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節
張迪剛走沒多久,護衛便又來向朱武稟報,“國公爺,太子與鄭大人來了,此時正在會客廳等您?!?/br> 朱武微微一笑,放下手中的書,接著就起身往會客廳走去,而在他即將踏入會客廳的一瞬間,只見朱武就像是突然換了一個人一樣,臉上原本的輕松之色立刻消失的無影無蹤,轉而換上了一副愁眉不展的樣子。 “殿下,鄭大人,你們來了?!敝煳涫┒Y道,他雖然笑著,但很明顯是強顏歡笑罷了。 趙桓與鄭居中相視一眼,都輕輕嘆了口氣,朱武能有這樣的反應也在情理之中,說起來,朱武此刻沒有表現出怒色已是有些出乎他們二人的意料了,畢竟皇帝對第三個條件的答復簡直有些太欺負人了,這擺明了就是要岐山軍去送死,如此一來,作為先鋒軍及作戰主力的岐山軍必將損失慘重,只要是個正常人就不會覺得舒服。 趙桓見狀滿臉愧疚的深深一嘆道,“這個……朱兄啊,不好意思,本王只能為你爭取到這個地步?!?/br> 鄭居中也趕忙接著補充道,“吳國公你也要體諒殿下,來自鄆王等人的阻撓實在太大,殿下為你不遺余力的據理力爭,說實話,能有這個結果已經很不容易了?!?/br> 朱武看向趙桓,目光之中一片感動,隨即點頭道,“我知道,殿下為了我的事一定沒少為難,只是……”朱武說到此處語氣一轉苦悶的一嘆道,“我一心為了大宋,都敢承諾派大軍沖在最前面為大宋浴血奮戰,天地可鑒!但卻還是只有太子殿下與鄭大人信任我,我……我真有些心灰意冷!” 雖然朱武的樣子看起來似乎真的是心灰意冷到了極點,但趙桓還沒傻到會相信朱武這番表態,鄭居中那日的話至今還在耳邊環繞著……“像朱武這種草莽,一路都是舔著刀口上的血過來的,在這種人的人生信條中,忠誠二字永遠都是狗屎,他們信奉的只有兩樣東西,一是活命,二是利益,他之所以選擇了殿下您,就是因為他看中了殿下有朝一日必會榮登……,所以說與其他是選擇忠誠于您,倒不如說他是把他所有的寶,甚至是他的身家性命都押在了您的身上,雖然老臣相信至少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他會竭盡所能的幫助殿下,但殿下也應懂得如何駕馭這種人,對他們要像對待一條狗一樣,管飯,但永遠不要管飽……” 趙桓想定,隨即語重心長的勸道,“朱兄不必如此,來日方長,還有你我可以大展拳腳的時候!” 朱武立刻感激的笑著點了點頭,“是,有太子殿下這句話我就安心了!” “呵呵,”鄭居中呵呵一笑道,“看來太子殿下與吳國公都對這一次的討逆信心十足啊?!?/br> 趙桓與朱武相視一笑,趙桓道,“有朱兄去,本王自然無比放心?!?/br> 朱武也道,“只可惜不能繼續與太子殿下并肩戰斗,真乃一大憾事!” 三人再度哈哈一笑,鄭居中立刻趁熱接著問向朱武,“既然如此,那看來吳國公對朝廷的答復……?” 朱武苦笑一聲,“還能如何?當然是只能答應了。殿下都已經為我如此爭取了,我若再不從命,太子殿下的面子往哪里擱?” 這話雖然中聽,但趙桓與鄭居中還是都有些小小的驚訝,心中不由暗道朱武居然連這種苛刻的條件都能答應?究竟是朱武心胸太寬闊了,還是他隱藏著什么天大的目的,竟愿意為其而付出如此慘重的代價?! 卻聽朱武接著道,“不過,我還有兩個條件?!?/br> 趙桓與鄭居中這才恍然大悟,心中一動暗道怪不得能答應,果然還是有條件的,只怕這個條件會不輕呢…… 只聽朱武接著道,“此戰勝利之后,我希望朝廷能封我為世襲吳國公,世襲罔替。并賜我免死金牌,只要我與我的子孫沒有做出什么叛國、負君之罪,萬罪皆不加身!其實這個想法上一次我便想說,但擔心太過唐突,所以這次想先征詢一下太子與鄭大人的意見,不知……我這個要求能不能往上提?” 