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節
又過了一段日子,鄭飛率領大軍來到了滄州邊境,耶律淳的心頓時到了嗓子眼上,但接下來一連半個月,鄭飛居然毫無任何動作,只是每天指揮著大軍在滄州附近展開訓練,既沒有來興師問罪,也沒有來給老丈人問聲好, 耶律淳明白了,自己這位女婿是在等著自己先去找他,給他賠禮道歉,耶律淳為此暗暗惱怒,卻是無可奈何,他可是已經知道,自己的大軍也被自己的女婿帶來了,那幾十萬部下就像是幾十萬只小螞蟻,撓的他的心奇癢無比,只要南京道大軍能重歸自己,管他什么皇帝與金軍,誰都別想再算計自己! 罷了罷了,忍得一時,海闊天高,耶律淳決定忍,他先是親自給鄭飛寫了一封信,委婉的承認了自己當初的錯誤,但也不忘醒鄭飛自己當時的被逼無奈與自己為他所做的一切。然后他又找到自己的夫人蕭王妃,首先向她誠摯的為她私自放走女兒時對她發的火道了歉,然后又將當前的嚴峻形勢說給了蕭王妃聽,讓蕭王妃馬上給女兒寫一封信,要她幫自己勸說一下那鄭臨風,將自己的南京道大軍還給自己,至于條件,一家人嘛,什么都好商量。 面對自己的丈夫,蕭王妃無可奈何只得照辦,信很快就寫好了,派人越過邊境送去了滄州。 兩天后,鄭飛將兩封信放在了桌上,對著朱武等人一笑道,“老狐貍終于忍不住了?!?/br> 752,燕云風雨(下) 耶律淳派人去往滄州送出信,又苦等幾日后終于得到了消息,自己的女婿派人來了,正在邊境等待進入,他趕忙下令放行,并派軍隊一路護送來到燕京, 鄭飛派來的人是吳用,吳用首先代表鄭飛和耶律采潔對耶律淳及蕭王妃請了安,奉上了耶律采潔親自為耶律淳夫婦準備的禮物,這還沒完,吳用告訴耶律淳,齊王殿下與耶律采潔公主本想親自來燕京探望,但因公主有孕在身,不便遠行,還請王爺體諒。 說鄭飛要親自來當然只是客氣話,但耶律采潔懷孕的消息卻令耶律淳驚喜異常,他不僅是為要當外祖父而高興,更是高興的這個孩子來得真是太及時了,如此一來更能牢固與女婿的關系,緩解矛盾,別的事情也就更好談了, 耶律淳非常的高興,盛情款待了吳用,而且是大張旗鼓的款待, 吳用明白耶律淳的意思,心中暗暗偷笑,看來統帥猜的沒錯,這位燕王的日子過得十分不好,竟要以此來向天下證明他還有一個實力雄厚的女婿,提醒別人不要輕易的惹他。 晚宴上,耶律淳數次想向吳用暗示自己南京道大軍的事,想探一探吳用此行的真實目的,卻都被吳用巧妙的回避了,整場晚宴上都只聽吳用向與會的南京道各大小官員與將領宣稱齊王鄭臨風是如何的雄武,如何從一位江湖豪杰白手起家創立了這番雄偉的霸業,在他的率領下天道軍又是如何的強大,如何屢次不可思議的以少勝多,如何把大宋欺負的毫無還手之力,直聽得眾人一愣一愣心驚膽戰,聽著吳用口若懸河的話,一位文韜武略、威震天下的當世雄主赫然形象的出現在了眼前, 情況就是這樣,如果是放在多年以前,乃至一直追溯到遼國的建立者耶律阿保機的時代,如果有誰對著一群遼國人如此稱贊一個漢人英雄,就算他們身處的地方是在漢地,遼國人都肯定只會對此嗤之以鼻,漢人的確很強大,但那是曾經,燕云十六州都被我們拿下了,你們漢人還有什么可吹噓的, 但現在卻不一樣了,那個叫做鄭臨風的人已經成為了燕京的一個傳說,他派來的花榮與幾千士卒在遼金戰場上大殺四方,力挽狂瀾,他娶得是大遼的掌上明珠采潔公主,更可怕的是就在全天下都以為他要完蛋的時候,他竟一口氣把遼夏幾十萬大軍吞了下去,逼得大宋割地求饒,他現在在所有人心中都像是一個怪物 