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之珠玉_分節閱讀_69
書迷正在閱讀:童養媳、[綜武俠]無忌他哥、[綜英美]就讀于中城高中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快穿之萬人迷攻大戰重生受、錐生零之異界男神、[綜英美]店主不好吃、影帝他不想被追[快穿]、反派有條紅紗裙[穿書]、[洪荒]神仙們的星際生活、攻了那個阿爾法
這樣的周末持續了不到一年,最后的那天,張燮與秉章亦如往常一般前往書店打發時間。他們喜歡前往二樓的科技類架前看的兒童專區,只因那里人少安靜。那次張燮從書架上取下一本放錯了位置的《二戰武器圖解》,他二人便一道并肩蹲在書柜跟前讀得如醉如癡,一面還催促對方,嫌對方讀得太慢。不料此番未過多久,便見從頭頂上方忽地伸來一只骨節分明的大手,飛快將兩人手中的書抽走。他二人隨之莫名其妙地抬頭一看,只見跟前站立著一名身材高大的男性店員,面色嚴肅,為人古板,垂首掃了一眼書的封面,對他二人道句:“這不是小孩子該看的書,小孩子應該上三樓兒童專柜?!?/br> 秉章還欲辯解一句曰:“可是我們想看……” 然那店員根本未聞見秉章的話,只徑直說道:“快走吧走吧?!闭f著便將那架最上層,他兩人夠不到之處。 張燮并未多說,只沉默地拉著秉章一道離了此處,也并未前往三樓兒童專區,而是一道離開書店。那一天時間尚早,他們亦不欲就此回家。書店的后門正對著城市里的人工渠,他們于是便沿著河岸一直走。那時不比現在,滿目的高樓大廈堆成石頭森林,城市的面積要小上許多。加之他們所居住之地乃是小城市,沒走多遠,便行出了市中心,來到城市的郊區。彼時那里還是田野,田里開著一大片一大片金黃的油菜花。一路上,秉章仍在抱怨之前在書店發生之事,張燮則沿途默默無語地跟隨,徑直想著心事。直到秉章發覺自己說話一直未曾得到回應,方才注意到張燮并未聽他講話。 遂秉章有些不悅地推了身側張燮一把,開口問道:“阿燮,一直不說話,想什么呢?” 張燮方回過神來,答道:“我在想我剛才看到的那本書標價二十元,我要存上多久的錢能將它買下來?!?/br> 秉章則道:“你剛才就一直在想這事?” 張燮點頭。 秉章:“……” 隨后他二人步至一道鐵門前,此處禁止任何人通行,他二人算是走到了盡頭,干脆在此席地而坐,背靠著身后遍地的油菜花。張燮說道:“阿章,你明年會上X中吧?” 祝秉章聽罷隨口答道:“嗯?!?/br> 張燮道:“我會跟你上同一所中學?!?/br> 祝秉章聞言笑答:“好呀?!?/br> 此番張燮卻是笑著說道:“其實剛才我不是特別生氣,因為有你陪我一起被趕出來,感覺不是很難過……” 秉章聽罷這話登時轉身將一旁張燮推倒在菜花田里,一面撓他的癢一面嗔道:“哈,照你這么說來你將我當成為你墊背的了?” 張燮一面無力地推搡身上的秉章一面笑出了眼淚,二人在菜花田里滾作一團,拂了彼此滿頭滿身的油菜花瓣。直到動彈不了,方并肩躺倒在地,秉章說道:“此番說好了,我們今后都要一直讀同一所學?!?/br> 卻說之后不久便是張燮的生日,離張燮所計劃的省吃儉用以湊夠零用錢買下那本彩頁硬殼的《二戰武器圖解》尚有些許時日,卻意外地在生日這天收到了這本書的禮物,正是祝秉章送的。彼時張燮忙著體味喜悅與感動,尚且忘了詢問此書來歷,直到過去許多年后,某一日張燮為秉章收拾幼年的玩具之時發現他小學時期收集的全套水滸金卡只剩下零星的幾張,便問他扔去了哪里。