文教學簡化教學難度,提高教學普及力度。 因為蔡元培的提案觸及到儒家經典的地位,因此與中國傳統思想產生了劇烈的矛盾,一經提出后,立刻便在國會造成了轟動。一時之間反對的國會議員超過八成,以壓倒性的優勢否決了這份提案。 然而,這件事情還沒有就此結束,一場將席卷中國的文化運動正在醞釀發酵。 1月5日,胡適在其主編的新成立不久的《新青年》上發表文章,胡適在《新青年》發表題為《文學改良芻議》的文章,公然打出‘白話文運動’大旗。他在文中提出:白話文學為文學之正宗。主張破除舊的文學規范,創造一種全新的文學面貌。胡適從文學跟文化的角度上向舊思想開炮,支持蔡元培的‘大學改制草案’,拉開了‘文化運動’的大潮。 1月17日,陳獨秀作為《新青年》的另一位主編,同樣也刊載了文章,他在《新青年》上發表《文學革命論》一文,揮起文學革命大旗聲援胡適。 1月29日,錢玄同也及時發出打倒“守舊思想”、“八股選學”的口號,并在陳、胡強調“文學革命”的時候,第一個考慮到應用文的改革。 2月1日,蔡元培再一次向國會遞交‘大學改制草案’,并附上國內67所大學校長聯合簽名,公然向國會宣戰。 2月5日,國會再一次駁回了蔡元培的‘大學改制草案’。 2月9日,梁啟超以‘無恥之尤、數典忘祖’等六大罪公然于《南華日報》上發表文章,公然批評蔡元培的‘大學改制草案’,并指責其是包藏禍心,妄圖變‘中西結合’為‘西學入侵’,要把孔夫子跟儒家驅趕出校門。梁啟超是儒家的狂熱信徒,更是民國司法部總長,他這位司法部總長向教育部總長開炮,將原本在國內還影響并不大的‘大學改制草案’,一下子弄得舉國上下皆知?!幕\動’開始得到國內各界的廣泛支持。 2月18日,陳獨秀再次于《新青年》上撰文提倡民主與科學(德先生與賽先生),批判傳統純正的中國文化。不過他并沒有像歷史上一樣,提倡跟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反而轉為對美國三權分立跟國民權益進行大肆宣傳,主張‘唯國民之覺醒,方有國家之覺醒。唯四萬萬同胞其一心、共建設,方有大中華民國之復興!’ 2月25日,《甲寅》日報發表李大釗的文章,要求修改憲法,將袁世凱時期制定的憲法中的‘尊孔’一條廢除,并公然打出‘打倒夫子、解放思想’的標題,一時間攻擊跟反駁的聲音不斷。 有鑒于國內的討論跟支持聲越來越大,3月1日,蔡元培第三次向國會遞交‘大學改制草案’,他親自到國會就草案進行答辯,舌戰一中國會議員,強調中國在過去并沒有標準的大學制度甚至各地都有所不同。沿海地區的一些師范學校專教術算跟英語、國學,一些女校跟教會學校專教女生跟神學、英語,一些商人投資的技校則傳授制物、機械之法,而國家投資的各種大學則什么都教,但又以國學居多嚴重束縛了學生的思想跟能力。 只可惜,蔡元培一人是很難改變整個國家的落后思想,甚至他的提案在國會內的一些國民黨議員都不愿意支持他,結果支持他的都是些接受過西式教育并出國留過學的議員跟總統派系的國會議員。 只是第三次提交草案后,雖然已經得到了四成多議員的支持,但依舊不足通過法律所需的三分之二議員席位?!髮W改制草案’第三次流產! 第三次向國會遞交草案未通過后,蔡元培與仍保留封建守舊思想的保守派之間的沖突已經白熱化,進步黨籍眾議院議員張宗申提議彈劾蔡元培,僅僅不足半月便在眾議院得到廣泛支持,3月27日眾議院投票表決中,超過65%的議員對彈劾教育部總長蔡元培投了贊同票,其中僅國民黨籍議員便有41位。 李漢樂得看到國民黨內部分裂,同時也歡喜為國會找到了活兒,免得一群精力充沛的國會議員總是逮著他不放,不時攻擊他的施政跟軍隊擴建法案。因此于3月31日,下達總統令駁回國會彈劾,拒絕更換教育部總長提名。他公然打出‘自民國建立以來,從未有官員因為國奔勞,革改法案、章程獲罪’的名兒,并怒指國會違反憲法干涉政府運作,拒絕免除教育部總長蔡元培。 為了更好的安撫已經頂不住國內鋪天蓋地的指責聲,有隱退之意的蔡元培繼續站出來充當改革大旗向國會發動進攻。