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節
在回住所的路上,趙金奴一邊聽著劉太醫為她詳細講解著孕期需要特別注意的方方面面,一邊滿腦子都在飄著夫君朱武那和善可親的面容,一瞬間,她真的覺得她是這個世上最幸福的女人,她不但嫁了一個好男人,這個好男人還與自己的父親、大哥和朝廷建立了這么友好的關系,她不禁輕輕的摸了摸已經微微隆起的肚子,心中暗暗念道,“我的孩子,你的爹爹一定會成為大宋一代名臣的,他也會是咱們娘倆這輩子的驕傲……” 陳邦光第二日便要告辭返回,但朱武不同意,他說你們要這樣回去了豈不顯得我不懂禮數?不行,說什么也要等年后才能走。 當然,陳邦光也不是非要急著回去,當初太子臨時起意要派人慰問朱武和公主,這個差事不知怎么就落在了他的頭上,快過年了又是天寒地凍的他當然不愿意來,可沒辦法,太子讓他來他就得來,而且為了能達到太子目標,他這一路是緊趕慢趕,風雪無阻,吃盡了苦頭才好歹在年前三天趕到了杭州。 如果現在回去,這年也趕不上了,路上那滋味想想都難受,那比得了在杭州好吃好喝還能過上個舒舒服服的新年呢?不只是陳邦光,使團中的其余人也不想走,眼看朱武堅持不讓他們走,他們自然稍稍推辭了一下就欣然接受了,而朱武接下來的款待也讓他們著實覺得真是不虛此行! 朱武不但一天一小請,三天一大請,更是命人帶著他們游遍了杭州與蘇州城的著名景點,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此時的蘇杭雖然少了幾分綠樹花朵的襯托,卻也有著別樣的冬季風光,直讓陳邦光等人是流連忘返,心中更是對朱武的好感上升到了極點。 在陳邦光一行中,也不全是跟朱武第一次打交道的人,其中有一個也算跟朱武相熟,此人叫王洪亮,乃是太子趙桓的貼身侍衛之一,當初在朱武率軍趕到救下太子時他便跟在太子的身邊,而在接下來長達數個月的平定房山賊寇中,作為太子貼身侍衛的他也不知跟朱武打過多少次交道,故跟朱武極為相熟,此次太子將他派給了陳邦光,直接保護陳邦光的安全,以示對陳邦光的恩寵。 朱武一看“老熟人”王洪亮來了也是很高興,單獨跟王洪亮碰過好幾次杯,可是讓王洪亮臉上倍兒有面子。 陳邦光與王洪亮等人玩的非常開心,不知不覺眨眼間就到了正月十五,陳邦光一算不禁嚇了一跳,居然不知不覺間已經在東南“玩了”快二十天了,饒是他再舍不得離開天堂一般的杭州也不得不走了,因為太子那邊還等著信呢,再不回去就等著太子爺發怒吧! 陳邦光當即向朱武再次辭行,吳國公啊,謝謝您老的款待,下官等人真是感激不盡,我們真得回去了,再不回去恐怕這烏紗帽就保不住了,您老就放我們走吧! 朱武嘆了口氣,好吧,那你們就走吧,今晚我再給你們辦場歡送會,大家好吃好喝明天一早再走也不遲。 陳邦光心里那叫一個感動,還是吳國公會心疼人??! 這歡送會說辦就辦,朱武還找來了一大幫手下陪著陳邦光等人,眾人都是可了勁的灌他們,把陳邦光等人灌了個暈天暈地。 當酒席進行到一半的時候,已經喝了七八成醉的王洪亮突然覺得肚子里一陣翻江倒海,他趕緊醉醺醺的站起身子要去解手,按理說是應該有人陪著王洪亮去的,但不湊巧,一直陪著王洪亮喝酒那位已經喝趴下了,別的桌上的人也沒發現這邊的動靜,所以就只有王洪亮一個人搖搖晃晃的憑著記憶去找茅房。 你說一個醉漢還有啥“記憶”可說?王洪亮暈頭轉向的找了一大圈竟突然發現自己迷路了,不但茅房沒找到,還來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這可把王洪亮給急壞了,肚子里的翻滾是越來越厲害,眼看就要拉在褲子里! 