趙桓與鄭居中對視一眼,彼此都從眼中看出了深深的震驚,趙桓不由暗暗倒吸了一口涼氣,朱武真是好大的胃口,世襲罔替的爵位再加上免死金牌,自古以來無論哪朝哪代,這可都是最高的賞賜! 不過,趙桓在驚訝之余還不禁暗暗松了一口氣,他終于明白朱武的目的是什么了,好,很好,朱武啊朱武,本王不怕你有野心,就怕你有雜心,只要你能老老實實的聽話,本王能滿足你的就絕對不會吝嗇! “這個要求有難度,”趙桓坦誠道,“不過我會為你盡力去爭??!” 朱武激動的對著趙桓拱手深深一拜,“多謝太子殿下!” 第二日一早,朱武便向朝廷正式給予了答復,朱武的答復令皇帝頗感意外,他隨即向群臣征詢起了意見。 太子沒有食言,他雖然沒有出面,可有許多大臣當即表示可以答應朱武,他們認為,此次征討京東賊寇既然是以岐山軍為主,讓他們如此流血賣命,也是該同時給點甜頭吃吃,而且朱武所要求的也只是個國公而已,大臣們能被封國公的也不少,待日后想辦法將兩浙路從朱武手中收回來,所謂的“吳國公”充其量也只是一份榮譽,就算再世襲罔替也沒什么用。至于免死金牌,這才應該是朱武的主要目的,說白了他已經做好了日后徹底歸順朝廷的準備,這是在給自己找后路呢,朝廷也盡管答應就是了,能用一塊金牌換回朱武可以放心的歸還兩浙路,這便宜可真是沾大了,并且這個所謂的免死金牌可cao作的余地也是很大的,朝廷既然能發給你,那便也能收回來,若真是想要你死,尤其是一塊小小的金牌能擋得了的?歷史上個各朝各代即便賜了“丹書鐵卷”卻依舊難逃一死的又不是什么稀罕事?,F在朝廷的當務之急是把朱武哄高興了,讓他可以全心全意的為朝廷效力,助朝廷平定京東賊寇,收復京東路,這才是最重要的。 而嘉王為了能盡量安撫朱武,讓他可以幫助自己平定京東,也不愿意再從這等無關大局的事上再跟朱武作對,便也表示贊同接受朱武的條件。 皇帝眼見如此,終于下定了決心,當天,一道圣旨發出,正式任命兩浙路經略安撫使朱武為朝廷討逆軍副兵馬大元帥,命朱武即日離京返回兩浙路重整軍隊,隨時準備聽調親率岐山軍助朝廷平叛京東! 一場看來必將載入史冊的京東大戰,終于就此正式拉開了序幕! 605,大戰京東(8) 十一月十日,在朝廷正式下旨朱武的當天,皇帝又將朱武召入宮中,舉辦宮宴款待朱武,當是為朱武踐行。 太子、鄆王及許多大臣都一起出席,就是不知是不是有意為之,朱武的座位被直接安排在了鄆王趙楷的旁邊,朱武和趙楷顯然都對此頗為不適應,二人除了禮節性的致敬外便再沒有了任何的交流。 朱武對皇帝表現的極為尊重,口口不離臣如何,句句不忘表忠心,并當著眾人的面向皇帝立下軍令狀,此戰他必鏟盡梁山賊寇,為皇帝與天朝光復京東,如若做不到,甘愿軍法處置! 皇帝直聽得龍顏大悅,遂客氣的問向朱武對朝廷可還有什么要求?當然,皇帝這只是客氣一下顯得親近,能答應朱武的都已經答應了,不能答應的也都回絕了,這個時候朱武要再敢提什么要求就真是太不懂事了。 誰料,朱武竟真的很認真的說道,“啟稟陛下,臣確實還有一個請求,藏在心里很久了,一直不敢提,還請圣上能夠答應?!?/br> 此言一出,眾人皆是一驚,太子與鄭居中對視一眼,心中又是擔心又是生氣,緊張的是朱武一向挺精明的,怎么還犯這種低級的錯誤?你這個時候要再提什么非分的請求,皇帝是答應呢還是不答應呢?你這不是為難皇帝嗎?!生氣的則是朱武竟然在事先一點招呼也沒打,這種自作主張的行為讓他們也感覺很不舒服。 坐在朱武身旁的鄆王趙楷則心中暗暗偷笑一聲,暗道朱武打仗雖然了得,但到底只是個綠林草莽出身,居然連這點基本的規矩都不懂,看你今天怎么收場! 一邊想著,趙楷還看了看坐在對面的童貫一眼,目光之中一片得意,這幾日,童貫一直勸他去跟朱武多接觸一下,盡量與朱武保持著一個良好的關系,就算朱武再是太子的人,這一次打仗也還是要靠朱武出力的,與朱武搞好關系,平定京東賊寇的把握才能越大一些。 