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節
謝遷義軍才剛剛攻下這座縣城,這是義軍攻下的第四個縣城,如今謝遷部已經發展到了一萬五千多人,這個縣城圍攻了二天,守城的數百名清軍不是逃走就是傷亡殆盡,由于沒有太多的經驗,這次義軍強攻城池傷亡慘重,死了五百多人,傷了一千多人。 盡管付出了巨大的傷亡,所有義軍還是興高彩烈,從加入義軍后,所有人都能夠吃飽飯,這就足夠了,從韃子進入山東以來,他們已經受夠了官府的壓榨,與其忍受著韃子的拼命壓榨,不如在戰場上拼死一博。 縣衙內,義津縣令正在拼命的磕頭求饒:“各位好漢爺饒命,各位好漢爺饒命?!?/br> “哼,狗官,你饒過百姓沒有,一個小小的義津縣,你竟然敢征收十幾萬石糧,交不出糧的人就被你派出衙役抓來毒打,我聽說單單上個月縣衙門前就毒打致死十幾人,你這個狗官,無君無父無祖宗,一心跟著韃子賣命,死有余辜,拖下去,游街示眾后再行斬首!”謝遷意氣風發的道。 義津縣令被謝遷指責的啞口無言,兩名義軍抓起這名縣令的衣服就往外拖,縣令不甘的掙扎起來:“別殺我,別殺我,我有錢,愿意都送給各位好漢?!?/br> 謝遷、丁可澤、程山等人都大笑起來,現在整個縣城都歸義軍所有,何況是這個縣令的錢財,他還想用來買命,簡直是可笑,縣令的聲音很快離縣衙越來越遠,接著大街上傳來一陣陣的歡呼聲,都是打倒狗官之語,可見這個縣令在本縣也做過不少惡事,遭到了許多人的忌恨。 謝遷等人連攻四城,每個城的縣令都是一些貪得無厭,民憤極大之輩,說起來也不奇怪,滿清雖然一直宣揚進入中原是為大明皇帝報仇,可是他們一直不肯退出京城,最重要的是王福建立的南明朝廷不但沒有和滿清議和,反而一直提出要將韃子趕出中原的主張,滿清的謊言不攻自破。 這種情況下,凡是有一點骨氣之人也不會出來當官,自然剩下的就是一些投機鉆營之輩,他們一方面要應付滿人下達極其沉重的賦稅,一方面還要自己撈錢,這種情況下的官員不民憤極大才怪,因此凡是被義軍攻下的縣城,縣令都是游街之后馬上處死。 “大哥,接下來怎么辦,要攻淄川嗎?”丁可澤發問道。 淄川雖然也是縣,可是在洪武年間曾設為州,論起繁華來遠勝義軍現在占據的各縣,可是里面兵也最多,本身有五百多正規軍,加上謝遷這么一鬧,淄川縣令生怕義軍攻打,也拼命擴軍,如今縣城兵力已有二千人,雖然借著機會義軍也混進去數十人,只是力量還是太小。 若是有從容進攻的機會,義軍要攻克淄川也不是太難,謝遷本來想將淄川攻下后,那里作為義軍的中樞之地,可是計劃沒有變化快,清軍為了消滅他們,竟然派出了兩位王爺領軍殺了過來。 孔有德和耿仲明兩人不是韃子的真王爺,只能算假王爺,可是這兩人加起來的軍隊有一萬多人,人數不比義軍少,義軍如果放開來收人,單在一個縣就能拉起上萬人,只是若加入的都是老弱婦孺,反而拖累義軍的戰力,所有一直以來,謝遷都堅持只收精兵,所謂的精兵也只是相對而論。充其量都是十六歲以上,四十歲以下的男子,在這之前,這些人各行各業都有,就是缺少士兵。 孔有德,耿仲明隊伍里也有大量的新兵,可是好呆有老兵帶著訓練,比起義軍的素質還是高了許多,而且兵器甲胄齊全,根本不是只拿一根棍子一個槍頭做成簡陋長槍的義軍可以正面阻擋。 若是在淄川進攻不順,只要稍一耽擱,若是讓孔耿兩人的部隊圍上來,那么麻煩就大了,可是義津縣不可久待,若不攻淄川,又要攻向哪里? 謝遷也陷入為難中,眼下義軍看似如日中天,稍一不慎就會陷于死地,他轉向趙束鄉:“軍師,你說呢?” 趙束鄉正要答話,外面一名義軍匆匆進來:“報,各位頭領,外面有一人自稱是大明特使,要求見各位頭領?!边@名大明特使正是錦衣衛的人員,錦衣衛的名聲太臭,許多人都對錦衣衛沒有好感,發現這點后,錦衣衛在清軍地盤活動時就用大明特使的名義。 