只聽秉章答:“好像是和人換錢去了?!?/br> 張燮問:“你當時急著用錢嗎?換錢做什么?” 秉章答:“為了湊錢替你買那本《二戰圖解》吧?!?/br> 張燮:“……” 三年初中與三年高中,六年的時光轉瞬即逝。高考那年,祝秉章考起了省外的大學,學校雖然差強人意,然仍是足夠支持少年背起行囊,告別這個生活了十余年的城市,獨自步上求學之路。離家上學的那日,全家出動,前往火車站為秉章送行。張燮亦一道隨同前往。在家中輾轉片晌,尋思有什么可以當作紀念讓秉章帶去學校的,踟躕許久,直到父母催促他出門,方才亟亟地將整個抽屜拉下,將放在抽屜最下層的一疊自己收集了三年的戰車卡片悉數抽了出來,用報紙包了幾層,一股腦塞進背包,方匆匆背著包跟著家人一道坐車前往火車站。 彼時火車站人山人海,祝家親友擠在火車站的一個角落里,祝mama仍在往秉章包里塞入各種食物,又一面不迭地吩咐道:“板藍根、黃連素、消炎片、止咳糖漿、云南白藥……都在那個藍塑料袋里,另外暈車藥在衣服外面下面左邊的口袋里,車票在一旁的口袋里。零錢在衣服里面的口袋里,與車票分開放,別掏錢的時候把車票帶出來了……去了學校要照顧好自己,生病記得去醫院……”車站環境嘈雜不堪,一干人等七嘴八舌說個不停。惟張燮從旁默默不語,獨自立于一旁,宛如一個局外人,將手里抱著的背包拽得死緊。 直到列車員開始催促乘客上車,祝秉章已經背好背包、拎上箱子登上火車,張燮方匆匆將紙包從背包里取出,飛快塞到他的手上。正值這時,列車開始關閉車門,綠皮的車門鑲著兩扇窄窄的玻璃便將他二人分割在了兩個世界。那一瞬間,秉章聽見張燮對他說的最后一句話:“一年后,我也會考去你的大學,我們再在一起……”隨后列車員令秉章入座,車外的張燮便跟著奔至秉章座位的窗前,匆匆用手指在車窗玻璃上寫了兩個字。之后只聽頭頂傳來刺耳的鈴聲,秉章的父親上前將張燮拉離車窗。只見火車緩緩啟動,張燮跟著走了幾步,隨后漸漸小跑起來,將雙手攏在嘴邊喊道“記住我的話”,雖然不知道對方能否聽見。終于跑到月臺盡頭只得停下,便見一長列的車廂從自己跟前駛過。 而車窗里的祝秉章一直追逐著窗外張燮的身影,直到列車奔馳起來再也望不見,方緩緩轉身坐回座位上。有些木然地盯著窗外的風景發呆,神色難掩惆悵。彼時的火車站位于城市邊緣,火車出站之后沒過多久便已行駛到郊外,只見太陽剛剛從田野對面升起。一絲晨光穿過車窗玻璃迷迷糊糊地晃入人眼,祝秉章眨眨眼睛,定睛一看,陽光已將車窗玻璃照得透亮。在那玻璃之上,正是方才張燮寫的兩個字,一筆一劃,清晰用力——等我。秉章伸手撫在窗玻璃上,那字劃在車窗背面,是反向的,用手也抹不去,在陽光下閃著光…… 一年的時間一點都不長,在張燮暗無天日、揮汗如雨的高三沖刺歲月中與秉章大一繁忙的軍訓與學業生活里一晃而過。銀杏樹的扇形樹葉還沒有染成金黃,大學便又迎來一屆新生。那一年的高考,張燮超常發揮,高出重本線近一百分,然而他仍是不顧全家人反對毅然報了祝秉章所讀的學校與專業。在收到錄取通知書的那天,祝秉章因為學校放暑假也休息在家。他二人時隔多年又一次沿著新華書店后門外的人工渠漫步。然而這個城市宛如暴發戶一般的擴張速度,已經迅速占領這個城市之內及其之外的土地,年幼之時河畔的那一大片無邊無際的菜花田早已消失了蹤影。如今沿著河岸漫步,一直走到那架鐵門之前,皆是一大片被建筑商收購之后亟待建房的荒地,其上長滿了野草。 