雖然趙楷知道童貫的話很有道理,但他不愿意去聽,因為正是童貫接連所犯下的兩個錯誤導致了這一切,他先是直接將朱武推到了太子一邊,又間接讓太子通過京西一戰再度成功翻身;趙楷已經忍不住有些懷疑這個童貫是不是太子派來在他這里當臥底的了,所以他當然不可避免的對童貫的建議產生了抗拒心理。而因為就是朱武幫助太子平定了房山賊寇,他又從心底十分的討厭朱武,尤其是朱武前幾日的表態,擺明了說不信任自己,甚至還分了自己的兵權,真是可惡到了極點!所以,無論出于哪一點,他都不愿意屈尊去向一個卑賤的綠林草莽套近乎! 他這一眼望去,只見童貫正在面色古怪的看著朱武,不知在想些什么,趙楷心中冷哼一聲,又看向了皇帝,果然,皇帝臉上的笑容已頗有些尷尬,“朱愛卿……還有什么要求?” 朱武就像是沒有看到皇帝的不滿一樣,緊接著就拱手大聲道,“臣想……求圣上墨寶一幅!” 趙楷聽了頓時一愣,什么?朱武的要求居然是想皇帝求……字? 皇帝也是滿臉的驚訝,只聽朱武繼續道,“圣上乃當世書法大家,臣傾慕已久,此次斗膽相求,還請圣上能夠答應!” 皇帝反應過來略有些驚喜的問道,“愛卿想求什么字?” 朱武道,“臣想求……‘民心所向’這四個字?!?/br> 皇帝奇道,“民心所向?” 朱武點點頭,“臣想將這幅字帶到京東,將其掛在營帳內,讓圣上的這四個字激勵微臣,奮勇報國!” 皇帝聽了頓時大喜,禁不住連連點頭道,“好好好,真是難為愛卿如此有心了,朕答應了,來啊,上文房四寶!” 朱武看起來非常的激動,施禮道,“謝圣上!” 趙楷在一旁直看得目瞪口呆,然后隨即看向了對面的童貫,只見童貫也在看著他并朝著他輕輕地點了點頭。趙楷不服氣的收回目光,暗道這也不過證明朱武是個投機取巧之人罷了,沒什么大不了的。 不一會,文房四寶取來,皇帝大筆一揮,寫好了“民心所向”四個大字,并讓張迪展示給朱武看。 “愛卿,你可滿意?”皇帝滿臉得意,顯然是對自己的字非常的滿意。 而朱武則從上到下連看了幾遍,連聲贊道,“好字好字,果然是好字!” 趙楷聽得心底冷笑,字當然是好字,不過你個大字不識的江湖草莽充什么文人雅士,你看得懂嗎……?想及此處趙楷心中不由一動,終于,他忍不住說道,“看來吳國公也懂得賞字呀,不如請吳國公說一說這字好在哪里?” 朱武淡淡一笑回道,“這個……朱武怎敢評論圣上的字,殿下可別為難微臣了?!?/br> “哎……”趙楷擺擺手一笑道,“吳國公就莫要謙虛了,但凡求字者也必對書法頗有研究才是,否則求來若看不懂又有何用?吳國公既然敢求,剛剛還贊不絕口,那定是能看得出這字是好在哪里的。就算說錯了也沒關系,父皇乃仁君,歷來廣納善言,怎么會怪罪于你呢?”他今天鐵了心要讓朱武出丑,以報京西之仇,而且也還要借此給朱武一個下馬威,讓他明白等到了京東,誰才是老大! 皇帝一聽這話也不由升起了幾分好奇心,如果朱武只是為了討好他而向他求字,這的確是一件很掃興的事情。 趙桓則與鄭居中當然明白趙楷這是要朱武出丑,他們雖然心里著急卻也是沒有辦法,誰讓朱武自作主張來這么一出,這下可好,被趙楷捉住了把柄了吧。而實際上,趙桓在心里也是希望朱武能吃上一點虧的,如此一來,朱武跟趙楷的這個梁子就算是結下了,自己以后也更加不必擔心朱武會投靠趙楷了。 剩下的眾臣也各自都各懷心思的看著這一切,充滿期待的等待著事情的繼續發展,唯有童貫面色如常的繼續品著酒,完全一副跟自己毫無關系的樣子。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朱武的身上,只見他稍微猶豫了一下終于嘆了口氣說道,“既然如此……那朱武就斗膽來說一說圣上這字究竟是好在哪里了?!?