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節
就算在以前當朝廷與京東路還維持著表面上的和平時,去京東路宣旨都是一件頗具危險性的事情,那就更別說現在這種雙方正在劍拔弩張的時候了,誰要這個時候去宣旨,萬一這道圣旨激怒了那位鄭大藩鎮,誰也不敢保證那位大爺會不會一怒之下讓宣旨大臣來個光榮殉職,所以,滿朝文武包括宮里的太監們,誰都不愿意接這趟差事,只是無論怎樣,也總得有個人去吧?也就在這個時候,宰相蔡京向朝廷舉薦了一個人,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張叔夜! 蔡京為什么會推薦張叔夜,這還要從上一次張叔夜去招安梁山軍說起,按理說在上一次的招安談判中張叔夜作為招安副使是有功勞的,哪怕真的沒有功勞也該有苦勞吧?只可惜不是這樣,張叔夜自從談判歸來就被徹底冷落,僅僅只得了個御史臺的閑職,究其原因只有一個,便是因為蔡京在里面搗鬼! 當初張叔夜就是因為正直不阿、不畏強權、秉公執法而得罪了蔡京,被蔡京設計一貶再貶,最低時竟被貶去看守草場,待遇與落難時的林沖幾無差別,直到過了很久才被朝廷重新啟用,但蔡京并沒有放過他,又再次設計將他貶出了東京,使他遠離了大宋的權力核心,直至后來任職濟州才引出了其后種種。 而在上一次他與趙良嗣招安梁山賊寇返回東京后,蔡京一看那個討厭的張叔夜居然又回來了,這對眼里向來揉不進沙子的蔡大人來說還了得?這可不行,只要有蔡宰相在,你張叔夜就別想過一天好日子! 于是,蔡京又靠著權勢幾經運作,結果,張叔夜雖然因為招安一事得到不少殊榮,但實際的東西卻沒落下什么,只得了個御史臺的小閑職,再次遠離了大宋的權力核心。 直至昨日,當皇帝與眾臣商議好了對付京東路的細節后,皇帝便問眾臣到底該派誰去京東路宣旨? 蔡京心中不由一動便想起了張叔夜,哼哼,像這等危險重重,極有可能有去無回的差事要是不交給張叔夜就簡直太對不起他曾經給本相制造的那些麻煩了! 蔡京想定立刻向皇帝推薦了張叔夜,他說,當初招安梁山賊寇就是張叔夜惹出來的,若沒有張叔夜,哪會有接下來的這些麻煩?現在派他去了結此事自然是再合適不過了?;实垡宦犨€真是有道理,當即同意,這便在第二日的早朝上,在下旨的同時也任命張叔夜為宣旨大臣,即刻趕赴京東路宣旨。 話說張叔夜得到這個消息后簡直是哭笑不得,心中也不由暗嘆這輩子跟那鄭臨風怎么就是扯不斷那些聯系呢?他都已經“躲”到御史臺來了,可還是沒能躲過冥冥之中那只叫做“命運”的大手。 其實,張叔夜很清楚,他之所以會被安排在這御史臺當個閑職都是蔡京搞得鬼,可他并沒有因此而憤怒或者難過,因為在御史臺中,他的那個清靜到甚至有些冷僻的辦公地點對他而言何嘗不是一種解脫? 實話實說,當初無論是出于什么崇高的目的,即便他再清楚鄭臨風才是民心所向,可暗中背叛大宋依舊是他心中一道深深的永遠也抹平不了的傷疤,在良知與忠誠面前,他迷失了,他不知道接下來應該怎么辦,是繼續幫那鄭臨風對付朝廷?還是倒戈一擊,將計就計的幫助朝廷對付鄭臨風?就在這個時候,蔡京那自認為“打擊”他而將他“貶”至御史臺的舉動卻正好幫他有了一個選擇,那便是,既然兩邊都沒法幫,那就暫時逃避好了。他真的很想感激蔡京,感激蔡京讓他到了這樣一個清靜的地方,讓他遠離了朝廷的核心,讓他不至于再夾在大宋與京東路之間。 