眾人卻被這個大明特使的稱號唬住了,半響也說不出話來,特使不就是欽差大臣么,竟然有一位欽差大臣要見他們。 第二卷 血戰中原 第155章 收編 謝遷、丁可澤、趙束鄉等人愣了半天,趙束鄉首先回過神來,臉上露出一絲興奮之色:“謝大哥,朝廷派出特使過來是好事啊,我們應該出去迎接?!?/br> “我們造韃子的反,又關朝廷什么事?” “不能這么說,朝廷畢竟是朝廷,我們以前在朝廷治下時總還能吃飽飯?!?/br> “是啊,有朝廷過來我們就不怕韃子了?!?/br> …… 眾人七嘴八舌的議論起來,此時山東畢竟才丟失了一年多的時間,中間黃得功又殺回來過一次,大家都從小在大明的治下,雖然造反,但對大明還是心存敬畏,尤其是數萬韃子就殲滅在離山東不遠的淮安,一掃以前朝廷對上韃子就輸的晦氣,眼下韃子重兵殺了過來,許多人重新把大明當成了依靠。 “謝大哥,你說怎么辦吧?”屠戶鄭嗡聲嗡聲的道,在義軍中,屠戶鄭的名聲如雷貫耳,每次攻城,屠戶鄭都是第一個沖進城,擋住他面前的清軍就象是紙糊一樣,只是屠戶鄭是一根筋,他認準了謝遷是一個干大事之人,就事事聽從謝遷,不求名求利,謝遷對屠戶鄭也日益重視,將之提撥為義軍中的四當家。 聽到屠戶鄭的話,眾人這才發現謝遷一直沒有發言,這支軍隊本來就是靠謝遷的威望拉起來的,連攻下數座縣城后,謝遷的威望更高,雖然大部分人覺得自己能得到大明朝廷關注是一件好事,可若是謝遷拒絕與朝廷特使接觸,眾人雖然會覺得遺憾,依然會接受。 謝遷掃了眾人一眼,將各人的反應看在眼中,他哈哈一笑:“走,咱們去迎接特使大人?!闭f完,率先向門外走去,眾人都松了一口氣,連忙跟在身后。 杜小山站在縣衙門外,他做了孫克咸的親兵,孫克咸卻不喜歡他的圓滑,完全是看在他哥哥杜大山的面子上才收,杜大山立功外放做了隊正,他被孫克咸推薦到羽林衛抽調到加強錦衣衛力量的名單中,雖然錦衣衛的名聲和羽林衛比起來太臭,杜小山卻發現自己到了錦衣衛才真正的如魚得水,對他來說,羽林衛太嚴肅了,錦衣衛時刻有可能要到韃子,流寇所占的區域活動,坑蒙拐騙都要用上,這才是他的拿手好戲。 他仔細的打量著進進出出的義軍,這些義軍雖然衣服破爛,武器也簡陋,可是一個個都精神飽滿,許多義軍已經知道杜小山的身份,用好奇又有一點敬畏的目光偷偷打量著杜小山,不時悄聲議論兩句。 衣服,武器都是其次,人最怕的就是沒有精神,這是杜小山在羽林衛當中學到的一句話,現在想想確實是有道理,以前大明軍隊和韃子屢戰屢敗,就是因為已經失去了戰斗的勇氣,反而是羽林衛這支全新的部隊,面對數萬韃子的圍攻,死守山頭,終于等到了韃子的崩潰,迎來前所未有的大勝。 這些人,如果都有了合適的兵器,再打上幾仗,只要不死就會變成精銳,看來皇上當真高瞻遠矚,沒準憑著這些人真能讓韃子吃一個大虧。 “草民等參見特使大人?!敝x遷等人出來后,一起向杜小山行禮。 杜小山打量著來人,目光在屠戶鄭、丁可法、程山、趙束鄉這些人身上掠過,最后停在謝遷身上,這些人最為突出的無疑是屠戶鄭,他不但塊頭大,站在最中間,而且肩上一直杠著那根賣rou用的圓木,想不惹人注意也不行,不過,杜小山還是一眼認出謝遷才是頭領,他親自攙住謝遷的手臂:“這位想必就是謝頭領了?!?/br> 謝遷臉上微露出一絲驚訝之色,他故意站在邊上,就是要考驗一下來人的眼力,沒想到自己還是被輕易找了出來,他自然不知,錦衣衛專門成立的對外部門已經在山東布下無數探子,謝遷一起事,錦衣衛就給予了關注,對于義軍中的重要人物,錦衣衛基本上了如指掌,這種情況下杜小山當然不會認錯。 只是這個時代消息傳遞太慢,沒有上一級的指示,錦衣衛不能單獨作出決定,否則早就有人和他們聯系上了。 “回特使大人,正是草民,這里談話不是很方便,大人里面請?!?/br> “請!”