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節
張小辮兒也正有此意,他向來偷懶?;瑧T了,眼下雖然軍情緊急,但回頭只要推說“途中遇到暴雨難以前行”也就是了,便說道:“妹子所言極是,看來這有智的婦人,果然是勝過男子?!闭泻糇笥业?,“弟兄們,都隨三爺到鎮中歇腳去也?!闭f罷便告之各哨哨官,指揮著雁營掉轉行軍方向,徑投隱在深山中的青螺鎮而行。卻不料這一去,竟是“豬羊拱進了屠戶門,一步步自投死路來”。 欲知青螺鎮里究竟藏有什么古怪兇險,且聽《金棺陵獸》下回分解。 第二章 靈州七絕 且說山中雷雨將至,張小辮兒就命雁營的兩千多名兵勇,都到青螺鎮里避雨。但一旁的雁排李四是個常在廝撲叢里行走的,最是敏銳機警,他在高處下望,看那古鎮里寂靜異常,毫無人煙蹤跡,想來那些居民因為戰亂天災,早都逃得一空了,可是深山古鎮里邊又黑又冷,陰氣森森,怎么看都不是個善地。 雁排李四心念一動,就告訴張小辮兒,說這青螺鎮四面環山,地形險要,咱們都到古鎮中安營歇息倒不打緊,可萬一附近有粵寇出沒,肯定會趁著風雨交加,居高臨下地攻打過來,到時候雁營難免要吃大虧,卻不如把大隊人馬都留在嶺子上,只帶一部兵勇前往鎮里探明情形,如此上下分兵,就可以形成相互照應的犄角之勢。 張小辮兒不想冒著雨隨大軍留在嶺子上睡帳幕,就派前哨探路,又帶著雁排李四兄妹和一隊團勇,直奔山中的青螺鎮。漸行漸近,卻不見鎮中有半個人影,天上密云不雨,四周越來越是陰暗,除了滾滾悶雷作響之外,偌大個古鎮,竟然空蕩蕩的連雞鳴犬吠也聽不到。 只因當時天下大亂,官司王法形同虛設,無論是造反的賊寇,還是清廷的官兵、團勇都和山賊土匪沒什么兩樣,在營時飲酒吃rou,出路時搶劫金銀,殺人放火之類的勾當更是家常便飯,不管是到什么地方,百姓們無不望風而逃,地方上十室九空。 所以雁鈴兒等人雖見那鎮中空寂,一處處死氣沉重,卻也并不感到太過意外,知道鎮子上縱然有些逃不開的老弱婦孺,此時見了清軍,也早都關門閉戶躲了起來,于是讓跟隨的團勇們各持刀矛抬槍,緊緊護在營官兩側,仔細提防戒備。 張小辮兒隨軍而行,他根本不去理會青螺鎮中的動靜,自顧盯著那長面羅漢貓。只要此貓不曾開口,天塌下來也砸不到三爺的半根毫毛,可一旦它見著兇兆開口出聲,自己這條小命也就快到頭了,卻不知能否躲得過去。 張小辮兒外邊戎裝披掛,內穿能避水火的黑蟬輕甲,暗藏了利刃火槍。他雖然外松內緊,仍是難免流露出心神不寧忽喜忽憂的模樣,跟在身邊的雁排李四看個滿眼,就出言相詢,說咱們雁營兄弟多是響馬盜賊出身,時時都被官府防備猜忌,而那些粵寇也是恨咱們入骨,不過三哥不必掛懷,只要兄弟們還有一口氣在,管他來的是明槍還是暗箭,都能替三哥擋了。 張小辮兒知道雁排李四義氣過人,但林中老鬼之事詭異難言,無法如實相告,便推說并非是擔心自身安危,只是一進青螺鎮,就想起以前的舊事來了,雖然時隔數年之久,可回想起來,至今恨得牙根兒發癢。 