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國[三國]_分節閱讀_157
書迷正在閱讀:穿越之農家如畫、放開我的兔尾巴/小兔子乖乖、掀開棺材蓋后我開始捉鬼掙錢、校草竹馬的圈套、女主全都性轉了[快穿]、一個人的長情、干了這碗恒河水[穿越印度]、往你懷里跑[快穿]、你制杖嗎?不!我販劍![快穿]、在一起 完結+番外
一個活著的太后是可以在皇帝年幼時手握權柄垂簾聽政,或間接或直接的掌控國家的,但一個死去的太后可就沒什么作用了。 更何況,何太后死了,沒有了名義上名正言順垂簾聽政的太后,所以皇帝就要把這樣的權力交給朝中重臣,此時除了董卓難道還有其他人可以做這件事情嗎? 士卒們回來的時候,董卓已經在短短的一個多月時間里完成了從到達洛陽到廢掉皇帝等一系列的事情。 這個消息說出來的時候,青州不少人都被嚇了一跳,尤其如曹cao陳宮華歆戲志才這樣的聰明人,他們更清楚這件事情意味著什么。 陳宮好半晌才終于勉強說道:“董卓這是做了一件無數人不敢想更不敢做的事情啊?!?/br> 他之前以為情況最差不過是皇帝繼續被宦官把持,如同靈帝一般昏庸的過一輩子而已,現在看來,其實還有更加可怕的事情可以發生。 戲志才卻說道:“話是這么說,但日后青州……” 他這話還沒說完就被陳宮一個眼神給瞪回去了。 曹cao也仿佛沒有聽見戲志才的話一樣,配合著陳宮感慨了一下董卓兇殘,隨意廢立皇帝的事情都敢做。 直到散會,并沒有說什么有價值的東西。 只是離開的時候陳宮看了眼委委屈屈的跟在他身邊的戲志才問道:“你覺得我不讓你說話是錯的?” 戲志才搖頭:“我只是覺得,現在董卓專權,青州也當有所改變了?!?/br> 他只說改變沒有明說其他,但陳宮當然是明白戲志才所指的是什么的。 聽到戲志才這樣說,陳宮說道:“你這想法是對的,年紀不大卻能在遇到這種事情的時候立刻想到這些,我原本是應該夸獎你的,但如果你能夠忍住不說就更好了?!?/br> 見戲志才有些困惑,陳宮說道:“有些話,現在還不到說的時候,至少得等一等,更何況這種事又不是說了立刻就有辦法去實施的,等一等也不耽誤什么?!?/br> 而且,想是能想到,說也是能說的,但曹cao的意愿如何呢? 至少目前來說,陳宮看到的曹cao是只愿意做個治世能臣的,能臣與割據稱霸一方的權臣諸侯,可是有很大的差別。 戲志才想了想覺得陳宮說的也對,不過…… “這事這時候不說,得等到什么時候才行?” 陳宮看他一眼:“你今日就沒看見伯瑾的表情?恐怕他也有這樣的想法,這種事,他們家里人說總比我們去說好,到時候若是伯瑾或者主公有這樣的暗示,那才是我們說話的時候,否則就把嘴巴閉上,一個字也別多說?!?/br> 于是戲志才就真的不說了。 紀衡確實在想這事,可要讓他對曹cao直說那也不好。 至少曹cao自己目前看起來和后來那個亂世jian雄的形象完全不一樣啊,現在的曹cao對大漢還存在幻想,他依舊想要拯救這個國家。 紀衡自己對大漢是沒啥歸屬感的,從他到了這個時代,弄明白自己身處何方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大漢遲早要亡,因此要說產生什么歸屬感那真是扯淡呢。 但其他可以不管,至少先顧好眼前吧。 目前曹cao沒想過爭霸天下,但割據一方他肯定是可以想一想了。 如果現在掌控天下的依舊是大漢皇室,也許曹cao會聽從皇帝的命令,但很可惜,現在董卓掌控了這個國家,顯然曹cao不可能對董卓稱臣,所以如果可以的吧,算著自己單干也沒問題了。 于是紀衡就去找曹cao了。 紀衡沒對曹cao說什么爭霸天下,這時候說這事尚且太早了,但他覺得談談董卓什么的還是可以的嘛。 比如現在董卓掌控大權,想要拯救大漢首先得有實力呀。 