/br> 說罷,朱武越過身前的小酒桌來到皇帝的字前一手指字一手道,“大家請看,圣上這字瘦直挺拔,橫畫收筆帶鉤,豎劃收筆帶點,撇如匕首,捺如切刀,豎鉤細長,聯筆處如游絲行空,結體處又舒展勁挺,轉折處又藏鋒不露,足可見圣上運筆飄忽卻瘦勁,至瘦卻不失其rou,筆暢快淋漓,鋒芒畢露,富有傲骨之氣,如同斷金割玉一般,實乃當世獨一無二之筆法?!?/br> 說罷,朱武朝著皇帝恭敬抱拳恭敬一拜,“陛下,非是臣故意要恭維您,您這字體實際上已經開創了一種全新的書法,而您便是這種書法的開山鼻祖!” 一席話說得滿場一片驚嘆,在座之人雖并非都是書法中的行家,卻也都看得出朱武絕非是在說空話,他所評價的的確都是有根有據的事實,看不出,這朱武還是個內行呢! 眾人之中最驚訝的當屬趙楷,他做夢也想不到一介江湖武夫居然真的懂字,而且還能切實的總結的這么到位!一瞬間,趙楷又不禁看向了對面的童貫,只見童貫在低頭品著酒,似乎對這一切都毫不吃驚。 再看皇帝,只見皇帝已是滿臉抑制不住的喜色,并帶著絲絲的激動連連點頭道,“朕前些日子才剛剛練就出這種新筆法,還不曾與人說過,沒想到愛卿竟能把朕在這字中所想表達的一切都說了出來,愛卿真乃朕的知音呀!” 朱武惶恐的連說不敢,而左右大臣一看皇帝也承認了,立刻都不失時機的起身七嘴八舌的恭維起皇帝這種新創的字體。 梁師成喜道,“圣上,不如您給這種字體取個名字吧?也好流芳百世?!?/br> 皇帝卻嘆了口氣道,“朕這些日子一直在想這件事,卻始終找不到合適的名字,諸位愛卿可曾想到?” 立刻有人說道,“蔡相乃當世四大家,不如請蔡相給起個名字?” 眾人都看向蔡京,蔡京想了想說道,“不如叫……宋體?寓意我大宋之字體?!?/br> 皇帝想了想,雖然叫“宋體”頗為貼切,但總覺得似乎是少了點什么,并沒有那種完美的感覺。 正在此時,張迪恭聲道,“吳國公既然是除了圣上第一個發現這種字體的,不如也聽聽吳國公的意思?” 皇帝與眾人隨即看向朱武,只見朱武自謙的一笑,說道,“圣上這字體,瘦勁風流,傲骨金碩,鐵筆銀鉤,不如叫……瘦金體如何?” 此言一出,皇帝只覺如春風撲面,爽徹全身,找到了,終于找到了,他一直在冥思苦想所希望找到的就是這三個字! “瘦金體,好!就叫瘦金體!” 606,大戰京東(9) 朱武的這兩計連環“馬屁”都分毫不差的拍在了皇帝的心坎上,皇帝高興到了極點,而經此一事,皇帝對朱武的看法也終于來了一次徹底的一百八十度大改觀,在他眼中,朱武不再是個粗俗的民間草莽,而是一個飽讀詩書、通曉事理、文武雙全的“江湖俠客”,更重要的是,朱武還很忠誠,至少他表面上看起來非常的忠誠,皇帝幾乎已經相信,只待平定了京東路,并給予朱武相當豐厚的獎勵以及身家性命的保證后,朱武就一定會歸還京東路,到時候,天下便將能重復太平,再等按計劃收復燕云十六州,則一個堪比鼎盛漢唐的盛世就要來臨了!自己也將青史留名,堪稱千古一帝! 皇帝當即又大發隆恩,命人開國庫撥給朱武三千把神臂弓、五千把黑漆弓、刀劍護具等各不下萬件,同時,皇帝還當眾指示趙楷,待到了京東路后要多向你姐夫學習一下行軍打仗之法,兵書上所說的到底都只是紙上談兵,最主要的還是要會活學活用。 趙楷只能尷尬的連聲稱是,心中更加氣惱,不過在氣惱的同時也不禁開始嫉妒起了太子,明明是自己一直在占據優勢,可老天爺為什么就把像朱武這樣的人白白送給了太子呢?如果不是因為有朱武,自己現在想必已經…… 這一切都怪他!趙楷冷冷的看向童貫,只見童貫的頭再也沒抬起來過,他只是低頭吃菜品酒,一看就是在躲避著自己的目光。 