而自從到了御史臺,張叔夜的心情果然好了許多,有事的時候就處理處理公務,沒事的時候就看看書,練練筆,除了偶爾聽幾位深居于此、郁郁不得志的同僚聊起朝廷反擊夏國、大戰東南、招安朱武與平定京西的事,別的他都不再去管,他就像是一個隱士,隱藏在紛亂嘈雜的朝中,過著如閉關者一般的生活。 可誰知,他逃避了麻煩,麻煩卻沒有讓他逃避掉,當這一天的早上,他被幾名匆匆趕來的同僚拽著出去接旨的時候,他就明白,好日子要到頭了……! 大宋與那鄭臨風早晚還有一戰,他是早有心理準備的,他知道,以他當日在京東西路所目睹的一切來看,那鄭臨風絕不會僅僅滿足于此,所謂的招安,不過是那鄭臨風的緩兵之計,而這一天終于要到來了!而經過長達一年的沉思,張叔夜其實早已想通,他當初的選擇并沒有錯,錯的只是他對大宋的留戀,所以,與其說是他想逃避責任,不如說是想逃避繼續背叛大宋的行為,但很可惜,大宋再一次…… 張叔夜長嘆一聲,往外走去準備接旨,好吧,既然躲不過去,那就坦然接受好了!我張叔夜不求聞達于諸侯,只求……問心無愧吧!大宋啊大宋,這可是你自己的選擇……! 出了屋,在張迪口傳圣諭后,張叔夜起身面色如常的接過圣旨后立刻對張迪說道,“公公,我要回家去稍稍收拾一下,與家人道別,不知可否?” 張迪輕輕一嘆點點頭道,“張大人請速去速回,不要讓我為難?!币贿呎f著,他還用同情的目光看了看張叔夜,因為他知道,這趟差事極度危險,只怕這位倒霉的張叔夜張大人是有去無回了,在這種情況若還不讓人家回家去跟家人道個別,那就有些太不近人情了! 張叔夜感激的朝著張迪拱了拱手,然后他轉過身來,朝著已朝夕相處一年多的諸位同僚輕輕一笑,便轉過身大踏步走了出去。 誰都沒有想到,張叔夜雖然的確是立刻回了家,但他并沒有直接去見家人,而是直奔自家的廚房去了,只見在廚房中,一個滿臉樸實的中年人正在獨自準備著張家全家的飯食,此人叫于湯,乃是張叔夜在一年前就雇傭了的一個廚子,專門給張家老老少少做飯,此人廚藝雖然一般,但人老實實在,也和氣,深得張家老少的喜愛與尊敬。 當張叔夜一進廚房于湯就發現了,頓時,一抹驚訝之色瞬間閃過他的臉龐,一年多了,這是張叔夜第一次進廚房! 幾乎在剎那之間,于湯整個人就像是變了一個人一樣,只見他把手中的炒勺往邊上一放便向張叔夜抱拳道,“大人!”那樣子根本不像是已在張府老實本分做了一年多飯的廚子,倒像是一個行事果斷的軍人! 張叔夜對他變化竟像是毫無驚訝之色,只是點點頭便道,“時間緊急,我只能說一遍,你速速將消息傳回京東,我會在路上盡量拖延一些時間?!?/br> 于湯干凈利索的回道,“是!” 張叔夜道,“朝廷準備對夏國開戰,并決定像上次一樣讓天道軍派出大軍去西北助陣,此刻旨意已下,由我作為宣旨大臣去京東路宣旨。不過,朝廷此舉醉翁之意不在酒,是想借此尋到借口好對京東路開戰,請統帥盡早做出對策!” 說罷,張叔夜頭也不回就離開了廚房,這才開始去前院找家人“道別”去了,廚房再度冷清下來,只見于湯重新拿起炒勺炒起了菜,臉上依舊掛著憨厚的表情,就像是什么也沒有發生過一樣。 602,大戰大京東(5) 幾日后,當張叔夜果然還在來的路上磨磨蹭蹭的時候,那消息已及時通過特殊途徑被已最快的方式傳到了京東路統帥府,只是鄭飛看過消息竟一下子沒忍住笑了出來。 