他二人依然在那鐵門前坐下,秉章雙手枕著后腦,躺倒在地,嘴里叼著一根狗尾草含糊不清地說道:“受不了了,我還沒有完全離開這個城市,這個城市卻已經變成了我不認識的樣子……這個世界上還有什么是不變的呢……” 一旁坐著的張燮聞言笑道,意有所指:“你這么說,是指你也會變的啰?” 秉章對曰:“嗯,肯定的吧?!?/br> 張燮聽罷斂下笑容,淡淡反問道:“是嗎……” 秉章則道:“當然了,我至少會變老吧,不可能永遠二十歲……” 張燮:“……” 隨后只見秉章坐起身來,扔掉嘴里的狗尾草,隨手從一旁拽了一根長草的葉子,在手里細細編成指環狀,一面說道:“……不過有些事情是一定不會改變的,比如我喜歡你這件事,想和你在一起這件事……”說著伸手拉過張燮的手,便將手中編好的草環套在他的無名指上。 張燮見狀感動與難為情相互交織,將眼光聚焦在那草編的戒指之上佯裝不在意地打趣道:“拿個草做的環子就把我打發了,也太便宜你了?!?/br> 秉章則道:“這個先寄放在你那里,等到我們結婚的那一天,再把它換成鉆石的……在這個世界上大概沒有什么是能夠長久的,連石頭都能風化,金子也能褪色……不過金剛石應該是世界上最堅硬的石頭了吧,只有它才能代表我對你的感情……” 祝秉章說這話之時,周圍寂靜無聲,只有微風輕撫草尖與發梢的輕柔觸感。似乎就是在那時,他對他許下的關于鉆戒的諾言,成為彼此關于愛情的信念。彼時雖只是一句隨口而出的閑談,卻說得那樣認真。而他雖然沒有回答,卻聽得很專注,一直記在心里,就這樣記了很多年…… ? ☆、第七十一回 智斗學霸才子施威(一) ? 卻說那日夜里,煦玉正于房中獨坐閑讀之時,從窗外忽地竄進一黑衣人,撞破窗戶,躍進房中,舉劍直向煦玉刺來。彼時情勢危急,便是一旁的執扇因與煦玉隔了一段距離而不及救援。正值那時,只見煦玉立起身來,直面刺來的劍尖不躲不閃,甚至連眼睛亦未眨動一下,迎面而上伸出左手握著鋒刃,頃刻間只見刃上血流如注。那黑衣人見煦玉全然不懼利刃當胸,反倒為煦玉氣勢所駭,致使手中動作遲疑了一瞬,正值那時,一旁的執扇靈機一動,提起桌上的陶瓷水壺一股腦兒地向那黑衣人仍去。那人見狀只得閃身往一旁躲去,劍從煦玉手中抽出,煦玉隨之身形微顫,蹙眉忍痛。執扇則趁那黑衣人躲閃之際從墻上抽出長劍,一個健步跨至煦玉身前,持劍護衛。 隨后聽見動靜的學署中眾衙吏紛紛前來探查,便是一旁房里已睡下的則謹亦持劍趕來。此番那黑衣人只見周遭人多勢眾,已是無機可趁,只得收劍逃遁。卻聽對面煦玉喚住他說道:“告訴周家椽,古人所謂‘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此番便是殺了我,他之愆尤亦不容恕。身為一方學政,本官自當整頓科場弊端,導正不良士風。他所為乃是自取滅亡,此番又添上一條行刺欽差的大罪,本官絕不姑息?!?/br> 那黑衣人聞言忙不迭自去。這邊則謹見狀還欲追擊,煦玉則抬手制止眾人,只道是放其自去,此人不過聽命行事的嘍啰罷了,放他前去正可隨之直搗黃龍,擒賊擒王。 則謹聞言亦未反對,隨后徑直步至煦玉跟前,令其伸出左手。煦玉本欲縮手掩藏,奈何掩藏不住,只得伸出與則謹探視。只見掌心并了手指之上,劃出兩道深可見骨的傷痕。則謹隨即命學署的衙吏星夜前往將本地的大夫找來,隨后轉向煦玉嗔道:“這傷深可見骨,幾近傷及左手經脈,令你此手盡廢!……長了二十余歲行事仍是這般任性妄為,逞一時之勇,不懂避其鋒芒,迂回婉曲,合該終一日跌足于此!……你先生往昔教誨皆為你做了那耳旁風,未曾聽進一句半句。