他先是請‘中國文教促進基金會’總裁嚴復站出來力頂蔡元培,同時批示饒漢祥做通共和黨籍議員的工作,令共和黨籍議員扎堆的參議院‘逐漸’改變意見,開始支持蔡元培的工作。 于此同時,他也知會了在國內有著巨大影響力的蔣方震、蔡鍔、薩鎮冰三人,此三人一人為李漢心腹愛將兼總參謀長,另一個不僅是中國僅有的兩位特級上將之一,更是民國陸軍部總長,第三位雖說不比前兩位,但也是前清時期的海軍上將。當然,李漢是不可能讓三人以政府身份站出來支持蔡元培的,三人在國內各自還有一個身份。 蔣方震是陸軍軍官大學(建成陸大,前身長江陸軍學院)校長,陸大學員近三千人,雖然以軍隊現役軍官為主,但是學校作為中國師資力量最雄厚的軍校,所教授跟囊括的系部可不止一個兩個。 蔡鍔為國防大學校長,西安國防大學雖是14年才開始建立的新綜合軍事院校,專業性不比陸軍大學,但師資力量絕對不差,而且無論規模還是綜合性都遠在陸大之上。因為對民間進行招生,國防大學到了17年,在校學生已有五千多人。是目前全國規模最龐大的綜合大學。 薩鎮冰在14年被李漢邀請擔任了海軍大學的校長,是三人中資歷最老卻是影響最小的一位。他所領導的海軍大學位于南京,雖然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但到底建立的最晚,也受到了海軍經費不足的影響,結果到現在才擁有1295名學生。 不過三個人雖然都是以大學校長的身份站出來力頂蔡元培,但由不得人不多考慮他們的另外身份。更多的人還是透過他們三人看到了站在他們背后,幕后cao控這盤棋局的總統身影,頓時,挺蔡派實力大增。 4月25日,《新青年》實現自己的主張,全部改用白話文。 5月,周章壽以‘魯迅’為筆名在《新青年》上發表《狂人日記》,標志著白話文運動在文藝方面首先突破,顯示實績,這是中國第一部白話文文章。 隨后,李大釗、陳獨秀創辦白話周刊《每周評論》,北京大學學生傅斯年、羅家倫等創辦白話月刊《新潮》。不久,魯迅指出,白話文應該是“四萬萬中國人嘴里發出來的聲音”,這就把白話文放在現代中國人口語的基礎上。 各種口號提出以后,遭到一些支持文言文的學者的猛烈攻擊。如古文家林紓攻擊白話文為“引車賣漿者言”,南京東南大學教師胡先骕認為白話文“隨時變遷”,后人看不懂等等。 蔡元培在得到李漢或明或暗的支持后底氣大足,聯合一百多位主張白話文改革的校長及文壇名流,在西安擺下擂臺,自己掏腰包邀請全國文人來西安論戰,(文人要臉,沒人接受蔡元培他們的錢)短短半月便有上千支持文言文的學者從全國各地趕來西安,雙方你來我往、唇槍舌戰,蔡元培等據理駁斥,引起一場關于白話文和文言文的激烈論戰。 隨著政府或明或暗的支持,白話文運動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從一月到八月的短短大半年的時間里,國內新生跟改版的‘白話報’與‘雜志’赫然增加了九百余種,已經為解放民族思想的文化運動做好了鋪墊。 眼看著國會手忙腳亂無暇分神,同時也是為解放民族思想的文化運動到來而激動,總之,李漢的心情還是非常不錯的。 不過他作為民國的總統,這個國家的掌舵人,過猶不及的道理他還是知道的。 所以為了穩定,同時也是安撫‘交戰雙方’,他一邊安撫國會跟梁啟超的進步黨,一邊接觸了蔡元培并召見了胡適、陳獨秀、李大釗、周章壽等文化運動的扛旗者。 最終,雙方各自暫退一部偃旗息鼓、積蓄力量留待再戰。 作為妥協,憲法保留了袁世凱時期加入的‘尊孔’法案,但削減每年一百萬用于修建跟維護孔子廟的經費為四十萬。同時,司法部同于與教育部聯合頒布《小學教材改版法案》,同意自1918年1月起,全國小學教科書改用白話文。 一時之間,新文學的團體如文學研究會、創造社等也相繼成立。 白話文運動的勝利鼓舞了國內的進步文人團體,他們也在積蓄力量準備一舉打倒封建殘余勢力,為掃除國內的守舊與封建思想,將西方先進文化跟制度引入中國做努力。 沒人知道的是,這是一場從開始就不會有真正勝利者的戰役。李漢需要文化運動為他解放思想,但全盤西化引入西方思想也是不可取,所以,國內的一些守舊文人跟勢力他還是要保住,以便不叫中國剛走出一個極端,又進入了另一個極端。 