吳用等人見了不由奇道,“統帥有何喜事?” 鄭飛笑著把紙條遞給他們,“你們也看看?!?/br> 吳用等人接過一看,非但沒有任何一個人笑,他們臉上的表情甚至還更加的疑惑了,顯然是還沒明白鄭飛為何發笑。 鄭飛微微一笑問道,“你們覺得張叔夜說得對嗎?” 吳用點頭道,“張大人說得很對,朝廷此舉就是要故意激怒咱們,只要咱們拒絕了,他們就能以自己“抗旨不尊”為由討伐自己,為開戰尋找到一個合理的理由,正所謂師出有名?!?/br> “我呸!”鄭飛笑罵道,“師出有名?這純屬是脫了褲子放屁,多此一舉!想打就打,打仗需要理由嗎?這些日子我還一直好奇他們會在何時發動突然襲擊,沒想到他們居然主動來告訴咱們他們就要準備動手了,真是愚蠢至極!吳用,我問你,‘師出有名’難道就真的那么重要嗎?” 吳用等人這才明白鄭飛為何發笑,眾人一想,還真是這么回事,脫了褲子放屁?還真是很形象的比喻,眾人也不由笑了起來,吳用也接著回道,“是這樣的,師出有名,便等于有了充足的理由,將自己置于了道德的制高點,所進行的行動就是正義的行動,能得到百姓的支持,更能讓將士擁有信念的支撐,同時,師出有名才能在后世留下正面的名聲,而不至于就算勝了,也會為后世所唾棄,所以還是比較重要的?!?/br> 鄭飛卻搖了搖頭,臉上一片不屑道,“錯!孫子兵法有云,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br> 眾人聽了都知道,這是《孫子兵法》之《始計篇》的話,乃是天道軍學院的必學科目。 只聽鄭飛繼續道,“相比師出有名,我更傾向于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因為那才是打勝仗所必須的!我才不要什么所謂的道德制高點,在戰場上‘道德’能值幾個錢?你‘道德’高,敵人就不會殺死你嗎?命都沒了的話,你就算擁有再多的道德又有什么用?咱們天道軍能走到今天,靠的不是沽名釣譽,也不是說空話套話大白話欺騙百姓和將士們,百姓和將士們的眼睛是雪亮的,誰也騙不了他們!咱們靠的是務實,靠的是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才走到了今天,并且以前是,以后也會永遠是,我希望大家都能記住我的話!表面文章少做,多做實事!” “是!”眾人齊聲道,感觸頗多。 吳用接著問道,“那咱們應該怎么回復朝廷?” 鄭飛冷哼一聲,道“他們不是想往臉上貼金嗎?那就讓他們貼!回絕他們!而且要狠狠的回絕他們!激怒他們!他們發怒就會犯錯,咱們的機會也就來了!” 吳用點頭道,“是,屬下明白了!” 鄭飛接著問道,“咱們準備的怎么樣了?” 吳用回道,“請統帥放心,如今咱們糧草充裕,支撐整整一年也不在話下。十萬新兵也已投入進了緊張的訓練中去,武器裝備全部皆以到位,將士們信心滿滿,只要宋軍趕來,定叫他們有來無回!” 鄭飛滿意的點點頭,卻見吳用似乎并沒有把話說完,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不禁奇道,“軍師可還有什么想說的?” 吳用輕輕點了點頭這才道,“是的,說實話,宋軍來多少都不怕,我只是擔心那朱武……,根據咱們在京西的密探回報,岐山軍的戰斗力非常的強悍,而那朱武似乎也鐵了心歸降了大宋,咱們必須小心應對才是!” 