雁排李四和雁鈴兒聽得此言,心中更覺奇怪,不知是件什么舊事。其實這話倒不是張小辮兒信口胡編的,原來靈州是千年繁華之地,魚龍變化之鄉,自古以來便有“七絕”之稱,頭一件極有名的,當屬云中塔影。以前塔王寺古塔高入云霄,每到城外遠山霧氣凝聚,日影照射之時,就會出現群塔來朝的異象,民間有“塔市”之稱,向來與登州海市齊名,不過隨著靈州塔王毀于戰火,塔市奇景早已經不可復見了。 其次是靈州城里的貓仙祠,想國朝上下,大江南北,關內關外,雖然地大物博,但是拜貓為仙的奇風異俗,也只在靈州才有,故此才稱得上是一絕。 這靈州七絕有的是指古跡,有的是風俗,各不相同,其中最后一絕,指的是青螺燒餅。在靈州地界邊緣的青螺古鎮,出產上好的五香牛rou,以及牛油酥麻燒餅,把燒餅夾了牛rou,合在一起吃更不得了,那可真叫回味無窮。鎮子里有許多燒餅鋪子,各家都有獨特的民間手藝和祖傳秘方。 頭兩年張小辮兒還未發跡之時,曾到過青螺鎮里偷雞摸狗。他嘴饞了想從燒餅鋪里順點吃的,結果被人家揪著辮子當場捉住,人贓并獲,不但燒餅沒吃成,還吃了一頓好打,至今回想起來,還是耿耿于懷??伤麑ρ闩爬钏暮脱汊弮壕筒荒苓@么說了,三爺可丟不起那人,只說當年英雄末路,窮困潦倒,途經此地遇到有個燒餅鋪子,又看那老板做燒餅的手藝確實是得過些傳授的,于是對他好說好求,想要討幾個燒餅回去,好養活家里那八十歲的老娘。誰想那做燒餅的吝嗇無比,又是狗眼看人低的小人氣量,非但不肯施舍,反倒舉拳就打。三爺的肋骨也被他踢斷了幾根,到現在只要趕上天陰雨濕,骨頭縫里就疼得難挨。 雁排李四聽得惱火:“這廝實是欺人太甚,要知道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三哥你可還記得是哪個燒餅鋪子?待兄弟們尋上門去,先殺他全家良賤,再放把大火,燒他一個干干凈凈,片瓦不留,才算出了這口惡氣?!?/br> 張小辮兒故作灑脫道:“時過境遷,還理會那些舊事作甚?只是觸景生情,想起當年四處流落,忍饑受餓,總以為將來發跡了,就可以衣食無憂,終日地逍遙快活??傻搅私駮r今日,雖是一身混入公門,正三品的頂戴花翎扣在了腦袋上,再也不用為了吃穿用度發愁,誰知卻又有了許多以前連想也想不到的苦處??磥砣松谑?,活這一輩子,真是野花不種年年有,煩惱無根日日生?!?/br> 眾人說著話就到了青螺鎮街心。這古鎮當中是個千年古剎,當年繁華鼎盛的時候,也是在靈州境內有名的一座廟宇,喚作瓦罐寺,里面供的是城隍老爺。如今早也已荒廢多時了,只見廟門頹敗,神路凄涼,堂上泥塑的小鬼、判官、牛頭、馬面,一個個東倒西歪,缺胳膊少腦袋。 正在這時,半天里一個霹靂炸雷響起,震得古剎屋瓦顫動,滿天布烏云,電閃又雷鳴,狂風發怒吼,大雨就來臨。初是蒙蒙細雨,繼而如傾盆覆甕,恰似翻江倒海之勢,雨霧蔽野太空迷。檐前垂瀑布,陸地把舟行,街市涌波濤,屋舍泡洪流,河道條條溢,溪巷處處通,須臾暴雨如注,頃刻懸河注海。 雁排李四急忙帶著眾人避入瓦罐寺。