從目前來看,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在整個世界都處于混亂中的1917年,這個國家在他的領導下,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不是嗎! 第五卷 大炮主義 第六百七十九章 九月革命 “呦,陸總長,你來了!” 門外傳來一陣腳步聲,剛處理完一份文件的李漢抬頭看了一眼,陸征祥被他的侍衛官引領進來。 “坐!等我處理完這幾份文件!” 他敲了敲面前的一疊文件,已經不多只剩下四五份了! “總統,你先忙吧。我過來并無急事!” 陸征祥應了一聲,在旁邊坐了下來,面上卻有掩不住的喜色,顯然是好事。 李漢看了他一眼,按下了好奇心開始埋頭繼續處理公務。 翻開一份文件,看了一眼后就笑著拿起晃了晃,“呦,還真趕巧。你們外交部的文件,我看看!” 他翻開一看,原來是有關南洋方面的。隨著年初日本大量向南洋派遣開拓團,三四十萬在國內混不下去的貧苦日本農民及武士、浪人踏上了東印度群島殖民地。因為他們的到來,當地的華人移民遭到開拓團搶奪種植園跟田地,整存空間跟環境開始惡化。 微微皺眉,他開口道:“南洋那邊的地理位置何其重要,時間最強的六個海軍強國中,英法日美四國都被吸引在了那里。莫要說我民國不是海軍強國,便真是,恐怕外國斷難接受我民國向南洋再輸出影響力。不但會惡了英法兩國,連美國也要心生二念?!?/br> 陸征祥道:“南洋華人與我民國同根同源,不能不管不顧。且我民國能有今日,南洋華人同胞出錢出力,說一句元勛也不為過。不可不管,不可不顧!但是,日本現在已經將東印度群島殖民地當成了自己的私產,我華人又在當地多有產業,過半都是肥美之土地。日本南洋殖民當局現今兒雖沒有名來,也怕日后政策有變?,F如今,我外交部還在跟日本政府接觸中,但日本態度曖昧,有時強硬有時模糊。更添現如今,我中華與日本三年之約將到期,合約一旦到期,日本必叫我中國賠付前三年之庚子款,左右不是個法兒?!?/br> 李漢懂他的意思,1914年中日山東沖突后,日方戰敗中日于上前和談簽訂了停戰協議。因為當時中國勢弱,戰場雖勝合約卻也要顧及日本的面子,庚子賠款這一條就給他們拖延到三年后開始重新支付。合約從15年元旦生效,到17年12月底結束。按照規定到期后中國需向日本支付近四千萬日元的庚子賠款。 中日兩國之間的氣氛隨著合約的到期逐漸變得古怪起來,在兩國明眼政客看來,剛剛打贏了中俄戰爭的中國斷沒有可能重新屈辱的向日本支付賠款。而四千萬巨款跟中國的特權也是日本無法放棄的東西,所以,外交部看來南洋華人的生活環境惡化,應該是日本試探中國態度的一種舉動。他們很可能,也擔心中國拒絕支付庚子賠款。 “外交部繼續跟日本談,讓南洋那邊的領事館跟政府機構做好撤離的準備。順便通知南洋那邊的華人,如果可以,盡可能的轉向暹羅跟菲律賓、新加坡。暹羅被我們打怕了,現在老實了許多;菲律賓只要我們跟美國的關系不變,在哪里就是天堂;英國人現在用得到我們,還不會太得罪我中華,新加坡現在還是很安全的!” 他雖然沒有直接回答陸征祥,但是陸征祥不是笨蛋。從他這些交代的措施里,已經明白了些什么,猶豫了一陣,終究沒有開口。 往下幾份文件不是民政就是有關去年中俄戰爭中的負傷老兵跟戰死士兵家屬補償情況的報告,期間也夾雜著幾分地方官員挪用跟干涉補助款發放的問題。對于這些被發現的情況,李漢的態度只有一個,查,堅決查到底,發現一個處理一個。 現在民國經過了幾年的努力,政治總算有了幾絲清明之象,可不能因為一時的疏忽,寒了數百萬將士之心,寒了四億六千萬國民之心。 幾份文件很快被他處理的差不多了,就只剩下最后一份,竟然也是來自外交部的函文。 “看來多事之秋將起,你們外交部最近的函文比年初足足多了兩倍!” 李漢伸了個懶腰,玩笑一句之后這才翻開那份文件。面上微楞片刻之后便嚴肅起來,沒想到自己玩笑一句話,竟然真成了現實。 這原來是外交部遞交的有關英法兩國第三次聯名提案,要求調停中俄爭端的意見書。只不過這一次跟前兩次不同,不只有英法兩國,還多了一個國家的名字,赫然是美國。 