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頁
陸之韻執著地看著溫女士:“不是早戀,是在戀愛?!?/br> 溫女士勾唇冷笑一聲:“所以,以上都是你為了和那個男生早戀的詭辯?早戀就是早戀,沒得洗?!?/br> “我為什么不能和他談戀愛?” “你年紀還小,是談這些事的時候嗎?” “mama,你在扼殺我的人性。人有情感,會喜歡一個人,是天性,是成長的必然?!?/br> “你現在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不是這些亂七八糟的事?!?/br> “我并沒有因此影響學習,還有,這不是亂七八糟的事?!?/br> 溫女士眉頭緊鎖,神色也嚴厲了:“所以,你今天是一定要和我犟?” 作者有話要說: 進度略慢,我會盡量加快QAQ 明早六點見。 第200章 校草與嬌花 在溫女士的觀念中, 學生在學生時代, 就應該學習, 就不應該和男生約會。 為什么呢?因為少男少女情竇初開,有些時候難免會沖動, 會有些所謂的“不才之事”。女孩子在這個社會總是有些弱勢的, 有些事, 如果不做好保護措施,總是女孩子的身體吃虧,會有很多的健康隱患。 而且,在華夏幾千年的文化中, 性禁忌仍舊根深蒂固。家長們并不愿意孩子們受到性教育,學校開設的性教育課程, 已經歷了不少起起落落——曾多次被家長聯名上書取締。他們就是認為,孩子不應該知道這些, 相當一部分家長并不會給孩子科普這類健康知識, 甚至是恥于提及。 再則,即便做好保護措施,哪怕有很多人的性觀念很開放了,社會上也還是會有相當一部分思維固化保守的人用性來評價一個女人。 一個女人的風評,總是和性掛鉤。假如一個女人在性方面放得開, 總是會受到詬病,這種詬病不僅僅來自男人,也來自女人。 性被賦予了一種神圣的特質,且仍舊存在一種禁忌。一個女孩子, 自愛必須包括不在婚前和人發生.關系,或者說不和第二個人發生。性不是單純的生理需要,還和很多其他的無形的東西掛鉤。 因此,假如一個女學生和男同學談戀愛,一部分不開通的成年人總是會把女學生看成墮落了,要是女學生再和男生有點什么親密行為,就更不得了,就是學壞的標志,會被認為不自愛、學壞了,甚至還會被說——這樣的女生,將來怎么嫁得出去? 陸之韻和溫女士的生活環境中的那些人,正好都是那不開通的成年人之中的一部分。 而溫女士,一向是在意別人的目光和看法的,也就決定了,陸之韻必須不能做讓她和陸之韻自己被周圍人詬病的事。 溫女士在學生時代對這些也是反對的,也曾抗爭過。然而,她在社會上摸爬滾打了許多年后,終于深刻地體會到了人言可畏,也深刻地明白了她改變不了世界,只能改變自己,去適應世界。 現實磨平了她的棱角,當她成了一位母親,并有了一位女兒時,她又開始贊同那些她曾反對、甚至于深惡痛絕的觀念,用別人曾經來磨平她的棱角的方式,來磨平陸之韻的棱角。 她成了她曾經最討厭的大人。 她還認為孩子在青春期時情緒總是敏感的,容易感情用事,也容易分不清什么是正事什么最重要,因為早戀影響學習的例子比比皆是。 (即便已經到了2037年,相當一部分家長們面對這種情況想的仍舊不是正確引導,而是一刀切,直接扼殺孩子們萌動的情感) 固然有學生在戀愛中和對象一起考上理想的大學,但普遍上來講仍舊是容易出問題的,一刀切總比合理疏導解決問題省事。 溫女士和大部分成年人都更愿意注意到一些因為早戀而學習成績下降的現象,并力圖避免。 久而久之,早戀在溫女士這類家長的心目中就成了一件絕對禁止的事。 當然,溫女士會選擇一刀切,還有另外的原因。 ——她太累,生活太不易,工作上的疲憊令她已經沒有什么精力可以使用,也不想再多費神去給陸之韻做什么心理疏導。 在咨詢中心,這類事她已做得太多,損耗了太多心神,還要和其他職場同時勾心斗角爭取自己在咨詢中心的一席之地。 她需要陸之韻是一個省心的孩子。 她不需要知道陸之韻擁有怎樣的情感和喜怒哀樂,她只需要陸之韻聽話,需要她做一個普遍意義上的好孩子,走普遍意義的正路,給她省心,不要給她帶來麻煩。 此時,溫女士并不想和陸之韻深談。 她只想快速高效地結束這場對話,并讓陸之韻照她的意愿做,少給她惹麻煩。 現在的陸之韻和男生談戀愛就是一種麻煩——周圍的人會嘁嘁喳喳,不僅僅將陸之韻看得輕了,連她也看得輕了。 她會被說教養無方,陸之韻會被說學壞。 最后,問題又會被歸總到她們家沒有一個男人、孩子的教育跟不上,于是周圍的人又開始以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同情她們。 不論是溫女士還是陸之韻,當別人對她們表現出同情時,她們都是深惡痛絕的。 除此之外,必須要和陸之韻講生理知識、性知識是一種麻煩,陸之韻在青春期和別人談戀愛可能產生的一系列問題是一種麻煩,陸之韻可能會存在的叛逆期是一種麻煩。 “所以,你今天是一定要和我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