行軍打仗之輩沒那么多忌諱,到了廟堂里席地而坐,看這雨勢一時半會兒也停不下來,就命營中團勇燒水造飯。 張小辮兒心里有事恍惚,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正焦躁間,見廟里還有道后殿,想要圖個清靜,便信步走去。雁排李四兄妹恐他遇到刺客,形影不離地跟在左右。三人帶著幾個親隨,從廊下轉到后殿門前,忽聽從門里傳來哞的一聲牛鳴,不禁覺得古怪了,這鎮子里的百姓早就逃了一空,哪里還會有牛?何況又是在這座荒廢的古剎之中? 張小辮兒道:“這牛多半是哪個酒rou和尚偷來養在此地的,在破廟里殺生吃rou,正是野僧的本事,既被三爺撞上了,正好給營中兄弟們燉鍋牛rou,豈不強似啃那些粗硬干糧?!闭f著抬腳踢開殿門,往內一看,只見殿內點著一盞昏暗的油燈,滿地積塵,遍掛蛛網,神龕里五道神君的泥像,早已沒了面目,門口的柱子上拴了一頭青牛,角落里還搭著鍋灶面板,鍋里是生rou,旁邊的籮筐里堆滿了燒餅,看這擺設,倒似是個屠牛打燒餅的鋪子。 這種鋪子往常在青螺鎮里再是尋常不過,可不知為何藏在寺廟里,而且更奇怪的是屋中停了一口油亮漆黑的棺材。張小辮兒等人都覺詫異,莫非是棺材里的僵尸成了精,在這兒開了間鋪子宰牛燉rou打燒餅? 雁排李四出身綠林,膽智超群,從軍以來殺人如麻,出生入死都不放在心下,哪里會在乎這些怪事。他冷哼了一聲,就要叫左右上前,把那頭青牛牽出來,就地宰剝了吃rou。 張小辮兒習過《云物通載》,不僅能夠相貓辨狗,連各種牛馬也都識得。要論起名馬良駒,往往價值巨萬,其中的名目,無非是烏騅馬、胭脂馬、艾葉青、干草黃、火焰駒、青鬃獸、白龍駒、玉頂驥之類,日行一千,夜走八百,古時候伯樂就懂得相馬,這些個事體,倒也不在話下。 但要說起這相牛之術,想來其中只不過青牛、黃牛、水牛之分,體形雖巨,卻多是用來耕田拉犁,相牛豈不是有名無實的屠龍之術?其實牛中也有吉兇丑惡之分,張小辮兒看出屋里拴的青牛極是怪異。原來凡是溫順健碩之牛,必定是“岐胡有壽,膺匡欲廣”,也就是要額寬、角長,但這頭無主的青牛,卻是毛少骨多,舌冷蹄高,額底珠泉處都是旋毛,睫亂角偏,怎么看都是個怵人的鬼相。 那青??匆娪腥诉M來了,就昂起首來,目露兇光,打著響鼻不斷低鳴。雁排李四動了殺機,對張小辮兒說道:“三哥,吾見得牛馬多了,可從沒看過這等不知死的孽畜,此??蓺⒉豢闪??!?/br> 張小辮兒也奇道:“據說老牛常鳴,多半是腹中有寶之兆?!闭f著走上前去,伸手摸了摸牛背,想看看此牛究竟是衰末之牛,還是正值健年。凡是青牛,三歲生兩齒,四歲生四齒,五歲生六齒,其后每一年,便接脊骨一節,不料剛把手放到牛背上,卻觸到一片片rou鱗。張小辮兒心下猛然一緊,才知道眼前這青牛根本就不是牛,他急忙低頭去看地上跟在身后的長面羅漢貓,那貓正自張口欲叫,這真是“千驚萬嚇心俱碎,腸斷魂銷膽亦飛”。欲知后事如何,且聽《金棺陵獸》下回分解。 第三章 蛇母 在舊時的民間傳說里,牛為通冥通天之物,陰司里就有吃鬼的牛頭惡神,名為“方良”。