此番我亦管不了你,屆時他如何訓斥,我皆作不知,亦不管你……” 此番煦玉自知此舉危險萬分,亦無怪乎則謹心急憂心,只得作揖賠罪道:“玉兒累及公子擔憂,日紛夜擾,不得安寧,萬死難辭其咎。不敢承望公子再行寬宥一回,只公子念及怒氣傷肝,則千萬息怒,對玉兒寬待一二……” 則謹聞言長嘆一聲,哭笑不得,道句“所謂‘近墨者黑’果非虛言,怎亦學得跟珠兒一般油嘴滑舌的,令人肚子里多少埋怨的話都道不出”。知曉事到如今多說無益,何況煦玉性子自來如此,此生只怕亦難以改變。若他當真成為那等惟知明哲保身、趨利避害之人,便也不是煦玉了。 待大夫前來為煦玉診視包扎完畢,煦玉方吩咐眾人自去歇下。待眾人去了之后,煦玉令執扇詠賦為自己展紙研磨,連夜寫成諭民告示,告知城中士民自己將于何日開堂庭審南昌學霸周家椽并了不法武生武繼志等人。于青天之下,眾百姓見證,可謂是對周家椽等人的宣戰,不容任何人阻擾。寫畢擱筆,方喚了衙吏來,待明日天明便往城中張貼。隨后方令執扇等人伺候著睡下,不提。 翌日,學政提督于學署之中遇刺之事登時傳遍南昌府各處。若說在煦玉用計擒獲武繼志之時,江西巡撫董毓葆并了那南昌知府劉秉衡尚可不聞不問,隔岸觀火,然此事一出,他二人卻再難繼續如之前那般保持沉默,作事不關己之狀??芍獙W政乃是與總督巡撫一般朝廷欽命欽差大臣,不論品級,于所任之地與總督巡撫所受相同待遇。此番欽差大臣于自己任區內遇刺受傷,加之煦玉又將此事寫成諭告喻示全府百姓,致使人盡皆知,若是學政將此事上書京師,足以治他二人之罪。遂此番他二人是斷然不敢怠慢了,次日清晨便匆匆趕往學署探望。卻說彼時煦玉堪堪起身,將將洗漱著裝完畢,便聞見官差通報曰巡撫大人與知府大人來訪。煦玉只得整肅衣冠前往面見,聞說他二人亦未用膳,方命家人將早膳又添了些精致膳食,一并擺在廳中,招待他二人用了膳。他二人此番亦無心吃食,隨意吃了些許應景罷了。席上亦鄭重承諾曰將全力配合審訊周家椽之案,已由衙內發出檄文緝拿刺客,將刺客及其主使之人擒拿歸案后定然定下大罪,判以重刑,方與學政大人一個交待。 待三人吃罷了飯,董劉二人便告辭而去,只道是衙內尚有公務需得料理。煦玉亦不甚款留,只任他二人自去。這邊董劉二人上了轎,一并回了南昌府衙。入衙后,他二人尚還商議方才之事,只聽那劉秉衡說道:“照如今情勢看來,下官與董大人是不得不插手此事,然如此一來豈非拉下了臉與周家為敵?那吏部尚書三王爺可是管著我等升調獎懲之事,亦是開罪不起的,否則日后宦途堪憂……” 董毓葆聞言搖首對曰:“如今是非如此不可了,素聞那林煦玉為人是極為剛正不阿,可謂是玉壺冰心,不講情面的,若他將此間遇刺之事悉數上書與上頭知曉,他本便是圣上欽命治理本省科場取試諸事的欽差,此番便是參劾你我二人一個對欽差保護不周之責,亦夠我二人受了;周家楣到底惟是吏部侍郎,至于吏部尚書三王爺會保他到何種地步,尚不知曉,我們且自保為上……如今之計惟有希望亡羊補牢為時已晚,我二人助他將周家椽等人按他心意辦了,待他心滿意忺,方不理論我二人之事,否則當初他信中對我之言,怕便要實現了……” 這邊劉秉衡則恨聲說道:“這周家椽亦是情急之下頻出昏招,使了何計不好偏遣那刺客,人沒殺到不說還令人抓住了把柄,落了個要挾行刺欽差的罪名……” 董毓葆聽罷則暗自思忖半晌,說道:“若說尋常之人倒也罷了,遣了刺客要挾,若是那尋常惜命之人只怕是不無所動,多少會有所顧忌。奈何此人根本臨危不懼,將生死置之不顧。