鄭飛聽罷臉色頓時一沉,只聽他冷冷念道,“無妨,這個朱武……你可一定要來呀……” 又過了幾日,張叔夜一行終于抵達了京東路,如往常一般,鄭飛站而接旨。 張叔夜宣讀完圣旨便將圣旨送到鄭飛的身前,鄭飛隨即單手接過,態度傲慢而無禮,張叔夜見狀表情似乎很憤怒,但他忍住了,只是說道,“齊國公,旨意已下,請齊國公盡快給與答復,下官還要回京去……” 卻還沒等他說完,就見鄭飛突然朝著他冷冷一笑,然后就將圣旨扔在了地上。 張叔夜驚得目瞪口呆,他隨即反應過來剛要去撿起圣旨,卻見圣旨上又多出了一只腳,只見鄭飛踩著圣旨道,“答復?這就是老子的答復!剛封鎖了老子的京東路,這又來讓老子出兵幫你們打仗,當老子是傻子嗎?” 張叔夜眼見圣旨被辱差點當場暈過去,他伸出顫抖的手指著鄭飛怒道,“你……你……,你這jian賊……” 張叔夜的隨從可都看傻了,心中都是叫苦不迭,完了完了,張叔夜這一罵,只怕連命都要被罵沒了。 果然,鄭飛的臉色瞬間就陰沉下來,他唰的一聲拔出刀就朝張叔夜走去。 張叔夜昂首挺胸,臉上毫無懼色,而且罵的居然更歡了,他身旁的隨從想上前卻又不敢上前,就在鄭飛即將來到張叔夜身前時,吳用突然沖過來急道,“統帥,兩國交戰不斬來使,這要傳出去只怕是要被人笑話的?!?/br> 一聽這話,鄭飛才面色一動停住了腳步,但他還是一副怒氣未消的樣子,只見他突然又伸手一指張叔夜喝道,“來啊,給我亂棒打出去!馬上趕出京東路!” 話音剛落,便將沖過來幾名手持大棒的軍士,這些人二話不說上前便打,張叔夜的隨從這才敢趕忙拉起張叔夜就往外跑,狼狽不堪。 很快,張叔夜等人終于逃走了,但還是隱約能聽到張叔夜義憤填膺的怒罵聲…… 七日后,張叔夜一行返回東京并如實向朝廷報告了宣旨的詳細經過,皇帝一聽氣的肺都快炸了,這個無恥賊人,站著接旨還沒跟他算賬,居然還敢這么對待圣旨,他這是是要造反嗎?! 不過,皇帝對張叔夜的表現很是滿意,當即重重賞了張叔夜。 第二日一早,這個消息傳到朝廷,滿朝一片嘩然,討伐鄭臨風的奏折瞬間堆滿了皇帝的書桌。 緊接著,按照原定計劃,皇帝首先剝奪了鄭飛的一切職務爵位,并下令正式組建討逆軍,封嘉王趙楷為鄆王,統領討逆軍向京東路進發,征討京東路偽經略安撫使鄭臨風! 同時,皇帝下旨還依舊留在東京的朱武,命他派大軍即刻北上勤王,與朝廷大軍一起征討梁山賊寇。 滿朝的目光也都集中在了朱武的身上,誰料朱武竟然很痛快的就答應了,他說,他非常愿意為朝廷效力,派大軍參戰! 皇帝與大臣們一聽都是高興到了極點,一切都在按他們的計劃進行著。 可朱武接著就說,他還有三個條件,若都滿足,他不但會派兵,更會直接派出二十五萬大軍,說到做到! 這三個條件便是。 一,朝廷負責二十五萬大軍的所有糧草需要。 二,朝廷派出整個京師火藥局加入大軍,并歸他統管。 三,他要當討逆軍的副統帥,并有權調動宋軍的部署來配合岐山軍的軍事行動! 603,大戰京東(6) 朱武在提出三個條件的同時也給出了自己的解釋,對于第一個條件,他說僅靠一個兩浙路要養幾十萬大軍,其實負擔一直以來都是非常的重,收支也只能勉強的維持平衡,而打仗打的不只是軍隊,更打的是錢糧,以兩浙路目前的財力根本無法支撐幾十萬大軍去京東打仗,所以這筆錢糧的開銷只能由朝廷來承擔,否則他也只能是有心無力。 