此時王洪亮也管不了那么多了,他手忙腳亂的跑到一片花叢里就解開褲子蹲了下去。 撲哧……撲……撲哧! 頓時,無比的爽快從他的菊花穿過他的腸胃直達大腦…… 不過新的問題又來了,拿什么擦呢? 王洪亮借著月光左看右看,半天也沒找到個可以用來擦的玩意,罷了罷了,要不就先別擦了……,王洪亮把心一橫,忍著惡心提上褲子就走,心里只想著趕緊回去找到個軟物后再去茅房重新擦一下吧。 結果他走得急,又不識路,在一個拐角處便只聽一聲“哎呦”,原來是與一個人撞在了一起。 “誰啊,走路不看路??!”對方看來被撞得不輕,揉著腦袋嚷道。 王洪亮趕忙一邊看向那人一邊道歉,恰巧在王洪亮腦后上方掛著一個燈籠,燭光很明顯的照映出了那人的容貌,“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我……”話到一半他的聲音突然止住了,只見他瞪大眼睛看著那個人,眼中寫滿了無比的震驚以及……恐懼,那個眼神,就像是看到了鬼一樣! 對方顯然沒看出他是誰,因為夜色太深,那燈籠又在王洪亮的腦后,正好把王洪亮的面容遮擋在一片黑影里,他只是聞到王洪亮身上nongnong的酒味不禁皺了皺眉道,“呦,喝這么多,走路小心著點?!闭f罷,他便錯開身子繞過王洪亮繼續走起了自己的路。 王洪亮這才回過神來,他似乎是想到了什么,頓時激起了滿頭的冷汗,酒勁也幾乎嚇醒了一半,他也不再猶豫抬腳便走! 直到此時,剛剛走過去的那位腳步突然停住了,只見那人猛地轉回身子,疑惑的看著王洪亮的背影,眼中若有所思…… 王洪亮疾步如飛,在接連走錯了好幾個地方后終于逐漸接近了剛剛飲酒的地方,他要快點去,去找到陳邦光,把自己剛剛所見到都告訴他! 但就在他距離飲酒處已不足二三十步,耳邊也幾乎已經可以清楚的聽到從哪里傳來的笑聲的時…… 突然,就見從路邊的黑暗中猛地竄出來幾個如鬼魅一般的人,還不待王洪亮反應過來,他便只覺頭一沉,意識便陷入進了無盡的黑啊之中…… 過了一小會,便見有一個人慢慢走到了王洪亮所躺之處,看著他沉默無語。 打倒王洪亮的黑影人中的一人立刻單膝跪倒道,“王爺,屬下大意,差點壞了王爺的事,屬下真是該死!” 那人輕輕的搖了搖頭,“我也是大意了,竟忘了此人當日是見過你的?!?/br> 黑影看了王洪亮一眼,“這個人……?” 那人淡淡道,“安排的像一些,不要露出破綻?!?/br> 說罷,此人便慢慢轉身重新往飲酒之處走去。 黑影似乎是想了想,隨即一招手,便與另外幾名黑影人抬起王洪亮走向了院子深處,月光皎皎照映在他的臉上,只見他是一個相貌很普通的年輕人,但他的樣子,怎么就那么像半年前那個向太子與朱武告密的房山賊寇……“李三”呢? 王洪亮死了,死因很明確,因為醉酒失足掉進了水池。 陳邦光唉聲嘆氣,不知回去該怎么跟太子交待。 朱武也是有些傷感,命人給了陳邦光五千貫錢,要他回去轉交給王洪亮的家人,他說,若不是他硬要強留陳邦光等人玩了這么多日子,若不是他非要再舉辦一場什么歡送會,王洪亮肯定是不會發生這個意外的,所以他也有責任,這些錢就當是他對王家人的補償吧。 陳邦光很感動,在草草收了王洪亮的尸體后,他們終于啟程踏上了返回東京的路途…… 613,大戰京東(16) (不幸的消息,本人的賬號被封了,封禁時間到2999年12月31日,我x!也就是說,以后大家再也看不到我在書評區說話了,哪怕是自己的書評區也不行。我會盡快注冊一個小號的。) 