早年今年四五月份,這眼看著俄國經歷了革命之后,國內逐漸安穩起來,新政權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也愿意主動承擔沙皇俄國時期的債務跟責任。加上俄國臨時政府的統治根基一直不穩,為了安撫國內。俄國迫切希望能夠通過一些措施強化國民跟國內各勢力對新政權的信心。 于是,他們除了在戰場上發動了一場對同盟國的強攻,希望能夠獲得勝利以提振軍心。同時,政治上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不斷在協約國體系內部向英法兩國施加外交影響力,希望英法兩國能夠聯手向中國施壓,迫使中國再一次坐在談判桌上,通過談判解決了中俄沖突,維護中亞地區跟遠東地區的利益。 今年六月底,英法兩國駐華公使向民國外交部遞交了意向書,希望能夠居中調停,再一次恢復中俄之間有關爭議領土的談判事務,被民國政府斷然拒絕。 7月,俄國依約向同盟國發動強攻后,英法兩國支持俄國的態度也開始強硬起來,第二次聯合向外交部遞交了調停意向書,再一次被民國政府以不合時宜,尚未接到俄國照會拒絕。 誰料之后俄國在前線迅速慘敗,國內又有工兵代表蘇維埃政權開始奪權,俄國政局重新不穩起來。為了盡快穩定局勢,重新恢復躁動中的國民對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的信心,這個國家就把所有籌碼全壓在了中國身上。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中有眼光的人有些,他們倒是打了個好算計,讓英法兩國私下跟中國透了氣,西北界6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可以交還中國,其他兩國的爭議領土也可以慢談,最重要的是讓中國先交還了控制的西伯利亞大鐵路,恢復中國對俄國的生活必需品出口,而一旦中國交還了西伯利亞大鐵路,日本制造也能源源不斷的重新流入俄國國內。一旦物資充盈,俄國不但國內的民心憂慮可破,就連國力也能快速恢復起來。 俄國人的險惡用心還不止這些,西伯利亞大鐵路最東段全部都是修建在俄國吞并的中國領土內,若是中國頂不住英法兩國的壓力答應歸還,則不僅重新將日本商品流進俄國的通道打開,也等同于承認了俄國對東北中國領土的占領。 李漢看完之后冷笑連連,不過對于外交部上面所備注的拖字訣十分滿意。 他點頭道:“現如今的外交策略便是拖,多拖一日,我中華便強盛一分,俄國便衰弱一分。說到理兒,其實還是我們太弱了。否則怎么可能戰場上得到的東西,還得磨破嘴皮才能留下來?!?/br> 陸征祥笑道:“總統說得是,若不是總統處處落子快俄國人一把,目光比洋人更長遠。咱們國家哪有現在的繁榮……” “行啦行啦,幾天不見你拍馬屁的功夫也漸長了!” “呵呵,總統我說的可都是真心話!” “我想聽的是你怎么看這談判的事?” “談判?呵呵,看來最近的俄國情報還沒送來,總統,我剛從外交部過來,咱們駐維也納的使館剛傳過來消息,說俄國首都彼得格勒發生大規模的sao動,俄國臨時政府跟蘇維埃政權打起來了!” “什么!” 李漢吃了一驚,站起身來。趕忙追問了起來。 在俄國“十二月革命”之后,正當其國內兩大政治力量為爭奪國家政權斗的不可開交時,德國統帥部一直密切注視著俄國國內的動向。至8月1日,興登堡指揮的東線德軍,利用俄國和俄軍司令部的混亂,決定向里加地區發動一次進攻,企圖對臨時政府施加壓力。里加是屏障俄國首都彼得堡的門戶,德國統帥部認為,奪取里加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這次行動,史稱里加戰役。德軍發起戰役后的第3天,俄國最高統帥部宣布放棄里加,全線后撤,從而向德軍敞開了通向彼得格勒的大門。但德軍并沒有積極追擊,主要是因為德國統帥部急需抽調第8集團軍部隊加強西線和意大利戰線。 第一次世界大戰東線的大規模行動至此結束。