杜小山回了一句,不再客氣,邁步走在前面,謝遷等人亦步亦趨的跟在后面。 到了大堂,杜小山坐上了主位,謝遷又連忙讓人送上茶水,茶倒是好茶,正是從縣衙搜出來專供縣令自己喝的,只是義軍都是粗手笨腳之人,不會泡制,用熱水一沖就送了上來,杜小山也不在意,將茶蓋揭開,輕輕喝了一口,正要開口,謝遷已經先問道:“不知特使大人來此何事?” 杜小山站了起來,向天空方向拱了拱手:“各位頭領,皇上聽說各位頭領反抗韃子之事,心中大為高興,各位雖然淪陷在韃子鐵蹄之下,依然不忘對大明的忠義,實在是大明的義士,皇上有旨,凡在與韃子作戰中犧牲的義軍將士,都可以作為烈士進入忠烈祠,永享香火供俸,活著的人,朝廷另有封賞,眼下朝廷大軍還無法反攻,只能向各位提供一批軍械作為援助,不如各位以為如何?” 謝遷突然后悔起來,早知如此根本不應該見這個朝廷特使,活著的人另有封賞也有罷了,財物嗎,現在義軍取下數縣,并不稀罕朝廷能拿出多少財物,吸引人的無非是官職而已,大家時時要面臨清軍的圍攻中,這個官職毫無意義。 只是戰死之人能進忠烈祠卻是極大的誘惑,起義之后,腦袋就等于別在腰上了,誰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會戰死,若是能進入忠烈祠,不但可以不做孤魂野鬼,而且世代享受香火,青史留名,生不能享受榮華,死卻可以極盡哀榮,多少人的追求不就是如此嗎,別說普通義軍能受到誘惑,就是這些頭領也會動心。 若是接受了,這支義軍毫無疑問就等于被朝廷收編,偏偏他就是想拒絕也不可能,那些義軍為自己付出生命,自己總不能攔著不讓他們進入忠烈祠,否則所有活著的人都會離心離德。 想通此點的謝遷只能苦笑,也站了起來拱手道:“草民等謝過皇上隆恩?!?/br> 丁可澤、趙束鄉等人也站了起來,他們的臉上卻隱隱有一絲興奮之色:“草民謝過皇上隆恩?!?/br> “恭喜各位了,從今天起,各位也不需要自稱草民,皇上有旨……” 說到這,杜小山停了下來,趙束鄉恍然,連忙拉了拉謝遷的衣服,自己跪了下來,謝遷無奈,只得照做,等到縣衙里全部義軍都跪下之后,杜小山才繼續道:“皇上有旨,山東義民謝遷一行人等,不畏強暴,率眾驅除韃子有功,封謝遷為青州參將之職、丁可澤為青州游擊將軍之職、趙束鄉為青州府同知之職、程山、屠戶鄭……,以上各人,封賞完畢,若有遺漏,將由青州參將和同知兩人共同保舉,再行補敘,欽旨!” 謝遷剛開始還聽得驚訝萬分,到后面卻是冷汗淋漓,朝廷將他手下的各級頭目一網打盡,縱有幾名遺漏也是因為剛剛提撥,他頓時對朝廷的實力有一種深不可測的感覺,對于被朝廷收編不象剛才那么抗拒。 “各位,還不趕快謝恩?!?/br> “臣,草民,謝主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各人回答參差不齊,而且自稱更亂叫,杜小山臉上卻全是笑容,知道自己的第一步總算完成。 “謝參將,趙同知,由于時間匆忙,本使這次來不及帶圣旨過來,只能傳達皇上口諭,不過,圣旨很快就會隨同朝廷帶來的軍械一起過來?!?/br> 趙束鄉笑得合不攏嘴,他只是一個舉人,若是依照平常的科舉,即使中了進士外放也不過是一名八九品的小官,青州同知可是從六品的官職,難怪人家說要做官,殺人放火受招安,不過,趙束鄉馬上暗念了一句,自己是韃子的反賊,可不是大明的反賊。 丁可澤、程山等人受了官職也是一臉喜色,謝遷看得心中一嘆,罷了,要想自立談何容易,若是能熬過這段時間,日后配合朝廷收回山東,未嘗不能享受榮華富貴。他問道:“特使大人,不知道朝廷的軍械什么時候到,有多少?” “謝參將放心,朝廷的軍械過幾天就會到,至于數目,第一批是五百張強弓,一千五百柄長刀、二千桿長槍,另外甲胄百幅,火槍二百支,這個數量不知可夠?” 