今晨我特意私下里將昨日為林煦玉診治的易老九喚來詢問,他與我道林煦玉的手傷極為嚴重,已經露骨傷筋,然他面上卻仍是談笑風生,毫不為動。我素昔只道是林煦玉家世極為優渥,自幼嬌養,心比天高卻也命比紙薄,不料此番卻是如此。亦無怪乎便連那周家椽尋來的亡命之徒亦見之心下畏懼,奈何不了他……” 劉秉衡則道:“如今我們當如何行事?便是你我助他擒下周家椽,只怕他亦難恕遇刺之事,便連自己這一年多以來的考評亦不甚看重,遂他述職之時當如何參奏,當是無所顧忌。需想法與之調停周旋一番方是,不若待此間事畢,我等以為其踐行為由,邀他一聚若何?” 董毓葆答曰:“朝廷禁止督撫與學政私聚,只怕便是我們相邀,他亦不肯赴約?!?/br> 那劉秉衡聞言忖度片晌,忽地心生一計,說道:“此番下官有一計,還請巡撫大人斟酌?!?/br> 董毓葆對曰:“何計?” 劉秉衡附耳低聲說道:“據聞林煦玉雖才高八斗,生性卻是倜儻風流。因年少登科、才貌雙全,文章風采傾動一時,引得京師是名宿傾心、美人解佩,早年之時與京師第一名花的一段因緣糾葛更是人人稱道艷羨。只后來不知因了何故忽地斷了往來,不了了之……” 董毓葆問道:“此番劉兄言下之意是……” 劉秉衡遂道:“下官聞說那京師第一名花姓倪名幻玉,表字馥珠,正是本省之人。幼年家庭遭變,遂淪落娼門。這倪幻玉漂泊到京,隨后蜚聲京師。然她家中尚有一妹,尚在本府應酬,于本府亦算小有名氣,名喚倪心怡,不若便由此女出面,想來那林煦玉念及往昔之情,亦不忍相拒……” 董毓葆則道:“林煦玉為人向來清高絕俗,只恐倪心怡到底乃是一介倡優之流,他聞說不肯屈就前來?!?/br> 劉秉衡對曰:“此事倒也無需多慮,據聞林煦玉雖素來瀟灑風流,然為人卻也極為純粹,用情極專,否則亦無當年美稱,乃是狎妓了。此番是斷然不會相拒?!?/br> 董毓葆聞罷痛贊此言甚是,隨即二人便依計行事。此番他二人分頭行動,董毓葆前往周家椽家中,以巡撫之資責令那周家椽莫行無謂之事;另外劉秉衡則親身拜訪倪心怡。卻說此二人依據些許只言片語而對煦玉為人瑣事妄自揣測,窺其一斑卻自詡知曉大概,真可謂是管窺蠡測矣,此番則按下不表。 另一邊,煦玉遇刺受傷之事亦驚動南昌諸學子,待那董劉二人拜訪過后,又有為數不少的學子欲前來探望宗師,尤其是經由煦玉科考錄取之人,因了心存感激,此番更是憂心忡忡、關懷備至。另一些如常年飽受周家學霸之害的士子生員,聞說煦玉乃是為周家雇人刺傷,皆是義憤填膺,卻因他不計利害,為士子排憂解難,遂均是感戴有加。因了探望來訪之人甚多,煦玉不堪其擾,只得令學署官吏以病體不便需臥床靜養為由一一謝絕,實則暗地里命人暗訪受周家迫害的生員,收集證詞罪狀,欲待屆時將南昌學霸一網打盡。此番則不消贅述。 ? ☆、第七十一回 智斗學霸才子施威(二) ? 卻說周家椽自上回遣人進入學署行刺未遂之后,便整日提心吊膽,惶惶難安。若說贛省歷任學差他們亦是見過不少,贛省科場槍替拉榼之風是由來已久,因了周家背后有京城的勢力,兼了周家更是馴養一批武童作為打手,歷任學政為求自保,便是進場監考之時亦是自行尋人護衛,避之唯恐不及,以免誤遭魚池之殃。未嘗有人膽敢親身直面打手威脅而面不改色之人,更無此類先下手為強,設計將武童之首武繼志并了諸武生誘捕歸案之舉,令他家拉榼之舉悉數破產。如今便是遣了刺客前往行刺,這狀似弱不禁風的年輕學政更是膽敢赤手握劍刃而不懼,倒將刺客駭退,反令自己落了把柄在人手。 隨后學政以妨礙取試、謀害欽差為由發榜檄文,張貼于城,傳令周家椽與武繼志一道受審。