董卓可不是何進,他不是那種做事猶猶豫豫優柔寡斷的人,因此他們更需要擁有強大的實力才行。 紀衡不知道曹cao有沒有聽進去,但至少該說的他都已經說了。 紀衡有些心事重重,曹旭卻十分開心,她對董卓沒那么擔心,那種事她向來不思考太多,反正有曹caocao心呢。 曹旭只管每日演武練兵,曹cao需要的時候可以為他提供充足且精銳的士卒就好了。 不過她這幾日是真的心情好,看到紀衡怏怏不樂的樣子就有些奇怪:“伯瑾你怎么啦?” 紀衡道:“沒什么,就是被董卓的事情弄得有些心神不寧?!?/br> 他并不想對曹旭多說這些,于是就問道:“你看起來倒是很開心,遇上好事了?” “嗯!好事!”曹旭說道:“自從子義來了之后,我再也不無聊了呢!” 紀衡:“……” 曹大爺你這話是想要表達什么? “你又跟子義比武了?” “對呀,”曹旭提起這個挺精神的:“子義本事真好,而且,他也輸得起,不會耍賴皮,跟他玩比較有意思,雖然武藝比老典差點,但也很不錯啦?!?/br> 紀衡抽了抽嘴角:“我就問你一句話啊,子義今天是站著會去的么?” 太史慈是很受曹cao喜愛的將領,不僅僅是武藝好,而且兵法謀略也有,再加上他身材高大相貌英俊,簡直太討人喜歡了。 當然,關于武藝好不好這事,大家都知道不能拿曹旭和典韋做對照組,這兩人一直不科學。 因此太史慈真的已經非常優秀了。 然后就在太史慈被曹cao任命為校尉的第一天,他豎著去軍營,最后直接躺在那兒了。 嗯,被曹旭揍趴的_(:3ゝ∠)_ 紀衡原本說曹旭應該對太史慈友好一點,畢竟太史慈不是典韋,經不住曹旭那么玩兒。 然而那個時候的曹旭告訴他:“子義沒有不高興啊,他跟我一樣開心呢?!?/br> 紀衡:“……” 不過后來他確認了,太史慈確實挺開心的。 或者說,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么,太史慈仿佛對曹旭有了非常高的好感度。 然而這種事也不能日日都發生,太史慈去了軍營也不是只為了陪著曹旭玩呀。 曹旭自己也清楚這一點:“我們那次那樣打不過是覺得他剛來青州那一次我們打的不盡興而已,那次只為了分勝負,這次可是實打實的以武會友互相交流啦,他真的厲害呢,不過也不用日日這樣,我們這幾天都只是練手而已?!?/br> 有個與你差不多甚至更強一點的對手在,這才能促使自己更好的進步,太史慈覺得自己的武藝這些年進步不算很大,但和曹旭交手他確實算得上有不少收獲,自己也覺得自己最近厲害了不少,因此也就很愿意和曹旭時不時的比試一下了。 再說了,軍營里的比試,只要不是打架斗毆的性質,其實反倒是一件好事。 軍人嘛,要那么溫柔和善好脾氣干啥? 當兵的就得有脾氣有血性,敢打敢拼才能真正用來打仗啊。 紀衡想了想問道:“來福,如說……我是說如果啊,如果這時候咱們青州要打仗了,大概能有多少能夠真正形成戰斗力的士卒?” 曹旭眨眨眼:“這個不太好算,得看你這個戰斗力的標準是什么,目前來說齊國和濟南國兩地士卒的戰斗力是最高的,畢竟也是我們自己經營起來的地方,其他就要差一點,而且,也分在本地作戰還是發兵去外地,如果在本地的話,守城的部隊其實都可以算作戰斗力,去外地就不一樣了,還要在扣除留下應付緊急情況的預留部隊,人數會大打折扣?!?/br> 紀衡問道:“那么我們真正能夠開出去的軍隊有多少?” 曹旭算了算回答道:“只從目前來算的話,大概有一萬五千多人,不過秋收之后還要再招募一批人,明年應該能有兩萬人?!?/br> 兩萬。 這個數字是遠遠低于紀衡的預期的。 他記得好像當時討伐董卓的時候,隨便一地的郡守都能帶著上萬的部隊啊,他們這怎么說也是一整個青州呢,怎么就只有兩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