尤其是在座的幾乎占到一半的漢人官員,每個人都是聽得如癡如醉兩眼放光,自從燕云之地的漢人被契丹人統治以來,他們一直都以為典籍中的漢人英雄都只不過是傳說,或者說只是漢人中的英雄,矮個里的巨人,跟外族一比就不算什么了,可如今卻有一位活生生的來自母族的大英雄橫空出世在了眼前,而他們雖已與母族割裂百余年,但流淌在身體中的與英雄同樣的血rou還是令他們無比的激動和自豪 就這樣,在吳用的吹噓下,現在在座之人已幾乎沒有人會懷疑,如果不是這位鄭臨風是燕王耶律淳的女婿,他隨時都可能殺過來,奪了南京道,而以南京道目前的形勢,燕王想保住南京道幾乎是不可能的 而耶律淳看著吳用那張滔滔不絕、唾沫橫飛,只怕連死人都能給說活的嘴,心中不禁一陣苦澀,他本想用今天的晚宴來向皇帝和金國示威,告訴他們不要覺得本王已經要任你們宰割了,本王的同盟來了但直到這時他才明白,自己怕是又給自己的女婿做了嫁妝,經這個大嘴吳用如此一說,整個南京道就都知道了鄭臨風是如何的厲害,這對士氣的影響將是不可估量的,而且也將會在接下來必然要進行的談判中使自己落了下風。 耶律淳決定阻止吳用,他已讓親信數次找機會想打斷吳用轉移話題,但都沒用,吳用那張嘴就像是啟動了無敵模式,無論把話題扯到哪里去他都能重新扯回來,耶律淳明白了,看來今晚想讓吳用閉嘴看來要么殺了他,要么灌醉他,殺了他不可能,那就只能灌醉他了, 終于,這個辦法稍稍有了點作用,至晚宴結束,吳用“大醉”而歸,耶律淳一眼就看出吳用是裝醉,但面對此等“滑頭”耶律淳也是無可奈何,他決定明天一早就跟吳用攤牌,盡早把該談的事情都談完,別再著了這個可惡的漢人的當, 誰料,第二天一早,他首先得到的消息卻是吳用來告辭了, 耶律淳大驚,這怎么行,我想談的可一個也還沒開口呢,忙問吳用為何如此急著回去 吳用把手一攤,統帥派我來就是向王爺夫婦請安并贈送禮物以表孝心的,我請安的話也說了,禮物也帶到了,沒事我當然得回去了,對了,忘了告訴王爺,如今統帥已經順利的接收了半個河北東路,各地一切太平,沒什么事的話統帥和公主再過些日子就要離開滄州返回南方了,我也得早胸去準備準備好跟著一起回南方,離家大半年了,想老婆和娃啊 耶律淳又是一驚,他當然知道吳用這又是在滿嘴放炮,他真想現在就上去撕爛了吳用那張擠滿“無辜”與“迷?!钡谋砬榈哪?,但沒辦法,他也明白自己目前在談判中已經處于了極為被動的地步,自己女婿的態度從一開始就很清楚,這件事要么不談,要么就放低一切身段去求著他談, 耶律淳只得強忍下心中的怒火,又問道,“我那賢婿……沒有說過別的什么嗎” 吳用一拍腦袋,大驚失色,“哎呀王爺您看我這腦子,都是昨晚喝多了差點把這件事給忘了,我在來之前我們統帥還讓我問王爺一句話呢,” 耶律淳想吐血,“什么……話” 吳用正色道,“我們統帥問您,您還要不要當大遼的皇帝” 耶律淳趕忙把已經升上喉嚨口的血又咽了回去,“什么意思” “沒什么意思,就是您要準備當皇帝,我們統帥愿全力幫助您?!?/br> 耶律淳的心不禁狂跳起來,當皇帝自然是他的夢想,就算當不了皇帝,能得到那鄭臨風的幫助自保也絕對沒有問題,這應該算是一個好消息,但他明白,天上不會無緣無故的掉餡餅,尤其是在這個時候, “本王有困難,本王需要兵,許多許多的兵本王希望賢婿能把本王的南京道大軍還給本王?!币纱局苯訂柕?,話既然已經說到這個份上,就沒有必要再遮遮掩掩了, 吳用毫不猶豫的一擺手,“抱歉王爺,這世上已經沒有了南京道大軍,只有我們天道軍的第七集團軍和蕃營十三衛,并且他們只會聽命于我們統帥?!?