送走了陳邦光一行,朱武才暗暗松了一口氣,只道這一次真是好險,差一點就毀在王洪亮身上,他的思緒也不禁回到了幾個月前…… 當日因為“李三”的“告密”,助大軍一舉搗毀了房山賊寇與鄭臨風的地下火器交易,在大戰得勝后,太子極為高興,不知怎的,他的腦子中突然就想起了那個“李三”,要朱武將“李三”帶來,他要親自犒賞。 自己當然不能把“李三”交出來,因為房山賊寇中壓根就沒有“李三”這個人,把他交給太子,早晚要露餡!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李三”消失! 于是自己只好說“李三”已經意外死在了圍剿房山賊寇的戰斗中,此刻已將計就計把人頭高高掛起在了軍營內示眾。 太子感嘆不已,又命人立刻傳來李助,他要親自問一問李助那“李三”的身份,好命人去給“李三”的家人送去些錢財,也好顯示太子的重情重諾。 當然,李助是對這個根本不存在“李三”一問三不知的,不過還好,李助是個聰明人,在自己的一個眼神下就回過神來,然后像是“突然想起來”一樣一拍腦袋道,“小人這腦子真是不好使了,確實有李三這人,不過……小人也不知道他來自哪里?!?/br> 雖然這事就這樣過去了,但自己知道太子還是起了疑心的,太子還暗中命人調查此事,幸好,當日跟著李助去接應火器的那些人都已被處死,“李三”號稱所在的那個房山賊寇的分部也已全部剿滅,“李三”的人頭也因為連日的暴曬導致腐爛而分辨不出,這才…… 朱武收回思緒,暗暗下定決心,這事還好被及時控制住了,否則后果是大是小還真不好說,這件事也等于給自己敲響了一記警鐘! 他當即下令所有人手將所有大大小小的細節重新檢查一遍,絕對不能出任何的差錯! 時間飛快,眨眼就出了正月,大地回春,天氣在漸漸轉暖,時間也到了朝廷計劃平定京東路的日子。 二月初一,皇帝召集起大臣們商量具體的開戰計劃,諸多細節很快就被敲定,朝廷大軍早已就緒,糧草等也已準備妥當,可以說是萬事俱備,只剩讓朱武率領二十五萬岐山軍趕赴京東前線與朝廷大軍會合了。 看起來一切都在按朝廷當初招安朱武時的計劃在進行著,唯一的不同是朱武所表現出來的歸順之心徹底的打動了朝廷,若按朝廷原本的計劃,在朱武率領大軍離開兩浙路并幫助朝廷基本平定了京東賊寇后,朝廷就會暗中在調集南方諸軍包圍兩浙路,然后朝廷同時對朱武大軍和兩浙路發動突然襲擊,便可將朱武也徹底連根鏟除! 只是以如今的狀況看,這個計劃的繼續實施的基礎已經發生了改變,同時,無論是太子與鄆王,還是蔡京、童貫與鄭居中等大臣都明確反對再執行這個計劃,他們都認為朱武是個“忠臣”,只需要在平定京東賊寇后履行承諾賜給朱武想要的一切,兩浙路就將和平光復,強悍的岐山軍也將成為大宋手中的力量,在接下來要進行的收復燕云十六州中繼續發揮重要的作用。 皇帝本身也不愿意再對朱武下手,既然大家都不同意,這個計劃便被廢止了,皇帝僅僅是下令兩浙路周邊的軍隊只按往常一樣保持一定的警惕即可,切不可做出讓岐山軍誤會的舉動。 不過,皇帝與大臣們還是留了一個心眼,為了以防萬一,他們決定在向朱武下達命他率軍北上的旨意的同時,還要再給朱武派去一個監軍,以監督朱武是否真的派出了足額的二十五萬大軍,并監視朱武看他是否是真的在全力在為朝廷平定京東賊寇出力,還要督促朱武別偷懶,讓岐山軍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趕赴京東前線,別耽誤了朝廷的剿匪大計。 當然也有大臣對此表示了憂慮,他們擔心此舉會讓朱武覺得朝廷并不信任他,會傷害到朱武的歸順之心,可是,要不派監軍去監視他的話也真有點不放心,那要怎樣才能做到兩全其美,既不會造成朝廷與朱武的誤會,也能起到監視朱武的作用呢? 