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劍三]武安天下_分節閱讀_231
他這次雖有損失,但卻也服氣。 信陵君知道這是他自己的失誤,他太過急切的想要保住韓國,因此不由的就忽略掉了不少細節,致使他直到看見李牧才發現韓國已經不存在了,這錯誤不算大更不算致命,更何況信陵君的反應足夠快,發現問題之后的應對也沒有半點問題,只損失了兩萬人算得上是一件幸事。 換了其他人,說不定就得被李牧咬掉一半。 可就算如此信陵君還是覺得有些后怕,他怕的不是李牧打的這一下,而是李牧滅韓的速度。 信陵君承認魏王耽誤了不少功夫,再加上來回路上的時間,調集軍隊的時間,他在得到軍隊之后已經用最快的時間趕來了,可還是慢了一步。 事實上按照信陵君的估計,也許韓國會因為魏王耽誤的時間而陷入苦戰損失不小,但他絕想不到秦國居然已經滅了韓國。 韓國雖然弱小,但三家分晉以來韓國怎么說也位列戰國七雄之一,底氣還是有的,臨到了最后卻如此輕易的被秦國滅掉。 信陵君完全不敢想象秦國到底強大到了何種程度。 這就是秦國沉寂多年所拿出來的成果? 信陵君得承認,秦國這次確實算得上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了,他知道吞并了趙國的秦國會更加強大,但他更加清楚趙國百姓不會輕易順從秦國,且秦滅趙國自己付出的代價也絕不會小,這也就意味著短期內秦國將內憂不斷,這不是靠著幾年的時間就能解決的問題。 也就是說,秦國在幾年之內單純論對外擴張的能力的話,能夠恢復到和以前一樣就很不錯了,可現在呢?秦國不僅僅恢復了實力,甚至更強于以前。 信陵君仔細想想,似乎一方面是增加了新的兵種,另一方面也是秦國的軍隊有了改變? 他以前也面對過秦國的軍隊,那個時候的秦軍鋒銳,但實際上使用的軍械卻頗為落后,在這個全民鐵器的時代,秦國的軍隊依舊是青銅器,鐵器和青銅器不用說也知道哪個更好,秦國以前那是靠著頂尖的鑄造工藝和士卒本身的悍勇來彌補這一點,可這一次,秦國使用的武器是真的不一樣了。 至于說到底哪里變了信陵君一時半會兒的還不好說,明明表面上看起來還是和以前差不多的鑄造精良的青銅器啊。 不過信陵君沒有太多時間去思考這個問題,韓國已經救不了,那么只要想就知道,秦國的下一個目標不是魏國就是燕國。 信陵君的猜測沒有錯,秦國的下一個目標確實是燕國,事實上這一點本是和齊國商量好的,兩家瓜分燕國。 就算現在趙國被滅,齊國也從未直面過秦國的威脅,再說了,比起秦國,齊國更想滅了燕國。 當年齊國趁著子之之亂把燕國滅國三年,之后燕昭王復國,轉臉又把齊國給滅國了五年。 如果不是齊國后來出了個田單復國,以火牛陣大破燕軍,齊國很有可能就徹底完蛋了。 因此可以說齊國和燕國之間那真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關系,之后兩國雖然表面上沒再打起來了,但實際上卻是小矛盾不斷,大家互相之間都清楚,只要逮著機會,立刻就會把對方往死里揍。 因此對比起燕國,齊國自然愿意與秦國合作,再說了,這些年秦國遠交近攻的政策實行的非常好,多年的建交終于讓齊國相信了秦國,這才有了兩國合作共同坑了一把燕國的事情。 再加上,齊國覺得吧,就算秦國想要折騰什么事情,那也有魏國擋在他和秦國之間啊,到時候大不了就和以前一樣,齊國支持魏國,魏國和秦國撕逼嘛。 反正只要吞并了燕國,齊國的實力立刻就僅次于秦國了,那時候還怕誰! 恐怕就算是秦國也得對齊國客客氣氣的。 那么只要齊國再聯合魏國,秦國再強也不怕的。 事情當然不會像齊國想的那么簡單,就在齊國和燕國互相撕紅眼的時候,秦國突然插手,連下燕國七座城池,可就在這勢頭大好的時候秦國卻突然停住了。 秦國前線的將領表示,秦國只要這么多城池,剩下的事情由齊國和燕國自己決定。 齊國一想這樣也好,畢竟秦國出兵了總是要拿點好處的,現在秦國明確表示只要那七座城池,且這城池還是燕國的,齊國當然不會有什么舍不得的感覺。 這時候信陵君當即提醒魏王盯緊邊境,小心防備秦國,而他自己則帶著一些門客和護衛隊直接趕去調解齊國和燕國之間的矛盾了。 信陵君很清楚,東方各國之間打起來是秦國最愿意看到的事情,這次秦國只占了一個韓國和燕國的七座城池就停下來,完全不像是秦國的作風,虎狼秦國貪得無厭,怎么可能在自己沒有重大損失且勢頭一片大好的時候停下來? 