/br> 耶律淳終于忍不住了,狠狠拍了一下桌子怒視吳用, 吳用面不改色,回視耶律淳, “本王一稱帝,耶律延禧會進攻本王,金國也會進攻本王,本王拿什么去對抗他們就憑你們一句話誰知道你們會不會反悔,到時候又有沒有實力幫助本王”耶律淳無奈,語氣一松又道, “在下已經說了,我們統帥會全力幫助您,會派出大軍幫您抵抗一切準備對付您的敵人” “你們要在南京道駐軍”耶律淳面色陡然大變,終于明白了自己女婿的真實目的, 吳用不置可否,用沉默來表示了肯定, “你們當本王是傻子嗎”耶律淳冷笑道,“要你們進入南京道,本王隨時會成為你們手中的傀儡,你們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得到南京道,我那賢婿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盤?!?/br> 吳用嘆了口氣,“王爺,說句不好聽的,我們若真想得到南京道,以目前的形勢,有必要跟您玩這一手嗎我們幾十萬大軍一起北上,王爺自付能抵擋幾日實話跟您說,能有現在這個結果,全憑公主為您向我們統帥求情求來的,統帥感動于公主對他的真情,這才答應下來。否則您今天所面對的就不是在下一個吳用,而是幾十萬大軍” 耶律淳心中一顫,厲聲怒道,“你敢威脅本王” 吳用一笑,“非也,只是給王爺說明一下實情,我們統帥對南京道并沒有什么興趣,我們只是需要在我們與金國之間創造一個緩沖帶,而您就是最佳的人選,您稱帝,以附屬國存在于我們的身邊,我們幫您抗金,就這樣簡單?!?/br> 這話說到了耶律淳的心坎上了,他不久前才剛剛聯絡金國想以金之附屬國存在下去,但被金國拒絕了,如今自己的女婿則主動要求接納自己為附屬國,相比較下,成為女婿的附屬國肯定要好過當金國的附屬國,并且這件事也非常的合情合理,鄭臨風的確非常的強大,但金國也非常的強大,兩強相爭必有一傷,鄭臨風剛剛占了半個大宋,立足未穩暫時不想跟金國接觸也是自然,他也的確非常需要一個幫手幫他抵擋金國南下的腳步, 同時,吳用的話在耶律淳聽來也確實是“事實”,以自己目前的兵力,要抵擋那鄭臨風的確非常的困難, 難道那鄭臨風此舉……真是自己的女兒為自己爭取來的耶律淳不由有些心動,他想了想終于說出了他的底線,“本王還有一個條件?!?/br> 吳用點頭道,“王爺請講,您講完了,在下也還要說一個條件?!?/br> “本王要求……將本王的,哦不,也就是你們所說的第七什么軍……,” “第七集團軍?!眳怯媒涌诘?, “嗯,是第七集團軍,”耶律淳真是覺得拗口,不知道自己女婿為什么要把軍隊改得這般麻煩,“還有蕃營十三衛派來幫本王,別的軍隊,除非逼不得已以及本王的同意,全都不準進入南京道” 吳用一笑,痛快的一點頭,“好” 耶律淳一愣,真是沒想到居然答應的這么痛快,但對方能答應下來就是最好不過了,他心中不由暗暗一喜,只要南京道大軍能回來,以自己對這支軍隊的影響力,慢慢的重新將他們籠絡回來還不簡單 “你們的條件呢” 吳用道,“待王爺稱帝之后,必須立耶律采潔公主為皇太女,日后無論公主所生男女,都必須是您皇位的合法繼承人?!?