眾人想來想去立刻就有了主意,朱武不是說要朝廷負責他那二十五萬大軍的糧草嗎?那正好可以以此為借口,派出一員大臣以“錢糧調度”的名義進駐岐山軍,明著是代表朝廷幫助岐山軍調度糧草,暗中則既能用糧草掐制住朱武的咽喉,也能用糧草的動向來摸清岐山軍的行動進度,一舉兩得! 皇帝對這個提議非常滿意,而在究竟派誰去這個問題上,大臣們卻有了分歧,因為這個人選除了監視朱武外,還有一個別的隱性作用,那便是可以通過其繼續加強與朱武的聯系,太子一方希望以此來繼續鞏固與朱武的聯盟,鄆王一方則希望通過其增進與朱武的合作,爭取把朱武徹底拉向自己的一邊,所以,這個人選也是至關重要的。 太子與鄭居中等人推薦的是“太子舍人”程振,理由是派出去的這個人選越是與朱武相熟,則越能減少朱武的抵觸,程振曾隨太子征戰京西,征戰中便是主要負責的錢糧調度,而因為他的忠于職守與超強的責任心,從沒有在錢糧問題上給太子和朱武造成絲毫的麻煩,朱武就曾數次對太子說過,他要是能有一位像程振這樣的錢糧官就好了,足以看出朱武對程振的喜愛。所以派誰去都不如派程振去,可以顯得再自然不過了。 鄆王和童貫等人則堅決反對這個提議,他們的理由很簡答,程振官位不高,資歷太淺,根本不足以擔任這種重要的任命。他們推薦的是王黼,他們認為當初就是王黼代表朝廷招安的朱武,若按科舉門第法來看,王黼還得算是朱武的半個“恩師”,而雙方自在朱武受了招安后也一直關系不錯,加之王黼官職也高,派他去也能顯示朝廷對朱武的重視,竟然派了這樣一員大臣專門負責為他調度糧草支持他。 皇帝思考片刻就決定同意鄆王和童貫的意見,派王黼去東南! 王黼領旨謝恩,對皇帝鄭重承諾一定會竭盡所能完成任務,監視著朱武讓他老老實實的把二十五萬軍隊帶到京東路去! 鄆王得意的瞥了太子一眼,只見太子的頭微微低著,臉色似乎是不那么好看…… “為什么?!”太子的臉色異常的難看,寫滿了憤怒,“父皇他為什么又拒絕了我們?!這已經是第幾次了?從讓誰擔任大軍的主帥,到今天這事,前前后后少說也有七八次了,還有任命我的提舉皇城司,雖命我掌管禁衛所,卻不讓我掌管內東門、崇政殿等地的宮門,禁衛所的人數也從兩千兩百七十人削減到了一千八百人,甚至還要受御史臺六查司的節制,也就是說我一個堂堂太子如果要帶著禁衛所辦案,還要去向御史臺六查司去請示!父皇他到底是想做什么?!我到底要做到什么樣他才能滿意?!” 鄭居中深深地嘆了一口氣,他很理解趙桓目前的這個狀態,甚至連他也分外明顯的感受到了一種特別悲涼的感覺。 幾乎在一夜之間,一切似乎都回到了從前的樣子,皇帝依舊是處處寵信著鄆王趙楷,并又在開始明著暗著在拆著太子的臺。這豈不是就是說太子在西京所立的所有功勞分明就是徒勞嗎?如果這是真的,那太子還有什么好奮斗好爭取的?就算他再立天大的功勞,皇帝心中的太平仍舊會傾向于鄆王的一邊。而如今雖然還沒有發生什么對太子特別不利的事情,但朝中的文武百官都已嗅出了這其中不同尋常的諸多味道,鄆王的堂前又開始重新熱鬧起來,太子這邊的支持者也在開始迅速流失著! 出現這種狀況的解釋只有一個,有些事情似乎就是天注定的,不受寵的孩子哪怕再努力,也注定無法取代受寵的孩子在父母心目中的地位! “殿下不要著急,”鄭居中努力讓自己看起來信心滿滿,“至少咱們還有朱武的支持!圣上必須考慮到這一點!” “朱武……”趙桓輕聲念叨了兩遍,然后突然像是想起來什么一樣臉色無比古怪的看向鄭居中,“舅舅,我……” “殿下,怎么了?”鄭居中奇道。 趙桓咬了咬牙,將嘴湊到鄭居中耳邊用極小的聲音輕聲說了幾句話。 