周家椽自是知曉此番這年紀尚輕的學政乃是動了真格,鐵了心欲辦他一干人等。正待向往昔素有往來的巡撫董毓葆求助,令其代為從中斡旋一二。不料此番董毓葆親上門來,卻是一改往昔和善之態,竟拉下臉來,絲毫不留情面,道是自己身為巡撫,不可干預學政事務,且若是為學政發覺其有受賄徇私等情節,少不得被其封奏。此外,董毓葆更是過河拆橋,為求自保,免擔保護不周之責,更是令周家椽速速將刺客交出,令其歸案,如此雙方皆可省事,否則亦添緝拿追剿刺客之務。此番周家椽見董毓葆毫不顧念周家舊情,曾受自己不少恩惠,待此番自己出事,竟絲毫不念往昔之恩,竟急于與周家撇清關系。 念及于此周家椽是氣不打一處來,心下只道是你不念他周家椽之情尚可,看你今后如何面對京里的吏部侍郎!只是此時求救只怕為時已晚,先行寫了家信令京里的家兄在圣上面前求情,求三王爺為自己作保。隨后又命可靠之家人,攜了金銀等物上京打點,這邊南昌府衙之中因董毓葆已親自前來聲明叮囑過,遂暗自打點已然行之不通,董毓葆劉秉衡等人此番是急于將他抓捕歸案。奈何時日太短,林煦玉即便受傷染恙亦不肯寬限庭審時日,令他家根本不及打點準備,開堂之時,只得硬著頭皮前往。 此番煦玉于學署衙門開堂審訊,煦玉高坐公堂之上,一旁是陪審的董毓葆并了劉秉衡二人。只見大堂中間一溜兒跪著彼時煦玉設計于貢院現場抓獲的一干拉榼的武生,為首的正是那武繼志,一旁則立著作為證人的生員士子。 此番庭審之前,煦玉早已審訊過武繼志,那武繼志亦是盡皆招供,將所犯之罪寫成供狀。此番庭審不過將武繼志等人所犯之罪與受害之生員人證等彼此相互對證一回,令百姓得以觀看知曉罷了。 審過武生之后又審文童,卻說周家椽之前是既以武生拉榼,又使文童槍替代考,此番煦玉依據知情之人舉報,擒獲幾名周家資助培養又專替他人槍替的文生,又命他們招供,將他們知曉的其余同樣專做槍替的文生招出,道是若是隱瞞不報,一經查出,一干人等一并連坐加罰。而隨槍替之案而出的自是濫保,周家亦有一批年高輩老的秀才專管為人做那廩保,收取重金從而與槍替相互勾結合作,替槍替之人隱瞞。遂此番煦玉亦查出一干專做此營生的秀才,與槍替一并處理。隨后依據這干文童的供詞,列出周家椽所任用的槍替文生名單,此番庭審煦玉便將此名單并了諸生供狀交與周家椽審視,那周家椽戰戰兢兢地接過,愈看愈心驚膽寒,只見此番煦玉幾近將自己老底掀了出來。只聽座上煦玉又道:“你且審視清楚了,其中可有那被冤枉的?本官極為公道,尚許你辯護?!?/br> 那供詞等具有一干文生簽字畫押,便是周家椽欲狡辯幾句亦無從辯起,只得默認。 隨后煦玉正待將那周家椽的數罪坐實了,便見南昌府同知定保率領幾名衙吏押著一人步至公堂之上,拱手說道:“大人,人犯興安帶到?!?/br> 那周家椽見狀已是駭得面如土色,此人正是當初周家暗中培養的死士,專為周家椽行些勒索敲詐暗殺等見不得人的勾當,亦是此番前往學署刺殺煦玉的主犯。此人落網,則意味著周家椽行刺欽差的罪名坐實,如此一來則斷非干涉本府取試一樣罪名便能輕易結案的。 卻說之前煦玉審訊一干武生文童并了周家椽之時,那堂上聽審的董毓葆并了劉秉衡一直礙于此乃學政職責分內,遂惟有沉默傾聽,未曾插言干涉。如今由定保所逮捕之人,所犯之罪則關涉本府刑事案件,確屬知府巡撫任內之責,由此忙不迭從座上對犯人叱道:“堂下來者何人,速速報上名來!” 那人犯聞言方抬首對曰:“小人名喚興安,正是南昌府武生?!?/br> 一旁定保則道:“下官遵知府大人之令,前往周家椽家中搜捕當日行刺林大人的刺客,從他家中搜到疑似行兇的兵器,被埋在花園之中,其上有血跡,還有夜行衣之類。