/br> 耶律淳瞠目結舌…… 753,東北亂勢(上) 五天后,吳用重返滄州,帶回來了一個不算多么意外的消息耶律淳答應了所有的條件,并且果真出了要將第七集團軍與蕃營十三衛派到南京道的要求, 鄭飛聞言冷冷一笑,一切都如鄭飛所設想的,耶律淳被嚇住了,同時也被誘惑住了,耶律淳根本就想不到鄭飛現在空有幾十萬大軍,卻壓根已沒有再打一仗的能力,莫說再打一仗,第七集團軍與蕃軍十三衛的糧草應都已逐漸成為了一個問題,所以,鄭飛才想出了這個計劃,干脆就把第七集團軍和蕃軍十三衛這個大包袱重新甩給耶律淳,讓他幫自己養活這二十萬大軍, 這個安排也完全符合鄭飛接下來的計劃,因為若想順利的實現鄭飛大一統的民族融合計劃,除非萬不得已,否則鄭飛絕不想通過武力拿回南京道,武力就意味著流血,尤其當面對的是外國與外族的入侵時,流的血就會更多,甚至生靈涂炭,一旦如此,這勢必就會成為隱藏在被入侵國家與民族心中難以愈合的傷痕,造成民族仇恨,阻礙融合大計! 相比較下,采用這種方式的好處則有很多, 首先,幫助耶律淳抵擋金軍南下符合鄭飛長久的利益,鄭飛現在最需要的是至少三到五年的時間恢復地盤上的生產,進行國力的積攢,在這幾年中阻擋金軍南下至關重要。但若是完全依賴耶律淳,他有沒有那個實力暫且不說,還要防他什么時候再把鄭飛給賣了或者耍個什么陰謀之類的,極不保險!所以,讓耶律淳幫著鄭飛養兵,鄭飛幫著他抗金才是可以掌握主動的最保險的辦法, 其次,這個辦法非常的溫和,可以極大的避免沖突流血與矛盾,如果鄭飛沒記錯的話,耶律淳命不久矣,頂多再多兩三年就會去世,到時候,耶律采潔就能繼承皇位,鄭飛接下來也就能順理成章的吞并南京道, 同時,鄭飛也打算以南京道作為向天下展示的一個窗口,告訴天下人自己對待外族溫和的一面,更能在日后不可避免的征伐之戰中減少來自外族因為恐懼而誓死的抵抗。 當然,鄭飛明白耶律淳之所以答應自己的條件其實打的是什么如意算盤,耶律淳在賭博,他也同樣在賭博,但他既然敢這么做,那就是有信心讓耶律淳的美夢落空! “花榮,萬春,我對你們有信心,你們對自己有信心嗎?”鄭飛收回思緒,抬頭笑問二人, 花榮抱拳道,“請統帥放心,只要有我在,無論在哪里,第七集團軍都永遠忠于天道軍,忠于您!” 龐萬春也抱拳道,“請統帥放心,蕃營十三衛永遠忠于您!” 鄭飛點點頭,上去派了派二人的肩膀,然后帶著眾人一起來到屋外,登上城樓,看向北方, “那里就是我們的燕云故土,還有生活在上面的幾萬漢族同胞!”鄭飛看著北方與西北方說道,“我們努力了這么久,是時候為我大漢洗清屈辱,重振大漢神威的時候了,為了我們的國土,為了我們的同胞,我們一定會成功的!弟兄們,歷史會記住我們所做的一切,我們的后代子孫,會以我們為榮!” 十天后,耶律淳在南京城舉辦登基大典,正式稱帝,自號天賜皇帝,并宣布了耶律延禧的十大罪狀,向天下廢立耶律延禧, 同日,耶律淳宣布立耶律采潔為皇太女,他已經隱約猜到了鄭飛的意圖,不過他并不擔心,答應這件事在他來說只不過是緩兵之計,他覺得自己正值壯年,再活個十年二十年絕對不能問題,而在他有生之年,他一定能想到辦法將從鄭飛那里引進來的“狼”,重新變成自己的“狗”,重振大遼!到時候,再立誰還不是自己說了算?或者干脆將自己的外孫培養成為自己真正的繼承人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對于耶律淳的這個決定,引起了他所新成立的“朝廷”的不小的震動,尤其是來自于追隨在他身邊的大遼宗室子弟的反對,因為耶律淳確實沒有兒子,只有三個女兒,以他現在這把歲數也不大可能再生一個兒子,所以自從耶律淳準備稱帝以來,宗室子弟們都在無比緊張的等待著誰會成為耶律淳選定的接班人,沒想到等了一大頓卻等來了一個“女太子”,尤其是這個“女太子”還是一個漢人的老婆,這下宗室子弟們都不干了,吵著讓耶律淳收回成命, 