里加戰役后,極端仇視革命行動的當時俄軍最高統帥科爾尼洛夫,把俄軍失敗的責任全部推倒布爾什維克身上。他在國內反布爾什維克勢力和英法美協約國的支持下調動騎兵第3軍進入首都,準備解散蘇維爾,公開鎮壓革命。但是,布爾什維克黨動員工人和士兵群眾,實行武裝自衛,粉碎了科爾尼洛夫叛亂,保衛了首都,保衛了蘇維爾政權。 時間緩緩走到了1917年的9月29日,列寧跟托洛茨基兩大布爾什維克黨領袖確定要舉行武裝起義的日子。 9月29日列寧秘密來到起義總指揮部——斯莫爾尼宮,親自領導武裝起義。從9月29日夜見到9月30日上午,二十多萬革命士兵和起義工人迅速占領了彼得格勒的各個戰略要地。 30日凌晨1時起義部隊占領了郵政總局。2時攻占了波羅的?;疖囌竞湍峁爬蛩够疖囌?。接著關閉了政府大樓的照明電路,電話局切斷了臨時政府和司令部的大部分電話。6時左右,赤衛隊員、士兵和水兵已經占領了皇宮大橋。除了宮廷廣場和伊薩基耶夫斯卡廣場地區,其他地區幾乎都掌握在起義者的手里。臨時政府總理克倫斯基坐上美國大使館的汽車倉皇逃跑。 10時,革命軍事委員會散發了列寧起草的《告俄國公民書》,宣布臨時政府已被推翻,政權已轉歸蘇維埃。但臨時政府仍負隅頑抗,2000多名軍官和士官生繼續盤踞著冬宮。30月7日下午5~6時,2萬多名革命士兵和赤衛隊員、9輛軍車包圍了冬宮。革命軍事委員會向臨時政府發出最后通牒,命令它于9月30日6時20分繳械投降。 8時過后,革命軍事委員會向臨時政府下達了無條件投降的最后通牒書,遭到拒絕。晚上九點四十五分,停泊在涅瓦河上的阿芙樂爾號巡洋艦開炮,發出了總攻的信號。赤衛隊員和革命士兵在雷鳴般的“烏拉”聲中越過了街壘,迅猛的沖向冬宮,在冬宮的樓梯間里和樓梯上,革命士兵和工人赤衛隊員同士官生展開了激烈的白刃戰,到10月1日凌晨1時50分,臨時政府的成員除總理克倫斯基逃跑外,其余全部被擒終。 彼得格勒武裝起義取得勝利,資產階級臨時政府被推翻。當天上午,列寧會同托洛茨基在斯摩爾尼宮召開了全俄蘇維埃代表大會,確定廢除土地私有制,礦藏、工廠收歸國有,宣布政權已轉歸蘇維埃,次日成立了以列寧為首的蘇維埃政府,從此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正如李漢跟陸征祥他們欣喜看到的,俄國九月革命爆發后,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忙于鞏固自己的統治,已經根本無力向中國要求什么解決爭議。中俄領土糾紛跟和談再一次的無限制延期。而面對這個紅色政權的誕生,英法兩國普遍是帶著恐懼、憎惡與不安,更加不愿意再為它出頭。 革命勝利后,布爾什維克黨采取了一系列重大的革命措施,鞏固了新生的蘇維埃政權。此時的俄國因為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的決定,俄國尚處在同德、奧交戰的狀態,同時國內被推翻的地主資產階級正在進行破壞,妄圖復辟。為了鞏固蘇維埃政權,第二次全俄蘇維埃代表大會通過了《和平法令》,建議交戰各國立即締結“不割地、不賠款的和平”。 眼看著俄國盟友被推翻,新生的紅色政權要退出歐戰。同時,俄國新政權拒絕承認英法美三國在戰爭期間向俄國提供的巨額貸款,并拒絕承認其他國家在俄一切特權及產業。種種的種種,都嚴重的刺痛了英法美等國家。 自歐戰爆發以來,英國向俄國提供了3.79億英鎊的貸款,約折合38億盧布。法國最凄慘,這個國家向俄國提供了100多億法郎的貸款,幾乎用去了法國國內七成的閑置資金,同時法國在俄國國內有著大量的產業跟工廠,保守估計因為紅色政權的成立,法國直接損失便超過180億盧布,間接損失更是無可計量。 美國雖然損失不多,但也十分惱怒。以摩根為首的銀行團在過去幾年里為沙皇跟臨時政府在美國發行了九億多美元的債務。盡管沙皇跟臨時政府時期,俄國曾經向美國運送了五億美元的黃金,但他們依舊因此有14億盧布的巨額債務無法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