頓時,就見鄭居中猛地打了一個冷顫無比震驚的看著趙桓驚道,“殿下,這……這……這可是!” 趙桓慘慘一笑,“舅舅,您還沒有發現嗎?無論我做什么都是沒用的,既然如此,我還有什么好顧忌的嗎?成王敗寇,您覺得三弟如果上臺,迎接您的又會是什么?” 鄭居中的面色瞬間變得蒼白起來,幾粒冷汗也劃過了他的額頭,許久之后,就見他輕輕的點了點頭…… 614,大戰京東(17) 二月十五日,王黼帶著圣旨抵達兩浙路,朱武領旨并對王黼的到來進行了熱烈地歡迎。 “臣朱武領旨謝恩?!敝煳淦鹕斫舆^圣旨,而在他接過圣旨的一瞬間,只聽王黼突然低聲道,“鄆王殿下命卑職向吳國公致意?!?/br> 朱武面色不改的接過圣旨,這才對著王黼一笑道,“王大人旅途勞頓,快請進府,我已備下酒宴給大人接風?!?/br> 王黼趕忙道,“吳國公真是太客氣了,為圣上分憂,不敢妄稱辛苦。國公爺先請?!?/br> “請!” 接風宴安排的隆重而得體,兩浙路與岐山軍幾乎所有的軍政要人都出席了。 朱武首先端起酒杯對眾人笑道,“一年前,咱們多有托了王黼王大人才能被朝廷招安,這才有了咱們如今這安寧的日子。一年后,又是王大人不遠萬里再次來到這里為咱們送來了錢糧,確保咱們的大軍不會挨餓受凍!大家說,王大人是不是咱們岐山軍幾十萬將士的恩人?!” “是!”所有人都齊聲高喊道。 王黼受寵若驚的趕忙對著眾人連連拱手稱不敢當。 “來!”朱武端起酒杯高聲道,“大家一起敬王大人一杯!” 說罷,朱武首先一飲而盡,所有人也都跟著一飲而盡,王黼一看哪還能不喝,也是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朱武再次命人倒滿酒說道,“我朱武不打誑語,說實在的,這些日子我還一直在擔心這錢糧的問題,我就擔心啊,朝廷會不會撥給咱們糧草呢?如果撥了,能不能夠數呢?就算夠數了,又是由哪位達人具體負責調度給咱們糧草呢?大家可別覺得我朱武小心過度,這可不是開玩笑的,錢糧要出了問題,咱們幾十萬大軍就要斷糧,斷糧了大家就得想辦法自己搞糧,一旦搞糧,勢必就會引起大亂子,說不定兵變都有可能!到時候就算我朱武再有本事也白搭,我總不能讓弟兄們餓死吧?” 王黼一聽到這話,心里不由咯噔一下,只聽朱武繼續道,“但現在看,我的擔心完全都是多余的!圣上一諾千金,該給咱們的糧草一粒也沒少!而且還派來了王黼王大人專門負責此事,要是別人來我還不放心,可我對王黼王大人是放一百個心!王大人是咱們的大恩人,他肯定不會讓糧草出一分一毫的差錯!我可要事先聲明,萬一以后錢糧出了問題,肯定跟王大人無關,兄弟們要鬧事的話,只準沖著犯事的人來,誰要敢污蔑王大人一句話,就是不把我朱武放在眼里!來,再敬王大人一杯,以后就得辛苦王大人了!” 說罷,朱武再次一飲而盡,眾人也都跟著一飲而盡,王黼看著眼前的酒,心里一陣悲涼,這哪里是朱武在恭維自己,分明就是他在鄭重的警告自己,警告自己千萬不要對他的錢糧動歪腦筋,否則后果自負! 王黼是真的不想喝這杯酒啊,因為只要喝了,自己來的時候對這批天文數字般的錢糧的所有算計就全盤落空了,不但自己再沒辦法分得一杯羹,更是也得“害得”從上到下不知多少官員也別想再沾任何好處,不知從上到下有多少官員就要從此記恨上自己……! 但沒辦法,這酒必須還得喝,罷了罷了,就當是為了鄆王殿下吧!王黼咬咬牙一狠心,端起酒杯朝著朱武笑道,“請吳國公放心,只要有我在,二十五萬兄弟一個也不會餓肚子!干!” 說罷,王黼一飲而盡,朱武與眾人都是齊聲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