在陽世間也有種體生rou鱗的怪牛,此牛專吃死人rou,它可以驅鬼起尸,令死者自解其衣,脫光了之后才上去啃吃。驅鬼起尸之事雖然未必真有,但全身鬼相的方良牛生性反常,窮兇極惡,不食草而食腐,自漢代以來,就是早已絕蹤滅跡之物。 張小辮兒識得此牛,或許是塔教余孽所留亦未可知,心中頓生厭惡之情,正焦躁間,忽見那長面羅漢貓張開口來,頓時驚得頭頂上飛去三魂,腳底下走掉七魄,慌得腦中只剩一個念頭,就是趕緊打開竹筒,按照其中所藏的回天之策救回自己這條小命。 可他剛要拆開封著竹筒的火漆,卻見那羅漢貓懶懶地打了個哈欠,并未作聲。張小辮兒知是虛驚一場,覺得腳都有點兒軟了,重新揣好竹筒,抬手在貓頭上敲了一個栗暴,隨后就喝令左右,把瓦罐寺后殿的這頭青牛牽出去宰了,但rou不能吃,抽筋扒皮,牛尸大卸八塊,用牛皮裹住,找個豬槽裝了,然后挖地埋藏。 幾名親隨答應一聲,就要上前動手捆綁那牛,就聽屋里的棺材蓋子嘎吱吱響了一聲。外邊大雨如注,炸雷不斷,眾人吃了一驚,還道是有尸起之事發生,紛紛拽出腰刀來,護在張小辮兒身前。 雁排李四罵了一聲,抬腳踹開棺蓋,提刀便剁,誰知棺內卻躲著個披麻穿孝的女子,叫道:“軍爺不需粗魯,奴家還是活人?!闭f話聲中已從棺材里爬了出來,給雁營眾人道個萬福,自稱是本地人氏,出身書香門第,奈何生來命蹙,嫁與了青螺鎮燒餅鋪的趙六為妻。夫妻兩個起早貪黑,辛苦經營燒餅鋪子,雖然只夠度日,倒也過個安穩。誰知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趙六被賊寇所殺,連鋪子也一并毀了,沒了安身之所,只好搬到荒廢的瓦罐寺后殿孀居,打些牛油燒餅,托人到鎮外販賣,換了錢糧為生,獨自伴著放置亡夫衣物的空棺守靈至今。 那孀婦又說,這青螺鎮里的人大多逃難去了,鎮子里只剩下些孤兒寡母,老弱病殘之輩。這兵荒馬亂的年月,大伙早都成了驚弓之鳥,遠遠望見有許多人馬在嶺子上出沒,便急忙卷了家當躲避起來。她一個婦道人家,慌不擇路,就藏進了空棺材里。如今舉家產業,僅剩這一頭青牛,聽見軍爺們要將此牛牽出去殺了,故此驚出聲來。 雁排李四見這女子妖妖嬈嬈的,形跡十分詭異,便逼問她說:“咱們雁營都是官軍,又不是山賊草寇,兵甲旗號甚是鮮明,你們這些賤民都不帶眼睛嗎?看見官軍為何躲藏,莫非暗地里敢與賊寇相通?” 那孀婦低著頭,輕聲細語地求告道:“軍爺切莫見怪,咱們安分守己的良民百姓,趕上這么亂的年頭,不管是山里來的,還是水上走的,可都是惹不起的,猛然見山里來了這許多手持刀槍的兵勇,怎能不慌?” 雁排李四見她對答如流,處處遮掩得滴水不漏,話中竟沒破綻可尋,但如此鎮定自若,哪里像個守寡獨居的孀婦。這番鬼話瞞瞞旁人也就罷了,又怎瞞得過雁營的四爺。他心想:“我若現在一刀剁翻了你,卻壞了雁字營的名頭,四爺倒要看看你如何興風作浪?!庇谑羌僖饫頃?,收起出鞘的秋水雁翎刀,冷眼盯著她的一舉一動。 