對于第二個條件,他的理由則是在上一次平定京西叛亂中,鄭臨風秘密送給房山賊寇的火器威力實在太大了,這說明鄭臨風手中肯定還有更多更厲害的火器,咱們去跟他們打,如果手中沒有火器的話,勢必會吃很大的虧,生產火器,尤其是大量的火器勢在必行!只是現在距離開戰十日已不多,短時間內肯定無法制造出大量的火器,而就算制造出來了,再從京師運到京東戰場不知還要耽誤幾天的時間,所以最佳的辦法是將整個火器作坊整體遷往前線附近,隨時制造火器并供應軍隊! 對于第三個條件朱武則表述的很隱晦,他說太子殿下與他之所以能及時而順利的平定房山賊寇,除了太子殿下的英明領導,還和太子殿下與他的相互信任、通力合作有著重要的關系。比如在平定房山賊寇的幾次關鍵大戰中,他手中的岐山軍都是作為作戰主力來使用的,大仗惡仗幾乎都是岐山軍沖在最前面,而他之所以敢如此毫無顧慮的打仗,就是因為太子殿下非常的信任他,把許多大宋軍隊的指揮權也交給了他,讓他可以把那些軍隊安排在他最需要的地方來支援、策應岐山軍。所以這次他才會懇請朝廷也可以將鄆王殿下的部分軍事指揮權也分給他一些,讓他可以像上次一樣指揮部分大宋軍隊為岐山軍提供強有力的支援,讓岐山軍在最前面沖鋒陷陣的時候,不至于擔心陷入孤立無援或后方失火的不利境地! 皇帝與幾位大臣立刻就朱武所提出來的條件進行了研究,對于朱武所提第一個條件的理由,皇帝與幾位大臣都是嗤之以鼻,誰不知道兩浙路是個富甲天下、魚米之鄉的地方?莫說是以兩浙路的財力物力養活三十萬大軍根本不在話下,便是再養三十萬也不是什么難事,所以,朱武所說的什么財力不支的理由根本就是借口!不過這也很正常,人都是有私心的,又讓朱武出兵,又讓朱武出錢糧,白白給大宋打仗也不現實。 皇帝與幾位大臣商量了片刻就決定同意朱武的第一個條件,雖然支撐二十五萬大軍千里奔襲所需要的費用是一筆天文數字般的錢財,不過只要能讓朱武出兵,只要能讓岐山軍與京東賊寇惡戰一場來個兩敗俱傷,只要能最終消滅京東賊寇光復京東路,這個代價還是很值得的! 不就是錢嗎?給! 朱武的第一個條件就這樣被順利通過了,皇帝與幾位大臣又開始繼續討論起了朱武的第二個條件,誠然,朱武所說的理由很充分,如果京東賊寇手中真的有更多更厲害的火器,大宋確實也需要大量的裝備才能不吃虧,只是火器局之類的京師火器作坊乃是大宋歷來掌控最嚴格的機構,為了保護火器,從來都沒有過遷出京師的先例,就更不用說是派往戰場前線去了,萬一有個什么閃失,大宋以后還怎么再生產火器?而且更關鍵的是,若將火器局以及里面的火器師都交給朱武,再被他學會了如何制造火器怎么辦?甚至,被他趁機也積攢下大量的火器怎么辦? 綜上所慮,皇帝不想答應朱武??刹淮饝脑?,又沒有什么充足的理由,萬一直接拒絕朱武再引起他的不滿,他再反悔又該如何? 皇帝猶豫了,不知該怎樣應對此事,就在這個時候,太子與鄭居中等人站了出來,他們向皇帝提出了一個建議,那便是有條件的對朱武做出讓步。 他們建議,朝廷可以派出火器局及所有火器師,只是不能交給朱武,而是依舊必須留在大宋軍中由鄆王負責管理,朝廷則保證火器局生產出來的火器將優先供應給朱武。如此一來,朝廷就既滿足了朱武要求將火器局帶往前線,可以及時供應火器的要求。又可以依舊將火器局掌握在手中,能有選擇性的供應給朱武火器,從而就避免了讓朱武掌握生產火器的技術,以及讓他趁機囤積火器的隱患。 