耶律淳大怒,將帶頭的幾個子侄全部剝官奪職,宗室子弟們一看耶律淳來真格的了,這下都老實了, 一天后,鄭飛任命花榮為主帥,龐萬春為副帥,由他二人率領天道軍第七集團軍與蕃營十三衛整齊裝備,越過遼宋邊境正式進入南京道,按照約定,他們在南京道的北邊與東邊分布開來形成防線,負責同時防范中京和金國, 耶律淳命人將這個消息迅速傳播開來,對外宣稱不但自己的南京道大軍已重回自己手中,自己的同盟大宋齊王鄭臨風還派了十萬大軍前來助陣,目前整個南京道共有四十萬大軍,營造出隨時可能北上討伐耶律延禧的陣勢, 隨后,耶律淳稱帝的消息分別傳到了中京與金國,耶律延禧勃然大怒,下旨剝奪耶律淳的一切官職爵位,革出宗籍,昭告天下宣布耶律淳為國賊,并且接著就要率軍去討伐耶律淳,但卻被大臣們阻止了, 大臣們為耶律延禧詳細的分析了目前的嚴峻形勢,咱們剛剛丟了上京道,實力大損;金軍正在上京及東京對咱們虎視眈眈,隨時都可能北下進攻咱們;耶律淳既然敢稱帝,自然是早有準備,據說不但他的南京道大軍已經重新回到了他的手中,他還從他女婿鄭臨風那里又借來了十萬精兵,南京道宮帳軍本就是大遼最精銳、戰斗力最強的一支軍隊,鄭臨風又是一個擁兵萬,雄霸大宋近一半國土、也是最富饒國土之人,他隨時可以為耶律淳源源不斷的物資與兵力支持;而咱們的總兵力也只有不到四十萬人,而且物資極為匱乏,士氣也非常低迷;從綜合實力上來說,耶律淳其實已經勝過了咱們,所以,他現在不來進攻咱們,咱們就燒高香了,若還去主動進攻他,這不是自討麻煩嗎? 耶律延禧一聽還真是這么回事,卻是怎么也咽不下這口氣,為了泄憤,他下令將中京道與西京道內所有與耶律淳有關系的人全部革職的革職,下牢的下牢,治罪的治罪,可想耶律淳本為宗室皇親,這些年又寇冠諸王、權傾朝野,他的親友、老部下、門生何止成千上萬,這些人中的大部分又著實跟耶律淳的稱帝沒有半毛錢關系,卻突遭此等牽連被治罪,該是何等的冤屈,一時間,中京道與西京道被搞得人心惶惶、人人自危! 這下耶律延禧心中的怒氣總算是稍稍減少了些,他又召集起已為數不多的大臣商量接下來應該怎么辦,咱們得做點什么啊,無論是上面的金國還是下面的耶律淳對咱們發動進攻,亦或者更糟糕的他們一起進攻咱們,咱們都會完蛋! 眾大臣絞盡腦汁卻毫無對策,耶律延禧見狀更是大怒,正要發火,卻聽一人高聲道,“臣有一策為主分憂?!?/br> 耶律延禧一喜,看向出聲之人卻是一愣,原來說話的人是一個年僅二十的年輕人,叫做耶律東利, 耶律東利也為宗室,從輩分上講是耶律延禧的子侄輩,不過他們家族自道宗時代就已沒落,而他今天之所以能站在這里議事,除了他在中京有所任職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jiejie是耶律南仙,也就是成安公主, 十年前,夏國皇帝李乾順向遼請婚,耶律延禧當然舍不得把自己的女兒遠嫁夏國,于是就想在宗親內選一適齡女子封為公主再嫁給李乾順,皇帝都不愿意,宗室內的其他人當然也不愿意,選來選去,就選在了耶律南仙的頭上,因為耶律南仙父母雙亡,只和一個親弟弟耶律東利相依為命,沒有靠山,也沒有其他宗室愿意為她說情, 就這樣,耶律南仙被封為公主,遠嫁夏國,當然,作為補償,她的親弟弟耶律東利被賞了一大筆錢財,此后幾經周轉,便來到了中京任職, 耶律延禧只在十年前嫁出耶律南仙的時候見過耶律東利一面,那時候耶律東利也只是個哭哭啼啼拽著耶律南仙衣襟不讓她走,與耶律南仙抱頭痛哭的十歲的小孩子,如今十年一過,已經長大成人,故耶律延禧只是覺得他有點面熟,卻不記得他, 身旁的中京留守趕忙上前低聲為耶律延禧介紹道,他是誰,他的jiejie有是誰云云, 耶律延禧恍然,疑惑的看了耶律東利一眼,不確信這個乳臭未干的小年輕還能有什么連自己身邊的大臣都想不出來的辦法,. 