信陵君認定了這里面有陰謀。 然而實際上還真沒有。 唯一的問題是,昭襄王終于徹底病倒了,且很顯然是要熬不過這一次的節奏。 朝政被交給了太子主持,而太子又把朝政甩手丟給子楚和丞相蔡澤等人,自己只管最后點頭就好。 無論是子楚還是蔡澤都很清楚一件事情,昭襄王在位五十多年,可以說是秦國軍民的精神支柱之一,反倒是太子一直沒什么賢名,一旦昭襄王離世太子繼位,秦國軍民立刻就要不穩,這種時候比起一味的攻城略地,還是盡早停下來穩固地盤為好。 因為一旦秦國內部出了大問題,那些盯著秦國的人是絕不可能放棄這個機會的。 果然,秦國停手三個月之后燕國和齊國休戰,一個月后兩家互相退兵,這一戰燕國除了被秦國占去的七座城池之外,又被齊國占去了十七座城池。 實際上原本被齊國占去的有二十多座城池來著,不過后來燕國也算拼死抵抗了,遇上老對頭算是徹底激發了燕國軍民的戰斗力,于是硬生生的又把被占去的城池搶回來不少,最后燕國被齊國占去的城池有十四座,并且以另外割讓三城為代價與齊國休戰。 當然,燕國和齊國也互換了人質。 ……嗯,換的是太子_(:зゝ∠)_ 所以說,這年頭就算是做太子也不安全啊,說不定就要被派出去到其他國家當人質去了。 如果本國強大而對方弱小,且兩國之間沒有大仇恨,一時半會兒的也不打仗的話還好,否則人質的生活絕不會有多美好。 你看當年子楚在趙國的時候,好好一個秦國公子,硬生生被弄出了一身的落魄窮酸樣,據說當時穿件新衣服都是呂不韋給買的,后來也是被呂不韋大土豪包養,哦不,是投資贊助了,子楚才算是過上了體面一點的生活。 可想而知,以齊國和燕國之間的關系,不管是齊國太子在燕國還是燕國太子在齊國,恐怕都不會有什么美好的生活。 于是就在大家進入了一個短暫的休戰期,都平靜下來的時候,秦國再次出了一件大事。 昭襄王五十六年,這一年年少繼位,在位時間長達五十六年,可以說是秦國歷史上最長壽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的昭襄王去世,緊接著太子嬴柱繼位。 太子繼位之后前朝倒是沒多大的變動,反倒是后宮之中華陽夫人理所當然的成為王后,之后太子最為寵愛的麗姬被封夫人,叫蘇云卿意外的是,太子居然也順手給她封了個夫人,且除了蘇云卿和麗姬之外其他人最多也就封個美人之類甚至還有更低一些的。 這就難免讓蘇云卿意外了,蘇云卿可以說她和太子之間的關系并不好,除了當年幫太子寫作業之后她盡量不和太子有什么交集。 后來蘇云卿被昭襄王禁足了,那就更別說見太子什么了。 再說了,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又或者是在任何時候,太子對蘇云卿都從來沒什么寵愛或者說是根本沒什么興趣的。 可很快蘇云卿就知道過去的太子現任的秦王嬴柱為什么這樣做了,因為子楚成為了太子。 就在嬴柱正式做秦王后不過半旬的時間,他就派人來找蘇云卿了,他找蘇云卿當然是只為了一件事情。 以前的嬴柱只能被布置作業,然后自己苦逼逼的寫作業,可現在他做秦王了,再也沒人能給他布置作業了,反而是他可以給別人布置作業了。 因此當蘇云卿見到他的時候,嬴柱沒有說其他任何的話,他一指旁邊那堆了一大摞的竹簡,直接對蘇云卿說道:“這些都交給你了?!?/br> 蘇云卿看看竹簡再看看嬴柱簡直嘴角直抽:“大王你確定?” 是噠,這時候得管人家叫大王啦。 可蘇云卿這話出來反倒是嬴柱本人有些疑惑的樣子:“怎么?你不愿意嗎?為什么?” 想了想他又問道:“你是對夫人的封號不滿意?可是這也沒辦法啊,寡人又不能讓你做王后?!?/br> 蘇云卿嘴角一抽:“不,請您務必相信,我一點都不想做王后?!?/br> 誰愿意給你做王后??! 蘇云卿覺得吧,不管是當太子的時候還是當秦王的時候,無論是哪個狀態下的嬴柱,她似乎都很難理解對方的思維方式。 因此這種時候蘇云卿不得不開口:“只是后宮女子的話,干涉政務似乎還不夠名正言順?” 嬴柱恍然大悟:“那好,你還繼續做我大秦的顧問!” 蘇云卿:“……就不能封個將軍嗎?你看我都不要求當丞相什么的,雖然我覺得自己做丞相還是很合格的,但畢竟蔡澤做的不錯,我就不跟他搶工作啦?!?/br> 再說了,如果丞相不能開府搞一套自己的行政系統出來,那非得忙死不可,蘇云卿才不做這種事情呢。 嬴柱想了想點頭:“那以后我就讓他們都稱呼你將軍好了?!?/br>