眾人都吸了一口涼氣,他們攻下四縣,武庫中全部兵器加上從清軍手中的繳獲,加起來也不過二千多件,其余義軍全部是自制的武器,他們本以為朝廷能夠運進數十件兵器意思意思就算了,沒想到一出手就是四千多件,有了這批兵器,義軍的實力起碼翻了一番,眾人這才實實在在感受到投靠朝廷的好處。 其實如果需要,朝廷完全可以運更多兵器,一次就將全部義軍都武裝起來,只是這樣一來,未免顯得朝廷的兵器太廉價了,也不利于朝廷后續的控制,這才只運了四千余件兵器過來。 第二卷 血戰中原 第156章 分離 “這……”謝遷有點激動的說不出話來,同時心中又有所懷疑:“特使大人,這么多兵器如何運過來?” 山東雖然是在海邊,青州百姓出海打漁之人更是不少,只不過大多數人都是在近海,相比于福建,兩廣的海貿發達,山東的海貿簡直不值一提,也難怪謝遷等人也有疑惑,不過,杜小山一指東面眾人就明白過來。 “大海?”趙束鄉試探著問道。 “不錯,本來如果你們在高苑縣,要把軍械運過來還有一點距離,如今你們既然拿下利津正好,過幾日大船過來時,你們只需要派出大軍過去搬運就可以了,各位有家小的,如果擔心家小安全,可以一并將家小送來,到時直接乘坐海船就可以到達江南,過上安定的生活?!?/br> 杜小山說完,趙束鄉幾名有家小的頭領大為意動,雖然這樣送出去等于成為朝廷人質,可是只要一心為朝廷辦事,成為人質又何妨,相比于在山東隨時可能喪命的生活,把家小送到江南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就是謝遷自己也有一個才十一歲的弟弟。 “多謝特使大人?!敝x遷也算拿得起放得起,眼看被收編無法避免,素性道:“謝某倒是有一個不成器的弟弟,如果到了江南,以后還要請特使大人多多關照?!?/br> 見到謝遷同意,趙束鄉和丁可澤幾人頓時去掉顧慮:“特使大人,我有老母一人,還需特使大人照料一二?!?/br> “特使大人,我有娘子和兩個孩兒,也請特使大人到時安排一起帶走?!?/br> …… 杜小山哈哈大笑起來:“各位,送走沒有問題,只是要本人關照就恕不能從命了……”眾人都不解的看著杜小山,杜小山這才道:“本人這次不回江南,要留在此地居中聯絡,不知各位是否歡迎?” 眾人都松了一口氣,趙束鄉笑道:“特使大人愿意留下來,我們當然歡迎?!?/br> “對,對,我們當然歡迎?!敝x遷附合道。 “各位放心,你們都是朝廷有功之臣,家小到了江南,朝廷必定會妥善照顧,每隔一段時間,船只過來時,你們也可以寫信與家小聯絡?!?/br> 寫信?除了謝遷、丁可澤、趙束鄉三人外,這些大小頭目恐怕無人識字,只是眾人還是又一陣感謝。 當晚,因為剛剛攻下了縣城,又因為大明特使的到來,眾人不但有了官身,而且獲得可靠的支持,可以說數喜臨門,義軍在整個縣城都擺下酒宴,大肆慶祝。 數天之后,利津縣河流入???,黑壓壓的站著數千義軍,除了這此義軍壯年漢子外,最前面還夾雜著近百名老弱婦孺,孩子,年輕的婦女,白發蒼蒼的老人老太應有盡有,這些老弱婦孺正是義軍頭領的家小,船只載人有限,這一批撤出的只是到了一定職位之人家小。 趙束鄉身邊是一名年輕的娘子和兩個不到五歲的孩子,正在隅隅細語:“娘子,到了江南,若是帶孩子太累,你可以多請幾個丫環仆役,你相公現在好呆也是大明從六品的官員,朝廷也會發給一份俸祿,到時你可以每月領取,加上相公這次分到的銀子,應當足夠你在江南生活?!?/br> “相公放心,妾身一定會好好將大兒,二丫拉扯到,只是兵兇戰危,相公你要好好保重……”說到這,趙束鄉的娘子已經嚶嚶哭了起來。 “唉,娘子,你這是干什么?”趙束鄉急得跳腳。 另一旁,一向兇悍的屠戶鄭低著頭,任由一名白發蒼蒼的老婦女摸著頭發。 “兒啊,娘已經在山東生活了一輩子,到老了實在不想顛簸一場乘海船到江南去,娘留下來行不?” “娘,不行,清狗勢大,娘留下來太危險了,好在這次皇上開恩,孩兒早就聽說江南繁華無比,孩兒這些日子手頭也分到了數百兩金銀,娘帶到江南去也可以享幾天福?!蓖缿羿嶋m然盡然壓低了聲音,可是說起話來依然嗡嗡作想。 “也罷,娘如果要強行留下來只是拖累了你,娘就乘船走吧,你在外面打打殺殺,娘本來是要反對,不過,既然皇上也對你們贊賞,那多半是正事,娘也就不攔你,記住,你要好好保住自己?!?/br> “娘,孩兒明白?!?/br> “大哥,我想留下來殺韃子行嗎?”謝重拉住哥哥的手搖晃道。 “不行,你還小,不能留下來,到了江南要好好讀書,將來爭取考中進士,也好光宗耀祖?!敝x遷斷然否決。 謝重撇了撇嘴:“進士有參將大嗎?” 謝遷愣了一下,參將好呆也是僅次于總兵和副總兵的大員,大明再文貴武賤也不可能說進士大于參將,只是論起前程來,一個進士遠比一個參將光明,不過,現在大明正值危急之時,皇帝又大力提撥武人,沒準以后來一個武貴文賤也未可知,認為中了進士才能光耀名門只是習慣使然。 見到謝遷不答,謝重自以為得到答案:“那我不讀書,我也要殺韃子做參將?!?/br> 謝遷哪能跟弟弟解釋如此復雜之事,氣得輪起巴掌就要打下來,這時一人喊了起來:“船來了?!?/br> 各人的目光都向海中看去,果然,蔚藍的海面上,露出數片被海內吹得鼓漲的帆影,正在徐徐的向河口方向駛來,又過了一會兒,大船才漸漸顯露。 “啊,好大的船?!?/br> “真的,縣衙的房子也沒有這么高吧?!?/br> …… 岸上全是一片驚嘆聲,他們見慣的只是河里行駛的小船,如何能與這樣的大海船相比,自然是充滿驚嘆。 謝遷將弟弟暫且丟下,不放心的對杜小山道:“特使大人,這是否就是朝廷的大船?” 杜小山昂然道:“當然,韃子又如何能造成這樣的大船?你等下看看船頭的旗幟就知道了?!?/br> 其實,當初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人跨海向滿人投降時,曾經給滿人帶去過不少大船,可惜滿人的腦袋僵化到不可理諭的地步,他們只信任自己的騎術,從沒有想到如何利用這批船,慢慢的這些船只能停在港口內腐爛。 謝遷放下心來,不再言語,隨著大船越來越近,大船上兩面旗幟都顯露了出來,高的一面繡著斗大的明字,稍矮的一面繡有一個鄭字,對于這個鄭字,謝遷等人毫無感觸,可是在整個遠東洋面,無論是西洋人還是海盜,走私商人,對于這面旗幟都恭恭敬敬,這面旗幟在海洋上,遠比大明的旗幟要好用,他代表的正是遠東的海上霸主鄭芝龍。 杜小山從懷中掏出了一面旗幟,對著大海比劃了數下,大船上也有人用旗相互比劃,確定之后,雙方才收起旗幟。 大船行駛到離河口還有數十米的地方停了下來,這里雖然建有碼頭,只是這里的碼頭平時只供漁民打魚時使用,不可能??亢4?,只能用小船轉運,義軍早已搜集到了上百艘船只,見大船停下,會cao船的義軍連忙劃著小船向大船靠近。 小船靠近時,兩相一比較,更加感覺到海船的廣大,數十條小船圍在大船身邊就象是一個個小小的玩具,兩者根本不能相提并論。船上的鄭家水手看到圍在旁邊的那些小船,一個個幾乎鼻孔朝天,連搭理也懶得搭理,不過,好在船上也有錦衣衛的人跟隨,杜小山與來人確認之后也不需要那些鄭家水手,直接指揮義軍搬運兵器,忙乎了快一個時辰,所有的兵器甲胄才從大船上搬了下來。 看到岸上堆積如山的兵器,所有義軍都恍若做夢,雖然早就知道朝廷會送來這么多的兵器,但是知道是一回事,親眼見到又是一回事,單就長槍而言,朝廷所制的長槍質量不知要比義軍自制的要好上多少,五百張強弓、二百支火槍更是讓一直缺少遠程打擊能力的義軍如虎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