晚宴很快就接近了尾聲,最后一個議題是商定具體的開戰時間,而這件事其實皇帝早已有了決定,而這場晚宴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提前將這個結果告知朱武,防止他回到東南后再找借口不聽指揮,可由于剛才的種種,皇帝突然改變了主意,他不想因此破壞目前這融洽的君臣關系,他決定也聽一聽朱武的意見。 “朱愛卿,你覺得這一戰應該合適開戰為好?”皇帝問道。 “臣只管聽圣上的命令,圣上要臣什么時候打,臣就什么時候打!”朱武回答的很痛快! “呵呵,你是具體領軍之將,你的意見也很關鍵,但說無妨?!被实坌Φ?。 朱武考慮片刻便回道,“這……好吧,臣認為此戰越早開戰越好,越早開戰,留給那鄭臨風的時間也就越少,只是如今正值寒冬,這個時候開戰會對進攻一方很不利,所以臣的意思是咱們現在立刻開始著手準備,待準備充分了,明年開了春就打。但在開春之前不打歸不打,也不能就那么放任鄭臨風舒舒服服的進行準備,臣認為應該立刻集結兵力于陣線一帶,做出一副隨時都要進攻的樣子,如此一來,鄭臨風必寢食難安,只能打起精神進行防御,這士氣往往再而衰,三而竭,他們等的越久,壓力就越大,士氣就越難再聚集,等開了春咱們便大舉進攻,必能一舉擊潰賊寇!為此,臣愿意現在就趕回去著手準備,爭取在年前率軍抵達京東路,與那里的兄弟軍會合!” 此言一出,趙桓與鄭居中立刻對視一眼,雖然他們面色并無異常之處,但彼此都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深深地驚訝,同時在心里還升起一個大大的疑問……他是怎么知道的?! 皇帝聽得連連點頭,對朱武簡直滿意到了極點!因為他和童貫等人本就是這么計劃的,岐山軍能越早去一天京東路,他們才能越早一天把心放回肚里,但此刻一聽朱武居然為了大宋考慮而主動提出這個建議,皇帝反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了,此戰畢竟是要靠朱武來拼命,若還這么苛刻他,只怕會適得其反……! 皇帝想定立刻說道,“就按愛卿的意思辦,不過東南距離京東足有兩千里遠,岐山軍又多以南方兵為主,可能會很不適應北方嚴寒的冬季,朕不忍讓愛卿和岐山軍的將士們如此辛苦,這樣吧,愛卿和岐山軍的將士們在東南過完新年待天氣稍稍轉暖再出發吧,只要在開春前能抵達京東路即可!” 朱武聽了滿臉感激的跪拜道,“多謝圣上體諒,臣代表岐山軍感激不盡!” 說完了這事,皇帝舉辦晚宴的所有目的終于都一一實現,皇帝很高興,大臣們也很高興,朱武也當即向皇帝及眾人請辭,說是事不宜遲,明天一早他就要離開東京趕回東南去了。 皇帝很痛快的就答應了,并讓張迪立刻親自去準備一些榮德帝姬喜歡吃用之物讓朱武帶給她。 朱武跪拜謝恩,張迪隨即來到朱武身前恭敬道,“駙馬爺,請隨奴婢來吧?!?/br> 朱武起身再次恭敬地朝皇帝一禮這便跟著張迪離開了大殿,不多時,他們二人便遠離了宮宴大殿,朱武腳步不聽輕聲朝著張迪笑道,“多謝公公?!?/br> 張迪也低聲笑道,“駙馬爺不必客氣,請代奴婢向公主問候?!?/br> 天色已深,趙楷沒精打采的坐在轎子里只覺悵然若失,他突然有些對京東之行失去了某種信心,他這才發覺這個朱武簡直是出乎意料的“厲害”,他已沒有了前幾日那種意氣風發的準備“玩死”朱武的信心,如此朱武,他能斗得過嗎?尤其是他一想到這個朱武是太子的人,日后也必會成為自己的一大威脅更是只覺一陣心煩意亂。 “殿下,前面童太師求見?!鞭I子突然停了,轎簾外接著傳來貼身護衛的聲音。 趙楷一聽童貫的名字更是氣不打一處來,可他知道他不能表現出來,尤其是在這個時候,更是萬萬不能得罪了這位權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