此花園正對著這興安的住處,此物疑似該人所有?!毖援叡銓⒆C物呈上。 座上煦玉聞言,則道:“此番既是武生犯案,亦屬學政職責范疇,若是此生罪名審實,將剝奪其武生資格?!?/br> 言畢煦玉從董劉二人手中接過那沾血長劍,又將自己左手紗布解下,將手中傷勢與長劍鋒刃相互比對一番,全然相合,可知劃破煦玉手掌之物正是此劍。隨后又取出一幅畫軸,命一旁侍立的蔡新打開,只見正是一幅潑墨的《江南春雨圖》,然青山的部分卻清晰地印上了一個沾泥的鞋印。 那蔡新展開畫軸之后則道:“此畫不正是世兄當日午后閑來無事之時畫的?彼時在下與史兄尚還賞鑒此畫,在下等皆贊世兄妙筆丹青,墨潑紙素而隨手點染,潑墨為山、潑翠為葉,云霞風雨皆是相映成趣、酣暢淋漓,如今這、這是……” 一旁煦玉聞言干咳一聲對曰:“不錯,正是此畫,此畫用墨較深,此地氣候濕潤,上午又降雨一場,遂半日來皆未曾干透,本官將其鋪展于窗下案臺之上晾曬。不料那刺客從窗口躍入,正踏在此畫之上,留下了清晰的泥印。此番正可與這搜剿的夜行衣的鞋底比對一番,再將畫上泥土與鞋底泥土相互比對,若是合對,便能證明此衣劍等物當真乃是刺客之物?!?/br> 蔡新則接了句:“只可惜了世兄一幅好畫,為這刺客一腳盡毀,當真暴殄天物?!?/br> 隨后煦玉便命衙吏將那鞋子取來比對,結果自是完全相合。此外又有衙吏前來回報曰在興安的房中亦發現了大量類似的泥土腳印,因是降雨之故,興安前往花園掩埋行兇之物時需得掘土,泥土濕潤,自是沾了許多在鞋底,隨著其主行動而留下痕跡,恰巧留在了興安房中。此番煦玉則對堂下的興安說道:“此物既為刺客留下的,如何此物于你院中地下被發現,院中泥土鞋印亦在你房中,你尚可解釋一番;抑或你有那證人可證明行刺當時你人在他處,亦可證實你之清白……” 此番不及那興安辯解,一旁的董毓葆便亟亟開口說道:“林大人何需贅言,鞋印泥土在此人房中被發現,此人嫌疑最大,命人擺下刑具,拶指棍棒地伺候一陣,還怕有甚抵賴狡辯的都悉數招了……”說著便轉向那興安問道,“此番可是你潛入學署意圖刺殺林大人,又是何人指使,你且悉數招了,省得我們添這許多麻煩,你還徒受皮rou之苦!” 這興安見自己主子已是自身難保,即便再行隱瞞如今亦無人可維護自己,何況這座上林大人胸有成竹,一旁董劉二人亦是來勢洶洶,皆是不審出個結果誓不罷休之狀,不若將自己知曉之事盡數招認,尚能少受些冤枉罪。如此念著方答道:“回大人,當夜奉命入署行刺林大人之人正是小人,小人乃是受了家主指使……” 此番聽罷那興安之言,座上煦玉倒也神色淡然、不辨喜怒,董劉二人面上則是洋洋得意,行刺欽差之事水落石出,他二人便有了交待,忙不迭令那興安寫了供詞并簽字畫押。另一邊跪著的周家椽則氣不打一處來,這興安一招供,自是將他這一幕后主使的罪行坐實了,他便也百口莫辯。只見那董毓葆轉向自己問道:“周家椽,此番你指派之刺客皆已悉數招認,你還有何言可說?” 那周家椽垂首,咬牙切齒地尋思片晌,手下文童武生皆已悉數招供,如何還有自己這個主謀翻案的余地。正兀自不甘心地沉默著,便聽那座上董毓葆將驚堂木拍得震天響,命他莫要抵賴拖延,速速招認了。隨后只見那同知親自遞來紙筆,令自己將供狀寫了。 待審實周家椽等人之罪,煦玉方拉下臉來,此番南昌周家椽案涉及面之廣之深實屬罕見,其影響深遠,嚴重危害南昌士風考風,遂煦玉判決亦是鐵面無私,絕不容情。