雁鈴兒和其余幾名親隨,也都是心明眼尖的人,知道這小寡婦果是蹊蹺,不免暗自提防起來,此時就見那趙氏孀婦兩手捧起一缽燒餅,緩緩遞上前來,要請雁營的諸位軍爺享用。 雁營眾人劍拔弩張,只要那孀婦膽敢輕舉妄動,就能當場將其亂刃分尸,而張小辮兒看羅漢貓并未開口,自知劫數未到,暫且不會有什么兇險,膽氣也隨即壯了幾分,就問道:“小娘子這燒餅,可是青螺牛rou餡兒的?” 那孀婦道:“先夫傳下的燒餅手藝,是上好的拆骨牛rou餡兒料?!闭f著就將青螺燒餅捧到眾人眼前。 張小辮兒看到燒餅中的rou色黑紫,連皮帶骨剁得稀爛,全不似牛rou成色,雖然醬汁濃重,卻蓋不住隱隱約約的一股尸臭。他偷眼一看腳旁的長面羅漢貓,那只斑紋如畫的大花貓,正自蜷伏在地上,蹙眉瞪目,頗有厭煩之意。凡是通靈之貓,最憎惡吃死尸腐rou的東西,張小辮兒見了羅漢貓的神態,已知燒餅餡兒是人rou做的。 張小辮兒斷定那婦人必是漏網的塔教余孽,正要喝令手下發難,豈料那始終低著頭的孀婦忽然抬起臉來,露出一張厚施重粉的慘白面孔,兩眼含恨,似是要流出血來,張開口吐出一條長舌,舌尖分為兩叉,咝咝作響,竟像是毒蛇吐芯一般,直奔張小辮兒激射而來。 好在雁營眾人早有防范,雁排李四最是眼明手快,怎能容她刺殺營官,罵聲妖婦,一刀揮去,說時遲,那時快,雁翎刀早剁在她的肩胛骨上,將她砍翻在地,抬腳踩住,其余的團勇蜂擁上前來,當場捆作了五花大綁。 塔教不過是會些造畜的邪術,專做偷尸盜骨、拐賣童男童女之類見不得光的勾當,撞在雁營面前,根本不堪一擊。那孀婦雖然有些詭異手段,但得分碰上的是誰,雁排李四豈是易與之輩?她既然失手被擒,肩頭又傷及骨,疼得實在是熬不住了,自是和其同黨一樣丑態畢露,不斷開口討饒。 張小辮兒也不命人給她裹傷,只教人拿刀子挑去她舌上的毒囊,然后就地加以盤問:“如今你落在雁營手中,趁早絕了活命的念頭,按理就該一刀一刀碎割了你。但小娘子如此青春貌美,三爺怎會忍心加害,只要你如實招來,什么都好商量?!?/br> 那孀婦見大勢已去,只好和盤托出。原來這孀婦是塔教中的蛇母,自從教主白塔真人被官府處決之后,整個教門都被徹底剿滅,蛇母躲在青螺鎮瓦罐寺里,從死尸身上割rou,打成rou餡兒,裹在燒餅里販賣,置了一具空棺材作為教主靈位,暗地里發誓要報仇雪恨,但多次潛入靈州行刺,都因為戒備森嚴,沒能得手。 今天一早,她看見官軍進了鎮子,本想遠遠逃開,但仇人相見,分外眼紅,遠遠瞧見了雁營的旗號,自道真是冤家路窄,看來不是冤家不聚頭,一狠心就躲入棺中等待機會??墒孪葴蕚洳蛔?,上來就已經失了先機,只好冒死動手,想要拼個同歸于盡,最終還是難以得逞,自知躲不過一死,只求留個囫圇尸首。 雁排李四和雁鈴兒都道,倘若派兵將蛇母押解回去獻給官府,此輩身懷邪術,恐怕走在路上不大穩妥。塔教的妖人丑類作惡多端,殺一個少一個,所謂“斬草除根,萌芽不發;斬草若不除根,春至萌芽再發”,如今落在咱們手里,還留她作甚,就地打發了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