耶律東利躬身一拜,高聲道,“陛下,十年前,成安公主遠嫁夏國,為遼夏建立聯姻,十年后,臣愿再赴夏國,為陛下請來夏國大軍!” 耶律延禧一聽眼中頓時一亮,哎呀呀,自己怎么把這茬給忘了! 754,東北亂勢(下) 耶律東利認為,大遼與夏國完全有理由馬上建立同盟, 首先,夏國與大遼一樣,是宋國陰謀的受害方,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比大遼更慘,因為夏國皇帝的親弟弟察哥就死在了這場陰謀中。大遼與夏國擁有一個共同的仇敵鄭臨風,以及這個仇敵的幫兇耶律淳。 其次,金國來勢洶洶,夏國難道就不擔心嗎?對他們來說,相比于待在一個已經彼此習慣對方的存在并建立起同盟關系的大遼身邊,從極北蠻荒之地而來,在與大遼的戰爭中表現的極為貪得無厭又反復無常的金國會帶給他們怎樣的威脅是可想而知的。 最重要的是,夏國的國策也會讓他們同意建立攻守同盟,夏國自建立以來,之所以能在遼宋兩大國的夾縫中生存下來甚至地盤越來越大,除了因為他們仰仗大西北的沙漠戈壁作為天然的屏障,數次拒遼宋大軍于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一直所信奉的"聯遼抗宋"以及"聯宋抗遼"的國策,當遼國威脅到他們,他們就會聯合宋國,而當宋國威脅到他們,他們又會聯合遼國,靠著這種國策,他們建立起了三國鼎立的均衡關系。但現在,他們賴以生存的國策已經出現了重大的問題,鄭臨風與金國的橫空出世已經打破了這種均衡,遼國已經被金國逼上了絕境,宋國也被鄭臨風打得毫無還手之力,這兩國鄰居即將被兩個更加強大也更具威脅的鄰居所取代,夏國能不急嗎? 對夏國來說所幸到現在為止,他們還沒有與鄭臨風及金國接壤,還沒有直接受到來自他們的威脅,但只要他們不傻,他們就應該明白以目前的形勢他們的這種"幸運"并不會再持續太久,一旦大遼不復存在,夏國就是鄭臨風與金國的下一個目標。而他們現在已與宋國徹底翻臉,他們所能依靠的還是只有大遼! 耶律東利的話得到了眾大臣的贊同,耶律延禧也是喜出望外,這個計策是耶律東利提出來的,而且也沒有人比他更適合去執行這個計策了,因為他是耶律南仙的親弟弟,也就是夏帝李乾順的親小舅子,于公于私,李乾順都應該會給自己小舅子一點面子。 耶律延禧也對耶律東利越看越滿意,耶律南仙是被自己收為了義女才封了成安公主,從這層關系上說,耶律東利也就相當于自己的義子,看著耶律東利在大殿之上滔滔不絕、思路清晰的分析當前的形勢,再對比一下那些碌碌無能卻占居高位的宗室近親,耶律延禧不禁一聲感嘆,誰說宗室無才?眼前這名宗室旁枝不就是個反例嗎?除了他,還有,耶律延禧心中不禁一黯,他想起了耶律大石,事實證明他沒有看錯耶律大石,耶律大石用他的死證明了對他和大遼的忠誠! 耶律延禧隨即任命耶律東利為自己的特使,帶著自己寫給李乾順的親筆信即刻啟程去往夏國。 同時,耶律延禧下令全軍提高警惕,準備隨時應對來自金國和耶律淳的進攻,一定要堅持到夏國援軍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