他素昔為人便是嫉惡如仇,如今更是為除此地毒瘤,惟用重典,只道是不下猛藥無以醫其痼疾。 此番周家椽之案所涉及之人皆由煦玉親自定了罪,命衙吏寫了卷宗,此番周家椽所犯共五條罪狀: 其一,鬻販槍替;其二,拉榼訛詐;其三,濫保包攬;其四,滋事擾民;其五,雇兇行刺欽差;以上諸罪,實不可恕,剝奪其舉人資格,即刻收監,秋后問斬。 武生武繼志,素行拉榼訛詐惡舉,不法多年,橫行鄉里,魚rou百姓,實屬周家椽從犯,剝奪其生員資格,即刻收監,秋后問斬。 武生興安,行刺欽差未遂,剝奪其生員資格,判處終身監|禁。 其余周家椽名下涉及槍替的文童,悉數剝其功名,開除生員資格,情節嚴重者監|禁三年,較輕者枷號三月以示懲處。 其參與拉榼訛詐之武生,其教習一并連坐,俱剝奪其生員資格,情節嚴重者監|禁三年,輕者枷號三月。 為周家椽槍替作保的廩保,則是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皆剝奪其生員資格,無論輕者重者,一律處流徙之刑。加以“濫?!笨闭Z,一律革除,永不復用。 卻說待此番煦玉將此案所涉及眾人宣判完畢,為數不少之人因難受重刑皆跪地乞恩求饒,其中有那自詡才高能文之資深廩生者,欲憑己之才乞求煦玉開恩,免其流徙重刑。煦玉見狀將身子往座上靠了,從袖中抽出撰扇啪地展開于手中輕搖慢扇,冷笑一聲對曰:“既知今日之果,何行當日之事?你道是欲憑己之才,本官倒欲見識一番,是何種博古通今之偉才尚需本官格外開恩?!?/br> 一旁的蔡新史調二人見狀便知座上煦玉被激起了性子,心下直怨這廩生不知深淺,戴罪之身竟敢在煦玉跟前叫板,逞才顯能。不知素昔惟有這大才子在他人跟前逞才顯能的份,他人何敢造次。惹著這大才子動了真怒,不將人駁得體無完膚、一敗涂地便也誓不罷休。 此番果不其然,只見那廩生自詡年高資老,所學甚雜,不拘以何詩何文出口發問議論,卻皆為煦玉同樣以詩文駁回。又以訓詁、考證之類相難,不料一個詞該生提出十三中解釋,煦玉則提出十九種,且俱有出處。又比經解,論及《易》之注疏,該生惟知后人注解不過五六十種,大言不慚地自夸曰看過上百種之多。煦玉則道尚看過不過九十三種之多,又將這九十三種注家名姓、卷帙通共說了一遍,又反問該生既知上百種之多,可將自己未曾列出的卷帙皆羅列而出,那生聞言踟躕半晌,啞口無言。此番堂上俱是文人學士,場外亦有本地生員并了官員圍觀,堂上的才學對決,皆令在場眾人大開眼界,惟不同之處便是內行看門道,對了煦玉才學無不欽佩有加;外行則看熱鬧,這文人學子鬧架,自有一番抑揚頓挫、沉吟推敲之趣。這廩生此番與煦玉對決,未曾將長官駁倒,反倒自討沒趣、失了面子,最終敗下陣來不說,尚為煦玉訓斥一通,道是讀書是為明理,如今讀了一世之書,尚且是非不分,黑白不辨,便也枉為讀書之人。 另有廩生則自持老邁窘困,不堪重刑,乞求學政加恩開復。煦玉見狀亦不容情,只道是廩保關系重大,若廩保持正,自是百弊皆無。況廩保既為秀才之中資深之人,當應潔身自好,為人榜樣,豈能如此貪金重利、濫保充數,妄為圣人門徒。若他為一人破例,今后少不得有更多濫保自持年高窮困,乞求加恩開復者,豈非是縱容了濫保之風。遂此番他定需鐵面無私,下死手整治方可導正贛省不良之風。卻說之后這干廩生不論年老年少一并發配,有那體弱多病、老邁困窘之人支持不住,病死途中,亦有堅持至發配之地便葬身于此的。此番則不消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