皇帝一聽果然有道理,接著就問詢起鄆王等人的意見,鄆王與童貫等人一想,這事對自己也沒什么影響,隨即都表示了贊同,就這樣,皇帝隨即采納了太子與鄭居中的建議。 至此,朱武的三個條件已經有兩個基本得到了解決,但接下來的第三個條件卻著實遇到了麻煩,如果說朱武的第一個條件是在要錢,第二個條件是在要東西,那第三個條件就是直接在要權了。而且朱武雖然沒有明說,但眾人都聽出了朱武的弦外之音,朱武的意思分明就是在說他相比太子,他并不信任鄆王。他要事先在得到宋軍的指揮后他才敢讓岐山軍沖到最前面去打仗。 眾人立刻產生了嚴重的分歧,鄆王、童貫等人首先站出來堅決反對答應朱武,大軍的指揮權要是交給了朱武,那還要鄆王殿下去做什么?而且將軍權交給朱武也是隱患重重,誰敢保證朱武不會借此暗坑大宋一把?萬一朱武指揮有誤導致大宋軍隊損失慘重,那這個責任究竟該由誰來承擔?! 太子與鄭居中等人則認為可以答應朱武,因為朱武說得是實話,上一次在平定房山賊寇中,就是因為太子答應了朱武在每次大戰前所提出的如何部署其余宋軍來配合他的請求,他才同意將岐山軍派在了大軍的最前面,而事實也證明朱武的部署是正確的,幾次關鍵時刻,正是由于朱武的部署,才讓負責策應的宋軍及時支援,壓制住了房山賊寇的絕地反擊。再者,朱武也說了,他愿意派大軍沖在最前面去廝殺,他并不是真要將朝廷大軍據為己有,他只是想有那么幾支大軍待在他的后方,聽他的命令可以快速給他支援而已,這個要求很過分嗎?人家都舍得去拼命了,你若連這點合理的請求都不答應,那豈不寒了人家的心?誰還敢給咱們賣命? 皇帝聽了細細一想,終于還是覺得太子與鄭居中等人的話更有道理一些,他決定同意朱武的這個請求,不過鄆王等人的話也不是全無道理,答應朱武可以,但依舊要有所限制,不能任其所為! 很快,根據皇帝的這個思路,大臣們就有了對策,便是可以任命朱武為討逆軍副帥,并可以在開戰前指揮宋軍圍繞岐山軍做出部署,但條件是岐山軍必須沖在最前面,而宋軍只負責策應。 隨后,朝廷對三個條件的答復就由張迪出宮去轉述給了朱武。 “吳國公,圣上的意思就是這樣,您的意思是……?”張迪問道。 朱武卻面露糾結之色,半響沒有說話。 張迪一看才又道,“圣上說了,吳國公不必急著答復,讓您再考慮清楚。奴家這就回宮了?!?/br> “好,多謝公公?!敝煳涓屑さ钠鹕硐嗨?,同時從懷中取出一個小荷包塞進了張迪手中。 張迪一愣,“吳國公您這是……?” 朱武微微一笑道,“這是在我來之前公主托我交給公公的,公主說以前在宮中時公公沒少關照,公公的好,她是記在心里的?!?/br> 張迪趕忙推辭,朱武又讓了讓,張迪這才不好意思的一笑將荷包塞進了懷中,“那就多謝公主與駙馬爺了,奴家告辭了,請留步,留步!” 張迪出了屋,一路走到府門上了轎子,而當轎簾剛剛放下的一瞬間,他突然迫不及待的從懷中取出了那個荷包,待打開荷包把里面薄薄的三張紙抽出來一看,饒是跟在皇帝身邊久了對各種財富早已見怪不怪的他,竟也禁不住倒吸了一口涼氣!然后他便慢慢又將荷包塞回了懷中,臉上在堆滿喜色的同時還帶著一抹深深的感嘆。 “怪不得京城現在人人都說駙馬爺的好呀……!只怕……大宋不久之后又要出一位權臣嘍……” 604,大戰京東(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